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1
一、精准扶贫工作
我镇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13户2930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产业扶贫工作
我镇今年共安排扶贫资金64万,通过贫困家庭档案,各村经过村民代表会议投票选出贫困家庭共175户779人进行产业扶持。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各重点村已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蕉子坝村34户农户自行组织成立了“村兴旺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葛根种植面积达15亩,预计年产值达20多万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增加收入。
三、搬迁移民扶贫工作
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实施下山扶贫。在镇政府所在地的圩镇内实施集中安置,积极动员和引导高山边远的农户搬迁下来,几年来共扶贫搬迁94户456人,集中安置30户135人,在全镇逐步形成了山里面耕作圩镇消费、山里面挣钱圩镇享受的局面。
四、整村推进工作
一是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攻坚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近年来,我镇共硬化村组公路5.4公里,投资103万元;新建水圳2200米,投资19万元,修建漫水桥一座,投资4万元。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从基础设施上看,我镇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镇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县直帮扶单位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
(三)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镇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由于整村推进工作重点在基础设施方面,难以顾及这部分贫困户。
六、几点建议
1、增加扶贫重点村个数。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为此,请求上级对实行差异化扶贫,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逐年增加贫困村的数量,力争6个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贫重点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贫政策上给予特殊扶持。加大资金支持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提高移民搬迁补助标准,防止出现农民因建房返贫现象。
3、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和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2
一、凤凰乡贫困现状和原因
凤凰乡地处我区东部,距主城区19公里,辐圆面积18.6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 3462户, 农业人口10513人,总耕地面积9881亩,人均耕地0.9亩。经过前期调查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587户,贫困人口1659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12.7%。我乡有凉亭桥村、马桑沟村、断石桥村、桂花沟村4个贫困村,要在2023年与全市、全区同步进入小康,任务十分繁重,全乡致困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因自然环境致贫。
由于凤凰乡所处的地域环境,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高经济附加值作物生产十分困难,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村社公路里程短,很多社都还没有通公路,群众出行困难;农田水利设施较差,靠天吃饭现象严重。
三是因病、因残人口多,短期内难以脱贫。
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绝大部分都是因病致贫,其中包括大病、重病患者39人,残疾人98人,占贫困人口8%,这部分人由于疾病和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看病、治疗用去大量的现金,又无固定收入,有的靠低保收入维持生活,有的靠政府救济生活,这些人靠自身能力很难实现脱贫
四是因灾致贫、返贫时有发生。
由于经常发生阶段性旱灾,近几年都有发生春旱的情况,大春生产受到了的严重影响。随之带来的经济作物减产欠收,影响到群众收益。其他如因夏季暴雨,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小范围的泥石流,阻碍了我乡相关高山村的交通运输和产业发展。
二、扶贫工作推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始终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98元,同比增长13%,乡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群策群力,定点帮村,干部帮扶。
今年,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定点帮村,干部帮扶力度,我乡由县级领导张文举同志定点联系,区政务中心、区供销社、区进修校、区党校、乡政府及驻地单位共88人结对帮扶587户贫困户。一是全面了解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二是听取了贫困户的意见及愿望,三是针对贫困户的现状制定了合理的脱贫规划。四是调整贫困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核桃基地2个、中药材基地、花椒基地各1个,规模均达2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
(二)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扎实开展了农村低保及困难群众救助“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户档案。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全乡587户贫困户,1659人贫困人口的档案。全乡低保户全部纳入扶贫对口帮扶对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买补贴等政策落到实处,做好了新农合、低保、临时救助等工作。全乡减少贫困人口200余人,转移性收入实现人均增收60元。投入帮扶资金10万余元,对587户中的435户贫困户进行了集中慰问。
(三)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对村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2023年新修村道公路7公里,新修山坪塘1口;今年土桥子村整村推进项目正在实施;屈家店村、高桥村等5个村的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中;积极争取天然气早日开通;完善全乡交通安全设施、警示标志;新修垃圾池45口;同时加快集镇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力做好场镇“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章;大力开展集镇市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垃圾乱堆、车辆乱停、摊点乱摆、乱搭乱建等现象,提升场镇整体水平。鼓励农村群众到场镇建房,发展产业。
(四)产业扶贫渐次铺开
积极推动整村产业发展。通过在土桥子村、开展土地调型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和旱地蔬菜种植。还在该村新修山坪塘1处,解决该村经济发展水源问题;我们在原有的核桃、药材产业的基础上,引进业主在土桥子村、马桑沟村种植花椒350亩,常年雇佣当地劳动力30余人,利用了部分农户闲置土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能力扶贫大力开展
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断石桥村活动室;投入35万元维修了土桥子村、桂花沟村、马桑沟村、凉亭桥村、双石桥村活动室,投资14万元更新、维修9个村的远程设备和“村村响”广播,宣传党的扶贫帮扶政策,讲解种养殖技术,为村民提供最前沿的种养殖技术。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建立了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和服务体系,今年劳务输出3400余人,在产业园区提供常年就业岗位120余个,实现就近就业,提高收入,去年全年全乡实现劳务人均增收350元以上。
(六)民政帮扶切实到位
对全乡共有500余户,600余人低保户和五保户,按时按额发放补助。对符合大病医疗救助的,积极进行医疗救助手续办理,2023年,共计向全乡57人,发放18万余元大病医疗救助款。去年,在全乡临时救助600余人,共计24万余元。尽最大努力减轻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贫困户的经济负担。今年年初,乡民政拿出6万元,对全乡经济困难的农户进行了慰问,区党校、区供销社的干部职工也对贫困户捐钱捐物3万余元,使困难户过得起年、过得好年.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举措
今年,我们将认真按照区委的安排,紧紧围绕“2023年基本脱贫、2023年提档升级、2023年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举措,切实抓好扶贫帮扶工作。
(一)坚持因户制宜,科学制定扶贫详规
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科学编制困难户扶贫详规。乡认真制定全乡扶贫帮扶三年规划,完善2023年扶贫帮扶计划。配合区级联系帮扶部门针对各帮扶村的特点,制定对口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确保联系村按期脱贫;各结对帮扶干部根据帮扶户的特殊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方案,切实深入困难户家中,每季度按时入户了解情况,推动帮扶,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二)坚持部门协作,整合资源统筹施力
充分发挥各帮扶部门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帮助各贫困村逐步建立长效发展的优势产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严格落实好联系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凝聚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切实整合扶贫、民政、农口等对方资源,增强扶贫实效。
(三)坚持产业主导,切实夯实扶贫基础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社发展支柱产业,在原有核桃产业600亩、玉竹产业200亩的基础上、新建花椒产业350亩,发展优质蔬菜、水稻、养殖和水产养殖。动员困难群众到产业园区务工,增加群众收入。
(四)坚持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涉农项目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建设,使之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强重点村社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改厕、改灶、改圈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启动土桥子村扶贫项目整村推进,全面提高该村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在公路建设方面,以全面提升乡道、村道四通八达为目标,解决广大群众行路难、出行难和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流动。在水利建设方面,继续加强堰塘水渠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等设施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体系、水资源供给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在村容村貌建设方面,不断改善村组织活动阵地条件,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修缮村村通广播、远程教育设备,配齐电脑及桌椅等办公设施;全乡贫困户残疾人98人,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病人39名,乡党委、政府将通过帮助其享受低保、发动社会关爱、捐赠等模式,保证他们在2023年前能够自食其力。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3
杨梅山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2023年脱贫摘帽、2023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紧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一确保、两完善”脱贫标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坚持“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大力实施“七个一批”帮扶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杨梅山镇下辖杨梅山、平和、香花、富里坪、枧坪、水落岱、田舍、杨柳、土桥、月梅、城头、李家塘、鸡公坦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个矿区管理服务中心。总面积118.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7.62公顷。有18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7115人,其中农村人口19952人。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制种、烤烟、蔬菜、水果、茶叶、油茶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生猪、牛、羊、鸡、鸭为主。全镇共有9个重点村、4个面上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40户5481人。截至2023年底,全镇已脱贫出列5个村、脱贫贫困户1158户4200人,2023年计划脱贫出列4个村、脱贫贫困户313户1137人,贫困发生率从14年的27.4%降至18年的0.72%,实现全镇脱贫摘帽。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机制、措施、方法和路径,连续出台系列文件,细化帮扶措施和办法,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坚持高位推进。多次召开镇党委会、党委扩大会、领导小组会、村定员干部会、调度会等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专职副书记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建扶贫办公室,集中办公、协同作战。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坚持脱贫攻坚重大决策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工作亲自督办,切实当好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三是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四个一”帮扶机制,全镇13个村至少有一名包村党政领导、一个县直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队,9个贫困村都有一名县派第一书记。建立“一对多、多对一”帮扶机制,每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3至5户贫困户,真正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二)抓住关键,夯实基础。一是精准识别到位。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严格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再复核”、“五进八退”、“四类人员”清理、“五类人员”纳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2023至2023年新增402户1850人,共清退及标识稳定脱贫656华2337人,切实挤干了“水分”,做到了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贫困对象识别精准、进退动态管理有效。二是精准帮扶到位。深入开展“五个讲清楚”、“三走访三签字”、“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向群众讲清讲透各项扶贫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获得感、满意度。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走访了全镇所有贫困户,班子成员走访了所联系村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对各自帮扶对象进行了走访。全镇73名镇干部、60名村干部和368名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累计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问题860个。认真做好社会扶贫网信息采集和发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全镇贫困户注册1540户,爱心人士注册1204人,发布贫困户有效需求1539条,成功对接1099条。大力弘扬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凝聚正能量,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宜章县好人协会杨梅山分会,13个村全部成立了好人工作站。三是台账管理到位。及时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即每户都有申请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帮扶手册、帮扶计划、帮扶责任表等,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资料档案。
(三)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一是抓实产业扶贫。共流转土地8500余亩,建设烤烟种植基地1700余亩,扩大红薯种植产业面积1200余亩,油茶产业发展达到3000余亩,2600余亩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基地实现连片发展,扶持成立了4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水稻制种、蔬菜种植、平和红薯干、红薯粉丝、炉背岭橡子豆腐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通过土地流转,共对接农户2100户,其中贫困户610户。二是抓实就业扶贫。通过务工、入社,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吸纳580户800余名农村劳动转移就业,其中吸贫困户350户363人就业。同时,积极与湘南君悦物流、百捷利等县重点产业对接,对接户数达1519户,对接财扶资金717万元,对接小额信贷资金2625万元。将平和锦辉电子厂打造成全县的“扶贫车间”,共吸纳153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人口59人,年发放工资达127.44万元,人均月工资可达1800元。大力开发巡河员、保洁员等公益岗75个,吸纳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全镇利用小额信贷389万元自主创业99户,通过技术培训发展生产156户,发放奖补资金88.4万,通过自主创业可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年。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农村技能培训、电工培训、科技培训等各种培训班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890余人。全面落实“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共有195人免费就读中职和高职,15人参加市县职业教育培训,12名致富带头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全镇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11人,平均月收入可达2350元,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668人。三是抓实教育扶贫。把教育扶贫作为拔除穷根的重中之重,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覆盖政策资助,2023、2023年累计免除和发放各类助学资金240.2万元,资助4151人次。“雨露计划”资助学生584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87.3万元。四是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址,精准识别易地搬迁扶贫对象,签订搬迁协议,统一规划建设,严把建设面积、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90户、地质灾害点搬迁45户。深入开展“危房歼灭战”,按照“村村过、组组过、户户过”的要求对全镇C、D级危房开展了拉网式、地毯式全面摸排,并采取能建则建、能修则修的原则,属整栋危房(D级)的进行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实施修缮加固,2023年来,全镇共实施危房改造1232户,D级危房拆除重建906栋,C级危房修缮加固326栋,入住率达到100%。五是抓实兜底保障脱贫。实行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不断提标扩面。2023年以来,全镇低保对象累计保障2217人次,发放低保金445.3万元;临时救助累计保障560次,发放金额70.7万元;医疗救助累计保障116人次50.3万元。六是抓实健康扶贫。实现贫困村健康档案建档率及村医签约服务全覆盖。推行贫困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开设贫困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简化就医手续,最大程度方便农村贫困群众就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达到100%。七是抓实生态补偿脱贫。坚持扶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珠江防护林工程补助资金、植树补贴资金、森林抚育补助资金、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帮助贫困户通过护林造林实现脱贫致富。加强森林管护队伍建设,将33名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聘请为护林员,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每年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达85.2万元。
(四)加大投入,促进发展。一是加大村组道路建设力度。投资6568余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杨柳村、富里坪村、枧坪村、香花村、杨梅山村、月梅村、田舍村等26条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城头村、水落岱村、李家塘村、平和村等6条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施工。投资110余万元,完成了平和危桥改造,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二是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投资2670余万元,郴电国际35千伏变电站改造项目建成投运,完成了各村亮化工程,李家塘村、城头村、土桥村、水落岱村、杨柳村、鸡公坦村、月梅村、田舍村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全面完成,满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三是加大安全饮水建设力度。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水落岱村、城头村、鸡公坦村、杨柳村、平和村、杨梅山村、土桥村、香花村、枧坪村等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李家塘村、富里坪村、田舍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建设,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除险加固山塘、水库座12座,铺设供水管道12万余米。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实施了平和洞、水落岱村、香花村、富里坪村、枧坪村等土地整理项目,修建机耕道3500余米,改造河道和防洪灌溉渠道52000余米,极大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四是加大通讯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枧坪村、杨梅山村、城头村联通及移动信号塔建设,杨柳村3座移动信号塔正在架设,田舍村、水落岱村移动信号塔正在开工建设,切实解决了边远山区无手机信号的问题。五是加大洁净乡村建设力度。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每年投入资金70万元,配齐了村级保洁员,购置和建设了一批环卫设施,开展了“大宣教、大清扫、大清运”行动,村容村貌一新。进一步加强农民建房管理,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全镇无违规乱建行为。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投入资金71.86万元,拆除旱厕829座,新建无害化厕所334座,建设公厕10座。全面建立镇村两级河长负责制,扎实开展巡河、清理河道工作,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环境同治和清明节期间“文明祭祖”劝导活动,不断推进文明村镇深入创建。
(五)党建引领,筑牢堡垒。一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抓基层,强基础。2023年圆满完成了15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三进三解三促”、“一进二访”、“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活动,全镇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扑下身子,进村入户为群众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全面完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满足贫困农民基本需求为落脚点,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投入830余万元,建设了水落岱村、枧坪村、李家塘村、杨梅山村、杨柳村、鸡公坦村、田舍村、城头村、土桥村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全镇村级党组织活动有阵地、议事有场所,为群众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舒心的办事平台。投入200余万元,建成了原炉背岭村600余平方米的娱乐广场、原高枧村800余平方米绿化游乐园、鸡公坦村800余平方米小广场、杨柳村700余平方米文体小广场和月梅村800余平方米文体小广场,进一步满足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是全面落实公开制度。严格执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将村级党组织基本情况、党支部成员职责分工、财务收支情况、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公开,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办公制度,做到星期一到星期五两人坐班,星期六、星期天有人值班,让群众每天都能找到人,及时处理村内事务,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扎实推进“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坚定不移惩腐败,集中开展了基层违反群众纪律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6起,问责处理17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以更加过硬的担当、过硬的作风、过硬的举措,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确保、两个完善”标准和“三率一度”核心指标,建立倒逼机制、压紧压实责任,确保4个预脱贫村、313户1137人预脱贫人员顺利通过国家扶贫检查验收。2023年,我镇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是71户146人。我镇将在持续巩固已退出村和已脱贫户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六个精准”,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认真落实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全面完成2023年脱贫目标任务。认真抓好贫困村整村提升工程,对2023年实施2023年完成或2023年启动实施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督促跟进,积极协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程项目如期建成,早日惠及群众。
推荐阅读: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