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考察报告
国外考察报告
20**年9月2日至9月22日,我作为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四川子项目第一期培训班成员,前往瑞士、法国、德国参加了为期20天的学习考察。此次培训听取了三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20余次讲座。重点考察了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现结合所从事的环保工作将考察中的主要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几个理念
瑞士及德国、法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世界闻名,被称为“欧洲的公园”。但是做到这一点不仅靠“天生丽质”,而是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保护自己的天然家园的重要性,采取相关措施,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学习考察中感受到了许多先进的环保理念,至今仍记忆犹新。
1、“我们不会砍掉长苹果的树。”
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在瑞士、德国和法国,节约资源和能源,转变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建立在现行的各项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策及计划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具体行动过程。学习考察时,无论在政府、在企业、在研究机构还是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无处不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从一种理念转化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
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果政治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为所欠的生态债而付账,为滞后的体制而付账,为加重的社会矛盾而付账。因此当前中国直面现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顺其自然,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这是瑞士及欧洲各国自然保护工作者的理念。他们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不要规划自然”是其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自然保护的定位不是使自然按照我们的主观意愿去改变,而是认真去做一些研究和恢复工作。
德国在19世纪曾因航行、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在莱茵河上修建了各类工程,如河流两岸的水泥护坡、引水工程以及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使莱茵河河道缩减了80多公里,导致水流加快、冲刷加剧,加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威胁,并且使河道的蓄水能力与生物量大大降低。后来德国认识到了恢复天然河道的重要性,认识到河道人工化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陆续开始逐步拆除一些河岸的水泥护坡、砖石护坡,还原于灌木、草本等植物。并且对曾经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恢复自然弯曲的原貌,让我们在考察中看到了今天充满天然生机与活力的美丽的莱茵河。
在德国巴法利亚州,国家公园的保护目标是使森林逐步自然化,努力恢复森林的历史特征。国家公园内,培育森林的经济目的已经消失,狩猎绝对禁止,树木的生长和死亡完全按照自我的规律运行。国家公园将6000公顷最有科学价值的森林划为核心区,置于严格保护之下,杜绝了一切人为的干扰。另外一些遭受过破坏的森林地区,就采取谨慎的措施使其向半自然化转化。1983年一场雷暴,在几分钟内摧毁了数以千计的大树。如果以通常的价值观念来衡量,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但是德国人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认为这是森林自然化的一个契机。
巴伐利亚州环保局官员在讲课中谈到,在他们国家公园内,枯枝、枯树和落叶掉落在河中,不会去人为清除,即使是一棵巨大的树木横倒在道路上或河流中央,也要顺其自然,因为那些拥有枯枝、枯树和落叶等众多自然之物的河流,正是各种生物生存的最好栖息环境。这些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当前我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定位,如何定位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把保护的主观愿望变为大自然所能接受的客观效果。
3、“企业的目的是赢利,不能指望企业主动增加环保投入,也不能仅靠强制手段,而要让企业自身从环保中受益,感受到环保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
瑞士、法国、德国各级政府均制定了全面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并且建立了有利于环境生态的市场经济体系。政府强调企业要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严格的环保立法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因为严格的环保立法使工业企业在早期就被迫适应总的环保潮流,使之在后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并着力采取了富有生态效益的解决办法,最终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从短期看成本较重,但从中长期看,则是对未来竞争力的投资。竞争力是基于对资源更有效的使用,和在全球市场上对质量的分辨。因此在欧洲这些人工成本很高的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在于质量而不全在于价格。
瑞士及法国、德国政府非常重视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经济手段包括增加能源消费税、颁发消费许可证和补贴等方式。引入经济手段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污染大,花钱多”的原则,使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环境保护置于其成本中,从而达到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在法国圣戈班企业的考察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环保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的环保政策直接影响其股票价格。他们不断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最近为工人降低噪声的防护项目投入就达每人1000欧元。圣戈班的经验告诉我们,严格的环保措施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反而能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考察中我深切体会到各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主导作用。环境保护是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不能只靠部门、企业和民众在环境和经济利益之间去权衡、去取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效运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经济手段进行主导和调控,使得工商企业和民众积极投身环保并从中受益,进而成为环保的鼓吹者和积极参加者。
一点体会
我在整个学习考察过程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瑞士项目组的孟德先生也在授课中向我们对照列举了许多东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我认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但不能固执地各自站在差异的两端。我们应该从中去思考、去感悟。有些差异不是绝对的,有些差异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我想如果我们适度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找到一个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这也算是这次学习考察的一点意外收获吧!
国外考察报告
广东电大以学校党委副书记梁英同志为团长的赴西欧远程教育考察团共15人(详见附件)于3月19日至4月4日考察了西欧八国。考察团于19至23日重点访问了英国开放大学、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现就这三所大学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感受
英国是国际上举办开放大学最早,开展远程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高等教育的典范,以其完善而独特的组织管理体制,媒体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始终领先于国际远程开放大学,成为各国发展远程教育的榜样。
伦敦大学早于1858年就成立了校外课程部(University of London External Programme),通过校外课程为未能在一般情况下就读全日制伦大学位的学生提供远程学习,堪称传统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的先驱,其学位及科研工作的质量受到广泛的认可及尊敬,众多的毕业生已在政府、工商界、及世界各行各业的行列中担任具影响力的职务。
在伦敦,我们还考察了牛津大学城。参观了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建于1263年已有700多年历史的Balliol College,参观了牛津大学的自然科学历史博物馆。领略了牛津大学城优美的风光,感受了牛津大学悠远深厚的学术传统。
二、考察状况
先说英国开放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总部位于伦敦市西北郊区的Milton Keyenes –MK7 6AA,大致在以伦敦城、剑桥和牛津两镇为三角形地区的中央部分。3月22日一早我们于预定的时间到达英国开放大学,在Michael Young Building 一楼,联系人Babette Oliver小姐将我们一行热情迎到三楼会议室,Dominic Newbould (Visitor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Manager)先生、Vicky Amos (Business Implementation Director) 小姐、以及Knowledge Media Institute 的 Research Fellow 李博士等就英国开放大学的总体情况、国际推广部(The Open University Worldwide Ltd)的情况及其项目向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精彩的报告。
英国开放大学依据批准的皇家法令于1969年6月正式成立,是一所有权授予学位的独立的自治的大学。1971年开办正式招生,注册第一批大约24000名学生,在册学生达20万人。自开办以来至今共培养出2百多万名学生,其中研究生30多万人。目前,开放大学是全英最大的大学,拥有欧洲最大的商学院,共有6个系部,2个学院,2个研究所,13个地区中心,总部4000多教职员工,在全英共8000多兼职辅导教师(多为博士生和退休教授)。开放大学以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科研实力仍然跻身全英高校前十名。3月22日这一天,英国的一个教学评估组正好在开放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工作,据介绍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已跃居全英前五名。
Dominic Newbould先生具有教学、研究、商业、出版的丰富经历和背景,他特别强调了开放大学在教学上的开放和创新;强调完善的支持服务和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特别强调“面对面辅导”的重要性,虽然他们的学生大致每周至少用10—14小时学习课程,而“面对面辅导”只占10%,90%为自学;关心“出校”而不是关心“入校”(Exit Levels More Important Than Entry Levels),与传统的高校对比,强调开放大学虽然在教学方式上不一样,但在研究上是一样的,必须保持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如英国开放大学在生命科学探测方面享有国际声誉。为了建立声誉和得到承认,开放大学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Dominic Newbould先生还专题介绍了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建设,创立了课程资源建设的课程组(Course Production Team)模式。课程组模式确保了每门课程资源的高品质出品,成为开放大学的一大特色。高质量的媒体教材是英国开放大学的一大特色,不仅在英国本土深受好评,而且得到国际远程教育界的一致推崇,这与开放大学实行的课程组组织创作模式是分不开的。为确保高质量的媒体教材,英国开放大学可谓不惜重金,一门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系统性教材大约需投入一千万英镑。完整的课程媒体主要包括:文教材、录音带、录像带、CD—ROM、DVD、网上教材,以及直观实物、实验箱等。课程组成员包括:课程组主席,课程编写人员,出版编辑人员,教育技术专家,媒体设计人员,外聘评估专家,软件设计人员,课程管理者,辅导教师,电视多媒体生产商,图书馆文献支持人员。他们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其良好的运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较好的民主气氛;二是每个成员有最大的自由和责任心;三是成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四是有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课程组主席。另外,课程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学术声誉等等。
Vicky Amos(Business Implementation Director) 小姐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国际推广部(The Open University Worldwide Ltd)的情况及其项目。国际推广部的主要工作包括下面五个方面:1、帮助世界其它教育机构建立OU的远距离教育中心; 2、颁发OU的证书(学OU的课程,通过OU的考试);3、更可能的合作是购买使用OU的课程(未必要用英语,当购买版权后可翻译使用);4、课程评估与认证服务;5、项目策划与指导实施(派出人员指导课程设计)。Vicky Amos(Business Implementation Director) 小姐介绍了OU与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成功合作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有关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引起的问题。OU现在有了专门的人员负责阿拉伯大学的合作项目。OU与北京的一家公司签署协议,作为OU在中国的项目代理。OU很想与中国合作。
我们还就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师生比、OU与其它大学学分互认、考试如何监控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再说伦敦大学校外课程。3月23日访问伦敦大学。伦敦大学校外课程部对我们的到访非常重视,为交流与合作作了精心的准备。首先Gavin Jones (Communications Manager)带我们简单参观了伦敦大学中央事物处大学理事会大楼、图书馆、信息中心等,然后由伦敦大学校外课程部总监John McConnell ,学术部主任Rosemary Cardell ,教务主任James Matheson 带领的共有15人组成的接待团与我校党委副书记梁英带领的15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团就两校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伦敦大学建立于1836年,位于伦敦市中心,为英国最悠久及最庞大的大学之一,共由18间学院和11间研究所联合组成。若干为专科学院(如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伦敦卫生及热带药物学院),其它为多学科学院(如Royal Holloway 皇家贺鲁韦,King’s College London 伦敦国王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伦敦帝国学院)。
伦敦大学于1858年成立校外课程(University of London External Programme),通过校外课程为未能在一般情况下就读全日制伦大学位的学生提供远程学习。根据英国[大学章程第66(2)条]“获得学位或其它奖章的攻读生,不论学习的方式、地点,或考试程式,均达到同一的学历。”虽然校外学生的学习经验不一样,伦大并不对授予他们的学位的质量作出区别。所有的毕业生,不论他们在学校内的学院或研究所,或者通过校外课程就读,均可取得伦大相同的学位。伦大的学位及科研工作的质量受到广泛的认可及尊敬,众多的毕业生已在政府、工商界、及世界各行各业的行列中担任具影响力的职务。
校外课程部管理大部分伦敦大学提供的远程课程。其职能组成有两个部分:一是管理功能,大部分位于伦敦大学中央事物处大学理事会大楼;二是学术工作,位于各学院及研究所。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日常有紧密的联系。校外课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市场推广及宣传、学生的招收及注册、课程课件的准备及分发、统筹考试、颁布结果、学位审核及发展。学术水平及各学位、各文凭的完善监管则为教师的责任。他们计划学科的结构及内容,拓展课程及编写课件,确定考试命题及阅卷评分,提供个别辅导支持于若干学位课程。同一的教师和学者教学及评核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学生,以确保教学质量和优秀水平。此相等公平原理为国家大学章程所规定,为伦敦大学所遵守。
伦敦大学校外课程学生的背景及经验范围广阔,部分学生中学毕业直接进校,部分为成人学生,或因个人兴趣,或意愿行业进修而就读。年龄、背景、种族皆不成障碍,任何学生只需适合伦敦大学入学的标准,均可注册就读,在规定的有效学习年限3—8年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现时,伦敦大学校外课程学生超过3名,分布在197个国家,最高龄的学生92岁,最年青的17岁,40%为异国居住的不同国籍的人士。远程学习提供很大的灵活性,学生能超越他们居住或工作地点的限制,能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最近,有一位学生给伦大写信,可以说是总括了一般学生的心声:“通过校外课程学习,就正如接到了我生命旅程的金钥匙。”
伦敦大学校外课程提供“本科攻读(Undergraduate Sdudy)的学士学位课程”,“研究生学科(Postgraduate Progrmmes)的硕士学位课程”,“个人及行业发展(Individu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单科短期进修课程”。很多研究生都来参加一些短期课程班进修,非常受欢迎。除传统远程教育手段外,现在伦大致力于支持在线学习,1997年建立了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学生通过这环境可以享用伦敦大学图书馆,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可以享用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资源,可以提问并按学校规定能在两天内收到老师或管理员的答复。
伦敦大学校外课程学生一般应就近选择伦敦大学的校外教学机构学习,这些教学机构向伦敦大学校外课程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并按《伦敦大学教学机构简章》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开展工作。
伦敦大学已通过英国驻中国使领馆尝试在中国的合作项目,如通过香港公开大学介绍教育项目到复旦大学。伦敦大学很希望中国官方学校的学生通过合作、通过学习伦敦大学校外课程能获得伦敦大学的毕业文凭。John McConnell 说他明天(3月24日)将去北京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交流并探讨可能的合作项目。考察团为此也提出了希望伦敦大学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设立伦敦大学学习中心的愿望,并就双方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进行了探讨。
三、收获启迪
此次短暂的考察,我们对英国开放大学在教育和教学方面的创新、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的课程媒体制作系统、以及具有国际声誉的科研水准等方面感受非常深刻,很受启发。英国开放大学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开放办学的理念:Open as to people (学习对象的开放,向所有愿意学习并且有一定学习能力的人开放);Open as to places (学习地点的开放,不论学习者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Open as to methods (方法、技术的开放,一切有用和有效的方法技术都予采纳);Open as to ideas (思想观念的开放,吸纳一切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为已所用)。伦敦大学校外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先进思想、高质量标准、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及时完善的支持服务。所有这些,对我们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如何更好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把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广东开放大学都会有很多有益的启发并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执笔:陈显强)
国外考察报告
中欧全面投资协议(CAI)若能顺利签订,对中国企业来说,虽有挑战,但是机遇也不小。我一直认为,投资欧洲,我们错过了一个机遇期。期待CAI的签订,能再一次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好的投资机会。国际化战略考察团欧洲考察报告,是当时过聚荣教授组织的一次企业家欧洲考察学习活动的记录和体会,已经时隔5年了。我在翻文件时看到这份资料,当时写来供考察团内部交流。现在来看,有些判断可能不准确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参考。现将与两个国际组织交流的内容及考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贴出来,供朋友们交流。
在20_年9月28日至20_年10月10日,国际化战略考察团一行47人,在领队过聚荣教授、顾问王志乐教授的带领下,历经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意大利5国,开展了为期13天的游学考察活动。
游学考察期间,考察团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Sinnolabs、雀巢、CIFA等国际性机构和跨国公司进行了参观访问;与索尔维集团高管、巴黎银行创新部门负责人、比利时投资促进局代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区区长、SUSTINVEST咨询机构代表、FullStop交流促进机构代表等进行了交流;与此同时,考察团还对法国、意大利的文明起源与历史文化进行了考察。
一、与OECD交流的相关情况
OECD金融和企业司理事会负责人PierrePoret先生向代表们介绍了OECD推动与中国跨国公司的相关工作情况。Poret先生介绍了《OECD跨国公司行为准则》在全球推广和应用情况。目前,有46个OECD与非OECD政府批准在经济与商业领域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包括环境、人权、竞争和税收,等等。同时,OECD在矿产供应链中推广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强化矿业产业内的企业参与社会责任管理。
OECD正在就中国加入反腐败公约问题与中国政府对话,包括沟通反腐败公约的条件与内容。同时,OECD准备在明年(20_年)的G20会议上,以反腐公约作为提案,让20国集团成员国加入这个国际性反腐公约。反腐败公约只在对行贿公职人员进行定罪,当企业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时,要受到相应的制裁。Poret先生指出,中国加入反腐败公约,这对中国跨国公司是有好处的,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有利的。同时,企业在加入了反腐公约的国家进行国际投资,就不会进行行贿。
OECD还在为推动中国加强国有企业的治理做了大量工作。目前OECD已经出台了《G20/OECD国家国有企业治理准则》。OECD对主权基金提出了圣地亚哥原则,即促进主权财富基金完善治理结构、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促使其不断提高透明度。
OECD也与中国的竞争政策制定部门就并购法律调查和执法方面的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旨在提高中国对企业并购审查的透明性。
OECD企业关系司的Mr.DanielBlume和Ms.SaraSultan其后就Poret先生所讲的OECD推动矿业企业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和推动国有企业治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二、与UNCTAD交流的主要议题
UNCTAD的宗旨是为加速经济的发展而促进国际贸易,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制订有关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政策;推进和开展有关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协作活动,商订多边贸易协定;协调各国政府和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有关贸易及发展政策。
1.全球直接投资趋势与前景
UNCTAD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先生向代表们介绍了全球直接投资趋势与前景。詹晓宁先生指出,20_年全球直接投资相比20_年增长了38%,主要原因是全球跨国公司之间大量的重组,跨国公司围绕自身的全球价值链、全球产业链、全球生产网络开展重构活动。跨国公司所开展的重组活动,更多是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而没有带来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UNCTAD预测,20_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下降到1.5万亿美元至1.6万亿美元,比20_年减少10%~15%。20_年和20_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高水平。20_年外国直接投资下滑主要反映出全球经济脆弱、整体需求持续疲软、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经济增长缓慢,以及部分跨国企业营收暴跌等。企业也没有将现金转化成真正的投资,部分原因是地缘政治、缺乏需求和投资机会,保护主义盛行,但主要还是因为政策环境欠佳。
从吸引外资角度,詹司长分析说,中国吸收外资的全球排名从第一名下降到第三位,考虑到香港的外资流入内地,中国实际的全球排名是第二名,仅次于美国。而从吸收外资的存量看,中国在全球位居第四位。20_年到20_年,中国吸引外资有望保持平衡增长,并进一步向高技术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如高端商业服务及研发)集中,结构和质量将有所提高。
詹司长还分析了国际投资的机会,他认为,英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其基础设施方面更新将加快,从铁路到公路都会吸引外国资本参与。德国、日本等也都会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这些都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创造了机会。
值得代表们注意的是,UNCTAD正在推动一项新的国际会计政策报告与标准。即推动公司从单一财务制向财务与可持续性报告转型,要求公司把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纳入到会计报告中,并强制性要求企业公开会计报告。
2.国际投资政策新动向
UNCTAD投资与企业司政策研究部门主管JoachimKarl先生为代表们分享了国际投资政策新动向。Karl先生指出,全球投资政策存在五大趋势,一是各国继续支持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二是对国家安全与基础性产业保护增加,保护主义盛行;三是各国间签订新的投资协定进展缓慢;四是大型区域间的投资协定受到批评;五是投资争端增加,20_年就产生170多个新的争端。
在这样的趋势下,全球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与不稳性因素增多,如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反全球化运动,贸易与投资保持主义;欧元危机与英国脱欧;战争与恐怖主义;难民危机;能源领域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对投资影响,等等。
但是,全球投资者依然面临着投资机会:一是自由化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二是各国家为促进投资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条件;三是便宜的资金与优惠的汇率为投资提供有吸引力的金融条件;四是通过技术升级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五是新技术革命减少交通、通讯和物流成本。
因此,全球投资者在全球投资中要重视风险管理:一是对单个国家的风险进行详细评估;二是在投资前吃透相关规则;三是做好对未来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的预期;四是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五是投资区域多样化;六是调整投资应对气候变暖;七是适应当地文化;八是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和个体投资协定保护投资;九是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十是用好母国的投资担保和保险。
3.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UNCTAD投资与企业司经济事务官员AnrthonyMiller就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主题和与会代表们进行了交流。Miller先生指出,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其社会责任的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投资者;二是政府制定者;三是国内社会。
与90年代的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具有瀑布效应,即从核心企业会影响到下属子公司、合资企业、特许经营企业及供应链上其它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原则是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通过向公众和供应商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他们会把社会责任标准推广到他们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从而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企业社会责任带来深远的影响。
至于如何在供应链中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呢?Miller先生认为,首先,要对供应商提出执行责任准则的要求;其次,发展中国家供应商受到客户更多审查;最后,即使是相同的话题,来自客户的问卷调查变化也是非常大的。在供应链上推广社会责任典型的程序包括了:社会责任标准的采纳;自我评估;第三方评审;提升;再评审,这五大程序是一个不断提升的循环过程。
当一个公司强调生态环境和法律合规时,首先要有公司政策,即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其次要有合规与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第三要有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因此,一个企业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应该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四大步骤。
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政策趋势在不断变化。当前,从软规则约束向硬性规则约束变化;增强能力建设,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分享责任;在政府间组织标准中调整机制和强化合规;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特别是上市公司更应如此;国际投资管理时要引入企业社会责任。
4.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欧阳先生也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在政策层面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挑战之一是,针对中国的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其应对策略是:一是需要客观、理性看待。这与美国60年代投资欧洲、70年代~80年代日本对外投资相似,中国对外投资是一个自然过程。二是与其他国家签订高水平投资协定、安排协调区域及多边措施。三是注重策略,民企、混合所有制务实地走出去。四是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比如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挑战之二是,如何尽快建立新的国家对外投资战略。其应对策略是:一是要积极促进、保护、引导对外投资,简化监管,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制。二是将“内向型”对外投资转变为“外向型”对外投资。三是重视技术导向型投资,特别是对境外技术领先型小企业的投资。对外并购不一定要并购大型企业,可以并购欧洲中小型技术类企业,目前有20多万家中小型技术领先型小企业值得中国企业关注。四是支持企业“走出去”能力建设,帮助他们从“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公司”。最后,正确认识资金外流、国内产业空心化及投资业绩等问题。
同时,欧阳先生提出了中国对外投资来自企业层面的挑战及建议。来自企业层面的挑战:一是对外投资仍为点式投资,尚未形成全球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二是走出去的企业既面临准入前(走出去)的挑战,更面临走进去(准入后)的挑战。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他的建议是:一是要形成长远的、全球性对外投资战略;二是走出去加快企业本土化,融入当地或地区的产业链;三是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
三、本次欧洲考察交流的几点体会
通过本次欧洲考察交流,本人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及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有几点体会。
1.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企业全球化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过去二十多年,经济全球潮流使得全球市场逐渐形成,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这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自由配置资源,打造全球价值链,从而在全球化中不断成长壮大。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对企业全球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而企业全球投资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因此,经济全球与企业全球投资两者相互影响。然而,对于企业顺利地开展全球投资,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关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变化也成为了本次考察的重要内容。
在此次考察交流中,UNCTAD的官员针对近年来全球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也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大量“去全球化”声音的涌现,给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挑战。比如,去年席卷欧洲的难民潮,成为全球化形势逆转的转折点。现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反对自由贸易与移民,美国大选和英国决定退欧滋生的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列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迫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使得经济全球化趋势变得更加曲折,也会给全球企业国际投资带来新的问题。
同时,UNCTAD的官员也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并没有中断或中止。虽然目前看到有些国家拒绝了一些国际投资项目,各国保护主义在不断增多,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依然存在,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尽管发展放缓,但是发展趋势依然向好。另外,像UNCTAD、OECD等国际组织也在努力,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根据UNCTAD的官员介绍,UNCTAD正在做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以此来推动全球化和自由化:
一是承认经济全球化没有惠及所有人,因此需要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及可持续性增长,让经济全球化惠及那些在全球自由化过程中因结构调整而受损和需要帮助的人群。
二是就经济全球化议题加强沟通,阐明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给各国所带来的好处,比如,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人才的国际流动更容易;富国、发展中国家、穷国将在这一进程中统统受益。同时,全球大面积的失业可能是技术进步所导致,而非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事实上,保护主义并不能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三是反对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反对那些以邻为壑的做法,加强多边、双边合作,通过有效运用WTO多边机制和双边的经济沟通机制,推动全球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同时,要发挥好国际组织的作用。比如,通过联合国贸发会议来评估和监督各国对国际投资协议落实情况,通过WTO监督全球贸易协定的落实情况。另外,在反对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时,也要对一些国家正当的和非正当的保护主义加以区别对待。
OECD认为国际投资推动全球经济向前发展。随着各国政府开放市场,企业在迎来投资机遇同时,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至关重要。因此,OCED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跨国公司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中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OECD在1976年制定了《经合组织跨国企业行为准则》,先后更新了五次,始终把在全球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作为核心内容。目前,有46个OECD与非OECD政府批准在经济与商业领域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包括环境、人权、竞争和税收,等等。当前,OECD在矿产供应链中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就是OECD推动负责任商业行为的样板,其先进的做法可供其他行业的跨国企业学习。
2.跨国企业积极行动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我们看到,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让更多的国家加入了全球化与自由化的大潮中,各国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参与全球经营活动中,也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要不断适应全球投资与贸易规则及监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当然,他们通过积极行动,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事实上,在本次国际考察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来自UNCTAD的官员,还是来自OECD的官员,他们都谈到了当今跨国公司面临的全球经营环境非常复杂,又具有多变性。既有来自各国政府的多重监管,也有来自各个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既有来自投资者对企业经营行为施加的影响,也有来自社区、供应链、客户对企业经营行为提出的新要求。比如,像OECD这个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组织,已经把其《国有企业治理准则》作为提案,在G20会议上获得了通过,他们还将在20_年德国举办的G20会议上,推动他们的《国际反腐公约》提案,这些提案都会对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又比如,全球的跨国公司中,有10%的投资是来自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机构投资者对跨国公司承担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社会改善有着更多的期许。
在此次考察交流中,我们发现,像索尔维、雀巢等跨国公司在近十年中不断调整公司发展策略和理念,积极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和规则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也把握住了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比如,索尔维公司为顺应全球大趋势(主要是全球资源约束和日益增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包括气候变化等;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与消费行为;全球创新加快,等等),在20_年把持续投资组合管理工具应用到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中,其雄心是,全集团持续发展业务组合要从20_年全集团33%提升到2025年的50%的目标。索尔维建立了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全集团员工通过诚信合规的行为来实践与承诺,致力成为可持续化学领域的楷模。索尔维的企业责任是索尔维之道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外均以符合集团使命、创新和服务进程的方式行事。索尔维支持其员工,时刻准备引领业界并对其周边社区以及社会的需求做出合乎道德、诚信的回应。
又比如,雀巢集团,这家位于瑞士的全球公司,其股权结构、收入来源、公司雇员都高度全球化的全球公司,无时无刻地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为大众提供着营养与富足的产品。雀巢始终在全球坚持最高的道德标准,通过合规文化来保证企业员工行为符合规范,对产品质量绝不妥协,并把食品安全与合规经营看作企业的生命。从20_年至今,雀巢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定义为“创造共享价值”。对于雀巢来说,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雀巢的负担,而是像血液一样,融入到公司的每个业务层面,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优势。“创造共享价值”就是雀巢的解决方案,特别着重在水、营养和农业社区发展领域。这些领域是雀巢业务活动的核心,贯穿公司整个价值链。在中国,在“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引导下,雀巢支持乡村发展,培训当地农民,为农民创收,带动8万云南种植咖啡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3.本次考察给我们的企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与产业结构正在不断深入调整,企业也在调整中不断转型升级。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还在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可以扩大视野,放宽眼界,通过制定和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虽然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但是依然存在着大量新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国企业了解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掌握各国规则的变化,制定长远战略和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就能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在全球化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本次考察交流,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依然存在。比如,根据UNCTAD的官员提供的信息,当前欧洲国家面临着基础设施更新等,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提供了机遇,德国、日本的扩大开放也是如此;另外,中国可以并购欧洲中小型技术类企业,目前有20多万家这类企业值得中国企业关注。OECD官员介绍,OECD国家不会歧视主权基金,欢迎治理规范、行为透明的国有企业到OECD国家投资兴业。来自CIFA的企业高管和其它咨询机构的代表对中国企业通过正常的商业行为开展海外投资持欢迎态度,而中联重科与CIFA合作共赢的事例就是很好的例证。
通过本次考察交流,对我国企业提升战略、管理能力等来说,有以下启示:
一是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企业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在业务开发时,都要有持续发展意识,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血液之中,才有可能成为像雀巢、索尔维这样经历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依然还表现出强大生命力量的百年老店。
二是培养积极有为责任意识。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仅为股东承担经济责任,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合规责任,通过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才能赢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才能实现企业长久发展,才能成为令人尊重的公司。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发展意识。无论是雀巢还是索尔维,他们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其业务和利润还能保持持续的增长,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基因,创新推动了企业的不断成长。
四是形成现代科学管理意识。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在不断提升,并有了较新的现代管理理念,但是在推动管理的现代化和数字化方面,还应该向索尔维这样的先进公司学习,实现对战略目标、业务发展目标等管理的科学化与数字化。
通过本次考察交流,对即将开展跨国并购的企业来说,有以下启示:
一是了解全球规则。全球化要学习全球规则,了解全球规则,掌握全球规则的变化趋势,并合规地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像本次访问考察的OECD、UNCTAD两个国际组织,都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也是我们了解国际规则的重要渠道。
二是拓展国际视野。企业跨国经营需要企业家有国际化视野。企业家的国际化视野就是能够尊重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差异,并持有开放与包容的心态,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对话和沟通。
三是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必须在海外开展负责任的商业活动,否则合法性存疑。通过开展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才能赢得包括当地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客户、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信任。
四是制定合适跨国并购策略。对于将要开展跨国并购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并购标的筛选、合作伙伴的选择、尽职调查、股权收购的比例、并购融资安排,还是管理团队的任用、后期的整合、目标企业本土化等方面,都要做全盘的考虑,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跨国并购策略。
推荐阅读:
国外考察报告.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