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范文(精选10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说教,发音XuānjiǎNg,一个中文单词,意思是阅读和解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的文章10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同志们: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市委将今年确定为“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部署了十二项重点突破任务,我们也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档案馆改造及数字档案馆建设两项重点突破目标,可以说20_年既是攻坚突破的一年,也是自我加压、自我挑战的一年。今天,我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助推现代化美好XX建设贡献力量”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主要讲三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良基因和历史传承,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急迫需要,这也正是xxxx一直强调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境界。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革命品格的坚持和发展,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思维层面面对矛盾、破解矛盾时必须葆有的时代精神。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突破自我、不断革新品质的葆有强化,它从来都不曾从中华大地上消逝,也永远不会消失。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永远革命的共产主义理念信念的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善于在斗争中改造客观世界,更要善于在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源于初心,来自使命,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共产党人可以无我,摒弃小我,不求名利,对同志,如春风化雨,对群众,虚心真心热心诚心。但同样为了人民,一个共产党人也可以挺身而出,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权霸权,不惧黑恶势力,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精神正是这种不为名利争斗与为民尽责而斗争集中统一表现。通俗的讲,新时代的斗争精神,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敢于担当,面对不良行为敢于批评、敢于拒绝,面对自身存在的人性弱点敢于直视、自省自纠,勇于自我革命。

  第二,为何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xxxx在20_年秋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指出,“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祥和的节日氛围,广大共产党员主动投身这场防“疫”战,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为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这正是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下步,脱贫攻坚、经济复苏等重点工作都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直面“四大考验”“四种风险”,稳扎稳打、奋勇拼搏。就我们档案馆来说,承担着全市方方面面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事项多、事务杂,更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对照制定的突破目标,刀刃向内找问题,进行自我革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事项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如何发扬斗争精神

  发扬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可或缺。要想提高斗争本领,则离不开思维与实践的催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本领上过硬,首先要理论上过硬,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家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理论修养方面都取得突破,今年更要坚持把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xx线,善于运用党的先进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新来的同志,更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政策通”。实践出真知,任何本领都要放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得到进步,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只有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在反复实践中弥补不足、练就更高超的斗争本领,近两年,随着上级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市委为我们配备了新力量,年轻同志富有朝气,要主动向老同志学习,既要学业务知识,更要学习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方法,加快自身政治建设、能力建设;老同志要发挥自身长处,扎实用好“导师带徒”,常态化与年轻干部交流,为他们明方向、指路子,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形成全馆上下一心、凝聚合力的良好局面。发扬斗争精神,就要敢于斗争,提升攻坚克难的勇气,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掌握斗争艺术和方法,讲究斗争的策略方法,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发扬斗争精神,就善于斗争,夯实改革发展的底气,要把火热实践作为提升斗争本领的“磨刀石”,多到“吃劲”岗位下苦功夫,多蹚“深水区”啃“硬骨头”,多钻“矛盾窝”接“烫山芋”,从而炼就斗争胆魄,磨砺斗争意志,增长斗争才干。发扬斗争精神,就坚决斗争,保持持之以恒的锐气,要做好长期斗争、坚决斗争的决心,在干事创业中要持之以恒,把职业化作事业,将全部的热血与青春献给党与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需要斗争精神,伟大梦想呼唤着斗争精神。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XX周围,坚持以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斗争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大力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为助推现代化美好XX建设贡献力量!

第2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工匠精神有着特殊的时代“印记”。我国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侧重于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即完成产品从“有”到“优”的过程。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工匠的任务侧重于首先打造出产品,工匠精神主要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那么,这个时期的工匠精神,处于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之中,主要完成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保家卫国的任务。探索该时期的工匠精神,对于我们补充完整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图谱以及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四重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是一个崭新的工业建设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进行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改造工业和手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加速推进工业化、追赶世界新工业革命的“脚步”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群体自身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工匠精神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工人阶级执政提升了工匠的社会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从被压迫、被剥削者变成了国家的主人,相应地,作为工人阶级主体力量的工匠也完成了从旧社会被迫劳动到积极建设新社会姿态的转变。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封建专制的政治、经济制度造成工匠社会地位低下,“工”排在“农”之后,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手工业获得发展,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现在广为赞扬的古代工匠精神主要彰显于官营手工业创造的成果。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者一般是被官府控制的匠人,身份地位低于平民;民间手工业者不仅要为生计劳作,还要缴纳赋税,政治地位低下,这种情况决定了古代的工匠不能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进行自由的生产劳动。在近现代,机器大工业极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手工业,工匠则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被具有不可抗拒力量的轮子碾压着①,成为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毫无经济和政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深受剥削和压迫的工人阶级一跃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作为独立的生产者存在,而是兼具生产者和建设者两种身份。相应地,工匠群体也充满了精神力量,各行各业的工匠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建设国家而奋斗。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生产资料变成公有制,工匠的劳动成果不再被私有制下的个人剥削,而是由联合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劳动是为造福国家和人民,这就大大激发了工匠们无私奉献的热情。工匠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社会心态的转变让该时期的工匠精神“脱胎换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风貌。

  (二)传统手工业转为现代工业改变了工匠的身份

  从整个世界工业进程看,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是与世界各国发展方向基本一致的过程,这种转变在国家间的区别只在于速度的快慢,以及有无出现曲折和倒退。由于现代工匠群体强烈依附于工业的生产方式,因此,这种转变使工匠的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旧中国并没有大规模的机器工业,而“手工业生产门类极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社会商品生产的主要形式,构成了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②,“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手工业仍然是中国社会商品生产的主干”③。这就造就了数量庞大的传统手工业工匠群体,他们的劳动方式以手工生产为主。二三十年代之后,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逐渐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方式大大压缩了手工业生产的比例,机械化生产者代替了手工生产者,传统手工工匠也逐渐变成能使用和操作现代化机器的工人。工匠身份的转变也改变了传统工匠精神的一些内涵。传统手工业主要使用人力或畜力,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工匠生产十分依赖自然且分工比较简单,加之许多手工行业都是世代传承,工匠们一生只需要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这有利于制造出精致、优异的产品,也有利于赋予手工产品以更多的人文意蕴。而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具有规模性和效率性,分工十分复杂,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由生产方式刺激而产生的大规模的社会需求。现代工匠们往往只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握整个生产流程,这就容易使他们形成单一的生产意识。另外,现代机器生产所消耗的资料并不都是直接从自然获取的,很多都是其他行业制造出来的产品,这有利于“单一生产意识”集合。因此,不同生产方式下产生不同的工匠,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也有所不同。

  (三)体力劳动转向技术劳动改变了工匠的劳动方式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型工匠的劳动方式几乎都是体力劳动或者是艺术劳动,各行工匠之间的不同之处只存在于体力劳动强度的大小和技艺的高低。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劳动方式的性质有所变化,体力劳动型工匠开始向技术型工匠转变,经验开始为科学技术所代替。然而,这种转变并不是彻底完成了的,而是一种趋势,这恰恰符合了那个时代的背景。新的工业革命突破了以往的工业生产方式,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产生了一批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研究人员,他们不再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业生产劳动,转而从事脑力劳动。例如,从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在航空、原子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我国一大批优秀的大国工匠“群星闪耀”,为我国打造了众多世界“第一”,相对于一线劳动工人,他们为国家贡献的更重要的是脑力和心血。加之,现代社会生产和管理日益结合在一起,即使还在工业生产一线的工匠,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负责管理一些生产环节,例如,担任生产小组组长,这就需要他们在生产中既要从事体力生产劳动也要从事管理型生产劳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了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为核心的技术革新运动,主攻方向是使手工操作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既做到了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又做到积极地向高级、精密、尖端技术进军①。这项运动使大批的工匠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许多部门的生产面貌。工匠劳动方式的转变使工匠精神的内涵得以拓展和深化。

  (四)工业化体系逐渐开放拓宽了工匠与外界的交流途径

  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对外交往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也影响到了工匠与外界的交流。起初,我国也不是独悬于世界之外发展工业的,而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当的技术引进。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曾4次集中引进国外技术,技术引进被当做填补中国现代产业空白、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一条捷径②。整个50年代,我国先后与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引进项目合同。项目与技术的引进同时也包含专家人才的引进,苏联援助中国的时期,大约派遣5400名工业企业部门专家③,同时,我国也成批派出人员到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学习。例如,中苏双方签订156项援建项目,苏联给我们提供贷款和工业援助,项目中多数重要岗位的生产技术人员,如总工程师、车间主任、关键工段长都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就成批被派往苏联对口工厂进行培训④。这种国际间的工人流动创造和改变了工匠与外界的交流途径,也使我国工匠精神和国外工匠精神有了对比和借鉴。在原来纯粹的手工业生产时期,工匠无法也不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有些出于行业竞争的需要还隔绝交流,即使是在需要手工生产合作的行业里,交流也仅限于行业内部,工匠们就只能专心扑在自己的工作上,专注认真,但也缺乏国际视野;机器工业生产时期,工匠们都是生产环节上的一环,进行最多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交流,或者是与国内不同地区同行人员的交流。但当与外界接触之后,我国的一些工匠看到了国外工匠的劳动方式,从而体验到他们的工匠精神以取长补短;看到了自己所在行业在国家乃至世界工业体系中的位置,从而磨炼出一种国际视野、国家情怀;看到了我国在工业上的落后,从而激发了发奋图强的决心。

  二、技艺与境界相统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

  精神是有传承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匠精神继承了传统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并在特殊的时代条件下增添了新的内涵,包括爱国、担当、合作、精制、创新精神,其中,爱国、担当、合作是工匠的精神境界,精制、创新是工匠的价值追求,这些精神互为条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爱国敬业、服务人民的工匠爱国精神

  爱国敬业、服务人民的工匠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主题,这一精神贯穿在工匠担当、合作、精制、创新精神之中。工匠的爱国精神并不是一种对工匠技艺的要求,而是工匠的一种精神境界。因为,其一,每个工匠都是属于某个国家的,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爱国是工匠的自发情感;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要动员全体劳动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必然要求工匠们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而工匠们也只有具有爱国精神,才能全心投入生产,立足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努力地壮大国家力量。另外,爱国敬业和服务人民又是统一的。一般工匠们从事一份劳动,往往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社会报酬,满足自己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工匠看似取得了耀眼的成果,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物质回报,在精神境界上很难谈得上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杰出工匠则有所不同,但凡取得杰出成就的工匠,都有大情怀、大格局和大担当,都怀着一颗报国心,立志为祖国争光,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果发挥最大的社会作用,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无论是我们所熟知的“xx精神”“螺丝钉精神”“铁人精神”,还是“红县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精神,都浸润着我国优秀工匠们爱国家、爱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于职守、坚守岗位的职业操守,彰显着我国优秀工匠们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工匠担当精神

  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工匠担当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动力源泉,成为激励我国工匠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本来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后来这种优良传统得以继承,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在工匠身上,自力更生、发奋图强集中体现的是一种担当精神,它能促使工匠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劳动不仅是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手段,而且还是和国家、民族利益密切相关的,从而产生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冲动,形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干劲。自力更生是奋斗的逻辑起点,因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工业比较落后,尤其是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之后,剩下的“摊子”需要我国独立撑起。这种情况下,我国工匠勇担大任,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我国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等等。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世界空白”,而大桥开始建设之前,苏联撤走专家,在最困难的日子里,筑桥工匠们白手起家靠肩扛手挑,完成了这座“争气桥”①。“两弹一星”是我国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为保家卫国,广大科研工匠培育和发扬崇高的担当精神,“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心。

  (三)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工匠合作精神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工匠合作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从传统手工工匠的劳动过程来看,互相学习和帮助的行为似乎集中存在于学徒和师傅身上,我们很难看到同行业之间工匠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反而相互封锁、以邻为壑。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就改变了传统的工匠的交往方式,他们开始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虽然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工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但是它强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②。在一个部门中,总是存在着技艺比较先进的工匠,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但是他们秉持共同提高的原则,帮助后进,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匠学会他们的技术,原来属于个人的先进生产力就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就能极大促进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例如,我国工匠的典范———马恒昌工作小组,从1950年至1978年,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靠的就是互相帮助的精神③。这个小组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妨碍提高生产的行会观念,全组成员在生产上互相帮助,亲密团结,把高度的劳动热情和钻研技术相结合,改进生产工具和劳动组织,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全国先进生产小组的县帜①。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工匠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了工匠们的劳动主动性,最大地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激励了他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贡献出丰功伟绩。直至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环境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匠的这种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仍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制精神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制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从工匠精神的图谱来看,不管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精神还是西方社会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始终都是工匠精神的最根本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匠精神也具有这项基本属性。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内含着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的品质,主要是指工匠在制造产品时的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和责任心,通过不断打磨细节,使之更加完美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匠身份和劳动方式的转变,这种精致精神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它不仅通过工匠造物的方式表现出来,更通过技术型工匠的技术生产表现出来;它不仅要求打造出精美物品,更要求技术臻于完美。例如,王启民从王进喜手里接过xx油田的“接力棒”后,“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xx油田”③。为了使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他力求完善油田开发方法和配套的工艺技术,为了画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他收集了近一万个数据,花了10年时间实验。后来,他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为xx油田实现持续高产高效开发做出重要贡献。又如纺织女工郝建秀,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摸索出“细纱工作法”,经全国推广后大大提高了我国纺织工人的工作效率;建筑工匠小组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始终坚持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超额完成建筑生产任务的成绩,13年间,平均工作效率达到国家定额的163.85%,优质品率达到97.8%,并为国家节约钢材60多吨④;等等。精致精神以一种激励工匠不断超越自身的激励因素,促使工匠不断取得进步,并为工匠创新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五)刻苦钻研、技术革新的工匠创新精神

  刻苦钻研、技术革新的工匠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创新是工匠精神核心内容的一部分,杰出工匠制造出的产品之所以价值较高,一个重要因素是工匠的创新能力使它具有差异性、独特性和独创性。当个人或群体的生产技术达到社会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时,质量层面无法创造出差异空间,那么创新品质就成为必然要求;当现有工具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时,生产需求却仍得不到满足,那么创新工具就成为必然要求,等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新精神就在我国工匠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当时,我国发展工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的生产资源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二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经验,需要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我国就在各个行业开展技术革新、技术运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一大批优秀的工匠涌现,他们爱国敬业、刻苦钻研,积极从事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例如,王崇伦研制出“万能工具胎”,将车床加工功效提升6至7倍;倪志福创造了“倪志福钻头”,大大提高了钻头的使用性能和切削寿命,在国内外切削界引起重大反响;马学礼研制出高速“套料刀”,效率比原来的苏式工具提高6倍;苏广铭、孙茂松、盛利、傅海泉发明出新刀具,提高了我国金属切削能力;黄荣昌、王全禄创造的木工机械的推广,推动了我国木工机械化的进程等等⑤。这些优秀的工匠不满足于现状,刻苦钻研,以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某些方面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贡献了力量。

  三、精神与物质的“互动”: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先进的社会精神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工匠精神代表了工匠文化的精华,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不管是在促进物质生产上还是在发挥精神引领作用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为保卫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创造了物质基础

  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在保家卫国上,物质力量始终是最基本的“硬实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工匠精神为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迫切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然而,仍有国民党残余势力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抗,从事破坏活动;国际上有妄图称霸世界的美国,它坚持与中国为敌,对新中国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战略包围,甚至直接参与对新中国的军事行动。中苏关系破裂后,我国还受到苏联的军事威胁,期间还要应对与周边国家的冲突。这些都对我们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也严重危害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政治孤立和核威胁。核武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威慑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曾多次受到美苏的核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工匠勇担大任,不仅研制成功了导弹、坦克等常规武器,更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等战略武器,将我国的军事影响力提高到了世界级水平。军事工业的进步也带动了煤炭、石油、交通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除此之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匠怀抱爱国担当和创新精神,实现了众多产品和技术创新,使一些行业的生产效率超过国外的先进水平,他们为我国打造了众多个“第一”,显著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和稳定的环境。

  (二)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从1953年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至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完成了四个五年计划。虽然中间有国内政治、国际形势等因素干扰,我国的工业发展经历波折,但工业产值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尤其是我们完成了成果丰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取得这些成就的精神力量主要可归结为政治领导力量和精神动员力量,而工匠精神就是一股庞大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工匠精神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中介就是工匠的实践活动。首先,工匠的爱国和担当精神撑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精神“脊梁”。他们肩负着国家、民族的重任和时代使命,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打造出优秀产品,为国家摆脱一贫如洗的状况不懈努力。其次,工匠的合作精神让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具有协调性和融合性。合作本来是内含着包容性,也高于竞争。当我国在接受苏联援助时,在引进外国设备、技术时,我国工匠都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又能在生产中互帮互助,这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技术的作用。最后,工匠的精制和创新精神让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跳跃向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工匠身上的“不服输”、不甘落后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所取得的创新成果,缩小了我国与国外的技术水平差距,甚至还让我们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它们,这使我国的工业建设跨步向前。

  (三)塑造了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就指出,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①。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先进模范的评价非常高,将他们放在代表先进生产力、连接党和人民的重要位置。当时的劳动模范群体的范围非常广,包含很多行业,产业工人群体也在其中,自然而然,工匠群体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代表,工匠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时局复杂,有战争,有改革,有自然灾害等。在这种复杂的情势下,要稳定全国劳动人民的心态,并使其凝聚起来共同进行建设,需要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工匠精神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优秀工匠往往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一个优秀工匠能够激励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劳动者奋斗。例如,建国初期的孟泰和赵占魁等工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匠担当精神,就促使愈来愈多的工人抛弃旧的劳动习惯,鼓舞了广大群众以当家作主的姿态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在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时期,王进喜发挥“铁人精神”,展现了中国石油工人的硬骨头,不怕困难、钻研创新,结束了我国石油靠进口的历史,增强了人们的信心①;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四人帮”在思想上造成混乱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像王启民、高金颖等优秀工匠②,他们身上展现的工匠精神为那个时期的劳动群众树立了一面坚定的精神县帜,稳定了人们的心态,指引着劳动群众坚定走正确道路。

  四、结语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匠精神是该时期工人劳动的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它与古代的工匠精神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它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工匠精神相比具有更先进的特性。工匠精神兼具有职业素养和社会政治意识两种属性,从后者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匠精神的生长土壤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决定了我国工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生产产品的分配方式与私有制下的不同,因而,由此产生的工匠意识也是不同的。所以,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工匠精神放在社会意识形态的视野中考察是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国一种新的工匠精神形态的形成时期,考察该时期的工匠精神形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对于科学准确地剖析该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产生的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工匠精神对新时代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并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到新时代,工人的政治地位没有变,工匠的身份、劳动方式和与外界的交流方式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产生的种种影响和作用在新时代依然有其价值。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发挥其引领形成劳动光荣的风尚和精益求精的风气的作用,为打造“制造强国”贡献精神力量。

第3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70年前,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7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不是一个民族、多个民族或是人数多的民族的,而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就没有实现伟大复兴的可能,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各民族才有凝聚力,才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梦想。各级党组织要凝心聚力提振民族团结进步的信心,用实际行动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是最大的群众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帮助民族地区彻底告别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就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堡垒。引领各族人民在紧紧凝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从而克服前行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迎来灿烂宽广的光明前景。

第4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要使全体师生“汉族离不开民族、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离不开”的观念,牢固团结祖国、反对民族歧视、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特制定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关于民族教育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义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爱党、爱袓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继续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墙报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2、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品德课、校本课程、周会课、综合实践课和其他课程,以及利用黑板报、橱窗、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手抄报等展示民族知识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向学生进行团结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发动学生都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中来。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4、普及教育。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民族团结资料,比如:图片、民族团结故事、民族音乐、影视作品、民族团结书籍、民族用品文化习俗等。

  5、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

  (2)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3)通过5月民族团结宣传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教师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举办民族团结为内容的手抄报,绘画比赛。各年级先由班级组织手抄报编辑,内容要求必须是民族团结方面的。其中以诗歌、小故事、趣味知识、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为题材料等。

  (5)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要求在活动中体现,而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在每学期,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民族团结课。

  6、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其他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5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近几年来,我国遭受了不少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干旱、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然而面对这些残酷的挑战,我们中华儿女并未退缩,而是表现出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真谛!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从革命时期的长征精神、井岗山精神到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抗震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逐渐丰富,与时俱进,同时也涌现很多典型人物,如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其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几个勇敢的大学生。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他们将民族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而民族精神确实应该在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有的同学会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是具有民族精神的表现。其实不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热爱集体……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表现。

  同时有了民族精神这块坚强的后盾,我们还应该树立远大理想,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我现在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阶段——中考。我目前的理想就是考上理想中的高中,而我也正在为之努力。我相信,只要真的用心做了,就一定有回报,哪怕是输了也无怨无悔。所以,初三的同学们,为着你的理想奋斗吧,别让将来的自己后悔!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们,未来会因你们的理想而光明,更会因你们的努力而精彩!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始终坚持不移的,理想也是牢固坚定的目标,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传承好民族精神,树立起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胜利的歌声会在不远处为我们奏响。

  听!(此时奏响国歌)国歌嘹亮,它激励着我们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为着理想,前进!前进!

  谢谢大家!

第6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时代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动员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结合XX区民族工作实际,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贯彻好会议精神要念好“学”字诀。***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此,XX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民宗干部先行学、党员干部全部学。区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组织了统战、民宗干部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培训班,要求各单位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列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同时将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现了学习范围全覆盖。

  二是贯彻好会议精神要念好“讲”字诀。作为XX区民族工作主要负责人,不仅要组织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学”好会议精神,更要“讲”好会议精神。XX区将贯彻会议精神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结合,定制宣传折页*****份,通过赶农村大集、赴商贸中心、进窗口单位、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宣传,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全区各族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树立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三是贯彻好会议精神要念好“做”字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XX区始终牢牢把握“做”字决,坚持各级党组织书记为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网络+网格”作用,持续提升民族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嵌入式管理模式,做好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解决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在东西部支援协作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开展“三送三帮”共建共享活动,即送医、送教、送项目,帮人、帮户、帮村居,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第7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三(10)班的邪天,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的召唤。”

  曾经从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的居室里有一个精致的盒子,他把它擦拭得那么干净,摆放得那么端正,不允许被人去碰它一下。我们猜想,也许它里面装的是金银珠宝,也许是稀世珍品。但结果令我意外:它里面装的仅仅是一捧泥土。

  一个远渡重洋,身居异国他乡的华裔老者,为什么要珍藏家乡的一捧泥土?那是因为他难忘祖国。他属于这片土地。

  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的第一个句子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是的,现在的中国已经崛起,从封建迂腐到改革开放,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从落后无名到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从1949年到20xx年,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进步,祖国,正在向人文社会前进,向国际化迈进!一位国外伟大的政治家说过:“中国,它就像一头熟睡的狮子,一旦叫醒,必将轰动整个世界!”不错,我相信,而且所有的中华儿女也相信,中国,一定会腾飞!

  中国,这个“不愿做奴隶”的民族,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亲爱的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子,我们要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团结精神,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为中国再创辉煌!让炎黄子孙永远骄傲的站立于世界大舞台。无论现在,还是未来!

  我的致词完毕,谢谢。

第8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会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结合深入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会自觉把学好用好***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基本要求和“看家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把握全局,认清形势,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时隔七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召开,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最早创建民族自治区、最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实践,到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造祖国北疆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20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创造性地用“八个坚持”概括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在20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用“九个坚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工作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再次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又再一次明确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又一次提出“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把好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在各族群众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好各级各类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ZJ观。要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系统发力的组织体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二、紧握主线,增强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这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共同体,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将各民族群众一家亲、共同团结奋进的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

  三、坚持根本,提高认识,构建齐抓共管良好局面***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就要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和持久动力。要充分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推动民族工作形成合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确保顺利完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工作提质增效,提升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在新的时代下,也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以自觉的引领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自觉的担当行为、积极的创新思维,深化民族工作的经验总结,探索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思路。要动员各级基层党组织掌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方法措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要把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充分利用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结合工作实际,细化落实举措,加强领导、压实责任、通力协作,切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9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为此,我班召开了一次关于介绍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主题班会,班会心得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团支书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六个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接下来又讲解了四个突破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20_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第10篇: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民族精神,尽展时代风采》。

  当我们站在这里,唱着雄壮激昂的国歌,目睹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禁感到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建国__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潜力和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的今天,全世界人民亲眼目睹了我国的成功、自豪与自信。港,澳的回归,标志着西方对亚洲殖民统治的彻底结束。20__年的“绿色奥运”,中国以51金高居金牌榜首,登上世界体育第一大国王座。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谱写了中华的神奇。

  站在国旗下的我们,站在这用革命英雄的鲜血而染成的五星红旗下的我们,在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巨变而骄傲的同时,能不思绪翻飞,浮想联翩?我们不能忘记雪山草地上的每一个脚印所写出的真诚,八角帽上每一颗红星所闪亮的希望,每一面红旗上所寄托的革命信念!我们不能忘记青纱帐里,中华儿女枪头凝聚着的民族仇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驱强盗的铿锵之声!我们不能忘记少年英雄林森火、王二小,机警地侦察敌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的鲜艳色彩!我们更不能忘记一个叫做白求恩的加拿大医生,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五十多岁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留在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如今,战争年代渐行渐远,我们在红旗下生长起来的新一代,体会不到战争的困苦与磨难。但是我们有新的使命,革命烈士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知识、增长才能、成为栋梁的机会,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去开拓革命先烈未尽的事业。

  前人不怕多留血,后人哪怕多流汗?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17日今日小麦价格最新行情走势 小麦价格一览表

  党员自我检视集合8篇

  2024组织生活会对照材料范文六篇

  参观接待方案及流程(通用8篇)

  2024年董事长致员工的年终感谢信范文(通用3篇)

  2024年武汉准生证办理流程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范文(精选10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稿范文(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