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
案例分析
事件一:该同学从升入初中以来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校规校纪不遵守。在刚升入七年级,学校屡次强调不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该学生一次数学课上公然玩手机还发出了声音影响了我的讲课,我将其手机收到讲桌上,该学生直接站起来走到讲桌上拿起了自己的手机,在我管教的过程中锁上了教室的门,并与我动手将我的手抓伤。
事件二:该同学一次和同学产生矛盾,两人大打出手,事后被政教处批评教育,再此过程中,该学生不仅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将班级所有学生平时的一些没有被老师发现的小问题都揭发一遍,被班级学生知道后引起了公愤,导致在班级没有声望没有朋友。
事件三:该学生在一次假期中没有完成数学作业,开学第一天早上到校后在楼梯值日,突然跑回教室,拿起自己藏在书包里的手机给他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没有完成作业不想念书了,之后并未请假,翻墙出了学校私自坐车回家。
事件四:七年级上学期该学生在校园附近的商店赊欠零食等共计金额一百余元,七年级下学期不仅没有还钱,还继续赊欠,家里并不知道该情况,一次因为家里给的零花钱少了还对其母亲大声呵斥,将母亲给拿的上学要交的伙食费扔在家里,扬言要辍学外出打工。
该学生还有很多问题行为,再此不一一列举。
解决方案
第一:我与该学生也多次交谈,经过几次交谈后该学生打开心扉,向我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说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不爱学习,课堂上还想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违反纪律。对此 ,我告诉该学生,要向老师记住你关注你,可以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得到老师的夸奖,他说自己爱读课外书,我建议他到图书室多借一些课外书,他说自己爱劳动,我建议他多帮助其他同学、帮助班级做一些劳动,这样有助于化解他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获得友情。
第二:我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经常由数学问题发展到现实问题并上升到道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他。并且对他多多的关注,让他找到自身的价值,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多鼓励他,让他找到自己的优点,多展示自己。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
教育是一门极富学问的艺术,在实现素质教育中,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进行德育的必要途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显得非常重要.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德育教育的.
一、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是少先队活动,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 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 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 另外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二、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虽然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 一部分,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 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 年. 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要求教师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作出表率,努力做到“四个四”,即:“四心”(热心、耐心、 关心、诚心),“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导”(教导、 引导、指导、疏导),“四爱”(爱国、爱校、爱班、爱生) ,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用躬身示说、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学生. 数学课上,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 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四、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 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 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解题教学训练中,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 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并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 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数学天地的奥妙.
五、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 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 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 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应用都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上是我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体会,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我们要将德育渗透于数学教学之中, 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
1.注重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过程及事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容易体现出来。数学课逻辑性强,比较枯燥。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的说话,衣着,板书涉及基本技能熟练程度。这些都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可能由此对你产生好感,激发他更爱学你的课。
2.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认为枯燥无味,那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探寻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知识的来源上,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才便于找出来。例如,数学中的“引言”,是数学教学中由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简短,精练而自然,有时甚至只有寥寥几句,却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败。这主要体现在:(1),利用“引言”可以穿插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探索精神。(2),利用“引言”可揭示数学在各科中的地位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和学数学的兴趣。(3),利用“引言”可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地积极性。 (4)利用“引言”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缩短师生距离,创设生动,和谐,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例如:“三角形”教学时,三角形内角和可让学生拼三角形三个角,猜测三个角和是多少度。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地中的应用和三角形的对称性在建筑方面的使用,给人美的感觉和享受。还有圆周率,勾股定理辉煌成果的取得。通过教学 ,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3.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探索性学习,分组性学习等。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他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他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又回到实践中服务于实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理。比如,数学中出现的正数和负数,常量和变量,直线和曲线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又如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通过讲解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能力,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推荐阅读:
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