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由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志的支持配合下,本人能够认真全面的履行各项工作职责,能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 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 “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23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近年来,大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系支持下,以党建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目标,明思路、聚人心、促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齐心协力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建设。
完善制度求实政
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村支书张招生的带领下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积极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日常工作的全面展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村党支部坚持“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动一支好队伍,完善一个好制度,形成一个好氛围”的工作思路。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制度,上班制度,值班制度,党员代表议事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
在大桥村的工作中,联十线项目、大桥镇统建精补安置区项目、现代银耳工厂化项目作为省市县的重点项目,均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群众认为补偿标准低不愿意征地等情况。大桥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村两委、党员上门入户耐心细致的做好拆迁政策宣传真心实意地帮助拆迁户争取合理诉求,解决实际情况,做到吃闭门羹不喊怨,听冷言不叫苦,受威胁不放弃。通过不懈的努力,有效的保障了项目的实施。
大桥村作为镇区所在村,大桥村党支部自主确立其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中主体地位,主动为全镇36个村92户贫困户脱贫工作积极贡献,党支部带领村两委主动管理造福工程异地搬迁51户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党支部在推进党建中以“分片区,同帮带,促脱贫”的模式,带领党员包片与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结对帮扶。
共同致富建强村
“要想将村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肯定要通过招商引资来引领带动。”大桥村支部书记张招生如此说。2023年以来,在村两委成员和村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努力奔走游说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流转土地66亩,并以土地来“引凤筑巢”,招企业建工厂,先后落地天天源银耳工厂化生产基地、旺族食用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1号超市等13家企业,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2家。建成大桥食用菌基地2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6家,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发展。每年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收益,还解决了当地6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当村级集体经济逐渐由起色后,村党支部又将发展的重心投向了支柱产业——银耳生产,决定计划在宁古线边“八斗里”建设集食用菌辅料交易、储存、食用菌生产及冷藏为一体的大桥食用菌综合市场。建设食用菌综合市场不仅可以解决困扰大桥镇区的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增加村集体的收入,还新增许多就业岗位,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大桥村集体经济自2023年17万多、2023年50多万、2023年72万多到2023年的103万,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改善环境惠民生
大桥村受地理条件与人口生活聚集因素,生态生活环境普遍存在脏、乱、差等现象。村党支部认真牢记******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并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良好生态生活环境,其中投入资金30多万建设大桥村停车场;投入资金140多万对大桥村主街道至龙山湾段的下水道进行改造;投入资金80多万对临水大道进行绿化建设;投入资金40多万对全村路灯进行升级改造;购置一部压缩式垃圾车,聘请5名保洁员每日清扫垃圾;2023年争取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对镇区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接管与升级改造,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对大桥村主街道进行提升改造。
一、洮南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乡村文化活动场地较少,群众活动单一,主要的业余休闲活动范围就是在“牌桌”“酒桌”。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阵地建设卓有成效,群众身边有广场、有文体活动室、有农家书屋、还有乡村博物馆、乡镇影院,为群众提供正能量的文化服务。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逐渐将群众从“牌桌”“酒桌”上带到文化阵地上来。截止2023年6月,我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村级全覆盖,累计投资6500万元。洮南市乡村正在逐步形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市2023年以来,洮南市建设完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向阳乡、洮府乡在省里为街道编制)。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厅、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乐器、音响、服装、图书、阅览桌椅、乒乓球台、各种棋类及健身器材。
2.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我市自2009年开始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含农民小剧团),到2023年年底已达到全覆盖。每个文化大院配发了乐器、音响、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
3.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2007年以来,洮南市共建设农家书屋221个。认真做到每建一处书屋都能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所建书屋面积都达到20平方米以上,设有电脑、书柜、书架、书桌、座椅和不少于2000册图书等必备设施。
4.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要求,洮南市从2023年开始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按照“两室、一场、一栏”标准建设,每个村投入资金3万余元,到2023年上半年全部建设完成,每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组合音响、不少于2000册图书、乒乓球台、羽毛球柱及其他配套设备等。
5.农村文化健身小广场建设情况
2023年以来,我市新建、改建了408个文化小广场(全市633个自然屯,目前建设完成的占自然屯总数的61.5%),每个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投入10万元以上,硬化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同时配建了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和标牌等,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6.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2023年文广新局开始对221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两台电脑、一台数字电视,2023年底已完成221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图书馆设备采购、设备发放、安装工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大提升农家书屋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电子信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7.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
乡村博物馆建设,对传承、发展区域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23年以来,我市累计申报“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5个(东升乡福民村、洮府乡万福村、万宝镇碱土村、安定镇四海村、胡力吐蒙古族乡),目前已经全部获得省文物局批准,相关奖励资金也正在陆续发放。
8.乡镇电影院建设情况
洮南市共有12支电影放映队,坚持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544场以上,惠及全市28万农村群众;2023年我市又完成洮南市18个乡镇影院建设工作,乡镇影院建设完成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冬季看电影难的问题。2023年乡镇影院正式进行放映工作,目前累计为农村群众放映电影1064场。
二、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及特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村屯环境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赡养老人、家庭贫困等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没有提振生活的信心、安于现状、没有集体荣誉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建设也逐步占领高地,近年来,我市共实施十项文化惠民工程,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农家书屋达到全覆盖,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培训下乡达到常态化。依托逐步完善的乡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的送书、送演出、送培训、送电影、竞赛、评选等文化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对群众陶冶情操、弘扬文化、鼓舞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源动力。
1.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以“草原之夏系列活动”特色品牌为主线,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草原之夏”系列活动已成为洮南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不断有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农民篮排球赛”“广场舞汇演”等文体活动,成为群众生活一部分;以馆、站、院为依托,大力开展“最美家庭”“脱贫能手”等为评选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志智双扶”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将道德模范故事、村规民约、好家风、好家训等助力农民长精神的文化力量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真让农村长出更多的精气神,还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打造了一批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符合需求的乡村文化品牌。
二是以馆、站、院为依托,开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文化活动
近几年,我市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活跃度越来越高,利用率大大提升,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每年举办“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我的书屋,我的梦”走进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活动”等等,同时很多社区、乡镇、甚至村屯都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包括美术书法辅导培训、木雕、根雕、文艺演出、大秧歌广场舞表演。
洮南市农村文化大院活动主要以小剧团、秧歌队和广场舞队为主,其中小剧团45个,秧歌和广场舞队321支,每年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开展活动都在13070次之多,最少的乡镇开展活动在400次以上,最多的可达2300次以上,参与人员可达到360000人次。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各个乡镇的文化大院活动秉承本域特点,逐步打造当地文化特色,由单一的文化活动模式,逐步拓展到活动的多样性,从传统的东北大秧歌、二人转,发展到广场舞、健身操、太极系列、美术、书法、刺绣等文化系列活动,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三是以“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为契机,丰富广大农民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全市每年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工作。每年完成送书下乡两个周期、送戏下乡6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2544场,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送去精神和物质食粮。
2.大力培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
一是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我市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例如“馆、站、院骨干培训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文化大院带头人培训班”、声乐班、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舞蹈班等,大大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种文化”活动,文化馆、艺术团加强对农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把艺术留在农村,交给农民;文化馆、文化广播总站每年走乡入村,对乡镇文化大院管理员、小剧团创作人员进行业务、文艺辅导和培训;图书馆每年要下乡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读书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农业、科技、文化知识能力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智力脱贫;鼓励和支持农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创作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作品,并为优秀的乡村文化作品和演艺人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洮南市正逐渐形成了一支来自民间、扎根基层、作用突出的乡村文化队伍。
二是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2023年,我市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并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点。目前,填表登记的文化志愿者已近200人,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志愿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事业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等人数逾千人。
如今,群众拥有焕然一新的精气神,农业生产干劲十足,在一起闲谈都是谁家劳动致富做的好、谁家儿女孝顺、在哪学到了新知识等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23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 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 “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23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大桥村位于福建省古田县中部,毗邻翠屏湖,是大桥镇镇区所在地,下辖6个自然村,是古田县典型的农业大村。大桥村共计2466户7493人, 常住人口1.4万人,村两委成员11人,党员85名。近年来,大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系支持下,以党建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强村富民这一目标,明思路、聚人心、促发展,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齐心协力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建设。
完善制度求实政
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村支书张招生的带领下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积极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日常工作的全面展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村党支部坚持“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动一支好队伍,完善一个好制度,形成一个好氛围”的工作思路。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制度,上班制度,值班制度,党员代表议事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
在大桥村的工作中,联十线项目、大桥镇统建精补安置区项目、现代银耳工厂化项目作为省市县的重点项目,均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群众认为补偿标准低不愿意征地等情况。大桥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村两委、党员上门入户耐心细致的做好拆迁政策宣传真心实意地帮助拆迁户争取合理诉求,解决实际情况,做到吃闭门羹不喊怨,听冷言不叫苦,受威胁不放弃。通过不懈的努力,有效的保障了项目的实施。
大桥村作为镇区所在村,大桥村党支部自主确立其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中主体地位,主动为全镇36个村92户贫困户脱贫工作积极贡献,党支部带领村两委主动管理造福工程异地搬迁51户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党支部在推进党建中以“分片区,同帮带,促脱贫”的模式,带领党员包片与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结对帮扶。
共同致富建强村
“要想将村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肯定要通过招商引资来引领带动。”大桥村支部书记张招生如此说。2023年以来,在村两委成员和村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努力奔走游说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村流转土地66亩,并以土地来“引凤筑巢”,招企业建工厂,先后落地天天源银耳工厂化生产基地、旺族食用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1号超市等13家企业,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2家。建成大桥食用菌基地2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6家,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发展。每年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收益,还解决了当地6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当村级集体经济逐渐由起色后,村党支部又将发展的重心投向了支柱产业——银耳生产,决定计划在宁古线边“八斗里”建设集食用菌辅料交易、储存、食用菌生产及冷藏为一体的大桥食用菌综合市场。建设食用菌综合市场不仅可以解决困扰大桥镇区的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增加村集体的收入,还新增许多就业岗位,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大桥村集体经济自2023年17万多、2023年50多万、2023年72万多到2023年的103万,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改善环境惠民生
大桥村受地理条件与人口生活聚集因素,生态生活环境普遍存在脏、乱、差等现象。村党支部认真牢记******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并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良好生态生活环境,其中投入资金30多万建设大桥村停车场;投入资金140多万对大桥村主街道至龙山湾段的下水道进行改造;投入资金80多万对临水大道进行绿化建设;投入资金40多万对全村路灯进行升级改造;购置一部压缩式垃圾车,聘请5名保洁员每日清扫垃圾;2023年争取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对镇区生活污水管网进行接管与升级改造,争取项目资金700多万元对大桥村主街道进行提升改造。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洮南市文化振兴乡村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一、洮南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乡村文化活动场地较少,群众活动单一,主要的业余休闲活动范围就是在“牌桌”“酒桌”。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阵地建设卓有成效,群众身边有广场、有文体活动室、有农家书屋、还有乡村博物馆、乡镇影院,为群众提供正能量的文化服务。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逐渐将群众从“牌桌”“酒桌”上带到文化阵地上来。截止2023年6月,我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村级全覆盖,累计投资6500万元。洮南市乡村正在逐步形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市2023年以来,洮南市建设完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向阳乡、洮府乡在省里为街道编制)。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厅、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乐器、音响、服装、图书、阅览桌椅、乒乓球台、各种棋类及健身器材。
2.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我市自2009年开始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含农民小剧团),到2023年年底已达到全覆盖。每个文化大院配发了乐器、音响、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
3.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2007年以来,洮南市共建设农家书屋221个。认真做到每建一处书屋都能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所建书屋面积都达到20平方米以上,设有电脑、书柜、书架、书桌、座椅和不少于2000册图书等必备设施。
4.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要求,洮南市从2023年开始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按照“两室、一场、一栏”标准建设,每个村投入资金3万余元,到2023年上半年全部建设完成,每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组合音响、不少于2000册图书、乒乓球台、羽毛球柱及其他配套设备等。
5.农村文化健身小广场建设情况
2023年以来,我市新建、改建了408个文化小广场(全市633个自然屯,目前建设完成的占自然屯总数的61.5%),每个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投入10万元以上,硬化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同时配建了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和标牌等,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6.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2023年文广新局开始对221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两台电脑、一台数字电视,2023年底已完成221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图书馆设备采购、设备发放、安装工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大提升农家书屋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电子信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7.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
乡村博物馆建设,对传承、发展区域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23年以来,我市累计申报“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5个(东升乡福民村、洮府乡万福村、万宝镇碱土村、安定镇四海村、胡力吐蒙古族乡),目前已经全部获得省文物局批准,相关奖励资金也正在陆续发放。
8.乡镇电影院建设情况
洮南市共有12支电影放映队,坚持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544场以上,惠及全市28万农村群众;2023年我市又完成洮南市18个乡镇影院建设工作,乡镇影院建设完成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冬季看电影难的问题。2023年乡镇影院正式进行放映工作,目前累计为农村群众放映电影1064场。
二、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及特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村屯环境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赡养老人、家庭贫困等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没有提振生活的信心、安于现状、没有集体荣誉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建设也逐步占领高地,近年来,我市共实施十项文化惠民工程,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农家书屋达到全覆盖,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培训下乡达到常态化。依托逐步完善的乡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的送书、送演出、送培训、送电影、竞赛、评选等文化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对群众陶冶情操、弘扬文化、鼓舞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源动力。
1.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以“草原之夏系列活动”特色品牌为主线,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草原之夏”系列活动已成为洮南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不断有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农民篮排球赛”“广场舞汇演”等文体活动,成为群众生活一部分;以馆、站、院为依托,大力开展“最美家庭”“脱贫能手”等为评选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志智双扶”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将道德模范故事、村规民约、好家风、好家训等助力农民长精神的文化力量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真让农村长出更多的精气神,还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打造了一批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符合需求的乡村文化品牌。
二是以馆、站、院为依托,开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文化活动
近几年,我市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活跃度越来越高,利用率大大提升,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每年举办“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我的书屋,我的梦”走进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活动”等等,同时很多社区、乡镇、甚至村屯都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包括美术书法辅导培训、木雕、根雕、文艺演出、大秧歌广场舞表演。
洮南市农村文化大院活动主要以小剧团、秧歌队和广场舞队为主,其中小剧团45个,秧歌和广场舞队321支,每年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开展活动都在13070次之多,最少的乡镇开展活动在400次以上,最多的可达2300次以上,参与人员可达到360000人次。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各个乡镇的文化大院活动秉承本域特点,逐步打造当地文化特色,由单一的文化活动模式,逐步拓展到活动的多样性,从传统的东北大秧歌、二人转,发展到广场舞、健身操、太极系列、美术、书法、刺绣等文化系列活动,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三是以“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为契机,丰富广大农民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全市每年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工作。每年完成送书下乡两个周期、送戏下乡6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2544场,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送去精神和物质食粮。
2.大力培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
一是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我市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例如“馆、站、院骨干培训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文化大院带头人培训班”、声乐班、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舞蹈班等,大大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种文化”活动,文化馆、艺术团加强对农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把艺术留在农村,交给农民;文化馆、文化广播总站每年走乡入村,对乡镇文化大院管理员、小剧团创作人员进行业务、文艺辅导和培训;图书馆每年要下乡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读书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农业、科技、文化知识能力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智力脱贫;鼓励和支持农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创作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作品,并为优秀的乡村文化作品和演艺人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洮南市正逐渐形成了一支来自民间、扎根基层、作用突出的乡村文化队伍。
二是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2023年,我市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并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点。目前,填表登记的文化志愿者已近200人,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志愿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事业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等人数逾千人。
如今,群众拥有焕然一新的精气神,农业生产干劲十足,在一起闲谈都是谁家劳动致富做的好、谁家儿女孝顺、在哪学到了新知识等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