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篇

  垃圾分类工作是******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根据今年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x月份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调研,专门印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监督实施方案,成立x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xx,副主任xxx、xxx、xxx带队,深入xxx等x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x个相关部门的汇报。同时,采取专项调研与专题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应用于专题询问会的提问清单,为开好专题询问会做基础准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市政府坚持全域推进、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呈现提质提效、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高规格召开全市推进大会,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初步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基层党组织坚守一线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目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xx.xx%、各县(市、区)达xx.xx%,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xx.x%,xxxx年全市垃圾增长率下降至x.xx%,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制度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市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评分细则,将垃圾分类纳入市对县(市、区)考绩项目和“x擂台·六比竞赛”比拼亮晒内容,全面调动基层积极性。各县(市、区)积极响应,专班及实体化运行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专业化开展。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三)分类处置体系初步建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共推进”的要求,全过程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一是分类投放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市xxx个住宅小区有序推行“高层撤桶”“撤桶并点”,xxx个商业街(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累计创成示范小区xxx个、示范机关xxx个。二是分类运输体系逐步建立。全市已打造分类运输线路xxx条,试点打造有害垃圾临时收集站xx个,健全有害垃圾收运站点管理。三是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分拣(交易)中心xx个,设置xxx个快递网点绿色回收区,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xx%,资源化利用率达xx%以上。四是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目前x共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xx座,日均处理能力xxxxx吨,基本满足现实需求。今年将建成x座处理设施,其中垃圾焚烧厂x座,餐厨垃圾厂x座,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常态化开设“垃圾分类,x行动”等新闻专栏,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同时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和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等,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推广“积分兑换”、“红黑榜”、“基金奖励”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市民养成分类习惯(如鹿城积极探索推广“智能化+积分制+实体超市”的“广信模式”,瓯海区有害垃圾上门收集,洞头区将每月xx日设为有害垃圾“兑换日”等),居民参与率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源头减量还需加大力度。虽然垃圾增长态势有所遏制,但结构性的生活垃圾源头增长不容忽视。目前,我市“光盘行动”“限塑令”等源头减量手段效果不佳、覆盖面不广。虽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已实现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但使用量仍然很大。且随着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外卖盒、快递包装等废弃物急剧增长,成为源头减量工作的一大难点。

  (二)分类投放质量有待提高。老百姓主动分类投放意识尚未真正形成,目前的工作方法主要依赖于桶边督导、上门规劝等高强度人力监管模式,难以持续和推广。执法监管比较薄弱,处罚手段用的还不多、处罚金额也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物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高层撤桶”并未全覆盖。总体来说,分类投放的质量、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分类收运体系有待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形成,还存在漏点和盲点。一是收运环节仍不完善。依旧存在“混收混运”现象,挫伤群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二是转运设施有待优化。易腐垃圾专用运输车配备不足,垃圾运输车更新改造不到位,部分车辆未达到密闭运输的标准,无规范防护及环保配套设施,容易造成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部分老旧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整。回收网点布局不完善、多头管理,普遍存在“低小散”问题,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回收网络;分拣中心规模小、档次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各地政策支持不足,市场培育力度不够,缺乏像x“虎哥”、x“搭把手”等有一定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四)末端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我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历史欠账严重,存在建设标准低、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等问题。乐清、永嘉、平阳、文成等县(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均还不足;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慢。x月xx日,在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上,袁家军省长点名指出,全省目前尚有xx个县(市、区)没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其中x占了x个。由此,导致居民产生的易腐垃圾存在和其他垃圾混合焚烧的问题;大件垃圾、装修(建筑)垃圾、绿化(园林)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缺口较大,满足不了现有处置需求。

  原因分析:一是各地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制度执行刚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到位。个别部门职能分工尚未明确,主动参与、协同攻坚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制约工作进度。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慢,垃圾分类质量有所下降,且防疫用品、外卖包装等垃圾显著增加,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三是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全面。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未做到入脑、入心、入户,老百姓受传统习惯影响,主动配合分类的意识还不强,自觉性难以发挥和持续,再加上从众心理较强,看大多数人都还没分,也就对参与垃圾分类产生了懈怠心理。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小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我们要深刻领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梳理工作短板,创新工作举措,高水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好。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创新,制定详细可操作方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二要坚持机关先行。紧紧抓住“党政机关干部”这个关键人群,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开路,创新宣传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做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工作。加大对劝导员、保洁员、志愿者等培训力度,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使垃圾分类生活习惯成为老百姓的“新时尚”。

  (二)提升硬件设施,加快补齐短板。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关键在源头分类,重心在末端处置,末端处置能力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先决条件。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建设速度。推进在建或规划拟建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确保设施早日建成投入运行。二要加快补齐缺口。针对生活垃圾处理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问题,要紧盯薄弱区域,全力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期实现“零填埋”和县(市、区)“全覆盖”。同时,要尽早谋划,优化结构,加大力度,加快补齐易腐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的缺口。三要提高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理设施清洁水平和环境融合度,切实破解“邻避”困境。同时加快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等中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优化转运站点布局,实现与实际收集、转运、处理需求相匹配。

  (三)聚焦关键环节,完善分类体系。扣紧抓牢每个分类环节,既是垃圾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民群众的关注点所在。一要突出源头减量。进一步督促超市、商场等落实“限塑令”,指导餐饮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光盘行动”,加强对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控,推进绿色包装的使用,做到源头环节集约减量。二要把好前端投放。在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创建、典型培育,强化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建议通过赠送家庭分类专用桶、袋,结合物业管理奖惩措施等,深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三要完善中端收运。切实杜绝“前分后混、混收混运”现象,厘清小区到垃圾收集站和转运站、再到处置场所的责任主体。建立全流程综合信息和监管系统,着力提升垃圾治理数字化平台覆盖率。四要提升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合理设置便民回收网点,按区域规划建设废品回收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建立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

  (四)突出长效管理,提升工作实效。垃圾分类涉及面广、环节较多、操作性强,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常态化管理,建立城乡垃圾治理同步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城镇垃圾分类和农村垃圾分类齐头并进、全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一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强化“常态督导”,建立多层次的监督考核体系,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二要强化激励措施。科学合理运用奖惩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可以探索运用易腐垃圾专用袋上的二维码关联居民家庭等方式,建立居民家庭分类档案,实现精准发力。三要发挥党建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和居民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调节和居民(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四要鼓励社会参与。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逐步使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二篇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垃圾分类工作是******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根据今年省、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4月份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调研,专门印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监督实施方案,成立4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副主任任玉明、王祖焕、厉秀珍带队,深入鹿城、瓯海、乐清等5个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9个相关部门的汇报。同时,采取专项调研与专题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应用于专题询问会的提问清单,为开好专题询问会做基础准备。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市政府坚持全域推进、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加快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呈现提质提效、稳步推进的发展态势。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高规格召开全市推进大会,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初步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基层党组织坚守一线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目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7.79%、各县(市、区)达77.54%,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3.6%,20_年全市垃圾增长率下降至0.76%,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制度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市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评分细则,将垃圾分类纳入市对县(市、区)考绩项目和“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比拼亮晒内容,全面调动基层积极性。各县(市、区)积极响应,专班及实体化运行制度不断完善,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专业化开展。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三)分类处置体系初步建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共推进”的要求,全过程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一是分类投放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市246个住宅小区有序推行“高层撤桶”“撤桶并点”,116个商业街(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累计创成示范小区176个、示范机关477个。二是分类运输体系逐步建立。全市已打造分类运输线路390条,试点打造有害垃圾临时收集站15个,健全有害垃圾收运站点管理。三是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分拣(交易)中心11个,设置320个快递网点绿色回收区,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四是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目前温州共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16座,日均处理能力10390吨,基本满足现实需求。今年将建成8座处理设施,其中垃圾焚烧厂3座,餐厨垃圾厂5座,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常态化开设“垃圾分类,温州行动”等新闻专栏,开展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同时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和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等,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创新方式方法,推广“积分兑换”、“红黑榜”、“基金奖励”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市民养成分类习惯(如鹿城积极探索推广“智能化+积分制+实体超市”的“广信模式”,瓯海区有害垃圾上门收集,洞头区将每月15日设为有害垃圾“兑换日”等),居民参与率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应当清醒地看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源头减量还需加大力度。虽然垃圾增长态势有所遏制,但结构性的生活垃圾源头增长不容忽视。目前,我市“光盘行动”“限塑令”等源头减量手段效果不佳、覆盖面不广。虽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已实现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但使用量仍然很大。且随着外卖、快递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外卖盒、快递包装等废弃物急剧增长,成为源头减量工作的一大难点。

  (二)分类投放质量有待提高。老百姓主动分类投放意识尚未真正形成,目前的工作方法主要依赖于桶边督导、上门规劝等高强度人力监管模式,难以持续和推广。执法监管比较薄弱,处罚手段用的还不多、处罚金额也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物业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高层撤桶”并未全覆盖。总体来说,分类投放的质量、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分类收运体系有待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全过程监管体系尚未形成,还存在漏点和盲点。一是收运环节仍不完善。依旧存在“混收混运”现象,挫伤群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二是转运设施有待优化。易腐垃圾专用运输车配备不足,垃圾运输车更新改造不到位,部分车辆未达到密闭运输的标准,无规范防护及环保配套设施,容易造成运输过程二次污染。部分老旧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完整。回收网点布局不完善、多头管理,普遍存在“低小散”问题,未能形成统一高效的回收网络;分拣中心规模小、档次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各地政策支持不足,市场培育力度不够,缺乏像杭州“虎哥”、宁波“搭把手”等有一定实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四)末端处理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我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历史欠账严重,存在建设标准低、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等问题。乐清、永嘉、平阳、文成等县(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均还不足;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较慢。6月11日,在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上,袁家军省长点名指出,全省目前尚有11个县(市、区)没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其中温州占了5个。由此,导致居民产生的易腐垃圾存在和其他垃圾混合焚烧的问题;大件垃圾、装修(建筑)垃圾、绿化(园林)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缺口较大,满足不了现有处置需求。

  原因分析:一是各地重视程度不一,一些制度执行刚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到位。个别部门职能分工尚未明确,主动参与、协同攻坚的意识还不够强,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制约工作进度。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慢,垃圾分类质量有所下降,且防疫用品、外卖包装等垃圾显著增加,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三是宣传引导不够深入全面。宣传方式比较单一,未做到入脑、入心、入户,老百姓受传统习惯影响,主动配合分类的意识还不强,自觉性难以发挥和持续,再加上从众心理较强,看大多数人都还没分,也就对参与垃圾分类产生了懈怠心理。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小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我们要深刻领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根据全省生活垃圾治理攻坚大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梳理工作短板,创新工作举措,高水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好。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创新,制定详细可操作方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二要坚持机关先行。紧紧抓住“党政机关干部”这个关键人群,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机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开路,创新宣传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做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工作。加大对劝导员、保洁员、志愿者等培训力度,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使垃圾分类生活习惯成为老百姓的“新时尚”。

  (二)提升硬件设施,加快补齐短板。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关键在源头分类,重心在末端处置,末端处置能力是推进垃圾分类的先决条件。要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建设速度。推进在建或规划拟建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确保设施早日建成投入运行。二要加快补齐缺口。针对生活垃圾处理结构性缺失、区域性不足问题,要紧盯薄弱区域,全力克难攻坚,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期实现“零填埋”和县(市、区)“全覆盖”。同时,要尽早谋划,优化结构,加大力度,加快补齐易腐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等末端处理设施的缺口。三要提高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理设施清洁水平和环境融合度,切实破解“邻避”困境。同时加快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等中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升,优化转运站点布局,实现与实际收集、转运、处理需求相匹配。

  (三)聚焦关键环节,完善分类体系。扣紧抓牢每个分类环节,既是垃圾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民群众的关注点所在。一要突出源头减量。进一步督促超市、商场等落实“限塑令”,指导餐饮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光盘行动”,加强对一次性消费用品的管控,推进绿色包装的使用,做到源头环节集约减量。二要把好前端投放。在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创建、典型培育,强化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建议通过赠送家庭分类专用桶、袋,结合物业管理奖惩措施等,深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三要完善中端收运。切实杜绝“前分后混、混收混运”现象,厘清小区到垃圾收集站和转运站、再到处置场所的责任主体。建立全流程综合信息和监管系统,着力提升垃圾治理数字化平台覆盖率。四要提升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合理设置便民回收网点,按区域规划建设废品回收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建立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回收利用率逐步提升。

  (四)突出长效管理,提升工作实效。垃圾分类涉及面广、环节较多、操作性强,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常态化管理,建立城乡垃圾治理同步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城镇垃圾分类和农村垃圾分类齐头并进、全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一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强化“常态督导”,建立多层次的监督考核体系,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二要强化激励措施。科学合理运用奖惩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可以探索运用易腐垃圾专用袋上的二维码关联居民家庭等方式,建立居民家庭分类档案,实现精准发力。三要发挥党建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和居民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调节和居民(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四要鼓励社会参与。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理,逐步使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以上报告,供审议时参考。

  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_年监督工作计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组织调研组,在施佩斌副主任的带领下,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对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3月2日上午,常委会邀请区农办负责人作《黄岩区农村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开展知识培训;3月2日下午,蔡康主任带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宁溪镇岭根村、宁溪镇垃圾处理场、澄江街道凤洋村和黄岩生态垃圾填埋场;3月9日上午,召开由区府办、区农办、综合行政执法局、教育局、财政局、黄岩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妇联、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和意见建议,并进行梳理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_年,我区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四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定”(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定车运输、定位处理)的要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区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分片集中式处理模式,在全区建设23个垃圾处理站,配备中型桶装垃圾分类运输车19辆,发放30升双胆组合垃圾桶16万只。

  (一)强化责任落实。出台《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实施方案》,由区长亲自挂帅,组建领导小组,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各主体责任。各乡镇、街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认真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区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督查排名通报,并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考核和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加大要素保障。在资金投入上,除区里集中采购23套垃圾资源化处理终端设备、16万只分类垃圾桶和19辆中型分类运输车外,乡镇街道按照300户以下行政村补助1.5万元、300户以上行政村补助2万元的标准开展村内分类运输车采购。在用地保障上,优先利用原垃圾中转站改建新建,推进终端落地。在技术保障上,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加强设备安全性、能耗、处理指标等比选,选择适合本地的垃圾终端处理模式。

  (三)规范处理流程。目前我区在个别村庄开始推行生活垃圾“两分法”,以能否腐烂为标准,由农户先进行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的初步分类,再由村卫生保洁员(分拣员)按照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标准进行再次分拣,不同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可腐烂垃圾运送到各乡镇街道的终端堆肥减量处理,不可腐烂垃圾经乡镇中转,由黄岩区废弃物生态填埋场统一填埋处理。

  (四)营造分类氛围。个别村庄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垃圾分类的责任义务。运用互联网+,探索推行垃圾“实名制”“积分兑换”等特色做法。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品进行创意改造,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区级有关部门加强了相关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开展“垃圾分类、巾帼先行”“小手拉大手”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妇女、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进村入户。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但还存在一些困难、不足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干部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认识上还有偏差,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大部分乡镇没有真正启动垃圾源头分类的工作。有的乡镇街道只注重示范村建设,缺少由点及面的系统落实。有的地方搞突击行动,长效化机制建立和运行不足。还有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城区的垃圾分类都还没有实现,对我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信心不足。农户根深蒂固的老观念、生活老习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

  (二)终端技术有待提升。调研中反映,目前垃圾资源化处理终端设备缺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工艺的成熟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缺少相关的检验标准,处理工艺不成熟、功能不全面、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设备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和高浓度污水不能进行自净,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三)利用回收体系滞后。目前我区没有专门的检测监管机构,可腐烂垃圾通过终端处理产出的肥料,其肥力和物质含量如何,缺少数据支撑,影响了其利用推广力度。农村历来有回收废旧物品的习惯,村民在垃圾丢弃前进行分选,将其中可以卖钱的部分保留下来。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废品价格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废品换钱”“废品换物”的观念被冲淡,致使很多可回收垃圾也都进行填埋处理。

  (四)运维资金压力较大。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资金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我区农村大多没有开展垃圾收费或收取保洁费,再加上全区的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调研中普遍反映,垃圾分类实行后,村保洁员(分拣员)人数增加(有的村不增加人数,但增加工作量),相应的人工工资支出增多,再加上积分兑换礼品,很多村表示难以承受资金压力,希望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再加上终端设备的运维费用(包括购买菌种、互联网维护、电费等),后期的资金压力将会不断加大。

  三、建议意见

  针对存在的困难、不足和问题,下一步需要着眼于“长效”,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项措施,向群众普及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从“政府要我分”转为“我要主动分”。要改变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要清醒认识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是应付上级考核,而是生态文明新内涵的要求,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拉高标杆、走先一步,才是真正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机关干部、党团员要带头,人大代表要做表率,共同支持和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妇联要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垃圾分类教育,共同营造浓厚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氛围。新闻媒体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二)加强资金保障。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快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区财政要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适度增加总量”的办法,落实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专项资金。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运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垃圾处理按量收费,通过经济手段鼓励群众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三)加强技术支持。为避免“分而后混”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尽早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政府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基础设施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制定相关实施性技术规定,明确建设标准。要培训农村垃圾分类技术骨干,积极探索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管终端站点运行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设置长久正常运行。

  (四)加强回收利用。要加强对可腐烂垃圾通过终端产出的肥料的检测和质量监督,使之成为新的生态产业。要完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崇尚节俭、科学、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要建立有害垃圾强制回收体系,减少有害垃圾产生。

  (五)加强法制保障。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以及源头减量、监督管理、保障措施、责任义务、公民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推荐阅读:

  2023年党支部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党建与业务【10篇】

  [创新创业调研报告]创新创业调研报告

  退役军人调研报告

  写作心经:我写调研报告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最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