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随笔
中学美术教育随笔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美术教育随笔如何写呢?下面是精选范文网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中学美术教育随笔,希望你喜欢。
中学美术教育随笔篇一
美术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文化课。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术课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中学生进行绘画或雕塑练习,必须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是学生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认识对象,才能可能较好地表现对象。
因此,美术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说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美术创造时,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完整,对形状、明暗、空间、色彩的区别、判断、理解分辨能力比较准确。
二、直观性是美术教学的基石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感觉开始的,所以只有感觉到了,了解事物才能具体,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视觉造型艺术特点,因为它有利于从直觉感和升华到本质的认识。有许多美的问题,往往难以言语表达,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们的代表。我们可以制定本或模型为教学之用。例如,在初中的美术课《利用各种板材进行单调版画版画(静物)》练习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的圆锥体与讲桌上的粉笔盒组成一组静物,让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先观察后进行练习,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见直观美术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命题画,创作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作画就是学生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大胆的表达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老师要利用创作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美术教学的语言要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式工具,它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教学语言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美术教师的语言要求是:首先要形象化,因为美术是造型艺术。在美术范畴内的一切作品。理论方法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化。其次,语言必须清晰,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再次,语言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美术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正确的运用专业术语,使语言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语言寓于情趣,具有感染力、吸引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高度集中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总之,中学美术课教学要在初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等特点的基础中,以直观性这个教学原则为基石,力求语言的形象化、科学化、趣味化、简洁化。
中学美术教育随笔篇二
对于农村美术课,我们先来看这个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哪个孩子画得好,老师发给小红花,回到家里还受父母夸,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到了小学,专业的美术老师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改上语文、数学,至于美术,却只是为了“换换脑子”才偶尔上之,有兴趣的学生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到了中学,有了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也正常开展,可每天的作业把学生压得筋疲力尽,满脑子里都是作业、分数,哪还有时间做这费时的绘画作业?学生原来的一点美术兴趣也几乎荡然无存了。
看完之后,我们不禁要问:美术课不重要吗?《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为什么提不起来呢?
一、农村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
我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中学从事美术教学,通过大量的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我认为农村中学学生美术课兴趣提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校外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的误导。农村学生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甚多,他们不知道美术也能出人才,更不知道美术还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只知道用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天性被慢慢扼杀。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才是真本事。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只要求孩子考试科目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怎能提起来呢?
第二、校内因素:在农村很多初级中学,专业的美术教师不多,很多班级的美术课是由班主任或工作量不足的老师兼任,学校又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美术课如同虚设。加之许多学校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为了省事,只教学生欣赏、临摹课本中的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这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怎样培养学生美术课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校外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方法,罗列如下,敬请同行指正:
(一)、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从史前及先秦美术到中国近代美术,无不展示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例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风俗;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京的繁华景象,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社会生活风貌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地展现给我们,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笔势圆转,衣带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一时……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齐白石,他的笔墨纵横淋漓,气势雄伟,任意挥写,超脱奔放,生动活泼,形神兼备,臻于妙境。善于应用墨彩深浅、浓淡的特点,表现对象的质感。特别是画虾,更是精妙传神。徐悲鸿画的马、郑板桥画的竹、李可染画的山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还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我们教师善于钻研,勤于学习,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事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美术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
1、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在农村初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作用。
2、利用现代化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例如欣赏课,如果教师手上只有课本,学生看到的只有课本中的小图,图片又不多,效果也不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但我们可以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光碟等,可以有选择的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教师还要勤于动手,多画、多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废品利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美术课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提到手工制作时,往往想到的就是剪纸、折纸、粘贴等;实际在我们农村,可用的材料非常多,利用起来也五花八门,例如废纸杯、废罐头盒、卷筒纸的圆筒心、香烟壳、一次性筷子、各种颜色的干种子、甚至小石子、细沙子等都可以作为制作工艺品的绝好材料。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得到的材料,做起来也并不难;教师在课前可花时间都做一些,学生看到老师做小玩意后自然有了尝试的念头,也一定会用心创作或临摹出理想的作品来。
(四)、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教师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是要进行课堂评价。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呢?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点评表扬。这样的当众表扬效果非常好,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果十分明显。其次是开办小型的画展,可以在班上开设专栏,把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我们只要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美术教师,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美术课兴趣下降这一现实,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只有这样积极寻找原因及对策,我们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随笔篇三
多年来,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程度一直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低中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生积极性程度明显超过高年级学生。究其原因,有年龄阶段特征、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各方面问题。
一、美术教育自身的问题,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与一般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规律相符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特点,同时还应重视流行视觉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的激情是具有主动性的兴奋情绪,是一种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精心钻研教法的教学热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要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使其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兴奋情绪,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标准的推出,美术教师更应进行教学新改革,在进行“充电”的同时将行动落实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并获得一定成效。而充满激情的教师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但收放自如的组织了课堂教学,成功的激励了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交互性的交流,而且让人得到一种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犹如人的健康成长,各种人的全面发展与各种知识的关系和谐立足于素质教育,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旁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的层面。中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术。数学与美术、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地理与美术等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透视、解剖、光学、欣赏与评价等等,让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三、中学生时期是学习美术的断乳期,眼高手低,初中学生知识阅历丰富了,从心理上讲他们认为自已是中学生了,有了一种成熟感,再也不喜欢儿童那种绘画了,开始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表现得真实和有立体感,儿童画的天真、大胆、坦诚几乎踪迹全无。他们写实的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但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作画.而且随知识的增加,眼光愈来愈高,手的表现能力愈加跟不上,绘画能力停止不前,以致成人后绘画水平仍停留在绘画初期。
四、对于学生来说手低不可怕,但要让学生的眼界高起来,真正懂得美术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我认为根椐高年级阶段学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不妨加重欣赏课比重,一方面可减轻作业练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虽然学生作业是幼稚的,粗糙的,可并不影响他们了解丰富的美术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
推荐阅读:
中学美术教育随笔.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