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
构建,汉语词汇。注音:gòu jiàn,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新的学科体系。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提出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基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维护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作出的外交战略新部署,也是面对中国与世界各国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宏大课题作出的战略思考。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反映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东方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下左右江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建设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中国外交建设性参作用“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和实践等四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 经济全球化让 “地球村” 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令人类社会日益扁平。在这三大潮流推动下,世界各国利益融合不断加深, 愈来愈形成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紧密关系。 诚如 所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 各国利益交融、 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尽管不同国家间依然存在利益分歧,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通过冲突、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成本更高,风险更大,最终难以实现自身利益。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追求双赢、共赢,而不是通过对抗、冲突的方式搞赢者通吃的愿望和可能都大大增加。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建立在中国对历史潮流、世界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深入思索提出的,是一面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外交旗帜。
(二)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挑战的需要。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共同利益的同时,也使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毒品泛滥等问题超越国界,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这些挑战,超出任何一国或国家集团独自应对的能力。20_ 年 5 月,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了新的概括,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应该说,这些挑战是在几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日益发酵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应对挑战,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其实,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价值观和发展道路完全相同的国家,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尽管想法有差异,但各国之间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来培养互信、 和谐相处, 这样就打造出了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各国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规范国际合作机制、完善相应治理机构,共同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
(三)维护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需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心更大、方向更明、步伐更加坚定。 要和平发展,前提是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分析世界大势,既要准确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也要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为突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险和挑战不断集聚,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际政治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意识形态划线、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还有一定市场;南北失衡问题未有根本改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受到种种限制;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征十分突出,完善和改进全球治理任重道远;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挑战战后东亚地区和平国际秩序的危险倾向时有抬头。
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土建论文开题报告高中数学建模论文题目党建论文参考文献土建论文参考文献团队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只有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才能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 中国除了要在具体的外交事务中处理好与有关国家的矛盾、分歧和争议,还有必要提出一种能为世界各国共同认可、普遍接受的基本理念,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起到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凝聚人心的作用。这是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原因。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不能再允许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现象反复出现,不能再允许你兴我衰、你得我失的零和观念大行其道,更不能再允许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解决彼此分歧。可以预期,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各国之间和谐相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望和动力会大为增强,这对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和合文化传统,与西方近代以来强调个体,主张主客二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哲学宇宙观不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强调群体,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 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在对立中求统一、化冲突为和谐。中国文化这种主张以和为贵、强调追求多样性和谐的观念,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就是要克服西方宰制他者、占有别人的霸权主义倾向,强调以合作沟通代替冲突政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承认世界各国都有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世界文明的多元多样性。
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
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赋力效应”,启发、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赋力效应”
“赋力”(empower)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应地,“赋力效应”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一个“大国”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权国家。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输入与输出。从输出侧看,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21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搭便车”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近年来,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金融治理、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umbrella term),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为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典型的实践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20_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280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主席指出,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种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推荐阅读:
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