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朝荣》有感【三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感觉,汉语词汇,解释为感觉,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观《文朝荣》有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观《文朝荣》有感

   30年前的赫章县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只有5%,人均纯收入仅仅为33元,“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是海雀村民为了求生存的真实写照。只有800多人的海雀村耕地面积竟然达到了1.68万亩,由于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大风一吹沙尘四起。在这种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海雀村老书记文朝荣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着村民书写了一段感人的传奇,让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他两袖清风,每日粗茶淡饭,但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彻底改变了海雀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文朝荣老书记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特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定信念,不惧困难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句话是对文朝荣老书记真实的写照。

      在影片中文朝荣老书记为了给村里的女孩还债挨家挨户的借钱,甚至因为捡一张被风吹走的钱而跌落山沟昏迷过去。为了让大家有力气种树将自己妻子给女儿准备坐月子的鸡蛋分给了大家。为了给学生们修建一栋新的教室把自己女儿从小喂大的牛给卖掉了,他将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群众却没有想过为自己为家人留下些什么。他三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斗荒山、战贫困,无私的坚守、无私的奉献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崇高价值。

      通过这短短的90分钟的影片让我感触颇深,文朝荣老书记的事迹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我会以文朝荣老书记为镜鉴,做到爱岗敬业,明职责,立言行。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奋斗。

第2篇: 观《文朝荣》有感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式影片,观众自然会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本剧的男主角——由王洛勇扮演的海雀村村支书文朝荣身上,也许就忽略了电影中“男2号”——新华社记者刘子富。这个人物虽然戏份不多,演绎得却十分真实,让人看到了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精神、责任和担当。

  1985年5月29日,38岁的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子富,背着帆布包、脚蹬解放鞋,沿着崎岖小道,步履匆匆地走进了海雀村。眼前的景象让刘子富震撼不已,满目尽是茅草房、杈杈房,不避风寒,人畜同居。连续走访了两个村民组、11户农家,发现家家户户缺粮断炊。

  “老百姓吃不上饭,你这个支书是怎么当的?你还配当共产党员?”电影中,刘子富这样质问文朝荣。“你家里吃的是什么?带我去看看。”刘子富咄咄逼人,表现出了一名新闻记者打破沙锅问到底,一心寻找真相的职业精神。然而真相就是:天灾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叠加,导致1984年赫章县粮食欠收,人均占有粮食198公斤,纯收入110元。到1985年5月底,全县有120_多户、63000多人缺粮断炊或即将断炊。

  回到县城的当晚,刘子富一口气写成1900多字的见闻,第二天用加急电报发往新华社。之后的事情,贵州人应该都有所了解。1985年6月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1985年7月24日,刚到任的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风尘仆仆深入到赫章等地调研。1988年6月9日,胡锦涛同志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海雀村因此被誉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从那以后的20多年,刘子富又多次走访海雀村,一次次见证了村里的变化。20_年,刘子富从新华社贵州分社社长岗位上退休。这位新闻战线的“老兵”拥有的职业精神、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永远都是我们这些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

第3篇: 观《文朝荣》有感

  电影《文朝荣》生动还原了贵州毕节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的感人事迹,影片以现实的手法和朴素的镜头语言,将审美视点聚焦于偏远贫穷山区一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身上,在改革开放大跨度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一个穷山村岁月无痕,沧桑巨变的故事,在艺术审美的张力中塑造了一位生活、工作、奋斗在农村基层的时代楷模的典型形象,进而在大地深情、赤子诚心的交相辉映中呈现了深刻的时代主题。

  海雀村到底有多穷,影片中一首歌谣催人泪下:出门三步就爬坡,粮食没有眼泪多,哪家姑娘嫁不掉,嫑去海雀穷窝窝。孩子们到底有多苦,影片中一组镜头震撼人心:孩子们饿得不愿上体育课,以及那一双双紧紧盯着苦荞饼饥渴的眼睛。用联合国人类与环境考察团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33元的“苦甲天下”的穷乡僻壤,文朝荣带领群众在缺粮饥饿的困境中战荒山,植树林,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以不屈的毅力向贫困宣战,一干就是30年,用生命兑现了党旗下的誓言。

  在叙事构架上,影片以两条主线牵动观众的心:一是种树,二是娃娃的教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文朝荣怀有简朴的生活逻辑:“咱们要想活下去,就得种树,山上有树就能保山下,有树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能有肥,有肥地里就能长出庄稼,有庄稼大家就都能活。”与脱贫致富并驾齐驱、紧密交织的就是娃娃教育,用文朝荣的话来说那就是“地不耕,误一春,娃娃不念书,误了一辈子”;用海雀教学楼上的标语来说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于是,为了种树,文朝荣把为女儿准备坐月子的鸡蛋送上了植树的.山坡;为了盖教室,文朝荣把养了20年的老黄牛卖掉。在这两件平凡的举动中,我们可以透过银幕深深感触文朝荣那种忍辱负重,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站在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发展共识和教育成为“决定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的百年大计的高度来看,电影《文朝荣》以种树和娃娃教育为叙事主线,既是对文朝荣生活实践的肯定,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

  文朝荣生于乡土、长于乡土,怀揣着一颗爱乡亲、爱家园的赤子诚心,感应时代的召唤,肩负民众的热望,回馈大地的深情,就像片尾曲《亲人热土》所抒发的那样:“掏出这颗滚烫的心,挺起这身铁打的骨;一辈子咬定一句话,为乡亲们谋幸福;山歌飘过绿透的山谷,缕缕悠长的情思,把爱倾诉……”。

  作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文朝荣》既脚踏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通过电影我们目睹了文朝荣在平凡人生中的伟大作为,在平淡岁月中的非凡壮举,他的业绩可歌可泣,他的精神值得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加以发扬光大。致敬!文朝荣老支书。

推荐阅读:

  贯彻新发展理念还不够到位三篇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

  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范文(通用3篇)

  与领导谈心谈话提意见【13篇】

  党员批评他人不足及建议三则(通用12篇)

  2024年元宵节游园活动方案三篇

观《文朝荣》有感【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观《文朝荣》有感【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