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育人工作总结(五篇)
三全育人工作总结小学育人工作总结一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指引下,结合区教育局年初工作重点和我校“三基+特长“素质教育模式,实施”三全“育人工程。力图使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一)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指全员发动,全员行动。使学校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而展开。学校的存在基于学生的存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而展开,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人成才。学校要求纵向到底,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体教职工深入一线,关注、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学校首先要求所有领导在“三全”育人工作中起表率作用,主动参与。学校所有教师破除教师只管教书的观念,把教学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育人而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也要主动对接育人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二)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学校的育人工作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而是长期坚持的工作,它包含在整个育人的全程之中。全程育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学校将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学校还将加强与社区、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谋求社会力量对育人工作大力支持。全程育人还必须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有效整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让学校的育人工作充满整个校园。倡导并构建“和谐、清净、文明、向上”的校园。在“三基+特长”素质教育模式指引下,打造独特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等,形成具有南岗特色的校园育人氛围。真正达到“学校无闲处,处处能育人”的目标。
(三)全体成长。
全体成长是指是指在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最终使学生达成学校“三基+特长”素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终极目标。
(一)结合教育局万师包万生活动,具体让教师做到:
1、制定切实可行的包保帮扶计划,突出重点,并记好三全育人工作日志。
2、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教师,每人包保3至5名学生。并建立包保帮扶活动档案。
3、包保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帮扶。
4、学校要求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中帮扶和一次分散帮扶,帮扶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辅导学习,与之谈心,交流思想,进行家访等。
5、学校确定重点包保帮扶学生,重点包保帮扶学生包括如留守学生,家庭离异学生,学困生等。这些学生由领导和骨干教师包保。
6、在包保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十六知晓”即: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知晓学生的思维方式;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知晓学生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的成长规律;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知晓学生的家长的思想;知晓学生的家长的愿望。
(二)结合双阳区教育系统扶困助学工作展开。(具体见此工作方案)
(三)加强对“全程育人”工作的领导和构建。
1、继续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进来。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利用好学校会说话的墙和班级墙等报进行舆论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和谐、清净、文明、向上”的校园。
3、学校将加强与社区等社会团体的联系与合作。谋求社会力量对此工作的支持。
1、构建“三全“育人工程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德育校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组员。负责开展和监督此项工作。
2、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作为评价教师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3、学期末,学校将对优秀典型教师进行表彰。
三全育人工作总结小学育人工作总结二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_]16号),全国、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动员和引导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推动我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和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尚医德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一)全面理解,逐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涵义。
1、全员育人是指学校中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要紧密结合所承担的课程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学校党政机关干部要做到管理育人,任课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后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同志资历深、经验多、德高望重等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全过程育人是指在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根据我校“学生工作十二〃五规划”,对《牡丹江医学院德育教育内容及阶段重点(试行)》进一步完善,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分年级、分时段有针对性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要认真搞好新生入学教育、日常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3、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校内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条件和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的育人作用,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团、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等,对学生形成立体化、网络化、全方位的教育感染作用,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综合效应。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提高师资水平为重点,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按照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标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方案与师资队伍、原有课程的衔接,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课程设置的实施工作;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按照国家、省教育厅的规定选用规划教材,优中选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引导、督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思想政治教研部要继续组织开好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日常教学管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丰富授课载体,转变授课方式,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2、进一步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积极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加大对积极分子教育和培养力度,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坚持把党建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逐步完善“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过度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支部建设的新模式,使党支部成为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地。
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重点做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加大对优秀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在共青团指导下,学生会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要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办法,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把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素质教育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使学生社团成为融思想教育与能力拓展为一体的平台。
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党、团组织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进行有机统一。
3、不断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训三风”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全校师生要群策群力,努力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我校重大事件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党校培训、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做好大学生科研立项的组织、申请、评审、中期考核、结题、评审及总结、归档等工作;各学院做好学科竞赛的宣传、组织、发动与成果展示等工作,并将关注度高、实效性强的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临床实践技能大赛”等相应竞赛活动中,学校将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学生获奖后,指导教师将获得适当的奖励,根据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给予素质综合测评加分,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可在国家级奖学金评定、各类优秀生选拔中获得优先权。
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学校网站和各二级学院、部门网页要及时更新内容,为学生学习、生活、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服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页。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网络管理工作。要加大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寝室管理。继续推进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进寝室工作,要加强对这些工作的检查和落实,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友善、讲奉献、讲文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基地。同时,要加强对公寓辅导员和更夫的管理,注重提高素质,增强其责任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的一项重要依据。
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保卫部门要不断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的能力。继续严格实行综合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三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及时处置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事端。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要结合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要逐步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教育咨询平台,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要重点加强学风建设。每年学校要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处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为组员,办公室下设在学生处,根据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各学院学风建设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加强师德教育,通过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要切实负起学风建设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引导,将课堂、寝室的学风建设成果与年底个人考核相结合;要健全完善学院学生工作全年目标,将学风建设的成效与学院的年终工作考评结合起来;要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健全和完善学校领导与返聘教师的听课制度;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要严抓考风考纪建设,深化考风考纪制度改革,各学院在考试前要组织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各学院要在每年10-12月份举行学风建设表彰大会。
4、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学生处大学生资助中心要负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坚持以多种形式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继续对新入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国家要求,逐步完善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制度,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助学奖励力度;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要继续提倡教职工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力争在校内形成自觉捐助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扩大对品学兼优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面和激励程度,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读书,努力成才。
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我校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我校的长期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师资水平,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辅导员业务培训机会,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理念,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要及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完善我校就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积极组织校、院两级毕业生招聘会和洽谈活动,加强对毕业生推荐和宣传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市场完善、常年服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根据黑龙江省“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我校就业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学校要完善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和办法,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院系工作目标责任制挂钩,把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考核有关学院职能部门和院系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指标,充分调动各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对各院系一次就业率的指标制定详细要求,并对就业率排名靠前的院系及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
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和各项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工作机制,努力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教育广大后勤服务人员爱岗敬业,优质服务,以身作则,文明礼貌,以自己的敬业、奉献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引导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校领导接待日”等活动平台,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要进一步加快学生学习、生活设施的建设步伐,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服务,真正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5、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证。切实加强党团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社科部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按照党委部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配工作。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优秀的专职学生辅导员。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配备逐步达到1:200的比例要求。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各学院要按照具体情况,评选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教师为兼职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班导师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培养,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专职辅导员的培训,积极开展校际间学生工作调研和交流,利用“辅导员之家”活动进行校内学生工作培训、交流,努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大投入、提高待遇、推进辅导员岗位职级认定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切实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供政策支持。对辅导员评定职级、职称方面实行单独评定。职级方面由组织部负责,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结合辅导员考核情况,评定职级,职级上限为正处级辅导员;职称方面由人事处负责,每年要根据辅导员评级人数单独评定,单独下达限额。每年要根据《牡丹江医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经过二级学院测评、任课教师测评、学生测评、学生处测评,学校审批等流程对辅导员全年工作进行考核,分别评定优秀、良好、合格。根据《牡丹江医学院兼职班主任考核办法》,对兼职班主任进行考核、评定、奖励。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保障成立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主管学生、教学、科研、后勤、保卫等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成员包括校办公室、学生处、校团委、宣传统战部、财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就业指导中心、组织部、人事部、教务处、保卫处、思想政治教研部等单位负责领导,办公室下设在学生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进一步有效地协调和发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校院两级负责、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紧密结合、全校教职员工通力合作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评估、奖励机制。学校要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出台相应制度和办法,并逐步完善,以“三全育人”整体思路规范化、制度化工作。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导师考评体系,定期对辅导员、兼职班主任进行考核。利用“辅导员之家”活动和年底学生工作检查为抓手,定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落实措施、推进工作,并对优秀院系进行奖励和表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在全校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教育部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指标,用于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网络建设、社会实践等。各学院要把学生活动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活动上,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全育人工作总结小学育人工作总结三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全国、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动员和引导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推动我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和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尚医德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一)全面理解,逐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涵义。1、全员育人是指学校中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要紧密结合所承担的课程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学校党政机关干部要做到管理育人,任课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后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同志资历深、经验多、德高望重等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习和生活规律,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要认真搞好新生入学教育、日常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3、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校内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条件和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的育人作用,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团、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等,对学生形成立体化、网络化、全方位的教育感染作用,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综合效应。
托,以提高师资水平为重点,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按照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标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方案与师资队伍、原有课程的衔接,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课程设置的实施工作;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按照国家、省教育厅的规定选用规划教材,优中选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引导、督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思想政治教研部要继续组织开好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日常教学管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丰富授课载体,转变授课方式,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2、进一步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支部建设的新模式,使党支部成为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地。
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重点做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加大对优秀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在共青团指导下,学生会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要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办法,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把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素质教育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使学生社团成为融思想教育与能力拓展为一体的平台。
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党、团组织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进行有机统一。
3、不断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训三风”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全校师生要群策群力,努力形成良好校园风气。
三全育人工作总结小学育人工作总结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全面实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我校品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要求
1.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
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产教相融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在科研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落实《xxxx大学术规范(试行)》和《xxxx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5.加强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强化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元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
8.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以赛促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流程服务平台,推动“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我校特色的一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9.深化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建设。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完善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和保障机制,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中华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11.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反映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网络作品,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12.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支持师生根植“我校故事”原创各类文艺作品,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以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4.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完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集群和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激发网络育人活力。拓展网络平台,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
15.打造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两微一端”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发挥网络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16.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强化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条件、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7.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知识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进一步完善团体辅导特色工作体系,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3·20”“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18.加强预防干预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测
评质量,建立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9.健全依法治校及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结合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
20.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管理干部培训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和教学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行为和作风影响和培养学生。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1.明确服务目标责任。强化服务育人理念,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明确育人职能,在岗位聘用、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各环节融入育人要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优良服务育人氛围。
图书资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育人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增强供给能力,完善校园服务设施设备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的过程中教育人、引导人。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3.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各类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进一步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24.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进一步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积极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加强对资助类社团的指导,培育资助类社团品牌特色活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育人职能,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和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积极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26.发挥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深化群团改革,把握群团组织的政治标准、根本要求和基本特征,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积极培育选树先进班集体、文明社团、文明宿舍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专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部门学院协同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坚持校党委常委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定期研究“三全育人”工作,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政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教师思政工作及学生工作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决策、评估和督导。
(二)加大保障力度
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的编制及待遇。加大思政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实施境内外培训,大力培育领军骨干人才,培育建设学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及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
(三)强化责任落实
施路线图、完成时间表和主要责任人,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地生根、抓细抓实。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督导考核,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的纪律监督范围,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三全育人工作总结小学育人工作总结五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全面实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我校品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要求
1.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
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
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
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产教相融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在科研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落实《xxxx大学术规范(试行)》和《xxxx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5.加强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强化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6.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
元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
8.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以赛促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流程服务平台,推动“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我校特色的一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9.深化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建设。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完善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和保障机制,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中华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11.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反映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网络作品,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12.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3.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弘扬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我校精神,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创新校园文化品牌,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支持师生根植“我校故事”原创各类文艺作品,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以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4.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完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集群和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激发网络育人活力。拓展网络平台,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
15.打造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两微一端”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发挥网络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16.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强化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条件、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7.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知识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进一步完善团体辅导特色工作体系,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3·20”“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18.加强预防干预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测
评质量,建立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9.健全依法治校及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结合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
20.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管理干部培训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和教学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行为和作风影响和培养学生。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1.明确服务目标责任。强化服务育人理念,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明确育人职能,在岗位聘用、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各环节融入育人要求。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优良服务育人氛围。
22.完善一流服务育人体系。强化“一流服务”意识,推进后勤保障服务、
图书资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育人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增强供给能力,完善校园服务设施设备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的过程中教育人、引导人。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3.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各类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进一步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24.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进一步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积极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加强对资助类社团的指导,培育资助类社团品牌特色活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育人职能,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和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积极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26.发挥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深化群团改革,把握群团组织的政治标准、根本要求和基本特征,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积极培育选树先进班集体、文明社团、文明宿舍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专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部门学院协同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坚持校党委常委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定期研究“三全育人”工作,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政课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教师思政工作及学生工作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决策、评估和督导。
(二)加大保障力度
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的编制及待遇。加大思政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实施境内外培训,大力培育领军骨干人才,培育建设学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及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
(三)强化责任落实
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好相关任务,牵头单位对分工任务负总责,参与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主动协同推进,全校各单位各学院要积极配合,合力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整体实施。各单位要围绕实施方案,对照“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指标,结合育人实际,将方案实施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出台具体制度、拿出具体举措、设立具体项目,并明确任务责任书、实
施路线图、完成时间表和主要责任人,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地生根、抓细抓实。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督导考核,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的纪律监督范围,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推荐阅读:
幼儿园育人工作总结(五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