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计划
产业园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它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产业园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业园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计划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三堂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1.7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4000多亩, 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20_多亩,小麦良种繁育3000多亩,牲畜存栏1.2万头,渔业养殖水面800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一是制定实施了《三堂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三堂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三堂镇进驻规模企业有太和金诺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泰源纺织品有限公司、鸿茂纺织品有限公司、源通敷料有限公司、太和县灏翔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3亿元。二是积极打造济广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泰源纺织”、“灏翔纺织”、 “鸿茂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1亿元,其中博涛塑业投资5100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6220余万元的安徽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20_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258户5351人,20_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2345户,贫困人口5598人。20_年脱贫242户960人;20_年脱贫252户887人;20_年脱贫779户1586人,洪河村、康庄村出列;20_年脱贫332户,685人;20_年脱贫444户837人,贫困村玉皇村顺利出列。20_年拟脱贫518人,20_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三堂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20_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13.32‰;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9505人,家庭签约人次13555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2958人,办理慢性病本1763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97%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20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12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100%,全民参保任务达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5次,培训人数达200人,50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42人,共计420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3处,建成3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60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1099户,1768人,其中扶贫户有880户1463人,城市低保12户,20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131人,享受60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239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18户,给予每户1000-3000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80周岁以上老年人1139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240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7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2400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305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1个镇级、8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_年4月3日,太和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赵寺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10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三堂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代理,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站东村、洪河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7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20_至2025年,三堂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三堂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2025年,将三堂镇建设成为“生态三堂、文明三堂、和谐三堂”。
一、指导思想
三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三堂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25年GDP达到13.579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9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2151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三堂、文明三堂、和谐三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308省道至工业园区10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20_年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三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六)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三堂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七)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科学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规范行为。积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三堂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园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计划
“十三五”期间,蒙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沂蒙样板为抓手,以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文化旅游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和“十四五”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以乡村振兴片区村、第一书记村、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村为重点,推进“百乡千村”示范点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完善,开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局面。现有国家二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并逐步向自然村扩展。90%的村建设了文化小广场、80%的村建成乡村大舞台并配套建设文化小广场。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室70个。图书馆分馆建设取得新进展,提升完善图书馆总分馆12个,建成村居服务点24个。已完成野店、桃墟、坦埠、岱崮、旧寨、东孟良崮分馆的图书编目工作。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扶贫工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为全县77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电视节目。
(二)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_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安排,承接了中国儿艺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牵手沂蒙、同献爱心庆六一公益演出等大型活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全程播放,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山东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深入报道。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举办了中国算圣文化传承交流会、蒙恬文化论坛等特色文化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广场文化艺术节、乡村艺术节春节晚会、元宵节晚会等大型演出,深受群众好评。乡镇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乡一品”,旧寨杏花节、联城槐花节、桃墟板栗节、野店樱桃节、常路孝文化节、垛庄桂花节、岱崮桃花节等活动效果显著。每年完成送戏下乡演出近400场次、送电影下乡35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图书馆每周末固定开展公益讲座、主题演讲、诗文朗诵等阅读推广活动;县文化馆积极开展声乐、美术、书法、表演、蜡染、广场舞等免费培训活动。《小车回家》参加了全国民间文艺展演并获奖,美术作品《鹿王本生图》、《千年遗梦》等入选全国画展,《觅春》、《暝》等作品入选全省画展并获奖三名。拍摄电视剧《遍地书香》、电影《崮上情天》全方位展现了蒙阴的地方特色和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
(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 10处、县级 92处,馆藏文物4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73件。岱崮镇、丁家庄村分别入选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传统文化乡镇和传统文化村落,其中岱崮镇作为全省7个传统文化乡镇之一位列榜首。《蒙山传说》、《八仙灯》等5 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洪珠算文化》、《垛庄酱菜》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都镇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二、20_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是桃墟镇百泉峪村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以来,对农家书屋、文体广场、乡村大舞台、村史民俗馆等进行了提升改造,新购买图书5000余册,建立了县图书馆村级服务点。二是提升改造4个综合文化站、2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改建80处舞台广场。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展示室建设,以打造主题馆为重点,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野店镇北晏子村蒙阴蜜桃文化客厅,蜜蜂文化科普馆、常路镇大张台煎饼馆、桃墟镇桃木雕刻展示馆、垛庄社区民俗馆等5个展馆实施了提升改造。常路镇、垛庄镇等乡镇的文化长廊(文化墙)建设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三是大力推行“农家书屋+”工作模式,与县教体局达成共建共享“筑梦书屋”协议,为中小学生提供一处居家式阅读、学习的场所,目前已建起筑梦书屋80多处。四是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推进,联城镇的文化讲堂、岱崮镇的文化志愿服务、野店镇的“诗画野店”书画笔会、高都镇的《高都之歌》歌词征集等活动特色突出,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一是举办了蒙阴县庆祝“世界环境日”晚会,组织开展抗疫音乐文学创作、书画网络展等活动。完成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370余场,送电影下乡3743场。二是推动“第四届蒙阴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开展,深入探索文旅夜经济发展新模式,重点打造刘洪文化园、沂蒙商城、中房·城市广场等“三区十二街”,举办了启动仪式、沂蒙商城电音啤酒节、欢乐谷泼水节等活动。三是持续做好日常免费开放和品牌节庆活动。县图书馆加强数字阅读宣传力度,增加了“读联体”、“一网读尽”等数字服务平台,开展了“书香伴暑假”、“书香润万家”等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126场,荣获“全省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优秀单位”荣誉称号。举办了开展第十一届广场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第十五届桃花旅游节、香椿采摘节、蓝莓采摘节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四是组织非遗协会制作展出了非遗产品微视频、到扶贫村开展扶贫培训、捐款捐赠非遗产品等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三)努力加强优秀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一是黄崖山、黄云山两处省保文物遗址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编制完成《丁家庄四合院南院正房保护方案》、《孟良崮完小抢救性保护方案》、《北楼迎仙桥修缮方案》、《龙泉寺保护修缮方案》、《蒙阴县文物管理所藏东指村城隍庙彩绘泥塑俑等保护修复方案》,并通过专家组评审。完成了6处文物保护标志碑安装,实现了县及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全覆盖。二是新挖掘上报2项省级非遗项目、9项市级非遗项目、10余项县级非遗项目,正在进行专家评审。三是出版《算圣文化研究》。
(四)认真抓好文化旅游市场规范管理。一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下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在疫情期间开展了3次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二是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文化市场复工复产标准,分批对全县文化经营单位逐一开展复工复产检查,目前我县文化经营业户已全部达到标准并复工复产。三是开展了“清源20_”、“固边20_”“护苗20_”“秋风20_”等一系列“扫黄打非”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四是持续深入开展文旅行业“扫黑除恶”工作,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健全文旅市场领域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有条不紊地向深处推进。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000余家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8次,对9家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经营业户进行立案查处,罚款2.1万元,收缴非法出版物742册。公益电影完成放映场次3743场。
(五)稳步推进“六馆一中心”重点项目建设。蒙阴县“六馆一中心”文化综合体项目,是市级重点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65611平方米,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室外景观工程施工及内部装修布展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今年12月份演播大厅投入使用,明年5月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0_年底全面投入使用。
(六)配合做好全县中心工作。一是抽调两名科级干部分别任拆迁小组组长,牵头做好古城片区拆迁工作。二是由一名班子成员任云蒙湖石宝峪村第一书记,开展基层帮扶工作。三是牵头负责第五网格疫情防控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四是负责电影公司两名拆迁户的动员拆迁工作。五是抽调一名科级干部参与龙凤峪片区和云蒙湖康体小镇项目建设。
三、“十四五”工作规划
(一)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紧紧围绕百泉峪村文旅融合示范点、垛庄孟良崮片区、旧寨杏山子片区、野店沂蒙六姐妹片区等四个乡村振兴片区,以及蒙山北麓划转村、云蒙湖周边、岱崮地貌核心区,高标准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文旅融合,打造典型样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对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村、重点贫困村,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改造提升乡村大舞台、村情民俗展示室、文化长廊、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
(二)构建更加全面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在现有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按照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六馆一中心”文化综合体建成后,最大限度发挥服务效能。到20_年,实现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2.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法治文化等活动。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工作,大力扶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三)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沂蒙精神”为主旋律,挖掘蒙阴特有的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继续将文化惠民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更好的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对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进行补贴,扎实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等演出活动,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的同时,做好艺术普及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各类文化赛事及展览活动。拓宽县文化馆公益性培训内容。县图书馆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继续开展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和传统文化培训。
(四)完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加强非遗科学开发与保护。建设非遗项目库,加强对具有沂蒙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利用途径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挖掘、整理、抢救。加大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力度,支持其开展带徒授艺等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制定保护方案,完成一批重点文物的修缮保护工程;加强文物巡查和库房管理,保证文物安全。完善文物管理所、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实现了馆藏文物信息化。
(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民俗、文化与资源的融合,创新文化业态。充分挖掘蒙阴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桃花节等节庆品牌为抓手,做好桃文化与寿文化结合文章,叫响山东省长寿之乡品牌。整合全县优势文化资源,建设蒙阴县文化创业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
(六)抓好文化市场管理。按照市局统一部署要求,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治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等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抓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开展文化旅游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做好文旅市场管理工作,确保全县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
四、20_年工作计划
一是提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重点对乡村振兴片区村、龙凤峪生态文明实践区、百泉峪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家庭式”农家书屋等项目进行建设。提升改造一批以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展示馆、文体小广场。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水平,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指导各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二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主题,举办广场文化艺术节,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开展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活动,一年一场戏农村全覆盖。继续创作更加高水准的文艺作品,讲好蒙阴故事,讲好绿色发展故事,全面打响“崮秀天下 世外桃源”的县域品牌。
三是完成黄崖山、黄云山两处省保文物遗址修复工程验收,编制《中山寺东部断崖抢救性保护工程及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并上报。正式出版《蒙阴文物》、《岱崮传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丁家庄四合院南院正房保护、孟良崮完小抢救性保护、北楼迎仙桥修缮、蒙阴县文物管理所藏东指村城隍庙彩绘泥塑俑等保护修复等工程。加强非遗保护发掘,积极开展非遗推广展示活动。
四是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持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工作。组织开展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绿书签”等专项文化市场治理活动。部署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对网吧、电影院、KTV等人群密集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书店、音像店、印刷企业等加强巡查,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净化文化市场,保证安全生产。
20_年11月13日
产业园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计划
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产业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大力调优产业结构,抓好示范带建设,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7个贫困村、全镇481户1788人按期脱贫退出,实现了镇“一低三有”、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目标,高标准接受了国家、省、市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
三、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全镇78公里村社道路硬化和路基建设,16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硬化水泥路,完成了柳新桥、郎坪桥建设,朱家河桥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显著改善。
四、项目实施取得重大进展。长沟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长沟社区、新立社区供水管网已全面整治,16个行政村实现了安全用水全覆盖,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五、特色产业取得重大进展。新植大叶茶500亩,累计2800余亩,年产值200余万元;新植核桃20_亩,累计9000余亩,年产值100余万元;发展厚朴、杜仲、大黄等中药材累计7000亩,年产值200余万元;发展南江黄羊养殖大户46户,年出栏3000余只,年产值150余万元。
六、生态旅游取得重大进展。紧紧依托神门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新增餐饮与住宿一体的农家乐3家,住宿50余间,餐饮40余间,年产值50余万元,年接待游客20_余人。
20_年工作总结
一、决战全面小康,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常态开展帮扶工作。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二、坚持市场导向,狠抓特色产业。一是打造了以高岩、黄峡、草坪、大垭里、三园、长沟、茶园坝、铧厂、双田村一线的茶叶产业带。二是打造以黄柏垭、蟒洞坝、土潭河等一线中药材产业带。三是推动生猪、黄羊、巴山土鸡、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鼓励大户发展,确保市场供应。四是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紧紧围绕旅游环线建设、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和神门风景区打造的大好机遇,着力打造贵民旅游特色小镇。
三、坚持联防联控,严防疫情输入。一是坚定信念,狠抓工作落实,。二是组织“镇、村、社、户”四级联动,积极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三是扎实筑牢复工复产“发展线”。截止目前,全镇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四、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一是全面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二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三是大力加强社会治理。四是做细做实群众工作。
五、加强民生保障,办好民生实事。一是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健康事业。三是深化社会保障工作。
六、坚持共建共享,顺应群众期盼。一是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三是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四是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十四五”规划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二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一是积极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二是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三是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四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五是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
20_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强化理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系列精神,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我镇全面贯彻落实。
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成效巩固持续发力;二是持续农业产业发展;三是双带作用持续发力。
三、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持续推进交通网络建设;二是持续推进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三是持续推进通讯和农村电网建设;四是加强集镇建设管理,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四、继续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继续做大产业规模和品牌,打响“贵民”牌,让“贵民产”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表;二是推进振兴示范村发展,推进村庄美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乡土文化“四大行动”;三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
五、严格落实民生政策。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
六、继续强化社会治理。一是强化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强化社会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落实惠民政策,加强社会救助力度;三是强化社会管理水平。坚持“风险防范,预防为主”,坚持重点治理做细矛盾化解。
中共贵民镇委员会 贵民镇人民政府
20_年11月14日
推荐阅读:
产业园十三五总结十四五计划.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