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下面范文网网小编整理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1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呀!要想别人服你,就要让他得心先服你。因为蛮力不能解决一切,而智慧却是万能的。不是吗?这一点小小的收获都来自于《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为平定四方,决定亲自征伐蛮王。孔明共擒孟获七次,为令他心服口服。孔明第一次派赵云等人杀了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也被张嶷、张翼所擒。孟获不服,孔明放虎归山。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既是用草本植物做得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7战7败,使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永不再战。
这个故事虽短,却令人记忆深刻。区区一蛮王,为何惊动得孔明?只因孔明懂得只有不让后院着火,才能全心全意对付魏、吴两国。孔明之所以能战胜顽强抵抗的孟获,不就是因为智慧远远比蛮力更重要吗?孟获虽会用计,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诸葛亮用计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了,那孟获怎能不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智慧永远比蛮力更为重要.输赢并不重要,若想让别人服你,你就得让他的心先服你.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吗?《七擒孟获》中孔明并非有意杀孟获,他明白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再战争。
这些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从中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例如:《猫和老鼠》中那机灵的小老鼠,为何它能屡次从猫口逃生?也就是因为智慧的力量大于蛮力。还有一次,我与外公下棋。我与他大战8盘,但我屡战屡败,8盘竟输掉了7盘。前7盘,我心中不服,直到第8盘我才心服口服。心想:看来我真的是输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外公的战争基调不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吗?外公真可谓是“孔明二代”啊!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面,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
我看的第一篇小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叫《七擒孟获》,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散居着许多的少数民族,蜀汉对他们的统治并不巩固。刘备死后,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反叛,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兵南征。孟获在当地少数民族很有威望,所以诸葛亮决定生擒孟获。第一次,孟获被埋伏的蜀军生擒了,诸葛亮把他放了回去。第二次又被自己人抓了起来,诸葛亮又把他放了。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前后捉了孟获七次。最后孟获被诸葛亮的宽宏大量、足智多谋打动了,心甘情愿地投降了。
我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让孟获钦佩的五体投地,我一定要向他一样足智多谋! 我还从书本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再做出决定,不能向孟获那样蛮横不讲理,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3
我喜欢《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和孟获。南中蛮王孟获起兵反叛,诸葛亮率兵平叛。第一次孟获是因为骄傲被诸葛亮生擒。第二次他还是因为骄傲被生擒。后来诸葛亮使用计策,一次又一次生擒孟获。第七次诸葛亮捉住孟获后说:“再放孟获一次。”孟获痛哭着说:“丞相七擒七纵,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我再不感恩戴德,那不就是无情无义的人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足智多谋,还有他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从这个故事里我学到了做事情要用头脑,事前要想周全,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就像孟获的藤甲军那样被全部烧死。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做好。就像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道理那样。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不能骄傲,要不然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虚心,多学多问,增长知识。
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推荐阅读:
诸葛亮七擒孟获读后感范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