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精神:做志愿者就是“学雷锋”吗
说做志愿者就是“学雷锋”,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在我国的“学雷锋”活动中,一直倡导“对同志春天般温暖”的利他主义伟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无私奉献崇高精神,以及身体力行在平凡生活中“做好事”的实践行动等。这些都与志愿精神相一致或者相契合。因此,“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确定在每年的3月5日,即“学雷锋日”。
说做志愿者不完全是“学雷锋”,是因为,今天的志愿者行动,无论在社会动员、社会责任、机构管理,还是在运营水平、服务规模等方面,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年学雷锋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志愿者行动发展和成熟以后,将会成为当代整体社会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民社会自我组织的方式,以及ngo(非政府组织)的一种重要形态。届时,其意义将远远大于单纯的助人为乐的个体行为。
集体主义精神、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的融合,是志愿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志愿精神,是奥林匹克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全球社会欣赏的重要价值理念。奥运会志愿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6年希腊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奥运会志愿者活动正式纳入组委会工作计划。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对奥运会志愿者的内涵作出界定:奥运会志愿者是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以自己个人的无私的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接收报酬或其他任何回报的人。从奥运历史来看,可以总结出志愿精神的一些共同特征。这些或许能够为xx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提供经验。
第一,志愿者组织和机制,是社会组织架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行动,不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也是国家、政府与民众相互沟通的桥梁。志愿者行动,为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提供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通过志愿活动,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为社会做贡献,很多社会群体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从而弥补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推动志愿精神的发育发展,有助于一个城市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第二,志愿者行动必须以奉献精神等为基础,同时需要专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等。在今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中,有20多万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他们怀着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以高昂的热情、严肃的责任心和勇于承担的使命感,帮助灾区人民共度艰难,志愿精神得到了高度发扬和全面展现。这是北京奥运志愿行动的战地预演,也是奥运精神核心的体现。此外,奥运会筹备期间,有学者提出,xx年北京奥运会,应当做好志愿服务群体培养准备工作。从精神培养看,应积极培养志愿者的使命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等。从操作层面讲,应尽早建立奥运志愿者培训基地、编写培训教材,开展志愿者语言水平、文化背景、专项知识培训等。完备的准备工作,为志愿者在奥运会期间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学习雷锋精神:做志愿者就是“学雷锋”吗.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