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6篇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篇1
读完此书,敬佩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细节,并对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阅后感如下:
◆十五位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之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在离开那张大餐桌之后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行进中,有人继续奋进,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人是变化着的。退伍、落荒、颓唐、叛变是后来出现的。大可不必因后来如此,去否定这些人当年曾经有过的贡献。有钢必有渣。炼钢与除渣是同时进行的。前进者与退伍者、落荒者、颓唐者以至叛变者并存。鲁迅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追溯那十五位代表在离开李公馆大餐桌之后的足迹,会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启示:自始至终在共产主义之路上前进,并不顺利。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使“中国改换了方向”,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在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初创时期,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然后又经历了七年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历了“文革”十年,又经历了粉碎“四人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历史的转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其中最为严峻的考验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到陕北以及十年“文革”、1989年春夏之间的政治风波。越过激流,越过险滩,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间,从最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今日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党。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在陈独秀之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频繁地撤换领袖,从瞿秋白到向忠发到李立三到王明到博古,一连换了五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自己成熟的领袖。历史无情地把那些不成熟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岗位上淘汰下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上海—北京—哈尔滨—满洲里—赤塔,然后沿西伯利亚大铁道,经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秋明,抵达莫斯科。这条陆路,不知多少俄共(布)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来往往,人称“红色丝绸之路”。
◆李大钊与孙中山携手并进,为国共合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他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鼻祖。李大钊从容就义前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关于陈独秀:毛泽东说,“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在五四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马林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两大贡献
第一,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制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马林来华是列宁向共产国际推荐的。列宁在推荐书上写道;斯内夫利特(即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去中国,他的任务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里建立共产国际的办事机构。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关于维经斯基:维经斯基先后六次来华,沟通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他比马林在华的工作时间更长,是共产国际内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壮大,维经斯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维经斯基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运动之间的最初桥梁”。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即便是他的政敌,也无法否认这样的客观事实: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他也有明显的失误。如同邓小平所说;“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
邓小平说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话:“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关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对他的一生的评价:毛泽东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一位勤于笔耕的著作巨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篇2
这本《红色的起点》是“红色三部曲”的第一部。去年读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第三部《毛泽东与蒋介石》,现在阅读这本第一本,颇有回到起点,追溯中共兴起的源泉之感。
这本书是经作者叶永烈先生精心打磨而成。1988年冬,作者开始着手准备这一题材的创作,1990年5月完成了初稿,1998年6月完成了二稿,20_年6月24日完成了这个定稿。可以说到此为止,作者总算完成了这个题材写作的定本。近几年来,叶先生陆续完成了中共党史写作题材方面的相关著作的修改。从中共的创建开始,一直写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期间他间或又写作出版了《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陈云全传》等著作。他的关于中共党史题材的这类纪实文学作品都是资料详实,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现在可以不夸张地说,叶先生现在是中共党史纪实文学领域的第一支笔。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领导核心。不管你对中共如何看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党员人数达到八千六百多万,绝对是世界第一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多年。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个政党,起初只有五十多个党员,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数量这么庞大的政党,其中的秘密在哪里?了解一个政党,很有必要观察一下它的成立历程,特别是它的诞生过程。叶先生的这部《红色的起点》就是全景式为读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始末,从它的前奏、酝酿,到初创、响应、聚首,到最后正式成立,一一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和其他类似的建党史著作不同的是,在这本书中中,作者添写了中国“一大”代表及与中共“一大“有关的重要人物的从”一大“召开后到去世这段时间的人生的重要的人生轨迹,这样的写作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作品增添了历史的纵深感。在这本书的尾声部分,作者大致勾勒了中共的发展历程,也使得一些读者对中共的发展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借鉴了学术界最近的考证成果,加上自己长时间的细致采访资料,使得这本书的很多论述是站得住脚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为读者解答了很多历史问题,诸如,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中共一大代表中的两名外国人是谁?共产国际援助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等等。这样的纪实长篇作品,在我看来,近乎信史,是非常难得的。它生动地再现了中共早期领袖人物的命运起伏,还原了很多建党过程中的细节。再加上叶先生的文字功底了得,整部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少阅读上的愉悦感。
鲁迅先生把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我看来,叶永烈先生的这部《历史的起点》可称为“有韵的建党史”。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篇3
《红色的起点》一部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的历史巨著,当我翻开它,仿佛近一个世纪前的一幕幕在我眼前,由作者娓娓道来。
生活在如今岁月静好,盛世太平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到曾经的战火连天,硝烟弥漫,但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革命先辈用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意志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换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又一次深深的震撼了我。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共“一大”召开时,出席会议的代表中,平均年龄28岁,正是这一群有为青年,铸就了中国的今天。虽说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终于燎成了熊熊烈火,如今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了中国第一大党,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党。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曾做过如此评价:“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从中共“一大”到如今的“十九大”,一个世纪的征程,一个世纪的崛起,看似漫漫历史长河,回首却是一瞬间,面对如今的中国,我由衷的为祖国自豪,更为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而骄傲。
如今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四个自信”,牢固“四个意识”,习***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曾说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读后感·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回想起中共“一大”时的那些“青年代表”顿感责任重大,心生敬畏,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党员,但我应该时刻以此为傲,以此为戒。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借用书中毛泽东的语句名言作为我读后感的总结:“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篇4
时光流转,孩提时的记忆像历久弥新的香料在空气中发散,朗朗的读书声伴着红色宣言在耳畔回响。而今,手捧这本《红色的起点》书卷,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徐徐铺展,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可歌可泣……
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毛泽东语),面貌为之一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价值追求。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产生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是毛泽东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而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最早见诸于毛泽东关于文化战线、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的论述中,起初是用来强调无产阶级的文艺方向。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写下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用于悼念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全面阐明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后,“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共产党人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5年5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到党和军队惟一宗旨的高度,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首次在为人民服务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进一步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制定的党章中第一次申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还强调了每一个党员都要树立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系列科学的论述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完全确立。
忠实践行“根本宗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练就过硬本领,争创一流业绩,体现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同时也是社会劳动者中的一员,因此,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标准”,即:党员与劳动者,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
首先,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的。党员都是来自职业领域,都有相应的职业。职业活动是党员的主要活动,也是党员为人民服务和为党做贡献的主要途径。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共产党员在本职工作中的实践和业绩,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开拓创新,模范遵守带有各自行业特点的职业标准。
其次,党员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互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两者约束的对象不同。第二,两者的规范范围不同。第三,两者的先进层次不同。
再次,党的先进性要求党员要做到职业标准与党员标准的完美统一,用党员的标准统领职业标准。党的执政理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毋须讳言,同样也会在职业标准里有所体现。诸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开拓创新等。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有职业标准,而且有党员标准;除了遵守职业标准以外,还必须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共产党员不仅要用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用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决不能将自己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职业标准的层面上,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共产党员对于自己的职业活动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职业活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是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因此,共产党员要把本职工作岗位作为履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宗旨的主阵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一行。既要做一名好职工,更要做一名好党员。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篇5
读完此书,敬佩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细节,并对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阅后感如下:
◆十五位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之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在离开那张大餐桌之后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行进中,有人继续奋进,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人是变化着的。退伍、落荒、颓唐、叛变是后来出现的。大可不必因后来如此,去否定这些人当年曾经有过的贡献。有钢必有渣。炼钢与除渣是同时进行的。前进者与退伍者、落荒者、颓唐者以至叛变者并存。鲁迅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追溯那十五位代表在离开李公馆大餐桌之后的足迹,会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启示:自始至终在共产主义之路上前进,并不顺利。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使“中国改换了方向”,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在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初创时期,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然后又经历了七年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历了“文革”十年,又经历了粉碎“四人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历史的转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其中最为严峻的考验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到陕北以及十年“文革”、1989年春夏之间的政治风波。越过激流,越过险滩,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间,从最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今日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党。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在陈独秀之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频繁地撤换领袖,从瞿秋白到向忠发到李立三到王明到博古,一连换了五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自己成熟的领袖。历史无情地把那些不成熟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岗位上淘汰下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上海—北京—哈尔滨—满洲里—赤塔,然后沿西伯利亚大铁道,经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秋明,抵达莫斯科。这条陆路,不知多少俄共(布)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来往往,人称“红色丝绸之路”。
◆李大钊与孙中山携手并进,为国共合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他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鼻祖。李大钊从容就义前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关于陈独秀:毛泽东说,“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在五四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马林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两大贡献
第一,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制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战略,使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马林来华是列宁向共产国际推荐的。列宁在推荐书上写道;斯内夫利特(即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去中国,他的任务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里建立共产国际的办事机构。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关于维经斯基:维经斯基先后六次来华,沟通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他比马林在华的工作时间更长,是共产国际内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壮大,维经斯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维经斯基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运动之间的最初桥梁”。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即便是他的政敌,也无法否认这样的客观事实: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他也有明显的失误。如同邓小平所说;“总起来说,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
邓小平说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话:“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关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对他的一生的评价:毛泽东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一位勤于笔耕的著作巨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被视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他的思想影响而言,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超出了20世纪。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篇6
这已是第二次读叶永烈所著的《红色的起点》,这是他著作“红色三部曲”之一。此书以纪实文学文体所写,让我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系统的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前奏,酝酿,响应,聚首,成立到锤炼的全过程,一个从“恒昌福面坊”走出并壮大的政党,从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有近8000万名,中国平均每20个人就有一位党员。
以前只是简单的知道一些党史知识,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现在具体的知道了会议的主要阶段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108号(李汉俊公馆)。对“一大”召开的时间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此书才知道会议是从1921年7月23日开始到31日结束,7月1日建党节是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有的人中途退伍,有的人落荒,有的人颓唐,有的人叛变,这只队伍经过磨练和洗礼,最终成为占世界总共产党员一半以上的队伍。
历史是由人写的,它的面目是真实而严肃的,容不得虚拟和假设,必须经得起拷问和解读。同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持续良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审视曾经走过的路程,对以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查找经验和不足,错的地方要及时加以整改。
现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真的能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呢样吗?我们要想到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全中国,靠的的是什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腔热血,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得来的,在他们心中装着是人们群众的一切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利益永远放到第一位。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向着美好的目标奋进。
推荐阅读:
红色的起点读书报告6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