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同情”的典型论据
——同情就是急人之所急
有位画家想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画一幅画,可是却遭到了拒绝:“不,不,先生,我没有时间。”
几番请求之后爱因斯坦仍不同意,画家有些着急:“你必须答应我为您画像,因为我急着靠这幅画得钱啊 ! ”
“噢,原来是这样,”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
桑雅的老师
——给予机会也是同情
维尔斯特拉斯是富有同情心的柏林大学教授。当桑雅来到柏林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时,维尔斯特拉斯收留了桑雅,并让她跟着自己学习。
一开始,维尔斯特拉斯随手给了她一道出给班上高材生的题目,想试试桑雅的能力。结果桑雅不但清晰、快速的解决了问题,而且写的是从前没有的解法。维尔斯特拉斯被桑雅的热切及聪颖感动了,终于让桑雅加入了他的班,在课堂上听课,更将未发表的论文、最新的科学发展消息,都与她分享讨论。维尔斯特拉斯是影响桑雅一辈子的老师。
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
——众人的同情心助受灾者渡过难关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大地震和海啸,沿岸国家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据报道,在这次灾难中的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总共接近 30 万人。
世界被这一灾难震惊了。海啸发生之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同情和关注。世界各国都积极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各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在中国,人们短短几天就捐赠了十几亿元的现金与物资,政府给灾区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救助人员和支持。这也是对地球村居民同情心的一次大检验。
我国外长李肇星表示,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展开救灾援助,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支持他们重建家园的努力,对灾区捐助已逾 12 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国际和地区合作。
心理健康测试表明不少孩子缺乏同情心
——应当重视对儿童的同情心教育
2003 年,“海南省青少年安全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巡回展”首次进入校园。依照科普宣教内容,有关工作人员对某学校小学生随机进行心理测试。学前班、一年级小朋友被问到如何对待路遇的小猫时,大都回答:“爱护它。”几名三到五年级的小学生却带着恶作剧的笑容说:“打死它。”或“带回家玩死它。”另外还有一道题目是“小妹妹病了,冷得打哆嗦,你愿意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穿吗?”接受测试的第一组小学生是一年级的,异口同声地说愿意。第二组是三到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全都说:“不愿意。”一名三年级小男孩还摆出理由说:“我只有一件衣服,借给她穿,我穿什么?”
“路遇小猫”的测试在北京的幼儿园也作过,测试结果表明, 62 %的孩子缺乏同情心,这部分孩子中,有 32 %的孩子说要弄死小猫。
专家指出,与安全、健康有关的不仅仅是生活经验、逃生知识等,心理健康也是其重要内容。小学生缺乏同情心这一现象引人深思,若不加强教育,将会滋生种种心理问题。
“犯傻”的蔡明
——成功人士应该具有同情心
蔡明每见到街上有人乞讨,总要给钱。朋友劝她说,这些乞丐看着可怜,其实有不少都是假的,人家就是靠这发财的,家里的小洋楼都盖起来了,比你住得还宽敞。蔡明点点头,若有所悟。可是下次碰见乞丐,她还照样掏钱。朋友问:“你怎么还傻呢?她解释说,万一这个是真乞丐,他家里没盖楼呢?”一个富于同情心的演员,也许无法成为表演大师、艺术巨匠,但可贵的同情心,却使其人格放出光彩,因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镇居民与十二月党人
——同情心源于正义感
在 19 世纪末的西伯利亚,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某小镇居民,常常在深夜房外的窗台上放上酸奶、面包和旧衣服,以供那些从流亡地逃跑的十二月党人食用。一些的十二月党人,就是靠着这些食物和衣服才逃出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小镇居民的名字至今谁也不知道,也不见于经传史册,可他们的义举,却至今为人传颂。
文豪的同情心
——同情心使名人成为伟人
培根说:“同情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的美德。”孟德斯鸠也说过:“同情是善良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所以,人不可无同情心,同情心可以使人变得可亲可敬,变得伟大崇高。诗人杜甫,只有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滚烫的诗句,才能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龚自珍,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肺腑心声,表现了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面似冷峻的鲁迅先生,则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拳拳之心,更彰显其思想之深邃,道德之高尚。
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善有善报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
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的旅店经营者。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
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世界对美国同情日减
——傲慢者将逐渐失去别人的同情
据《纽约时报》报道,自“ 9 . 11 ”恐怖袭击发生以来,外国对美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世界对美国的同情也大减,取而代之的是对美国的不信任、不安和不满,认为布什政府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攻打伊拉克是傲慢行为。
31 岁的南非航空公司职员赫恩的看法说出了世界各地不少人的心声:“ 9 . 11 ”那段时间,有很多人同情美国。但美国此后的行为和他们的外交政策令人们不再同情他们,他们的行为像个到处欺压别人的恶霸。
伊拉克战争对公众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人们由“ 9 . 11 ”后普遍同情美国,变成厌恶美国或最少对美国失望。人们认为美国这超级大国喜欢先发制人,无论是否具有有说服力的原因或联合国的授权。
在许多国家公众舆论的普遍看法是:美国是典型的帝国主义者,它企图控制全球石油供应和在军事上称霸。
推荐阅读:
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同情”的典型论据.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