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十四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 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二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讯”,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历史、文化古迹、历史名人、风俗到通信、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以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家乡的历史名人、风俗作为基本事实,把赞美家乡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二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尊重他人劳动,爱护通讯设施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1、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历史文明古迹、家乡的历史人物及家乡的风俗

2、了解通讯的种类和它的发展过程,懂得尊重邮递员的劳动,知道爱护通讯设施,遵守通讯规范。

3、了解常用的交通工具及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懂得尊重乘务员的劳动,做文明乘客,知道爱护交通设施。

本班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2 《历史悠久的家乡》 3

3 《革命精神照后人》 2

4—5 《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3

5—6 《多样的风俗》 3

7—8 《通讯的种类和发展》 4

9—10 《天涯若比邻》 3

11 《感谢你们的服务》 2

12 《爱护通讯设施,遵守通讯规范》 2

13—14 《交通运输和我们息息相关》 4

15 《乘务员辛苦了》 2

16—17 《爱护交通设施》 3

18—结束复习检查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三

为确保思品教学质量,迎接小升初教学质量分析,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拟定本学科复习计划。

1、进一步复习习远古文明,了解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思想以及建立健全个人意志品质,有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

3、明白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和做人的基本原则。

4、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是本学期的重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难点。

a) 图文结合,进一步掌握理解课文内容;

b) 联系工作实际以及周边发生的实际事例,进行思想教育;

c) 多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观察了解社会。

利用十三节课进行单元复习

a) 用三节课时间复习《我是小小主人翁》部分。理论联系实际,从正面教育入手;学法上要坚持讨论提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归结考试中出现的能力题。

b) 用四节课时间复习《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单元,记住中华远古文明灿烂的文化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欧洲工业革命进展情况,记住一些重要的`发明。

c) 用六节课时间复习中国近代史,重点记忆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由来和内容,以及列强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字眼片战争以来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实际,了解中国人民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经过,复习难点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事件。

最后另用四节课时间进行综合复习,主要进行毕业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四

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历史为主,主要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与列强和腐败政府展开了坚苦卓绝的斗争。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对革命老一辈以及为祖国奉献生命的先烈产生崇敬之情。了解新中国的主要成就,初步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更美好未来的理想。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体会和平的美好,在心里埋下爱好和平的种子。初步了解我国经及世界各国人民为和平所做的各种努力,愿意为和平事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并交流历史的能力,并对国际性活动经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和作用产生初步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1.尽量挖掘教材内涵,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符合明理、激情、导行的基本教育方法。

2.根据新课程理念,完善以前的一些教学模式:

(1)故事(或表演)引题——音像入境——讨论明理——辨析导行;

(2)提出课题——行为训练——比较鉴别——反复训练——总结表扬;

(3)学生自学课文——学生自找问题——学生互问互答——学生课堂答辩——教师归纳小结等。

4充分运用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教育,以提高教学实效。

5联系社会现实、学校实际和学生现实生活,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主题活动。

7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润物细无声,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命乐园。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五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荣誉。

6、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8、理解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积极参加家乡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0、学会热爱祖国,明白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和祖国的富强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礼貌待人篇、尊敬师长篇、集体荣誉篇

教学难点:信用篇、公益篇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课前,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题。

4、课内运用主体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自我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懂、理解、掌握知识。

5、授课时,尽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实施。

1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1

2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1

3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1

4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1

5第五课民居与饮食1

6—7第六课家乡的方言2

8第七课多彩的民间艺术1

9--10第八课家乡民俗探秘2

11第九课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12第十课家乡的发展变化1

13第十一课让家乡环境更美好1

14第十二课家乡的明天什么样1

15第十二课《祖国的巨大变化》 1

16-17复习2

18期末测试1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六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七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本册教材以历史为主,主要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与列强和腐败政府展开了坚苦卓绝的斗争。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对革命老一辈以及为祖国奉献生命的先烈产生崇敬之情。了解新中国的主要成就,初步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更美好未来的理想。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体会和平的美好,在心里埋下爱好和平的种子。初步了解我国经及世界各国人民为和平所做的各种努力,愿意为和平事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并交流历史的能力,并对国际性活动经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和作用产生初步的兴趣。

1、尽量挖掘教材内涵,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符合明理、激情、导行的基本教育方法。

2、根据新课程理念,完善以前的一些教学模式:

(1)故事(或表演)引题——音像入境——讨论明理——辨析导行;

(2)提出课题——行为训练——比较鉴别——反复训练——总结表扬;

(3)学生自学课文——学生自找问题——学生互问互答——学生课堂答辩——教师归纳小结等。

4、充分运用本校、本地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教育,以提高教学实效。

5、联系社会现实、学校实际和学生现实生活,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主题活动。

7、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润物细无声,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命乐园。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八

光阴似箭,一晃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品社学科的教学任务,特订如下工作计划:

既然品社学科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所以本学期以至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优秀思想为主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及新时期公民核心价值观为工作方向,以多样灵活、与时俱进深受当代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为手段,全心全意做好本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作为传统学科的教育性、作为整合科目的综合性、作为社会学科的参考性、作为见闻学科的广博性。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用生动的方式呈现,体现了小学科目的直观性。

因为教的年级有五个,所以把每一本书按单元、课节分析太麻烦,也没有必要,通过我个人的观察和总结,无论哪个年级,品社学科都是可以分为四个板块,即基本伦理和道德、历史知识、地理常识、社会常识。所以我按四个板块进行分析。

先说基本伦理和道德板块,这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可不学,旨在确立一个未来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以前想不到的社会问题,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总认为,富有了一切就不成问题了,但是富有了不能填补精神的空虚,有时候因为富有了,剩余时间多了,社会问题也就更多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道德来解决,解决的最佳时间就是小学阶段。

再说历史知识板块,这一板块有这样三个任务:

1、深入学习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对待历史及传统文化。

2、了解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培养初步的辩证历史观,丰富自己的学识。

3、无论中外历史,不仅要借鉴成功的经验,更要吸取血的教训,为自己和民族甚至世界的发展思考,为将来融入社会,融入世界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教学时我一定本着“不止为教知识,更为教方法”的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努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主要地理特征,地理知识。

2、学习基本的地理知识,学会基本的地理方法,能看地图,运用地图。知道世界地理的一般常识。

3、了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能对不同文化有包容、理解但不盲从的态度。

最后说社会学板块,这个板块是最活的、最与时俱进的,能突出时代特色的板块。主要是为了建立学生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底线道德,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最新的社会常识,社会观念,争取让学生从小开始就跟上时代。

总体来说,我所任教学科的各个年级的学生素质都很好,具体来说:

三年级学生守纪律,但是气氛不活跃,重点应该落在社会学上,伦理道德常识也应该通过活动的方式去内化。

四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情况正好相反,教学重点次序和三年级也应该正好相反,强调最基本的纪律道德教育。

五年级情况和四年级相同,不再赘述。

六年级是学生发展最全面的一个年级,又是即将毕业,同时面临着青春期,所以主要任务应该放在提高他们的思维、思想层次上,多用交流、引导的教学方式。

教学措施也根据学生、知识板块的特点来制定。

1、伦理道德常识板块。这一板块主要采取体验式教学法,教师不过多的说教,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个人伦理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巨大作用,内化我们基本的道德观念。

2、地理历史知识板块。这两个板块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放在一起说。在基本知识教

学上,注重自主学习的作用,先自学、再对话交流、然后辨析、最后教师总结。此外,历史知识板块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渗透,确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地理知识板块除死知识教学外,突出活动式教学,让学生将死知识活用在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

3、社会学板块。这一板块主要特点是与时偕行,所以不能局限于教材,更要突出其开放性,师生共同开发生活教材。还要突出活动教材,用学生自己切实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所学。

总体上来说就是把握总体目标,重视课前调查,结合班队活动,大力整合资源,实现全面发展。

1、学习理论明方向

再次学习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新理念》、《新教材的基本策略和特点》等,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它给了教师一定的弹性和空间。我们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尽快在新课程占有一席之地,站在课程改革的制高点,释放自己的智慧源泉。

2、“一案多上”促研讨

大胆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生成引导学生的、新的教学策略,把握新教材,教活新教材。

3、专业引领助提高

往往有经验教师的一次指导,一个剖析,一次点评,你可能要耗费比较多的时间才能领悟到,因此,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参加学校的会课,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

4、课后反思利发展

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新的教学智慧是要改造教师的落后观念。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一分为二地分析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最新的方法,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上好每一节课,多学知识,力争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

xxxx黄旗小学

xx

20xx年x月x日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九

<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1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6人。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5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1、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2、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一起努力,提高学生品德意识。

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8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都有发言权 (8课时)

第三单元: 乡村新发现 (6课时)

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课时)

第五单元: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8课时)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十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略)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一

学生们经过三个学年的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暑假的时间,让孩子们增长了一些社会见闻,同样也有利于品德课的学习。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毕竟还是比较自私的,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第二单元“我会学习”,第三单元“各行各业与生活”,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了了解家乡,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节日习俗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参观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1.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家乡的优秀人物,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初步形成问题意识;能正确对待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引导学生通过和自身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几种物品或场所的观察、了解、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从而丰富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辨别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4、使学生感受春节的快乐,引导学生套就我国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世界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陶冶情操,增强健康有益的思想观念,为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破除封建迷信、大力崇尚科学,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搜集、交流、讨论、讲故事、模拟表演、智慧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1、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学习,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3、了解各行各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

4、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每课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二

学生通过五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学习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本册教材主要由六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好的一个家》、第二单元为《壮丽的山河》、第三单元为《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四单元为《各族人民一家亲》、第五单元为《自然灾害与救助》、第六单元为《珍惜自己的生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1、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2、通过了解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分布,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和水,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祖国山河的知识。

3、了解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明白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各地环境和生活差异的重要原因,了解环境差异带来的风土人情,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4、中国是56个民族汇聚一体的大家庭,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认识每个民族服饰等的差异,了解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住房的特点和有趣的节日,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知道,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关键。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好思想,好风尚。

5、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自然灾害的救护措施,联系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灾害,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些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心,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6、了解生命的诞生及艰辛的成长过程,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分辨哪些是不良习惯,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关爱生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从实际出发,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一步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教学进度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十三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中“我在成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1、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及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2、使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增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

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5、引导学生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对`话教学策略。

2、活动化教学策略。

3、体验性教学策略。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研究课题3课时

预计37课时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十四

上期教学反思:从上期的检查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本学科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收获颇多。本组教师团结互助,说课看课评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年轻教师积极性高,成长很快,赛课活动深受好评。

本期工作挑战:本期将有一个大型的活动专题作业的展示,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如何做到有效的批改,还需探索。教材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起始年级也将改用教科版教材,因此,研讨新教材在本期尤为重要。

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贯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牢牢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全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品德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理论学习,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争取在教学中多出成绩。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不放松学生双基训练。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每周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及校本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重读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探讨学科发展走向。

2、本学期在教材的起始年级改用教科版新教材,因此,应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学习。重新审视教材,在新的理念下重读教材,收集课例。结合学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坚持课堂教学八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好常态课。

3、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指导学习消化相关教学理论。认真进行教学十环节的评比和课例研究,在备课、教学、说课、看课、评课、研究等领域进行合作。新老教师要互相学习,争取教研组内同志在本学期都有长足进步。

4、开展好组内听课活动,认真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科任大组的每周一课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参加市赛课活动的.观摩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第三学月,进行学科与现代技术整合的课例展示和经验总结。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

5、在教学中努力探索符合课型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同课异构的探讨。加大学生的活动量,促进学生采用体验感受、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6、继续开展好单元主题学习下的专题作业研究和教学效果评价。专题作业一直是品德组的特色作业。在本学期,应在认真分析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作全新的一至六年级的专题作业卡,并在教学活动中投入了使用。继续探索教学效果评价的多元化。在高段,可以尝试对所学知识性内容进行检测。

7、配合学校学科展示要求,在四楼开办学科展示墙,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8、进行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学科博客,能和兄弟学校和相关单位进行网上教研,资源共享。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资源库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9、与其它组教师配合,进行综合课程教学内容纵向(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中史地政学科等)整合与横向(语文、数学、科学、心理、艺术等)整合的初步探索。

9月: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活动,开展片联组教研及校本教研。学习新课程标准。

3.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

4.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5.研究大组内的每周一课的教案

10月:

搞好教研组建设,确保教研活动质量。青年教师说、看、评课活动开展,上教研课。教学岗位竞赛活动。

推荐阅读: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3篇)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3篇)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政治学期工作总结(二十篇)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报告(十四篇)

  初三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2024语文老师初三教学总结

最新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十四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最新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