东莞徐建华书记访问记
东莞徐建华书记访问记
东莞徐建华书记访问记
主持人余锦婷: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广东人大网和南方网联合直播的人大代表访谈。东莞作为珠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做到提速提质大发展显得格外引人关注。今天上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作客南方网人大代表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其实徐书记是我们南方网的老朋友,也是常跟网友交流的,请您跟网友打声招呼吧。
徐建华: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东莞作客。
主持人余锦婷: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很多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务实,亮点很多,也很有指导意义。如果从结合东莞的实际工作来看,您觉得这份《报告》对于东莞未来几年的发展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徐建华:这次人代会也是一次办公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也分析今后发展的环境,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所以整份《报告》对今后的工作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指导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在审议《报告》过程中,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领会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还有习总书记视察广东的精神,习总书记提出对广东的新的发展要求来指导推进广东省未来的工作。尤其是要求广东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切实当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把今年的《报告》中提出的新的定位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做一些比较,《报告》既延续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又贯彻了习总书记的要求。习总书记这次是把“排头兵”拓展到发展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中要先行先试,还有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都可以大胆探索。
所以在这样“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新的总体要求之下,一定可以给全省各地,除了指明方向以外,一定也会带来广东创新工作、拓展思路、先行先试的一个机会。比如国务院批推进深化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在行政审批制度这里已经走开了,下一步,现在新一轮的发展,就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硬环境,土地、电价等等的竞争,越来越转向关注营商软环境是不是国际化、法制化的,其中政府的行政审批的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软环境因素,因为效率的快慢,所联系着的隐性的营商成本,那是很难计算的。也是由于效率提高,可以把握先机,节省很多成本,抢占市场。由于效率低,影响到投资政策的效率,或者是影响到建设的进度,或者影响到生产经营的条件,就会使市场主体慢了一拍。像这样一个先行先试就可以带来很多机遇。
在小丹同志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讲到创新社会管理是今后五年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创新社会管理对东莞来说,既是繁重任务也是重大的机遇。因为东莞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比例高,如果可以通过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大胆创新社会管理,那么我们也能够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做出贡献。还有就是经济,经济是主战场,是发展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之一。但怎么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觉得在全省三个定位的使命中,东莞也应该大胆探索做贡献,探索怎么样提高开放水平。
主持人余锦婷:报告中也有提到东莞的试点工作。
徐建华:就是东莞的贸易转型可以取得成功,这些都可以带来重要的机遇,把握好机遇,联系东莞的实际,贯彻落实。
主持人余锦婷:刚才徐书记谈到很多《报告》中跟东莞有结合的东西。刚才提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上也有一个热点话题:曹志伟委员花了一年的时间调查研究,把一项耗时700多天的审批事项,经过流程再造简化到200多天,这证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今年《报告》也很关注这块,另外东莞还是全国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城市。能否联系东莞实际情况谈谈您的感受?徐建华书记访问记-2[/page]
徐建华:东莞的商事登记改革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经过试点,已经被国家列为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城市,全市都是。为什么选择商事改革作为审批制度的一个重点来抓,是因为企业在政府办事难,公司注册难,好像是工商部门的问题,但其实并非如此。工商登记注册的过程中有一些前置的审批,需要跑来跑去,就出现盖多少个公章,花多少天的问题。根据媒体反映的情况,我们觉得应该从登记制度改革开始进行试点,总结试点经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宽进、严管,可以取消的行政审批全部取消,不能取消的,能够后置的就全部后置。 经过试点,市场主体发展的速度很快,因为登记容易了。另外也建立了门槛,比如注册资本金、房屋场所等等。大胆总结经验,在去年下半年进行了改革。
你问到下一步怎么做,一个是商事登记改革的全市铺开。二是后续监管的工作加快跟上。现在市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后续推广措施,原来由监管部门承担的,后置以后或是取消以后,怎么样强化监管,使他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后,现在新注册成立一家公司,一般情况下,当天完成。
主持人余锦婷:一天就可以完成。
徐建华:完成注册和公示。商事登记要成立一个市场主体,一天就可以完成,拿到营业执照,然后告知你有什么后续的执照要办。比如开餐馆,告诉你到卫生局办食品卫生许可证,到消防办消防许可证,在拿到注册那一天,会被一次性告知,后续的监管部门也会知道新成立了一个市场主体,会主动联系你准备什么时候开业,要做什么。这么多的部门联动,可以大大压减行政审批。 我们评价改革的效果,不是看新成长的市场主体有多少,而是看税务登记有多少。税务登记是市场主体完成了所有的手续,真正开业的标志。如果后置的审批和后置的监管没有跟上去,就不能开业,开业就报纳税了。我们也是考核这样的情况,新登记的企业多少家,申报的税务登记多少家,来评价改革的效果。东莞要在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中成为全国地级市行政许可项目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一个市。
主持人余锦婷:刚才谈到抓好东莞商业发展的软环境,在印象中,今年的《报告》中很多都直接点到了东莞试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还把东莞作为试点城市特别点出来,这既是鼓励,也会带来一些压力,所以针对这块东莞有何规划?东莞是依托传统制造发家致富的,这一块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你怎么看?
徐建华:把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市工作完成好,也是国家和省以东莞做试验做探索,除了完成这个任务,重要是在工作中推进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而推动全市经济贸易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选东莞做试点?因为东莞的加工贸易是在全国发展最早的,也最集中,是发展加工贸易的最大的地级市之一。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如果外单是作为一个指标来评价成果,第一个成果就是在东莞,全国的第一个上市企业。但发展到现在,由于产业的形式、产业的完整性,使它在各种要素成本上升约束下,受到影响。所以内在有一个转型升级的需求。 20_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非常地明显,认识得早、转得早、转成功的企业是得到了一个飞跃,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有更高的竞争力。
主持人余锦婷: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所以去年省政府在东莞开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场会,探索了东莞的加工贸易转型的方法,总结了八个路径,我们要知道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去推动转型升级。这些路径,省政府也做了推广。这也是交出试点城市的阶段性作业。 当然现在是正在战斗中。这次小丹省长在《报告》中指出,广东的转型升级还是在爬坡跃槛的阶段,虽然我们比较早实施了转型升级的战略,但是现在还在爬坡跃槛的阶段。现在一定会有阵痛,这个阵痛在不同的地方程度不同。从20_年以来就有阵痛,但爬坡跃槛就会有缺氧的情况,所以要坚定不移。你爬山缺氧,半途而废,往回走,就前功尽弃,如果你调整好,上到山顶,才可以一览无遗,转型升级才会成功。 这次落实小丹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的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余锦婷: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徐建华:也可以找出一些案例,如果网友们需要的可以通过网络,在去年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场会也有一套资料。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他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至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是大大提升的。 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后来就搞研究院,和韩国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像头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纳税额也提高了。
主持人余锦婷:可以看出东莞对这一块的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你刚才提到东莞有那么多的企业——东莞民营企业总量大,可能上规模的不算太多,而《报告》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经营规模超100亿、500亿、1000亿的大型骨干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这一块是否会有压力?有没有具体的思路?
徐建华:这不是压力,而是动力。我们早就开始谋划推进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划。省提出的是100亿、500亿、1000亿,我们是一百亿以上。东莞有50万家市场主体,其中工业企业,我们统计是5万多家,但一百亿以上的企业只有两到三家,所以我们叫做百亿企业“培育”。 经过去年一年的精心培育,听他们分析,还没有开全市的汇报会议,估计可以增加两到三家,而且基本上是民营的。另外,现在七八十亿档次也有一批,五十亿的也有一批。使他们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准备区域。这对于东莞来说特别重要。 当然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对就业和创造财富,增加创业者的收入很重要,发展中小型企业也是坚定不移的,要继续走的,这样也才能烘托一些优势企业。徐建华书记访问记-3[/page]
主持人余锦婷:去年已经做前瞻性的工作了。过去一年东莞提出"三重一大"的发展理念。目前东莞在重大项目招商上已收获了一些成绩,包括华为、中粮、粤海三大项目已经启动,项目是已经启动,但带动效应还未显现,而胡书记曾在这次人大会的多个分组讨论中提出我们在抓项目的同时要出实效。东莞将如何贯彻落实?
徐建华:“三重”是去年换届以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一项重要工作,全市很快形成共识,而且开始招商引资。去年到第三季盘点以后,搞了工作会和签约。那次签约的全市重大项目,比如6亿以上的,1亿美元以上的,签约70多项,投资超过1000亿,这些叫做签约率。现场发开工证的也有一批项目,这就叫做履约率。比较重大的项目,有一个前期工作的过程,从签约以后,得到批准,得到行政许可,这里的前期工作要通过行政审批,会花一些时间,然后到开工,也有一段时间,投资越大的,时间越长。建设好工厂,到产品投入市场也要花时间,这个过程是决定效益显现的过程。 所以我们说去年开工的项目,今年有一个计划,可以列到全省,这次省发改委全省重点项目4千个亿,东莞列进去有20多项,但市里面也有一批。这些列为重点项目就是具备开工条件的。还有全省16个重点项目预备项目,怎么样把这些预备项目加快形成工作,成为明年的重大项目,使这些重大项目有连续性。重大项目也要讲结构的,东莞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效益显现了,固定资产投资会产生建筑业的增加值,会有建筑业相关的税收,会带动建筑行业相关产业的其他发展,这是它的贡献。但怎么形成生产能力的,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建设周期是一年半到两年。 比如现在说得比较多的粤海,这个项目是600亿,整个投资的建设周期是花20_年的时间,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现在就是怎么样完成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招商引资。中粮也是这样。 通过投资拉动、发挥效益,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就是星月齐晖,还有就是有超百亿的。粤海的希望可以超过600亿以后,产值超过3000亿。主要就是抓这些东西。
主持人余锦婷:重大项目真正投产到有效益,有一个周期程,但在建设过程中,起码有周边相关附加值。
徐建华:项目只有投产以后才有生产能力,你建设时,征地要给钱,施工要给钱,施工队交税,要买钢材、水泥。
主持人余锦婷:下面想谈一下区域发展的问题。前天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第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向深圳学习,学习深圳的产业、人才和创新优势。而立足于深莞惠重点经济圈,东莞也是近水楼台。在区域合作发展上,东莞与深圳会有哪些合作方向?深圳前海也在大力推进,如何看待深圳前海对东莞的辐射作用?
徐建华:去年党代会的报告提出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主动对接穗深港。东莞的区位是处在穗深港的发展轴上,我们是其中一个成员。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深圳特区成立以后,东莞就有非常强烈的对深圳接受辐射、融入发展的愿望,而且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你看东莞在它的版图上,跟深圳对接那一块,现在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地区。 深圳作为特区,作为国家的创新型城市,它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谁认识得更早,谁认识得更正确,谁对接得更主动,可能就可以通过融入、交流、合作来实现自己的发展。而且在《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大局中,深莞惠是一个一体化的经济圈,都把深圳当成龙头大哥,要对接,市场观念要对接,规划要对接,基础设施要对接,重要的产业要对接,与产业相联系的人才要对接,然后深化交流合作的机制体制要对接。 下一步莞深合作可能更多地充分发挥深圳的特有优势,可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可能在人才支撑方面,可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还有就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接受深圳的高端制造业的转移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我们会主动与深圳方面对接与交流。
主持人余锦婷:谈完经济问题,还是请徐书记跟我们聊一聊很多网民都很关心的民生问题。像你最开始的时候也说到,在东莞,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所以这一段时间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出很多的努力。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第八件就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这一块有没有新的思路?
徐建华:省政府每年就老百姓最关心、最切实的利益问题做相关的实事,得到老百姓很高的评价,实际上各市也有对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这是一个大的体系,通过政府为老百姓办一批,或是若干件实事来体现省政府的理念。 这次省政府的“十件民生实事”,除了省部级的财政直接投入以外,还带动了各级政府一千多个亿来投入。会以一个工作责任体系来分工,比如在全省布局里面涉及到东莞的,东莞也要投入。 联系东莞的实际,东莞在为民办实事方面,还有什么自己的特点,也可以按照省政府的内容、范围或是别的要求创新去做。比如东莞在全省突出的问题就是外来人口多,他们要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孩子读书、就医等等。徐建华书记访问记-4[/page]
这几年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东莞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缩小了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公共服务的差距,但我们承认是有差距的,全国也有差距。只是差距的大小程度。 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东莞是全国最多的。但跟需求相比,我们的需求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办法满足,一是学位限制,二是投入能力的限制。办实事的过程中,东莞要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任务完成好。东莞涉及到外来人口的事,在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相对比较重,财政支出的压力也比较大,我们会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把这些工作做好。根据东莞的情况,增创工作特色。
主持人余锦婷:今年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入户会不会适当增加名额和降低条件?
徐建华:这几年都在增加。一是学位增加,有新建学校。二是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还有积分入学的范围。第三就是增加了目前还不能完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就读民办学校的补助卡。东莞的干部群众,特别是本地人还是有这方面的认识,海纳百川,对公共服务的安排,还是很赞同加大投入的。但要完成到位解决,还是要一段时间。
主持人余锦婷:如果有东莞的网友看到了我们的直播,肯定会很欣喜的。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报告中三次提到网络问政,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网络问政的重视。东莞在网络问政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徐书记怎么看待网络问政对政务公开的作用?
徐建华:借这个平台,对网民、网友表示感谢。去年到今年,我跟市长给网民拜年的信都发了,通过这个来表示感谢。通过网络问政,我们可以从网上得到很多网民对政府工作的好的建议,甚至一些批评的意见。我们做得好的,继续坚定信心,继续做下去的。做得不好的,能够改进和加强,特别是对党委政府工作中的效率问题、公平问题,甚至廉洁问题,大家有意见、建议、举报都可以提出来。 还要感谢大家的是市委市政府,特别是政府的很多政策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实现政务公开,宣传我们的政策,这些作用并不是开几个会就可以解决的。广泛性和时效性都不是什么会议可以解决的。
现在东莞网络问政已经是全覆盖的了,甚至连信访都是视频的,也有网络信访了。接下来还是高度重视这个平台的作用,高度重视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把网友的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能够以适当的形式尽快地反馈给网友。这样使网友对东莞的关心和支持能够让网友得到重视,也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从而更加积极和支持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余锦婷:徐书记高度肯定网络问政。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徐书记多关注一下南方网网络问政平台,与广大网友多聊聊天。
徐建华:重视不一定以聊天的次数为唯一的标准,当然没有一定的交流,也很难说真正重视,所以每年的“两会”有机会,我都来,平时也通过一些部门,把网友的一些建议有一个内部通报制度,应该是哪一个领导或是哪一个部门。 总的来说,对南方网,包括南方网的各种平台,只要是对推动工作、改进工作、集中民智民意有帮助的,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重视。
主持人余锦婷: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徐书记,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东莞徐建华书记访问记.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