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专报_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篇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_年至20_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2000年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方式,创新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

  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二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9月上旬,市人大民侨外委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淄川区、沂源县、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对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山旅游开发项目、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王顶岐又带领调研组,到桓台县对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旅游局和桓台县政府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县旅游局、文化局、旅游景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实地察看了王渔洋纪念馆、马踏湖景区两个重点旅游项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战略,强化政府引导,立足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筑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市、区县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和支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淄博市旅游业重点项目研讨会,并设立了旅游大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旅游重点项目的进展。目前,马踏湖湿地公园工程、王渔洋纪念馆、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山旅游开发项目、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等旅游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马踏湖景区湿地修复工程,完成了湖区开挖及预备河改道工程,北部山区堆砌及绿化工程正在全面展开。中国·淄博航天科技太空港项目总投资60亿元,已完成1.1万平方米绿化种植、2000平方米园区道路、800米雨污水管线铺设等工程。天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7亿元,已完成投资3.2亿元,修建环湖公路26公里,道路、场地平整及围堰等基础性工程已展开,完成了“天街”单体及亮化配套工程;齐山风景区计划总2.3亿元,已投资1.9亿元,完成了一期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这些旅游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全面推动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向高层次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下一步改进。

  一是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今年全市确定的旅游重点项目,有些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设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市政府重点策划的齐古城、梦幻聊斋项目,在规划选址、策划创意、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快进度。

  二是缺乏旅游龙头品牌。打造旅游龙头品牌,是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市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项目、知名品牌和精品工程,大产业格局和品牌的拉动力不够,现有的旅游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大。

  三是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我市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有的景区还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态,缺乏协调配合,无法实施统筹规划、一体开发、统一推介,形不成拳头产品,制约和影响了景区整体优势的发挥,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四是审批程序繁琐。旅游项目涉及产业多,需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影响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进展。

  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导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增强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构筑以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对尚未开工的重点项目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加大项目的指导、服务、协调,确保尽快开工;对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要跟踪服务,保障建设进度和质量,切实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抓紧抓好,善做善成。

  统一规划,科学定位,全力打造以齐文化为龙头的旅游品牌。按照《淄博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对我市独有的齐文化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和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地打造一批以齐文化为龙头的精品项目,带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在已经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各区县也应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旅游发展资金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知名企业财团投资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不断提高重点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统筹安排,加强指标调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合理安排市及各区县旅游发展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优先考虑,尽量满足重点项目建设规模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积极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有效形式,加快建立适应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度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旅游项目涉及产业多,审批事项多、程序复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有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审批程序,为重点旅游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环评、节能、规划等建设手续的办理实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_年议题计划,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水利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为深入了解全市水利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市水利建设工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好报告提供参阅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有关规定,我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王廷恺副主任带领下,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市政府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于9月20日重点对西秀区和平坝县的水利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实地查看了西秀区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工程和平坝县的在建防洪工程、“三位一体”重点骨干水源建设项目——石朱桥水库坝基选址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84亿元,省级资金2.89亿元,市、县(区)资金1.12亿元,其他社会资金3.15亿元。20_年全市共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占确保任务数6亿元的116.7%。20_年全市计划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目前已完成70%以上。

  全市现有蓄、引、提水利工程3098处,其中,含桂家湖、八河、格八、油菜河、王二河等中型水库5处、小(一)型水库33处、小(二)型水库114处、山塘666处等蓄水工程818处,引水工程1231处,提水工程1049处,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86.68万人;建雨水集蓄利用“三小”工程11029处;灌溉渠道3436条,总长度3894公里;治理病险水库6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9.95平方公里;完成堤防建设32.22公里,建成水电站26座,装机容量46.3万千瓦;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处,实现保灌面积61.82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43亩。

  二、水利事业发展与管理工作

  多年来,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发展民生水利,科学规划建设水利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进一步增强水利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

  在中发〔20_〕1号文件颁布后,市委、市政府对应出台相关文件,在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上,明确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投入年平均比20_年高出一倍。其中,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方面,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5%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比中央一号文件中10%的比例高出5个百分点;市、县(区)两级收取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耕地占用税全额返还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_]2号)文件,20_年起落实我市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加大投入,加快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征缴管理。在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市级已组建成立安顺市农林水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二)以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狠抓政策落实

  国发〔20_〕2号、黔党发〔20_〕15号文件相继出台后,全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与上级沟通对接,狠抓项目推进和资金落实。截止目前,紫云自治县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已于今年5月26日正式召开项目建议书技术审查会,等待水利部项目建设批复;平坝县石朱桥水库工程(中型水库)顺利通过省发改委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审查、审核,工程获得批复,已于8月19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镇宁自治县落务水电站已于8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今年计划完成纳井田水库初步设计和新场河水库、谷目河水库、大洞口水库、偏坡水库可行性研究的前期工作。

  (三)重点骨干水源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在完善

  全市现有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小(二)型以上水库工程),自20_年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水库工程管理单位(水库水管所)管理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小(二)型水库明确划归由所在乡(镇、办)管理,水库管理基本实现制度化,水库日常工作运行正常,较好地发挥了工程应有效益。各类小、微、引、提水利工程大部分明确了村委会或用水户、协会为产权管理主体,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工程建成后运行基本正常。

  (四)有序推进重点水利工程

  1、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当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灌区工程、城市供水工程等组成,分两期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干渠输配水工程、灌区一期工程及贵阳供水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包括灌区二期、安顺供水和贵阳供水二期工程。目前,经批准正在建设实施的是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成后可解决黔中灌区7县(区)(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毕节市织金县)42个乡镇51.17万亩农田灌溉,5个县城(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和27个乡镇供水,农村34.99万人和31.52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及贵阳城市供水,总净供水量3.78亿M3,毛供水量5.76亿M3,静态总投资61.45亿元。

  安顺是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受益地区。市境内输水总干渠长约35.6KM;桂松(安顺市桂家湖水库—贵阳市松柏山水库)干渠84.7KM均在我市境内,另有近200KM长22条支渠及其他相关配套和附属工程。全市除紫云自治县外,其余5县(区)均在工程受益范围。

  20_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决定,省编办批复同意成立“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项目法人,副厅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权负责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20_年11月,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20_年,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并入贵州省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正厅级单位)。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自20_年11月动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截止目前,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48.23万M3,土石方回填268.77万M3,石方砌筑14.23万M3,混凝土浇筑16.51万M3,钢筋8545.5T,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1.72亿元。其中,20_年1-9月完成投资8.92亿元。

  2、安顺市“引千入虹”水利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7514.92万元,涉及千峰河 (轿子山镇本寨取水口以上)及支流木档河、洋平河,可利用集水总面积91KM2,工程通过改造1.4KM引水渠、新建1.22KM引水渠和开挖8.85KM引水隧洞,可将千峰河1533万 M3(枯水年)的余水量引进虹山水库。20_年8月8日,“引千入虹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止20_年10月10日,工程累计完成隧洞进尺6607M,累计完成投资5004.82万元,占批复概算的66.6%。

  3、安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是国家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涉及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安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于1999年开始实施,规划灌溉面积为30.01万亩,规划总投资3.17亿元,工程分期分年度建设,到20_年,已分四期安排了9个年度的任务,共计下达投资计划117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83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350万元)。20_年度安西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完成2293万元,干渠27.281KM,支渠11.217KM,电灌站改造235kw/2座,灌溉管网105.84KM,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到95%,计划在20_年10月底全部完工。20_年度安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下达投资计划150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120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万元,实施方案设计已通过省级审查。安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_年修编规划骨干工程总投资6.99亿元。

  (五)烟水配套工程投入力度大,覆盖面广

  烟水配套工程是国家烟草总局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一项惠民政策,以烟草部门为主要出资单位,在烤烟生产区域实施水利建设工程。20_年以来,我市烟水配套工程共完成投资33912万元,其中:烟草部门投入28922万元,水利工程资金及“以工代赈”资金共投入4990万元,建成烟水配套工程173个,可灌溉烟地面积26.51万亩,同时解决烟区人饮困难11.39万人、牲畜饮水2.13万头;修建提灌站116座,水池(窖)1610个,整修山塘4个,安装管网3880.37公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在烤烟生产上和在解决烟区农民生产生活饮水困难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水利建设任务艰巨。我市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多数建于上世纪中期,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堤防年久失修,山塘、渠道严重淤塞和渗漏,水利工程效益在衰减;病险水库治理任务艰巨,“十二五”期间尚有7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需要进行除险加固。根据规划,解决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需要建设65座骨干水源工程(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33座、小(二)型水库25座),其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工程投资和建设任务艰巨。

  (二)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建设力度逐年加大,水利建设项目数量多,地方申报项目需要的各类前期费用相应增加,明显存在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同时,根据国家水利建设投资政策要求,地方需要配套的资金量较大,受地方财力所限,市、县(区)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三)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现有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单位水利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难以满足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逐年增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

  (四)工程管护责任有待加强。水管体制改革后,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管护,但部分乡(镇)水管员的待遇仍然比较低,相关待遇落实不到位,工程管护存在人心不稳。已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以及烟水配套工程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存在有人用、无人管,导致设施闲置、损毁,利用效率降低。

  四、建议

  (一)抢抓机遇,切实争取国家水利工程项目支持。紧紧抓住中发〔20_〕1号、国发〔20_〕2号、黔党发〔20_〕15号文件和《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三位一体)政策的出台,切实把水利设施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来实施,积极抓好水利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发展、重点扶持项目盘子。

  (二)改善资金投入,促进水利事业不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地方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保障水利项目的前期经费和配套资金。依托已组建的安顺市农林水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投融资平台,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加快骨干水源工程的申报和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增强水利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引进人才,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建设。把解决基层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针对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技术人员匮乏这一问题,加快水利建设和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训,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建设,为全市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四)建管并重,制定完善水利设施的使用与管护办法。针对当前水利设施“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枢纽轻配套”现象,特别是烟水配套工程投入大、使用效果不明显的现状,结合实际分类制定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做到建管并重,进一步管好用好水利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对于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使用;对于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可以组建专业的供水机构进行管理;对于单村或联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采取以村民组织为主的管理。

  (五)加强监管,依法保护水利工程安全。一是加强对水利项目的监管工作。加强水利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水利资金的监督审计工作,督促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等单位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共同构建质量保证机制,把水利工程建设成为群众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二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各类水利设施的巡查力度,坚决查处占用河道建房、违规使用河道等涉水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保护水利工程安全。

推荐阅读:

  家风家训调研报告6篇

  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集邮协会如何健康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法的调研报告

  检察院从严治党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卫健系统关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专报_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专报_关于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