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 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不能直接传授,只能传授有关知识并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写作也不只是在课堂上、学校里才能学习和提高的,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工作中、实践里不断学习和提高。 第一个问题:关于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 并不是“写”,而是“思”。

不同的文体,其思维的方式方法并不相同。例如,文学创作的 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思维的形态呈现高度的创造性特征。

学术性文章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态则有明显地科学性特征。公文写作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对象化思维 公文写作属于一种对象化思维。所谓对象化思维,是作者围绕想要处理的那一事件,或想要解决的那一问题而展开的思维。

一件事发生了,一个问题 出现了,必须要处理、要解决,这就是对象化思维的基本动力。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文学创作中的思维。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主要是有感情要抒发,思维的驱动力来自内部。因此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我们把它称为主体化思维。

对象化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事物、处理事件、解决问题,是实用性目的。主体化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创造美的形式,以审美为目的。

二、模式化思维 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创造性有强有弱。公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写作行为,跟文学创作大不相同。

文学创作主要以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进行。“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构筑,社会环境设置,结构形态的安排,写作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的选择,语言风格的设计,都必须有独到之处。而且,在以上各个环节上,作者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

文学创作拒绝模式化。 公文写作也要求有独到见解,但并不刻意求新求异。

在结构、表达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要求标新立异,而更多地要求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展开。 在结构上,公文写作有一个结构的“基本型”,由三大块组成全篇:开头、主体、结尾。

三 大部分的写法也有套路:开头一般都是写行文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用来叙述基本事实、阐明性质意义,或者提出措施、要求。

结尾部分则是执行要求或申报请求。这样的结构安排,清晰合理。

如果不遵规矩,标新立异,反而会为理解、落实造成许多麻烦。 在表达方式上,公文写作一般只用叙述、议论、说明三种,而不用或极少用描写、抒情。

因为描写文字铺张,务虚不务实;抒情是主体化思维的物化方式,主观性强。 公文的语言也是模式化语言。

有一些词语,在公文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如“来函收悉”、“希即遵照”、“拟请”、“敬请批复”、“特此函复”等,这都是约定俗成的套语,言简 意明,如果换用其它语言,效果反而不好。

非套语性的公文语言,也要求平实化、常规化,反对藻饰。

三、替代思维 替代思维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公文的作者是代言人。

替代思维具有下列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公文作者的写作是根据领导和领导机关的指令或授权,要求能准确传达领导或领导机关的意图。思维的目的、方向、内容,都不是作者的主动选择。

其次,替代思维是一种限制中的思维,思维的运行,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在内容上,公文作者的思维必须无条件地循着领导或领导机关的规定行进。

其三,公文作者的个人化思维牲只能在公文结构的组织上、表达方式的选择上、遣词造句上有一定的体现。

四、逻辑思维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主要用形象思维,而公文写作主要用逻辑思维。 公文写作首先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

公文写作务必要对概念进行仔细的辨析,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公文写作还要注意判断的准确性。

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在公文中,判断是否准确不仅影响到公文本身的质量,而且有可能影响到事务能否得到妥善的处 理,问题能否得到真正的解决。

公文写作还要大量运用推理。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必须遵守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形式正确。

一些常用的推理方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在公文写作中被大量运用。 第二个问题: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一、公文语言特征:

1、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词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实用语言只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词语的词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

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 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 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是表达认知的语言。

必须分清了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

2、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 修辞格一般不用。

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的保障。

3、模式性 在公文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

如“特此函复”这 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炼明白。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

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

二、公文语言的要求

1、准确 a、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 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

这话用于公文写作,是比较确切的。 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

譬如,“优异”、“优秀”、“优良”,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

b、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要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

例如:“管理处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处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

”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

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收费站,开遍了全处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

改成“精神文明之花 开遍了全处”,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

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

”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工程招投标工作都基本上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2、简练 a、用语精确,一以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 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

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 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b、 尽量使用短句,做到简练、流畅。

c、 采用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

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 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词语,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

更不可掉书袋。

3、质朴 a、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语言忌讳华丽、造作、卖弄。

鲁迅 先生在 《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

”在当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虚荣心作怪,以为语言越新异越能显示作者的才华。

二是对词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

b、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白求恩”。

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党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这些都是废话,更谈不上文采。 第三个问题:几种事务性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总结和经验材料写作 a.总结的含义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机关事务文体。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都广泛使用的常用文体。

毛泽东曾指出:“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总结的作用和意义。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 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它还可以作为先进经验被上级推广开来,为其他单位所汲取、借鉴,推动面上的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总结的特点 ①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②回顾性 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

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③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④经验性 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 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总结的分类和内容 ①总结的分类 按范围分,有班组总结、单位总结、行业总结、地区总结等。 按性质分,有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学习总结、科研总结、思想总结、项目总结等。

按时间分,有月份总结、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度总结、一年以上的时期总结等。 按内容分,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区分以上总结的种类,目的在于明确重心、把握界限、为构思写作提供方便。但上述分类不是绝对的,相互之间可以相容、交叉。

如《××大学1999年度工作总结》,按性质讲是工作总结,按范围讲是单位总结,按时间讲是年度总结,按内容讲是全面总结。在总结的分类上,应灵活掌握,不必过于拘泥。

②总结的内容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a、 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b、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c、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三、总结的写法

1、总结标题 总结的标题有种种形式,最常见的是由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市 财政局1999年工作总结》、《××厂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中不出现单位名称,如《创先争优活动总结》、《1999年教学工作总结》。

有的总结标题只是内容的概括,并不标明“总结”字样,但一看内容就知道是总结,如《一 年来的谈判及前途》《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1页。、《走活三步棋,选好一把手》《先锋》1996年第5期。

等。 还有的总结采用双标题。

正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标题具体说明文章的内容和文种,如《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加强医德修养树立医疗新风——南方医院惠侨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2、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容。 ①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文字不可过多。

②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第一,纵式结构。

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

这种写法的好 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二,横式结构。

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

第三,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

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 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贯通式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它像一篇短文,全文之中不用外部标志来显示层次。

小标题式将主体部分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概括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 楚。 序数式也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各层用“

一、

二、三……”的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 ③结尾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

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 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

3、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总结写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总结写作实践中,违反这一原则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人认为“三分工作七分吹”,在总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不报忧。

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邀功的坏作风,对单位、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都没有任何益处,必须坚决防止。 ②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总结很容易写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当然,总结不是文学作品,无需刻意追求个性特色,但千部一腔的文章是不会有独到价值的,因而也是不受人欢迎的。要写出个性,总结就要有独到的发现、独到的体会、新鲜的角度、新颖的材料。

③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

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

二、工作报告

(一)工作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工作报告的含义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代表领导机关在大型会议上,针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工作,对全体与会者所作的全面、系统的报告,就是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大会的主要项目,它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向本系统的领导和群众汇报工作; 传达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或最要文件;部署工作,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原则要求;  动员群众积极投入某项工作。

不同类型的大会,其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

2、工作报告的特点 ①全面性 工作报告是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工作所作的全面性的报告,有着综合性、系统性、总揽全局的特点。因此工作报告一般都要分成几个大的部分,从不同侧面、不 同角度对工作进行汇报和部署,篇幅一般比较长。

特别是政府负责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党的机关负责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所涉及的时间长、空间大 、问题多、份量重,有时宣读时间可长达数小时。 ②全局性 工作报告虽然是某一领导人在大会上宣读的,但报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报告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是领导机构集体意志的反映,在这一点上,它跟主要代表个人意志的领导讲话稿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工作报告从初步构思到修改定稿,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并要在领导班子的会议上获得通过之后,才能到大会上宣读。 ③指导性 工作报告一般不具体布置某一项工作,但指导性的特点十分鲜明。

正确评价以往的工作,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以便大会之后统一步调、统一行动,这是工作报告的基本功能。人们经常说要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其中包括传达贯彻××会议形成的决议,也包括领会执行大会工作报告的有关内容。

3、工作报告的类型 ①汇报性工作报告 一届领导机构任期已满,在本次大会上选举换届之前,由上届领导所作的工作报告,一般都属于汇报性工作报告。 ②传达性工作报告 重点用以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决议,以及上级机关的重要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的工作报告,称传达性工作报告。

③部署性工作报告 这种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于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阐明工作活动的宗旨、任务、目的、意义。

(二)工作报告的写法

1、 标题、时间、称谓 ①标题 工作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形式。 单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报告性质和文种构成,如《政府工作报告》;二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如《在省直机关反腐倡廉动员大会上的报告》。

双标题是将报告主要内容或主要精神概括为一句话做为主标题,副标题则由报告人、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高举旗帜把握大局进一步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同志在中 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②时间 大会工作报告的时间位于标题之下正中,外加括号。 ③称谓 称谓在正文之前,顶左边书写,一般写为:“同志们”、“各位代表”等。

2、正文 ①开头 工作报告的开头,有下列几种写法: 报告人向大会提出审议报告的请求。这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报告时常用的格式。

 阐明会议的意义和主题。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常用的写法。

开门见山提出主要工作要点。这是部署工作性的报告常用的开头方式。

②主体 作为充分展开报告内容的部分,主体因报告类型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写法会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是汇报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全面总结任期内或特定时期内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提 出今后的打算及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

如果是传达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工作报告,主体主要是转述和解释有关精神,并对贯彻落实提出具体方案。 如果是部署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列举出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还要提供方法、步骤、措施和要求。

③结尾 结尾一般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

三、领导讲话稿

一、领导讲话稿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1、领导讲话稿的含义 广义上说,开幕词、闭幕词、工作报告,都是领导讲话稿。这里所说的领导讲话稿是狭义的,是指领导人在会议上用于口头发表的、带有一定指示性或指导性的文稿。

领导讲话稿是一种常用的会议文书。 领导讲话稿提倡由领导人自己撰写,也可由领导授意,秘书代写,最终于领导审定使用。

领导讲话稿不像大会工作报告那样有着鲜明的集体意识性,它可以有领导个人的观点。有些领 导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文稿,直接在大会上演说,由别人记录下来才形成文稿。

2、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①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讲话稿一定是不成功的。领导讲话稿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针对什么问题,表明什么观点,拥护什 么方针,传达什么政策,批评什么错误,提出什么要求等等,都要集中明确。 为了做好这一点,讲话稿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其次要注意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②语言通俗,表达生动 常见有些领导在台上讲话时,台下的听众或心不在焉,或窃窃私语,或左顾右盼,或昏昏欲睡,这样的讲话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是成功的讲话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内容空洞,也可能是语言枯燥、表达生硬,引不>

听众的兴趣。 语言通俗、表达生动,是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一点。

为此,八股腔调不能有,枯燥的说教不能有,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吸引力。 ③台上台下,双向交流 讲话稿在引起台下人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时,才算是真正被听众接受了。

事实上,讲话稿虽然是一个说、众人听的单声话语,但台下听众用表情与讲话人进行的无声交流,决定了讲话不是单向性的,而是跟听众的相互交流。 为此,撰写讲话稿时必须心中有听众,要预测听众可能出现的反应,力求与听众形成共鸣。

3、领导讲话稿的类型 ①宣传鼓动性讲话 在动员会、庆祝大会、成立大会、运动会开幕式、群众集会等大会上,运用较多的是宣传鼓动性的讲话稿。这种讲话稿,重视思想的宣传和精神的鼓舞,一般不作指示、不部署工作,但可以改变听众的精神面貌,唤起听众投身某项工作或事业的热情。

②分析指导性讲话 布置中心工作,或研究某一问题,或统一与会者思想的会议,运用较多的是分析指导性讲话。这种讲话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逻辑性强,说服力强。

③总结评论性讲话 总结会、表彰会、办公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大会闭幕式上的领导讲话,侧重于总结评论。或对前一段的工作,或对大会的成果,或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作一番总结评论,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是这种讲话的主要内容。

(二)领导讲话稿的写法

1、 标题、日期和称谓 ①标题 领导讲话稿的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单标题。

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如《xx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也可以省略讲话人姓名,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 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二是双标题。写法是:将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概括为一句话作主标题,再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副标题。

如《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②日期 将讲话当天的日期用汉字书写,加括号置于标题下方中央。

③称谓 根据会议的性质、与会者的身份,分别使用“同志们”(党的会议常用)、“各位代表”( 代表大会常用)、“各位专家学者”(学术会议常用)、“女士们,先生们”(国际性会议 常用)等。

2、正文 ①引言 讲话稿的引言有多种写法,归纳起来有下列主要类型: 强调时间、空间,概略描述场面。 庆祝大会比较多地采用这种引言。

如: 今夜月明风清,波平如镜。中葡两国政府在这里举行庄严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举世关注的重要时刻。(xx1999年1 2月20日 《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讲话》) 表示慰问和祝贺。

上级领导出席下属某部门或系统会议时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如:李安厅长在全省高速公路工作会议暨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话题。 在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的会议上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

如:李安厅长在厅机关和厅直单位处级干部学习班(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②主体 作为讲话稿的核心部分,讲话稿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无非是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层次 清楚、表达通畅、文字准确。

关于内容、文字问题无需多说,这里重点强调结构的安排。 主体部分的层次安排主要是并列和递进两种方式。

并列式结构就是将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互并置地排列起来,说完一个,再说一个,各个层次之 间如果相互交换位置,一般不影响意思传达。在布署工作的会议或总结性的会议上的讲话, 这种写法比较常见。

递进式结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层到深层的层次安排方法,各层意思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 关系。在统一思想的会议上,较多采用这种讲话方式。

讲话稿的主体,因会议不同、讲话人的身份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领导之间先后讲话的次 序不同,其写法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上说的两种结构方式,只是就大体而言,具体操作起 来还需要灵活处理。

③结尾 相当多的实用文体都不一定要有结尾,但讲话稿不同,它一定要有一个结尾。否则,听众会 认为, ×× 领导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转身下台去了? 写结尾要注意两点: 首先,结尾要结在必然收束的地方。

主要内容表达完毕了,主体部分结构完整了,文章就到 了要结束的地方。这时如果还不结束,听众就会不耐烦。

反过来,如果内容还没表达完,主 体还不完整,既使有一个专门的结束语,文章也不完整。 其次,可采取自然结束和专门交代两种结尾方式。

自然结束不用专门的结束语,但听众都能 听得出来,讲话到这里结束了。专门交代则使用模式化的结束语。

推荐阅读:

  面试应答技巧分享

  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标语

  海报写作的基本要求

  personal resume

  学习宣传宪法宪法宣传标语

  对下属于员工评语

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