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职位达成意向不足500人
25日,市人社局等四部门联合举办的民企招聘周暨民企专场招聘会开幕,到场招聘的民营企业遭到大学生冷遇,个别民企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尴尬境地。市人社局统计,当天共有近百家民企进场招聘,提供8000多个职位,但进场求职人员只有5000人,达成用工意向的不足500人。
现场探访:
转让两成股份 却无一人应征
高先生是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教辅图书出版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两年前招聘的40名教辅图书编辑,现在只剩下不到20人,缺员20多人。“今天的招聘情况依然不乐观,发出去近千份招聘简章,谈了几十名将毕业的学生,没一个达成就业意向的,甚至联系方式都不愿意留。”25日上午11时,高先生无奈地说,招聘会就要结束了,但没一个人报名。最后,他自己抱着一摞招聘简章,跑到招聘会场门口,遇见学生模样的就发。
“我看你挺适合做外贸的,留个联系方式吧,我们公司现在急缺你这样的人才,你先留下电话,其他问题以后再沟通;即使你不想做外贸,留下电话,以后有合适的职位我可以再通知你啊。”当天上午,一家筹建中的民营集团公司的人事主管胡女士,苦口婆心地让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留下联系方式,最终却被对方以“不想去民企”的理由婉拒。胡女士介绍,金融危机过后,她所在公司的外贸订单成倍增长,工资涨幅也达到了省内工资指导线的最高标准,但作为中小城市的中小民营企业,招个人真难。
“只要你认为自己是人才,能给公司带来一定业务,我愿意拿出公司现有20%的股份无偿转让。”在招聘现场,一位商贸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承诺,但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却无一人应征。
求职者说:
就职民营企业 找不到归属感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到场求职的大学生并不多。“大学生来的人少,也反映出一种择业态度。”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小徐说,他已经过了省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线,但成绩不是很靠前,所以才过来看看能否找个“备份”。
“我们班的学生有一半考研,剩下的大多报考了公务员考试或事业编考试。”小徐认为,之所以不看好民企,是因为在民企干,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归属感,特别是中小企业,变数太大,随时可能失业,且发展空间有限。
聊城一技工学校钳工专业的小陈则表示,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待遇低,各项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与大型国企相比都有差距。小陈透露,“老师在就业指导课上就明确说了,不鼓励我们进民企。”
专家观点:
大学生亟待转变就业观念
据了解,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集中在3月份,现在已进入求职淡季,而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也分流了相当数量的求职者。市工会、市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民营企业已成为聊城市求职者就业的主渠道,但是对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和长期留用方面仍有一定困难。
“民企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发展空间受限”等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拒绝民企的理由。业内人士认为,民企招人受冷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规模及是否能承担得起储备人才产生的成本。
市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信息调研人员表示,民营企业招人难,准确讲应该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招人难,这主要取决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和求职者的择业观念,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从来不愁招不到人,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储备人才,根据自身发展规划,不管是否缺员,每年定时招聘,避免人才断层。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本身的规模有限,很难承担得起人才储备所产生的成本。
市人才市场就业指导专家则指出,大学生“寻求永久归属感”的就业观念一天不改,民企招工难和大学生求职难的这种结构性矛盾就会长期存在。此外,求职者对民企存在着先天性偏见,据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时的调查显示,不少大学毕业生甚至会问“民企给交保险吗?”殊不知给员工参保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现在所有企业通行的做法。
推荐阅读:
8000职位达成意向不足500人.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