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再说“码字”那点事儿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心情随笔:再说“码字”那点事儿

  我自小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参加工作之后,才有所改观,虽在陌生人面前仍放不太开,熟人面前却成了地道的话佬。即便如此,在老家人的印象中依然是那个见面不敢主动跟人打招呼的“大葫芦种”。那几年的不善言谈倒也有它的益处:那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写日记,写写随笔。高二时,对伙房的炊事员怨气很大,于是草成一篇讽刺意味极浓的《习惯》,刘焕军老师竟把它当作范文来读,这激起了我对写作极大的兴趣。后来的练笔也以写小杂文为主,也曾偷偷投过稿,妄想有朝一日,能有豆腐块发在某报上,但都是希望地寄出,然后是漫长等待之后的失望,但写作之梦并未因此而泯灭。再后来,高四复读时,写的一篇《忏悔》被叶金楼老师相中,用蜡纸刻版,印发给了全班的同学,当时,真有点受宠若惊。那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抒发了高考的失利使自己觉着愧对父亲辛劳的一种情怀,前几年还见过写有这篇文章的随笔本,如今再想寻它亦是不能,父亲至今没读过这篇我高中时写他的习作。

  工作不同于上学,再没那么单纯,杂七杂八的烦心事,单位的、家里的,已使自己没有了写个只言片语的心绪和欲望,搁笔愈久,愈发不想重拾。斗转星移,科技发展,手机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每逢春节,拜年短信铺天盖地地袭来,但多是群发的、现成的,我对这些充满喜气味道的千篇一律的短信不敢恭维,就写了一些接地气的原创短信,发给同事同学,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从此,每年写一篇拜年短信,最多中秋节或教师节再加上一篇,就成了自己的原创生活的开始。

  儿子上大学后,我也用上了4G手机,接触了微信,加上去了乡下支教,少了伺候孩子上学的忙乱和当班主任的心烦,心里宁静了许多,这才又重拾写作,记录自己的心路里程。起初写下来,偶尔发发朋友圈,后来又申请了公众号,起了一个“景森原创”的名字,每周发一篇自己的原创文章,竟引来了不少朋友的围观,好多人还不吝点赞,这更鼓舞了我的码字勇气。我的学生董飞龙鼓励我给《诸城文学》投稿,我试着往纸刊和公众号编辑那里投递了几篇,却是杳无音信,正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一封电子邮件使我眼前一亮,那是《诸城文学》公众号曲鸽老师的一封回信:“不好意思刘老师,过年一直在忙东忙西,邮箱一直没顾得打开,公众号也一直没有更新,年后紧接着又上班,各种安排……今天看到邮箱里您的这么多春节稿件,很是汗颜……赞一个,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的有心人,我会尽快更新一期,放上您的大作!”不久之后,我的《浓浓的年味 浓浓的情》如期推出,点击量创下本公众号之最,这又重新燃起了我写作的希望。后来,同事于海波老师把我拉入了“诸城作协群”,在群中领略了很多文学前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我又斗胆尝试向好多平台投稿,好多文章陆续在《作家地带》、《一线作家》、《第五季微刊》、《重头戏》、《楼兰居》、《齐鲁文学》、《茗酒荟》、《最爱乡情》、《婺江文学》等微刊发表。在暑假中,我写了多篇亲情美食的文章,在微信共享中,无意中被《中国食品报》执行主编刘玉波老师读到,他看中了我的文笔舒畅和满满都是追忆,决定在食品报“传统好美食”栏目陆续刊载,刘老师的抬爱对我来说,无疑是知遇之恩,无以回报,惟愿写出更美的文章,才能对得起以刘老师为代表的贵人。

  我的文章的确是满满的回忆,忆童年,少年,忆老物件,忆旧趣事,老习俗,老家规, 忆牵挂的故乡和亲情。好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共鸣而特别喜欢,他们在文末纷纷留言表达阅后感受,甚至主动点赞打赏,或转发出去,与更多的人共享,在此,我就不一一写出他(她)们的名字了,我把他(她)们的好,默默记在心里,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愿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小心地采撷着文字的缕缕清香,呈送您的面前,共同追忆那不再的童年和难回的故乡,让我们在这浮躁的世界中,浸润心灵,守住宁静。

推荐阅读:

  幼儿园棋类游戏教育随笔

  未来的汽车作文

  云霞闪一闪

  

  若有缘来生再聚

  未来的书包作文

心情随笔:再说“码字”那点事儿.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心情随笔:再说“码字”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