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根据县纪委作风督查活动安排,我们检查组一行通过暗访检查、座谈了解、查阅资料和随机走访等方式,先后深入6个镇和5个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对我县干部作风建设、“三公经费”、精准扶贫等情况进行了专题暗访检查。调研对象涉及领导干部、基层站所负责人、一般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代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普通群众等多个层面。共召开各层次座谈会6场次,参加座谈人员150余人,广泛征求调查对象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共20条,反馈整改16件。在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总体向好,但同时存在一些新动向、新苗头,具体情况浅见如下。
一、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两年来,全县各级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作风建设部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作风教育各项规定要求,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一是落实“八项规定”持续深入。通过严格“三公”经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从严控制各类会议、庆典和外出考察学习人员,全面开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专项清理,抓住国庆、春节等重要节点,从干部日常行为和小事小节抓起,持续不断地进行突击检查和明察暗访,适时通报,追究问责,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铺张浪费等现象明显减少。
二是群众关切得到解决。全县大部分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精准扶贫、土地权益、食品药品安全、政务服务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三是争先进位共谋发展意识日益增强。全县绝大多数干部能够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落实、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干部作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和满意度情况来看,群众对各镇、各部门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的平均满意度逐年上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也是充分认可和肯定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虽然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是按照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三讲三当”干部作风建设和县委“三型”干部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工作纪律执行不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工作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中途脱岗溜号,办理私事;在岗不在状态,找不到工作着力点,无所事事,出勤不出力;上班时间看视频、逛淘宝、打游戏、炒股票、吃零食、玩手机,干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个别部门单位工作漂浮,华而不实;特别是工作安排多、落实少,说的多、做的少,会议多、文件多,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文山会海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作风浮躁,方法简单,工作不安心,执法中的趋利倾向比较严重,如一些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存在“看人下菜”现象,熟人靠前办、生人靠边站,让群众长时间等待,此类问题在部分部门的工作人员身上比较集中。个别单位行政审批事项程序繁琐,环节多、耗时长、效率低。如有的审批事项不公开透明,一次性告知制度不落实,办事群众跑来跑去;个别部门安排审批事项脱离实际,要求提供资料多,交通往返、复印资料等成本大,减少了群众获得感。
三是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强,牵头的不主动,配合的不出力,敷衍塞责,不敢担当,怕负责任,遇到问题能推则推、能避则避。有关部门不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对一些问题不敢管、不愿管,对一些矛盾纠纷拒受理、怕惹祸,以至于处置不及时。
四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个别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热衷于坐而论道,下基层走马观花,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不能真正深入基层解难题、办实事。一些镇(办)、部门对县上确定的重点工作办法不多、协调不力,对群众提出的申请诉求重视不够、办理不及时,或拖拖拉拉、打不开局面,或石沉大海、没有回音。个别镇和部门只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发展,方法过于简单,措施不力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五是执行制度不严格。个别单位公车管理不严格。个别单位在管人管事上不敢动真碰硬,对干部监督管理不严,特别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手段少、措施软,群众普遍反映有的年轻干部怕吃苦、怕担责,政策规范不熟,业务程序不精,面对群众咨询提问不能耐心细致解释,胡乱表态,造成工作被动。还有个别临近退休的干部不能坚守岗位,社会影响不好。
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群众观念树得不牢、践行不力。有些干部习惯了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形成了懒惰拖拉的工作作风,组织观念淡薄,工作纪律松懈,逐渐养成了享乐主义思想。一些干部工作上不是比能力、比奉献,而是比职务、比待遇。有的对工作心不在焉,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或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这些问题看似是小事,但却影响了单位工作秩序,败坏了单位工作风气。
二是思想教育不够扎实、成效不明显。干部学习教育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有的甚至以工作代替学习,“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干部理论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上的需要,流于一知半解,知识体系不完备。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贫富差距和干部待遇差距拉大,加之选人用人上不透明,特别是一些不良风气乃至腐败现象对少数干部产生了较大影响,使部分干部心态失衡,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
三是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近年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整治“四风”、“三严三实”等教育活动,相继出台了一些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性文件,但同全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制度过于宏观,定性规定多,定量规定少,削弱了监督管理实效。对现行的制度,一些单位抓落实的力度不大,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单位领导不敢管,不愿管、怕惹事,对发现的问题处理不严肃,责任追究不力,致使“制度空转”。个别单位在处理一些违纪违规问题上态度不坚决,过分强调“治病救人”的原则,忽视了“惩前毖后”的效果。
四是干部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干部监督管理措施不够有力,特别是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致使少数干部沉迷于一些“圈子”、“场子”,热衷于吃吃喝喝。干部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褒勤罚懒”的政策不够有力、尺度难以把握,没有形成“平者让、庸者走”的干部流动制度。个别部门工作人员特权思想严重,缺少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认为管理就是管权;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干部乃至中层以下人员长期不流动,久而久之形成了行为上的惯性和思想上的惰性,导致单位内部忙闲不均、苦乐不匀,一些干部人浮于事。
三、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对策
干部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才能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强化学习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学习教育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一要加强党性教育。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和市县“三讲三当”、建设“三型”干部的作风建设主题,坚持分层分类施教,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开展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执法部门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引导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在服务窗口单位开展群众观点教育,引导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二要加强纪律作风教育。紧紧围绕作风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干部习以为常的突出问题,分行业开展纪律作风专题教育,帮助干部纠正自身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行业痼疾。强化干部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业务素养和服务能力,塑造高效、务实、廉洁、文明的机关形象。三要加强警示教育。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县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二)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难题。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整改落实增强实际成效。一要集中整改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小事和具体问题。小事细节关乎民生大事,影响行风、政风、党风。调研发现到的“四风”问题大多非常具体实在,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即知即改、立说立行的同时,完善管理办法,从纠正上下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淘宝打游戏、公车私用等这些小事小节抓起,从解决不按政策办事、服务态度差、吃拿卡要等身边的事做起,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及时跟进,确保逐项落实。二要整改审批繁杂、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住建、国土、民政等部门在行政审批、项目实施、执纪执法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难点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靠实整治措施,一件一件的抓,推动作风问题彻底解决。三要集中整改解决一批关乎民生、涉及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群众对城区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反映强烈、意见很大,很多问题需要住建、环保、交警、城管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解决,建议结合全国卫生县城复查等契机,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治理等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切段分块明确责任,限定工作时限,一件一件落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四要集中曝光处理一批顶风违纪的突出问题。继续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组织开展干部作风的明察暗访,持续形成对不良作风的有效震慑。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和群众反映后查实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处理,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要严肃干部作风问责,对涉及单位的问题,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涉及个人的问题,除追究本人责任外,一并追究单位的领导责任,坚持“一案三查”,用铁的纪律推动良好作风形成。
(三)深化审批改革,提高办事效率。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环节,也是破解机关作风建设难题的重要举措。群众集中反映现在政府宣传简化办事流程,但具体办起事来怎么更加不方便?一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取消、整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要坚持上“接”有序,“管”、“放”结合的原则,继续加快工作节奏,严格审批权限,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范围,科学编制形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一步明确管理层级,减少审批环节,公开办事流程,限定办理时限,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二要合理划分单位事权。进一步梳理镇(街道办)和部门之间的职能职责,厘清职能、明确职责、明晰职权,是谁的事情就交由谁办理。三要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跟进完善服务设施;协调驻厅单位进一步放权放手,真正把个人证件办理、税收征缴、土地审批、收费代缴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中心,一次性受理,方便群众办事;规范审批事项办理行为,大力推行代理代办、并联审批等服务模式,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群众对中心办理项目的知晓率。四要加大公开工作力度。继续完善公开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四个公开”,即:对各镇(街道办)和部门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岗位职责以及办事内容、程序、时限等办事流程必须公开;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事项必须公开;对各单位的事权、财权、用人权及运行过程等敏感问题必须公开;对行政执法过程和决策过程等执法行为也要公布公开。通过全面推进公开工作,切实增加办事透明度,纠正干部工作拖沓风气,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公开、透明的良好服务。
(四)从严选拔监督,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良好的选任管理机制是促进干部作风好转的催化剂。一要完善用人机制。按照好干部的标准,坚持从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识别和选拔作风良好、踏实肯干、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不断端正干部作风、激发工作效能。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单位内部的轮岗交流和部门间的干部交流,使干部有机会在更多的岗位履职尽责,增加新压力,激发新活力。二要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强化对党政一把手、人财物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婚丧事宜报告、诫勉谈话、外出报告、请销假等制度,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调整不胜任、不适宜现职和不称职干部。对闹无原则纠纷、“四风”问题突出、推进工作不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和处理。三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干部考察与平时考核、年终考核“三考合一”的干部实绩科学评价机制,综合运用测评调查、多元评价、综合分析等方式方法,把干部选任考察和干部的一贯表现、能力实绩考评有机对接,确保把干部评准、评实。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使用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拓宽监督体系,优化干部工作作风。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不断强化监督,才能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一是突出监督重点。要把有行政执法权、项目审批权、资金支配权的部门作为机关作风整治和监督的重点,定期组织开展行风评议和民主测评,扬先促后。要把部门单位一把手作为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严格落实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规范一把手用权行为。要围绕职能转变、作风改进、简化审批、提高效能,亮承诺、转作风、树形象。要把服务窗口部门的干部作为干部作风监督的重点,督促其认真履职,优化服务。二是拓宽监督渠道。要把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电话、信访、网络等监督渠道,坚持不定期明查暗访,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凡是涉及干部作风的问题,不怕揭丑、不护短,全部予以曝光处理。三是延伸监督触角。要不断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全面监控干部的作风表现。
(六)完善工作制度,构建优化作风长效机制。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改进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稳定、长效的作风建设推进机制。一是完善作风建设制度机制。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上级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围绕联系群众、会风文风、办公用房、公车管理、厉行节约、干部奖惩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各镇(办)各部门也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促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二是完善服务群众机制。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办理事项一次性告知制,进一步规范干部服务行为,优化服务作风。着力理顺部门关系,特别是由多个部门负责的事项要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的职责和运转程序,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等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建立快速回应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和法定权限清单,对一些法定工作流程按透明、简便、高效的原则进行流程清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对涉及多部门处理的事务,建立经常性的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实行部门联动,快速办理办结,以快捷、高效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四是健全惩处机制。严格落实制度规范,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导致影响工作、发生问题的领导和干部进行严格问责,加大对庸懒散软等不正之风、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及时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做到有责必问、失职必罚、渎职必究,实现治庸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推荐阅读:
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