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追星的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9篇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1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
不足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悲伤和恐慌情绪;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
社会心态是在不同个人心理交汇、融合、相互影响、交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个体心理为基础,但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为了解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在春节前开始进行社会心态的持续调查。此次社会心态调查的内容包括:疫情认知、疫情下的情绪、疫情中个体需要的满足、人们在疫情中表现出的价值理念、疫情防控行为等方面。
本次调查使用在线调查平台“问卷宝”进行,调查进行的时间为除夕和春节(20_年1月24日-25日)两天,共回收11055份有效成人问卷,其中男性3811人,占34.5%,女性7244人,占65.5%。受访者年龄范围在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27.36±8.91岁。调查对象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疫情关注与风险认知
1.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民众对疫情关注度高,长时间关注相关新闻。在此次调查中,99.2%的民众都表示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仅有0.8%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40.8%的民众每天会有1-2个小时左右关注疫情相关信息,45.6%的民众每天会用3-4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关注疫情。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关注程度会越强。初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有55.7%对疫情非常关注,高中毕业的调查对象有69.6%非常关注,76.5%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调查对象非常关注疫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则分别有79.2%和81.8%的人非常关注。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调查对象有七成多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84.2%和87.4%的人表示非常关注。此外,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民众关注度高于其他地区的受访者,87.3%的人表示非常关注(其他省市78.6%)。
民众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足。67.6%的民众认为周围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疫情,有超过三成的民众感觉周围人对疫情并不重视(见图1)。另有共计40.2%的人表示其所在地公共场所很少或没有人戴口罩。
与其他地方的居民相比,湖北省居民感知到周围人的重视程度明显更强,30.7%的人都表示周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非常重视,而其他城市只有16.1%感觉如此。31.6%的湖北居民表示公共场所人们几乎都戴口罩,而其他省市调查对象只有10.0%的选择比例。
民众对疫情关注的时间较早,但开始重视的时间较晚(见图2)。从事件发生的节点看,33.8%民众在20_年12月底,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只有9.8%的人给予了重视。20_年1月11日武汉卫健委通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的时候,有21.5%的人开始关注,这时有19.7%的人开始重视起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在20_年1月19日和1月20日,深圳市和北京市相继出现感染病例之后,23.9%的民众由此开始关注,30.1%的人开始真正重视这次疫情。20_年1月20日晚,钟南山肯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有医务人员感染,16.7%的人这时开始关注疫情,33.1%的人由此开始重视疫情。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55.3%)在20_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就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_年1月19日之后,有了异地传染性病例和专家论断之后,才给予重视。
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开始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50后、60后群体中40.5%的人都是在20_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开始重视,同一时间段,其他年龄段调查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重视的比例为:70后有35.3%,80后有29.2%,90后有27.5%,00后有33.0%。
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居民开始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40.1%的人在20_年1月11日和之前开始重视(全国为29.5%),但大部分人(59.9%)是在20_年1月19日之后才开始重视(全国70.5%)。
2.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认知
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包含几个方面,一是风险与自己的距离,包括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自己社区出现感染者的可能性,以及这个病毒感染后的危害性,也就是治愈的可能性;二是疫情环境下的安全感;三是与以往经历参照下的危险性,也就是与20_年SA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
民众认为疫情扩散到自己社区的可能性较高,自己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少部分人认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不过,人们认为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率比较低,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在不同人群中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湖北省调查对象中24.1%的人认为疫情非常可能扩散至自己所在社区,而其他地区只有8.4%。湖北省有共计41.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而其他地区只有23.9%。
民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治愈性比较乐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七成多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仅有少数人(3.3%)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可能性的感知上,不同人群中也存在一定地区和年龄上的差异。疫情较严重的湖北省受访者对治愈可能性的评估相对较低,共65.6%的人认为能治愈,其中9.7%认为非常可能。而其他地区调查对象则有75.4%的人认为能治愈,其中14.8%认为非常可能。
疫情当前,民众安全感较高。调查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近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比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认为不太安全,3.9%的人认为非常不安全。
不同人群对比发现,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的民众安全感均有一定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调查对象安全感较低,收入较高、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安全感较强,湖北省调查对象安全感低于其他省市居民。具体而言,大专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安全的人数百分比为64.1%-65.1%,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则分别有58.3%和58.0%认为自己安全。中等收入调查对象认为安全的比例最高,合计61.8%。中高收入和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安全的比例也都在六成以上。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55.8%和57.3%的人认为安全。湖北省的调查对象只有41.1%的人觉得安全,其他省市则有59.9%的人觉得安全。
受访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和20_年的“非典”(SARS)相比,那么人们眼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如何?结果表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40.37%的民众认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样危险,有18.63%和17.39%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危险程度超过或远远超过SARS疫情,只有23.61%的民众认为其危险程度低于SARS。
不同人群对比发现,收入越高、年纪较大的调查对象,越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低收入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很多的人数比例最少,占13.2%,随着收入增加,高收入调查对象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25.7%。50后、60后有41.3%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而00后的调查对象危险感知则较低,有28.9%的人认为比SARS危险。湖北省调查对象对于危险性的估计也强于其他省市居民,23.6%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很多(其他省市17.0%)。
疫情下的社会情绪
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整体上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担忧,79.3%的人都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其次是恐惧(40.1%)、愤怒(39.6%)、悲伤(38.6%)和恐慌(33.4%)。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乐观,14.2%的人感到平静(见图3)。
进一步比较普遍担忧情绪的人群特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和湖北省的调查对象担忧情绪较强烈,不同年龄的调查对象担忧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担忧程度随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强,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表示担忧的比例低于百分之七十,大专受教育程度的人72.9%表示担忧,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人79.7%表示担忧,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82.0%表示担忧。湖北省调查对象86.8%体验到较强的担忧,其他省市78.9%有此体验。
疫情信息获取和评价
1.民众疫情信息的关注与评价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们最希望及时了解的信息排名前三位的是自己、家人、亲友所在区域的疫情或潜在风险;关于疫情感染、扩散情况的信息与统计数据;政府部门、有关机构采取的应对、防控、治理等措施(见图4)。
在面对不确定和危险的时候,人们渴望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当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种信息公布状况,从民众的评分看,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公开比较滞后(37.6%)或非常滞后(13.8%),41.4%的民众认为公开比较及时,7.2%的民众认为比较及时。总计49.9%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低,50.1%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高。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越是认为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湖北省调查对象与其他省市居民相比,也更多认为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和透明。具体来说,初中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有70.3%认为信息公开及时;随着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及时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有43.0%认为信息公开及时。信息透明度评价呈现相同变化模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高的人数比例为66.4%;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对此的选择比例为45.6%。
湖北省受访者有33.0%的人认为信息公开及时,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则有共计49.5%的人认为信息公开及时。湖北省有34.2%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非常高(2.3%)或比较高(31.9%),其他地区则有51.0%的人认为透明度非常高(5.0%)或比较高(46.0%)。
2.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与信任程度
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以社交媒体为主。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82.4%)和微博(75.8%)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传统的电视渠道(42.9%),然后是网站(41.1%)和新闻客户端(40.8%),周围人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报纸(7.9%)和本地论坛(7.7%)使用的人很少。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信息渠道的使用具有比较鲜明的人口学特点。微信的使用几乎没有年龄、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的明显差异。使用微博获取信息的则较多是90后和00后,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偏低群体。使用电视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是50后、60后和70后。使用网站较多的是70后。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的以70后和80后为主,以及受教育程度中等,收入较高群体。周围人口口相传获取信息的以00后和90后居多。
在各个渠道的各种消息源中,人们最信任的消息来源还是官方渠道,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等,有共89.5%的人认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组织发布的消息,有77.5%的人觉得可靠。紧随及后分别是地方新闻媒体(75.6%)、类似新浪网和凤凰网这样的商业网站(71.8%)。人们对微博大V发布的信息和熟人内部消息信任度最低,有超过六成的人质疑熟人发来的内部消息(61.3%)和微博大V信息的可靠性(60.7%)。
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3.7%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9%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3.7%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越倾向于预期未来一个月疫情发展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的发展预期更偏向为严重。具体来说,初中学历的调查对象合计58%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更严重,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81.2%都认为疫情会更严重。72.4%的低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未来一个月内会更严重,82.0%的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分别有74.3%和76.9%。
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于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疫情防控行为
1.民众关于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具体如下: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出门戴口罩应对疫情。99.2%的民众都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所调查者整体的6.7%没有出门戴口罩,92.5%采取了出门戴口罩应对行为。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外出回家后洗手,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整体5.2%没有外出回家后洗手,94.0%外出回家后洗手。
只有0.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减少外出次数应对疫情,99.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的具体行为上,占全体1.8%没有减少外出次数,97.3%减少外出次数。
只有1.5%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其中,占全体2.5%的人没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中,占整体3.4%没有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5.8%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
对于外出回家换衣服应对疫情,81.5%民众认为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其中占全体的21.2%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60.3%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18.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16.7%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1.7%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
28.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占全体的27.7%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1%的民众有相应行为。71.2%民众认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37.6%没有相应行为,而33.6%的民众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2.关于过度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77.9%民众认为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其中76.1%没有服用抗生素,1.8%服用抗生素。22.1%民众认为有必要服用,其中占整体的10.9%服用抗生素,而占整体的11.2%没有服用。
超过一半民众(56.5%)认为盐水漱口是没必要措施,其中占全体55.2%没有盐水漱口行为,只有占全体1.3%有盐水漱口行为。而低于一半占43.5%认为盐水漱口有必要,其中21.5%没有相应的行为,而22.0%使用盐水漱口。
59.0%认为没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57.5%没有相应行为,而1.5%的民众在家用醋消毒空气。41.0%民众认为有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22.8%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8.2%的民众用醋消毒空气。
3.为了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而取消计划行为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不少人为了防范病毒,取消了原有计划,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具体如下:
1.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98.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其中占整体6.5%并没有取消、69.5%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
1.6%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98.4%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再进一步询问相应个人行为时,占整体2.5%并没有取消、74.7%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
3.3%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聚餐计划;96.7%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占整体8.1%并没有取消、77.5%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
主要结论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由于调查时间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一,这个时间多数民众的关注点是春节的团聚和庆祝,对于疫情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并不高,存在过度乐观认知偏差,对于疫情不够重视。
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和疫情发展严峻形势的判断较为客观,66.5%的人认为疫情可能在自己所在社区扩散,24.8%的民众认为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4.9%的民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或非常大,只有少数(3.3%)的民众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基于疫情较为客观的判断,人们的安全感并未大幅度下降,59.1%的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和悲伤和恐慌情绪。担忧情绪在当前最为普遍,其次是恐惧、愤怒和悲伤,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恐慌情绪。相对来说积极情绪比例较低,如乐观和平静。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人们更信任官方权威媒体,民众认为最可靠是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发布的信息,其次是公益组织、地方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如新浪网、凤凰网)发布的信息。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疾控人员抗击疫情的表现非常满意。民众的信心非常关键,民众的信心来自于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现和成效,调查发现,民众对于医学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信心程度最高,对政府部门的信心较高。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措施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的态度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2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目前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东岳观镇在新华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院,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东岳观镇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何佰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新华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新华村委会的何佰现年78岁,他早年参军,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政府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此次来到新华村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3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的伟大中国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动力,为抗击疫情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强大合力、注入持续动力。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续写了中国精神的崭新篇章。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中国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姿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勠力前行。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指出:“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怎么应对、应对效果如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伟大的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得到充分彰显,也在这次疫情大战大考中熔铸得更为熠熠生辉。中国精神向国际社会昭示,中国必将最终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也必将信心百倍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动力
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更是精神力量的比拼。在历史磨难中千锤百炼铸就的中国精神,与病魔短兵相接,必然放射出穿透疫情阴霾的“高光”。在伟大中国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前景愈加光明。
中国精神为抗疫坚定必胜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面前,唯有坚定必胜信心,才能挺起脊梁、迎难而上、赢得胜利。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但总是心怀希望、不懈奋斗,激流勇进、度尽劫难,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民族英雄气概和自强品格。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反而激起中国人民昂扬的斗志。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指挥若定,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抗疫壮歌。在中国精神的鼓舞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必胜信心,振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强大的抗疫正能量。
中国精神为抗疫凝聚强大合力。精神无形,却往往能对各方面力量产生重要影响。人同心,则力同向;力同向,则战必胜。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着万众一心的特质和禀赋。那种共同的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熔铸成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把亿万中国人民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融汇成同心同向、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精神把中华儿女的心汇成同心圆,把中国人民的力集成向心力,犹如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伟力竞相迸发,推动抗疫形势不断向上向好。
中国精神为抗疫注入持续动力。历史表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往往是一场精神耐力的比拼。具有奋斗不息、抗争不止的强大精神,才能成为最终的胜者和强者。“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进的坚韧品格;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执着精神;“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等箴言警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定力。正因为有这样的坚韧品格、执着精神和强大定力,中华民族才能创造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使民族的生命活力不断臻于更高境界。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国上下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必将一步一步走向最后的彻底胜利。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4
敬爱的党组织:
在大家喜迎20**年,张灯结彩的时候,迎来的不是过年的欢声笑语,而是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触目惊心的数字与日俱增,四千、五千、一万,每增一点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子庚鼠年,这个不同以往的除夕,整片华夏大地,被疫情点亮。可就是在这样的灾情面前,有一群伟大的人们为祖国冲锋陷阵,站在灾情的第一线,守护着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
无论是拼搏在前线的医生,警察,还是在社区治安的志愿者,他们都有着中国共产党的头衔,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也是孩子的爸妈,也有着自己放不下的牵挂,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背起行囊,做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亿万同胞筑起防护的堡垒。
除夕,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而他们为了老百姓在这个特殊时刻过个好年,仍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与病魔做着抗争。一个多月的时间,XXX几乎半个城市沦陷在新型病毒当中,这个牵动着亿万人民心的城市却依然坚强着,不同地区的医院内,不断有医护人员奔赴XXX,他们主动请缨,支援XXX,只是想为XXX,为祖国争取多一点的时间,而当人们为其他们的姓名时,总是有这么一个回答,我是中国共产党。
记得有人采访到一个医生时,他说,我自从加入共产党,我就一直有这个使命在,祖国培育我多年,我不能辜负我的祖国!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是庄严而又神圣的。作为共产党员,在进行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在说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那一刻,我们心里就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人民有困难的时候做共产党人该做的事。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就冲在第一线,这次冠状肺炎,又毅然决然的奔赴XXX;83岁李兰娟院士,多次抗击病毒,此次有带队去往XXX,每天的睡眠不超过三个小时。XXXXXX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在接到自己的同行知己感染时泣不成声,但随后又擦干眼泪转身走进病房继续治疗病人,他说,就算他倒下了,病人也必须得救。无论是老一辈的共产党还是新一批共产党员,他们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我是党员,我先上”即是使命,也是责任。
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共产党员,虽然不能奔赴前线,但我也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防疫工作做好基础,带头做好学校、家庭疫情防控准备,协调好学校、学院的疫情工作。在此,我庄严承诺:
一、严守纪律,服从组织
1月27日,******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打赢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更应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检验石,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了解疫情,做好准备
及时了解疫情发展,认真学习好防护疫情的准备工作,并监督好自己身边的人,积极做好党支部、班集体中学生思想工作,避免恐慌心理,教育引导身边亲友同学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仔细辨别核实网络信息,坚决抵制谣言散布。
三、以身作则,勇敢担当
从自身做起,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尽量不出门,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等。并与学校即使取得联系,保持沟通,配合学院做好健康状况报告,如实反映问题的情况,特别是要及时报告确诊、疑似或隔离观察情况。主动担当,协助学校、老师做好疫情防控的辅助工作。
作为一名大三共产党员,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要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庄严宣誓,要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我会把疫情防控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具体实践,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砥砺政治品格、彰显使命担当。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圆满的胜利。在春天百花盛开之际,便是我们拥抱世界之时!
中国展览馆协会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会员单位产生的影响,于2月5日开展疫情对会员单位的影响调查。据调查报告显示,各单位的复工时间都较为延迟,大部分单位预计此疫情将导致单位损失超过100万以上。
据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及各地新出台的企业复工政策,各单位的复工时间都较为延迟,复工时间在2月11-20日的单位有77家,占总数的39.49%;2月21-29日复工和3月以后复工的单位各有53家,分别占比27.18%;在2月10日前复工的单位有12家单位。主营业务为组展商、场馆经营、活动策划与展台设计单位多在2月11-20日或3月以后复工;会展技术服务、施工搭建和其他服务商型的单位多在2月11-20日或2月21-29日复工。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5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乡xx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xx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1%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13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50%的孩子八岁才开始上学。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努力为xx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xx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公路以到了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又参加了xx村的雪灾调查,自20_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我们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在我和村委会的参观过程中他们主要是调查了,雪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我村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今年大雪暴雪天气过程对我村的小麦的降雪量和低温程度基本正常。到目前为止,降雪过程对我村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有利因素为,首先,处于越冬期的冬小麦且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其次,气温降低减缓小麦旺长的势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低温过程冻死一些晚弱苗,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低温大雪降低越冬的虫口密度,抑制病害蔓延,对减轻来年病虫害有利。竹子:目前,这次大雪、暴雪天气主要对我竹子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我村偏高一点的社所有的竹子都压段了,还有在我村威林寨的一片松树林全被压段,主要危害首先是降雪持续时间长,雪量过大,竹子和松树较高和叶子很多而且脆弱的植株体经不起重压造成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在个别的社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还有一些是连住房都被雪给压塌了。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6
敬爱的党组织:
在大家喜迎20**年,张灯结彩的时候,迎来的不是过年的欢声笑语,而是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触目惊心的数字与日俱增,四千、五千、一万,每增一点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子庚鼠年,这个不同以往的除夕,整片华夏大地,被疫情点亮。可就是在这样的灾情面前,有一群伟大的人们为祖国冲锋陷阵,站在灾情的第一线,守护着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
无论是拼搏在前线的医生,警察,还是在社区治安的志愿者,他们都有着中国共产党的头衔,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也是孩子的爸妈,也有着自己放不下的牵挂,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背起行囊,做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亿万同胞筑起防护的堡垒。
除夕,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而他们为了老百姓在这个特殊时刻过个好年,仍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与病魔做着抗争。一个多月的时间,XXX几乎半个城市沦陷在新型病毒当中,这个牵动着亿万人民心的城市却依然坚强着,不同地区的医院内,不断有医护人员奔赴XXX,他们主动请缨,支援XXX,只是想为XXX,为祖国争取多一点的时间,而当人们为其他们的姓名时,总是有这么一个回答,我是中国共产党。
记得有人采访到一个医生时,他说,我自从加入共产党,我就一直有这个使命在,祖国培育我多年,我不能辜负我的祖国!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是庄严而又神圣的。作为共产党员,在进行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在说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那一刻,我们心里就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人民有困难的时候做共产党人该做的事。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抗击非典就冲在第一线,这次冠状肺炎,又毅然决然的奔赴XXX;83岁李兰娟院士,多次抗击病毒,此次有带队去往XXX,每天的睡眠不超过三个小时。XXXXXX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在接到自己的同行知己感染时泣不成声,但随后又擦干眼泪转身走进病房继续治疗病人,他说,就算他倒下了,病人也必须得救。无论是老一辈的共产党还是新一批共产党员,他们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我是党员,我先上”即是使命,也是责任。
而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共产党员,虽然不能奔赴前线,但我也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防疫工作做好基础,带头做好学校、家庭疫情防控准备,协调好学校、学院的疫情工作。在此,我庄严承诺:
一、严守纪律,服从组织
1月27日,******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打赢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更应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检验石,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了解疫情,做好准备
及时了解疫情发展,认真学习好防护疫情的准备工作,并监督好自己身边的人,积极做好党支部、班集体中学生思想工作,避免恐慌心理,教育引导身边亲友同学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仔细辨别核实网络信息,坚决抵制谣言散布。
三、以身作则,勇敢担当
从自身做起,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尽量不出门,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等。并与学校即使取得联系,保持沟通,配合学院做好健康状况报告,如实反映问题的情况,特别是要及时报告确诊、疑似或隔离观察情况。主动担当,协助学校、老师做好疫情防控的辅助工作。
作为一名大三共产党员,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要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庄严宣誓,要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我会把疫情防控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具体实践,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砥砺政治品格、彰显使命担当。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圆满的胜利。在春天百花盛开之际,便是我们拥抱世界之时!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7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
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悲伤和恐慌情绪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
社会心态是在不同个人心理交汇、融合、相互影响、交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个体心理为基础,但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为了解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在春节前开始进行社会心态的持续调查。此次社会心态调查的内容包括:疫情认知、疫情下的情绪、疫情中个体需要的满足、人们在疫情中表现出的价值理念、疫情防控行为等方面。
本次调查使用在线调查平台“问卷宝”进行,调查进行的时间为除夕和春节(20_年1月24日-25日)两天,共回收11055份有效成人问卷,其中男性3811人,占34.5%,女性7244人,占65.5%。受访者年龄范围在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27.36±8.91岁。调查对象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疫情关注与风险认知
1.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民众对疫情关注度高,长时间关注相关新闻。在此次调查中,99.2%的民众都表示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中79.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仅有0.8%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40.8%的民众每天会有1-2个小时左右关注疫情相关信息,45.6%的民众每天会用3-4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关注疫情。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关注程度会越强。初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有55.7%对疫情非常关注,高中毕业的调查对象有69.6%非常关注,76.5%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调查对象非常关注疫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则分别有79.2%和81.8%的人非常关注。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调查对象有七成多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84.2%和87.4%的人表示非常关注。此外,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民众关注度高于其他地区的受访者,87.3%的人表示非常关注(其他省市78.6%)。
民众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足。67.6%的民众认为周围人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疫情,有超过三成的民众感觉周围人对疫情并不重视(见图1)。另有共计40.2%的人表示其所在地公共场所很少或没有人戴口罩。
与其他地方的居民相比,湖北省居民感知到周围人的重视程度明显更强,30.7%的人都表示周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非常重视,而其他城市只有16.1%感觉如此。31.6%的湖北居民表示公共场所人们几乎都戴口罩,而其他省市调查对象只有10.0%的选择比例。
民众对疫情关注的时间较早,但开始重视的时间较晚(见图2)。从事件发生的节点看,33.8%民众在20_年12月底,武汉卫健委首次通报27人感染病毒肺炎的病例时就开始给予关注,但那时只有9.8%的人给予了重视。20_年1月11日武汉卫健委通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的时候,有21.5%的人开始关注,这时有19.7%的人开始重视起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在20_年1月19日和1月20日,深圳市和北京市相继出现感染病例之后,23.9%的民众由此开始关注,30.1%的人开始真正重视这次疫情。20_年1月20日晚,钟南山肯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有医务人员感染,16.7%的人这时开始关注疫情,33.1%的人由此开始重视疫情。虽然有超过半数的人(55.3%)在20_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就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是70.5%的人是在20_年1月19日之后,有了异地传染性病例和专家论断之后,才给予重视。
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开始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50后、60后群体中40.5%的人都是在20_年1月11日和这之前开始重视,同一时间段,其他年龄段调查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重视的比例为:70后有35.3%,80后有29.2%,90后有27.5%,00后有33.0%。
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居民开始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40.1%的人在20_年1月11日和之前开始重视(全国为29.5%),但大部分人(59.9%)是在20_年1月19日之后才开始重视(全国70.5%)。
2.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认知
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包含几个方面,一是风险与自己的距离,包括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自己社区出现感染者的可能性,以及这个病毒感染后的危害性,也就是治愈的可能性;二是疫情环境下的安全感;三是与以往经历参照下的危险性,也就是与20_年SA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
民众认为疫情扩散到自己社区的可能性较高,自己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可能(57.3%)或非常有可能(9.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少部分人认为疫情不太可能(32.3%)或不可能(1.2%)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扩散。不过,人们认为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概率比较低,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不太可能(69.4%)或完全不可能(5.8%),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可能(23%)或非常可能(1.8%)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感染风险的认知在不同人群中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湖北省调查对象中24.1%的人认为疫情非常可能扩散至自己所在社区,而其他地区只有8.4%。湖北省有共计41.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可能感染,而其他地区只有23.9%。
民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治愈性比较乐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七成多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60.4%)或非常大(14.5%),21.7%的人认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小,仅有少数人(3.3%)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可能性的感知上,不同人群中也存在一定地区和年龄上的差异。疫情较严重的湖北省受访者对治愈可能性的评估相对较低,共65.6%的人认为能治愈,其中9.7%认为非常可能。而其他地区调查对象则有75.4%的人认为能治愈,其中14.8%认为非常可能。
疫情当前,民众安全感较高。调查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近六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比较安全(55.0%)或非常安全(4.1%),有37.1%的人认为不太安全,3.9%的人认为非常不安全。
不同人群对比发现,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的民众安全感均有一定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调查对象安全感较低,收入较高、年龄较大的调查对象安全感较强,湖北省调查对象安全感低于其他省市居民。具体而言,大专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安全的人数百分比为64.1%-65.1%,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则分别有58.3%和58.0%认为自己安全。中等收入调查对象认为安全的比例最高,合计61.8%。中高收入和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安全的比例也都在六成以上。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55.8%和57.3%的人认为安全。湖北省的调查对象只有41.1%的人觉得安全,其他省市则有59.9%的人觉得安全。
受访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会和20_年的“非典”(SARS)相比,那么人们眼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如何?结果表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评估比较高。40.37%的民众认为此次疫情同SARS疫情一样危险,有18.63%和17.39%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危险程度超过或远远超过SARS疫情,只有23.61%的民众认为其危险程度低于SARS。
不同人群对比发现,收入越高、年纪较大的调查对象,越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低收入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很多的人数比例最少,占13.2%,随着收入增加,高收入调查对象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25.7%。50后、60后有41.3%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而00后的调查对象危险感知则较低,有28.9%的人认为比SARS危险。湖北省调查对象对于危险性的估计也强于其他省市居民,23.6%的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危险很多(其他省市17.0%)。
疫情下的社会情绪
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整体上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担忧,79.3%的人都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其次是恐惧(40.1%)、愤怒(39.6%)、悲伤(38.6%)和恐慌(33.4%)。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21.6%的人感到乐观,14.2%的人感到平静(见图3)。
进一步比较普遍担忧情绪的人群特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和湖北省的调查对象担忧情绪较强烈,不同年龄的调查对象担忧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担忧程度随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强,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表示担忧的比例低于百分之七十,大专受教育程度的人72.9%表示担忧,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人79.7%表示担忧,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82.0%表示担忧。湖北省调查对象86.8%体验到较强的担忧,其他省市78.9%有此体验。
疫情信息获取和评价
1.民众疫情信息的关注与评价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们最希望及时了解的信息排名前三位的是自己、家人、亲友所在区域的疫情或潜在风险;关于疫情感染、扩散情况的信息与统计数据;政府部门、有关机构采取的应对、防控、治理等措施(见图4)。
在面对不确定和危险的时候,人们渴望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当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种信息公布状况,从民众的评分看,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公开比较滞后(37.6%)或非常滞后(13.8%),41.4%的民众认为公开比较及时,7.2%的民众认为比较及时。总计49.9%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低,50.1%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高。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越是认为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湖北省调查对象与其他省市居民相比,也更多认为信息公开不够及时和透明。具体来说,初中及以下学历调查对象有70.3%认为信息公开及时;随着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及时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有43.0%认为信息公开及时。信息透明度评价呈现相同变化模式,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高的人数比例为66.4%;研究生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对此的选择比例为45.6%。
湖北省受访者有33.0%的人认为信息公开及时,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则有共计49.5%的人认为信息公开及时。湖北省有34.2%的受访者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非常高(2.3%)或比较高(31.9%),其他地区则有51.0%的人认为透明度非常高(5.0%)或比较高(46.0%)。
2.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与信任程度
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以社交媒体为主。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82.4%)和微博(75.8%)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传统的电视渠道(42.9%),然后是网站(41.1%)和新闻客户端(40.8%),周围人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29.0%),报纸(7.9%)和本地论坛(7.7%)使用的人很少。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信息渠道的使用具有比较鲜明的人口学特点。微信的使用几乎没有年龄、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的明显差异。使用微博获取信息的则较多是90后和00后,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偏低群体。使用电视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是50后、60后和70后。使用网站较多的是70后。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的以70后和80后为主,以及受教育程度中等,收入较高群体。周围人口口相传获取信息的以00后和90后居多。
在各个渠道的各种消息源中,人们最信任的消息来源还是官方渠道,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等,有共89.5%的人认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组织发布的消息,有77.5%的人觉得可靠。紧随及后分别是地方新闻媒体(75.6%)、类似新浪网和凤凰网这样的商业网站(71.8%)。人们对微博大V发布的信息和熟人内部消息信任度最低,有超过六成的人质疑熟人发来的内部消息(61.3%)和微博大V信息的可靠性(60.7%)。
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3.7%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9%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3.7%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越倾向于预期未来一个月疫情发展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的发展预期更偏向为严重。具体来说,初中学历的调查对象合计58%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更严重,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81.2%都认为疫情会更严重。72.4%的低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未来一个月内会更严重,82.0%的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分别有74.3%和76.9%。
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于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疫情防控行为
1.民众关于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具体如下: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出门戴口罩应对疫情。99.2%的民众都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所调查者整体的6.7%没有出门戴口罩,92.5%采取了出门戴口罩应对行为。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外出回家后洗手,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整体5.2%没有外出回家后洗手,94.0%外出回家后洗手。
只有0.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减少外出次数应对疫情,99.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的具体行为上,占全体1.8%没有减少外出次数,97.3%减少外出次数。
只有1.5%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其中,占全体2.5%的人没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中,占整体3.4%没有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5.8%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
对于外出回家换衣服应对疫情,81.5%民众认为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其中占全体的21.2%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60.3%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18.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16.7%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1.7%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
28.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占全体的27.7%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1%的民众有相应行为。71.2%民众认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37.6%没有相应行为,而33.6%的民众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2.关于过度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77.9%民众认为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其中76.1%没有服用抗生素,1.8%服用抗生素。22.1%民众认为有必要服用,其中占整体的10.9%服用抗生素,而占整体的11.2%没有服用。
超过一半民众(56.5%)认为盐水漱口是没必要措施,其中占全体55.2%没有盐水漱口行为,只有占全体1.3%有盐水漱口行为。而低于一半占43.5%认为盐水漱口有必要,其中21.5%没有相应的行为,而22.0%使用盐水漱口。
59.0%认为没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57.5%没有相应行为,而1.5%的民众在家用醋消毒空气。41.0%民众认为有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22.8%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8.2%的民众用醋消毒空气。
3.为了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而取消计划行为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不少人为了防范病毒,取消了原有计划,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具体如下:
1.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98.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其中占整体6.5%并没有取消、69.5%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
1.6%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98.4%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再进一步询问相应个人行为时,占整体2.5%并没有取消、74.7%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
3.3%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聚餐计划;96.7%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占整体8.1%并没有取消、77.5%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
主要结论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由于调查时间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一,这个时间多数民众的关注点是春节的团聚和庆祝,对于疫情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并不高,存在过度乐观认知偏差,对于疫情不够重视。
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和疫情发展严峻形势的判断较为客观,66.5%的人认为疫情可能在自己所在社区扩散,24.8%的民众认为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4.9%的民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或非常大,只有少数(3.3%)的民众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基于疫情较为客观的判断,人们的安全感并未大幅度下降,59.1%的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和悲伤和恐慌情绪。担忧情绪在当前最为普遍,其次是恐惧、愤怒和悲伤,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恐慌情绪。相对来说积极情绪比例较低,如乐观和平静。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人们更信任官方权威媒体,民众认为最可靠是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发布的信息,其次是公益组织、地方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如新浪网、凤凰网)发布的信息。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疾控人员抗击疫情的表现非常满意。民众的信心非常关键,民众的信心来自于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现和成效,调查发现,民众对于医学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信心程度最高,对政府部门的信心较高。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措施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的态度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8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篇9
灾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白衣天使”是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与病毒抢时间,用强大的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全。
人是感性动物,他们也并不是“铁打”的,也会偶尔想念家人。各地在出台多项措施,激励关爱“疫”线人员的同时,还应特别针对“疫”线医务人员家庭,拿出具体“干货措施”,关心关爱这些人员的家庭,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疫”线更加勇往直前。
落实家庭生活保障,让“疫”线医务人员“不分心”。目前,各地纷纷实行社区、小区封闭式管理,旨在切断病毒蔓延“渠道”,或多或少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一些不便。谁没有父母、儿女,谁不关心家人的安全,“疫”线那群最美“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成为最美“逆行者”,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他们何尝不想念家人,但是肩上“救死扶伤”的医护责任让他们不能“三心二意”。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关心关爱“疫”线人员,就该从以人为本出发,主动了解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家庭在采购生活物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联系社区及相关商家,组织青年志愿者或“青年突击队”成员为其家庭无接触配送所需生活物资,全力保障防疫时期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家庭物资供应,让“疫”线医务人员不为家人而分心。。
落实子女在线关爱,让“疫”线医务人员“不忧心”。由于疫情防控,全国各地学校均推迟开学,这些“疫”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大多成为了“留守儿童”,由老人帮为代管,子女在家身体是否健康,有没有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在家复习、自学,学习情况如何,应该是“疫”线医务人员最为忧心的事情。因此,各地要主动关心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子女,针对学校延迟开学,青少年、儿童留守在家,课业需要辅导等问题进行摸排了解,利用“青年之家”“童伴计划”等平台,组织青年志愿者、童伴妈妈为其提供优质、多样、有趣、实用的作业辅导、自护教育、休闲娱乐等线上活动。并且注重做好延期开学期间青少年、儿童安全宣传,引导青少年科学安排新学期学习计划,做到“停课不停学”,让“疫”线医务人员不为子女而忧心。
落实家属心理疏导,让“疫”线医务人员“不愁心”。一场灾难必定会给一定人群心理造成“阴影”,像“疫”线医务人员的家属,特别是作为父母的老人更是多了一份对他们的担心,再加之由于疫情防控,“剥夺”了他们习以为常的散步、跳广场舞、下棋等老年活动,长时间“宅家”,更加重了心理的不顺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各地要主动关心一线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医疗队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组建高质量的心理疏导志愿者团队,与一线医务人员、援鄂医疗队及其家属建立沟通联络渠道,给予一线医务人员和家属积极的精神关怀,让他们互相支持鼓励,减少心理焦虑,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让“疫”线医务人员不为家属而愁心。
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追星的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关于国情社会调查报告9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