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情报研判室工作内容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派出所情报研判室工作内容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派出所情报研判室工作内容
一、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深入,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有力的推进措施派出所情报信息体系涉及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基层领导有立足全局、面向长远的战略眼光,也需要广大基层民警的共同参与与辛勤付出。但囿于传统的经验做法,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有些领导将情报信息系统的建设视为上级压下的任务,满足于被动式完成,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有力的推进措施,致使情报信息工作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基层派出所忽视业务民警大情报意识的培养,影响派出所情报信息建设的整体、深入推进。有些民警将情报信息系统看得高不可攀,对信息技术手段“不愿懂、不愿学、不愿为”,因而至今还是信息“门外汉”。
(二)、情报信息队伍量少质弱,只是被动接受不能主动出击从多数基层派出所的情况看,专业情报队伍力量薄弱、人员较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往往都在“更重要”的岗位,很少同志能安心、静心、专心于枯燥繁琐的情报信息工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基层所队的多数民警整天东奔西走、被动忙于各自业务或者上级检查,在接警处警、走访调查、侦查破案、治安管理等日常工作中情报信息意识较差,主动搜集掌握的情报信息不多。同时,一些民警敏感性、敏锐性不强,只看到面上的信息,捕捉不到深层次、有价值信息。
(三)、情报信息来源路窄面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已被抛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目前,一些地方基层队伍机关化、官僚化,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已被抛弃,导致一些民警不善于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不但缺乏与群众的真情交流,而且工作简单和机械,群众自然“敬而远之”。同时,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对情报信息员和秘密力量的物建和使用形同虚设。丧失了群众支持的土壤,公安队伍就不可能耳聪目明,甚至会变成瞎子、聋子。
(四)、资源利用不充分,系统使用不到位影响情报信息平台的效率发挥。由于公安业务非常复杂琐碎,工作的对象涉及各类人员、物品、行业、场所等,工作的程序环节多、项目多,且各个方面内容又经常交叉,这就给信息系统的充分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资源共享性不强,内部不同警种建立了诸多子信息系统,但各个子系统处于相对封闭的运行状态,信息的整体效应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大多数信息系统仅停留在数据库层面上,只能进行一般的查询、比对和统计,缺乏通过动态关联等技术进行自动综合分析,涉及到预测、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更少。很多民警只是像读小说一样看了,没有落实到平时的基础工作中,使得预警防控成为一纸空谈。
(五)、情报信息研判不到位,情报信息流程问题多当前,除了专业情报部门外,大部分基层所队对辖区内的社会治安情况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更加缺乏主动的综合分析和预警研判,很少能够根据治安动向做出有价值的情报产品、及时调整打防部署,更多时候表现为反应迟缓、应对慢半拍,连事后诸葛亮都谈不上,所搜集掌握的情报信息不是时过境迁,就是浮于表面,影响情报信息的实用性。公安情报信息的流程运转基本包括基础收集、初步筛选、分析研判、拍板决策四个步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或者办案效率的高低。特别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有的民警工作不认真、作风不扎实、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搜集的情报信息要素不全,就会造成信息筛选不精、研判疑难、决策失误;有的搜集面不宽,信息采集不全面、录入质量低下,甚至录入虚假、垃圾信息,那么就不仅仅是贻误战机的问题,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现代警务的实质就是信息警务,而公安情报信息就是信息警务的生命线。要提高基层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和实战效能,就必须加强基层所队的情报信息工作,切实强化情报信息支持决策、预测预警、精确制导作用,着力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基层派出所要时刻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理念要教育和引导民警深入领会“大情报”系统的内涵和实质,充分把握信息警务形势下,情报信息工作在打防管控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的确立,使基层一线民警把情报信息的采集、研判、应用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良好习惯。在日常警务工作中,从领导到民警,都要积极营造应用情报信息的良好氛围,要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人人齐动手。通过情报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让民警亲身体验到信息警务的甜头和实惠,对情报信息真正“依赖成瘾”。
(二)、情报信息的来源渠道要四通八达和畅通无阻公安情报信息覆盖广泛,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公安情报信息收集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最大限度的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基层派出所和实战警种是一线的战斗实体,户政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等职能,使基层民警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人民群众,最靠近人民群众,也最有利于收集、发现、掌握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情报信息。要广辟信息来源,畅通信息渠道,必须物建、使用一批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情报信息员及各种秘密力量,将情报信息触角延伸、覆盖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树立“花钱买情报信息”的观念,对向我们提供信息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提升人民群众提供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三)、加强治安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全方位信息布控体系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录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公安民警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借助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义务联防队员等社会力量,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物建一大批治安信息员,充分发挥他们联系面、触角广泛的独特优势。在物建治安信息员方面,应侧重在以下三类人群中选择培养。一是接触人员较多的特定职业人员。二是易接触复杂人群的特种行业人员。三是易接触复杂社会面的“灰色”人员。
(四)、以完善社区警务工作为契入点,全面收集各类基础信息。社区警务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的根本和前提,构建基层情报信息网络必须从最基础的社区警务工作做起。一是要突出“重点”收集信息。要紧紧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物”,在辖区开展调查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化解治安热点问题,从中掌握收集、采录各种社会信息。二是挖掘民力收集信息。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及时发现治安动态信息。就是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全面的布控体系。另外要要把情报信息收集工作融入到基础工作之中,融入到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等各项驻村警务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信息采集工作与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步。
(五)、切实强化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预警和先导作用及时、科学、有效的情报产品才能发挥服务实战的作用。因此,基层所队必须要养成深入分析、深入研判的习惯,善于挖掘海量信息中的规律;要学会通过分析研判寻求工作中的突破口和结合点;要不断加大信息研判力度,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工作中,要对每天、每周、每月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找出发案规律、特点等有用信息,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预警和先导作用。同时,要抓住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收集梳理研判,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解决问题。
(六)、做精做细情报流程,力求获取预警性、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信息要做精做细情报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严格情报信息工作规范、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考核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基层所队情报信息工作建设。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的基础工作,强化采集、报送、管理,力求获取预警性、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同时,要落实情报息工作“谁领导、谁负责,谁采集、谁负责”的责任制,将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反馈、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民警身上,切实增强民警的责任感。
(七)、重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公安网信息资源在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公安网信息资源,为派出所的打、防、控工作服务。如,经常浏览、分析公安网中本地或者外地的最近案件高发、预警等信息,并结合本地情况或者前几年同期的发案情况,就可以对辖区内的治安要情做出预警;可以在公安网上实践网上作战,发现与在侦案件类似,或者与犯罪嫌疑人相关的更多信息,找到更多线索。
(八)、规范情报信息使用原则情报信息工作的方法决定了情报信息的质量,而情报信息的质量就是情报信息工作的生命。加强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必须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一要注重情报信息的真实性,要求情报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反映的事实必须客观、尽可能地全面,不能擅自捏造、添油加醋。二要注重情报信息的时效性。情报信息,具有时效性。有些信息可能原来价值不大而现在却意义重大,关键在于情报价值的发现和及时应用。三要严守工作纪律,严格遵守情报信息工作的保密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基层派出所民警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认真研究新问题,仔细分析新情况,真正把事关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情报信息掌握在手中,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辖区长治久安赢得先机。
第二篇: 派出所情报研判室工作内容
一、基础信息的种类
从广义的角度来区分,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姑且将基础信息分为三种类型:
(一)源发性信息。客观存在的各类社会活动信息,无论是人员物品、地理位置等反映事物属性的静态信息,还是人员衣食住行等反映事件特征的动态信息,其中有些是大自然固有、人生来就有或者法律规定赋于的,不需要第三方力量影响就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自主的表现,这部分信息内容就是源发性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内容一经采集,也就成为几乎是永久的信息资源,可以长久运用。例如,人的DNA信息、血型指纹信息、性别信息、身份证号信息,已经发生过了的事件信息,影音资料信息,大部分地理信息等。这类信息体现的是自然属性为主,其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大,但利用价值却很高。
(二)被动性信息。与源发性、自然性相反,那些受第三方力量影响的,人类、自然、社会等方面时常在变化的信息,表现在人的层面,具有不得不被动适应的特性。例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对大自然进行的开发改造,从而引起的部分地理信息的变化;为了更好的维持社会秩序而制定的管理措施,从而引起的部分社会信息的变化等。这类信息的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人员家庭住址、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家庭成员、社会关系、个人财产,涉案情况、处理情况等文档资料信息,也有旅馆住宿、网吧上网、求学就业、金融业务等远程传输的实时数据信息。这类信息体现的是社会属性为主,其种类多,数量也大,利用率比较高,应该是我们采集的重点和主要对象。
(三)间接性信息。熟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只要人员有活动,就会有轨迹、音影、散落物、遗留物等信息,例如,无名尸源、捡拾的包裹、通讯工具等物品,末破案件信息,通缉令信息,等等。这类数据都是间接显现其主体规律和特征的,也许不能直接、即时服务于公安实战,但能提供链接、辅助等作用,也应该成为我们采集的对象。
二、基础信息的特点
(一)信息的多样性。有人说:人一生中唯一不得不打交道的人只有警察。不管这句话说得是否夸张,但它足以证明警察这项职业是接触人群方方面面的最佳媒介,而能够取得的信息的多样性、多元化可想而知。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不得不跟警察打交道,其生活中相关的几乎所有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派出所工作必需的基础信息。
(二)信息的时效性。基础信息大多涉及人的活动情况,因而易随着人员活动状态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既表现出人们出生成长,年龄变化的时效特性,又表现出人们出行游走,空间变化的时效特性,还表现为社会变化而引起同步变化的时效特性。特别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状况下,信息的变化更加迅速。比如流动人口、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朝来晚走的情况,同一个人的暂住、或居住信息、从业登记信息每天都可能发生变化,常住人口的联系方式、服务单位、寄住地址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加快变更速度。由此可见,大部分基础信息时刻都在变化更新,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三)信息的关联性。由于各种类型的基础信息都与人相联系,因此,各种基础信息之间,无论是采集,还是应用,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的关联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在实战中可以通过一条信息开展关联查询、追踪查询,获取一连串其他相关的信息资料。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某一条基础信息没有采集,则会减少或者中断关联路径,降低信息化应用效能。因此,基础信息越丰富,各类信息的关联性就越强,信息化应用的效率就越高。
三、当前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公安信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托信息化手段破案攻坚和执法服务效果明显提升。但是,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源头信息采集内容不完整不准确、格式不规范、更新不及时等,导致工作效能下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纠其原因还是基础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差距: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当前,仍然有部分民警对基础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有的认为基础信息采集对个体工作、眼前工作没什么帮助,甚至认为基础信息采集加重了工作负担,即使要进行信息采集,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有的认为基础信息采集只是社区民警的事,与己无关,没有形成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面铺开的局面。还有的认为信息化是发达地区的事,我们落后地区进行基础信息采集有些过于超前。如何保证基础信息采集的常态化、普及化、规范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采集方法和渠道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最基本的方法是主动调查。当前的社会风气、社会环境、警民关系、科技手段等,对我们的调查工作存在重大影响。群众工作不好作、群众工作不会作,两方面都影响着基础信息的采集;行业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相互封锁,也导致信息不畅,信息不能共享;立法上、政策上的缺陷,也经常导致信息的封闭和自锁;技术上,公安机关自身也难以实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借助科技手段自动、及时的完成同步的信息变更和采集工作;再就是许多民警没有把日常工作与源头信息采集相结合,工作中忽视了信息的采集。
(三)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信息质量是应用平台质量的重要前提,信息平台的质量又是应用的根本保证,因此,信息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基础信息至少应具有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四个方面的要求,但目前的现状、目前信息的质量很难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不少源发性信息缺乏应有的基本要素,甚至有的闭门造车、杜撰信息;对被动性信息有的采集一次以后,就再也没人过问,失去了这些信息的时效性;而对于间接性信息,由于其往往不能立即投入应用、服务实战,常常不被人们重视,少有人注意收集。
(四)奖惩措施方面的问题。目前,上上下下更多是关注对信息采集的处罚措施,而对信息采集和应用成果的奖励措施几乎为空白,也没有人关注。先关注采集,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不关注应用也是有问题的。采集信息的目的还是为了应用,这两者应该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和合力。采与不采,用与不用,应当将两个方面的考评、奖惩措施一并跟上,才能有效调动民警的积极性。这个方面的管理机制建设,也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四、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建议
我认为,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是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基本保障。针对当前信息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立足各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从思想意识、采集能力、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源头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夯实信息化建设的根基。
第三篇: 派出所情报研判室工作内容
一、当前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报信息的概念不清。仍有部分派出所民警对情报信息工作的概念存在认识模糊、理解偏差的问题。一是由于传统的公安工作强调破案,以至于现在仍有很多民警把情报信息理解为线索,认为只要有破案价值的就是线索,对情报信息的广泛性理解不足。二是忽视信息的日常积累。很多民警只有在办理案件的时候,才开始“大海捞针式”的寻找线索,而忽略了在平时的治安整治、排查、专项行动中搜集积累有关情报信息,致使出现了投入警力越大,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获取得却越少这种“反常”现象。
第二,情报信息的获取渠道狭窄,情报意识差。派出所每月受理的案件,存在着破案率低的特点,特别是盗窃类案件,实际发案率远高于破案率,而其中所破获的案件很多是通过群众发现、举报的,真正在工作中发现的很少。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警习惯于就事论事,不善于主动发现和收集信息,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情报信息工作的随意性和被动性较为明显。
第三,公安网上信息利用不够。应该说公安网的信息是全国公安信息的集合,是公安工作多年的积累,是精华之地。而在实际应用上,多数派出所民警对公安网上信息的利用,大多是查找人口信息、逃犯信息、被盗物品、打防控操作等,真正能够进行信息比对、研判、预警的很少,更不要说是通过大量的网上信息进行网上作战了。
第四,情报信息的管理、使用不善。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派出所情报信息的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状态,缺乏有效经营。在信息研判方面,虽然派出所掌握了大量的零散信息和线索,但后续的鉴别、筛选、调查、分析、研判等重要环节的运作根本无法深入。在信息共享方面,搜集的信息大部分只是保存在个人手里,没有与其他同事、其他单位进行交流的有效渠道,这严重降低了情报信息的使用价值。
二、加强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的几点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虽然现在派出所都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但如果能发挥好情报信息的作用,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将情报信息建设臵于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随时随地获取情报信息,并有选择地进行筛选、分析、研判、应用,如此才能发挥情报信息对公安工作的作用。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情报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只要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就必然存在反映违法犯罪活动的情报信息。因此我们要树立情报信息无时无处不在的意识,要用联系的观点主动去寻找线索,去搜集情报信息,这样得到的信息才能与目标信息联系更加密切。反之,如果忽略异常,做事粗心,信息便会稍纵即逝。只有主动、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寻找才会找到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二)充分利用派出所的优势,广辟信息来源,畅通情报信息渠道。基层派出所是公安群众工作的第一战线,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最多。群众中蕴含的信息是最原始、最基础、也是最为广泛的。做好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必须充分利用派出所管辖的人口多、行业复杂、地域广阔等特点,广辟情报信息来源,畅通情报信息的渠道,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搜集梳理。
1.以构建灵敏高效的信息网络为重点,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一是接触人员较多的特定职业人员。将基层干部、各村组领导、联防队、护村队成员列入信息员队伍,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收集各类治安信息。另外,村小卖部店主、乡机动车村修理店工作人员、乡村客运车辆驾驶员等特定职业人员,他们工作时间较长,接触人员较多,容易发现各种违法犯罪线索,也是布建信息网的重点。二是易接触复杂人群的特种行业人员。主要是乡村集贸市场、小旅馆、村镇废旧物品收购点等特种行业的人员,他们容易接触复杂人员并易于发现各类信息线索。三是易接触复杂社会面的“灰色”人员。这部分人具有接触复杂社会面或重点人员的条件,往往能够及时获取重要情报线索,但应谨慎选择,宜精不宜多。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把公安派出所信息工作的触角真正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2.广开言路,鼓励群众提供情报信息。应该说有了触角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群众触觉到的信息传递给我们,这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就要广开言路,鼓励群众为我们提供情报信息。提供信息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如与群众谈话、调查访问、接受报案等时机,都可以成为群众提供信息的途径。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想方设法鼓励群众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并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群众及时加以奖励。
(三)重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公安网信息资源在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公安网信息资源,为派出所的打、防、控工作服务。如,经常浏览、分析公安网中本地或者外地的最近案件高发、预警等信息,并结合本地情况或者前几年同期的发案情况,就可以对辖区内的治安要情做出预警;可以在公安网上实践网上作战,发现与在侦案件类似,或者与犯罪嫌疑人相关的更多信息,找到更多线索。
(四)处理好警民关系,挖掘群众中的资源。现在派出所都根据辖区具体情况建立了警务工作室,这为加强警民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派出所社区民警要多下警务室,多与村民交流,甚至可以把日常警务搬到最前线,在警务室里接受群众的报警,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利用每周社区民警接待日,我们可以主动向群众通报辖区治安状况和特点,分析治安发展趋势,宣传安全防范常识,部署治安防范的工作重点,收集辖区内各类不安定因素和治安信息,掌握重点对象的基本情况,听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工作困难。这是警民关系的互动,也是信息的互通。
(五)完善信息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工作一要充实信息研判人员,加强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二要加大信息研判力度,努力将信息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充分挖掘信息中的“含金量”,把辖区每日、每周、每月的发案走势、发案特点、打击对象结合辖区的发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找出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查找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及时做出防控预警。通过对犯罪信息涉及的案、人、物、地等重点信息的分析研判,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动态社会治安的防控。三要提高民警网上作战的能力。充分运用网上各种信息,开展网上列管、网上布控、网上追逃等战法,实现对高危人员和可疑物品的自动比对、自动识别、自动报警,开展“从人到案”、“从案到人”、“从物到人”的多元侦查模式,积极实施精确打击、精确管理、精确防范。
(六)规范情报信息使用原则一要确保情报信息的输入规范。输入信息平台操作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完整输入,输入最多的信息量,便于信息内容的记录完整。在情报信息的归档中,也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保存,便于查找。二要对信息、信息员的信息线索、档案的登记及时进行更新,无效的要及时给予撤销。三要严守工作纪律,严格遵守情报信息工作的保密原则。
推荐阅读:
派出所情报研判室工作内容3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