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中医、西医,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文化范畴,各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理论体系不同,哲学基础不同,医学模式不同。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如果从中医学的《黄帝内经》的作者,和西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算起,中医和西医都有2500年的历史了,都诞生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产生了黄河内陆文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学,和产生在爱情海周围海洋文化背景下的西医药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各自体系的完整程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

  中医是宏观医学,从宏观出发,注重整体,把病人放在天地间去观察去研究,重视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强调内环境的平衡,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人体精神状态,特别注重对于五脏六腑器官功能的调节。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人,中医学是把病人放在首位的,可以说,中医学的模式应是天人相应观的模式,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去进行健康保健、预防和诊断治疗的观察研究。

  西医是微观医学,从细胞到分子、基因……越来越细,它从微观出发,以实验科学为基础,诊治疾病注重局部病变的定位定性,擅于注重微观分析,一般针对性较强。西医学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医学科学大概经历了如下三个时代和五种模式。三个时代是;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整体医学时代;五种模式是: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尘物、社会、生态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传统的中医和西医,基本上都是在上述五种模式的前四种中运转过来的。它们的成果与贡献,也主要集中在那里。总之,中医与西医有以下不同。

  1、文化不同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中医根植于中国的道家文化,时时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观,强调主观意向及中庸,中医认识人体和疾病是整体的、动态的、宏观的和模糊的,例如“阴阳五行”和“表里虚实”等。中医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吸收了周易、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特别是“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并把它们转化为中医学理论,来阐述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中医学以元气论为根本,强调整体的分化性和由此决定的不可分解性,人的整体性具有原发的、先天的性质,并且用这种整体性来理解人的生理病理,并由此提出了脏象、经络等理论。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很符合人体本身结构的复杂性、精密性和个体性的特点。

  西医起源于西方国家,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西医根植于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不过200年,西医与中医相反,具有张扬的个性,它对人体及疾病的认识,是孤立和静止的,但又是具体而精确的,例如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西医强调客观标准,并追求极至。众所周知,近代科学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以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这种方法又叫“分析科学”。分析、分析,越分越细。不断向深入研究,从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性,西医学就是在“还原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还原研究,形成了医学还原论,并以元素论、原子论为基础,来理解和阐明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认为整体性是组合的、可分的,把人理解为由元素或原子组合而成的,并按组合观点来理解人的整体,认为人体是可分解的。因此,解剖、分解、还原,就成了西医必然的研究途径,这种方法,使西医学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例如“非典”病毒的发现等。

  2、对疾病诊断的不同

  中医辨证的指标是偏于主观的,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八纲、卫气营血、脉象、经络等抽象和无形的指标来辨证,注重定性和相对值。而西医诊断疾病的指标是客观的、具体的、有形的和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注重的是定量和绝对值,例如B超、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血常规等定性或定量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西医的诊断标准比较严格而有说服力,但在特殊情况下,中医的辨证可能会更胜一筹。

  3、对疾病治疗的不同

  中医治病从整体来考虑,它注重功能的恢复和新的平衡的建立。并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也就是调动患者亲友参加治疗,强调治疗个体化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例如同为感冒病,中医可根据四诊辨证为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而这种情况,西医常常是使用一种药治疗。个体化利于病人的康复,缺点是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和科学的进步,中医遣方用药讲究守中,中病即止,既防太过,又防不及,强调防、治、养并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西医治病同样要求功能恢复,但它同时还注重形态、生理、生化、病理等等指标的恢复,治法上采用标准化治疗,同一种病就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不太考虑个体化治疗。标准化治疗的优点是,有利于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科学研究;缺点是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治疗只注重局部,不注重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注重发挥别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揽子全包,别人在治疗中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用药主张单药,不主张合用,也不主张多法并举。

  4、发展模式的不同

  从发展模式来看,中医走的是一条均衡平稳,少变化的发展道路,中医关注的是功能,几千年来其理论体系、内核一直不变,不管其分科多细,临诊仍坚守其一贯的整体模式,缺点仍是模糊,优点是误诊的机会也不多。而西医走的是荆棘小路,西医关注的是形态、生理、生化、病理等,西医的发展模式是不断突破和膨胀式的,现有的理论框架不断被打破,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知识的积累也越来越多,显然这很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科学就是要把研究引向深入。但是,因为西医是孤立地和割裂地研究问题,分科过细可能会导致误诊增加,因为专业钻得太深了,导致相关的知识面太窄了,因为疾病的症状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而且是错综复杂的。

  5、在思维方式上与方法论上不同

  在思维方式上,西医更具有分析性,倾向于事物的本身,更多的依赖逻辑推理,分门别类的研究事物。中医则擅长于整体,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多的借助经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方法论而言,西医的微观分析方法,使人们的认识从器官组织、细胞直至分子基因水平,所以西医的指导思想是还原方法,然而这种认识方法,过多的注重微观局部而忽略了宏观整体,忽略了人在生理、心理、病理上的统一性及独立个体的特征性。而中医理论则包含了系统方法,中医的系统方法,从一开始就强调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性,提示了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形(躯体)与神(心理)的统一,与中医学的整体观有着内在的相同之处,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和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中医治疗模式,也因此更显示出其合理性与思辨性。

  由此可见,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冲突还比较多,因此,中西医结合并不是要中医改造西医,也并不是要西医改造或消灭中医,更不是把中医嫁接在西医这颗大树上,交叉点和结合点究竟在哪里?需要中西医界的仁人志士们去努力和探索。中医现代化也绝对不是把中医“西医化”的同义词,而是要在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根据中医药自身的规律,对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客观地、认真地、细致地研究,以揭不其科学实质,用现代语言表述之,使之赋予时代的特征而实现“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绝对不是用西医理论来取代中医理论。

  总之,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但宏观微观都是科学,而中医学与其它科学不同,中医药学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论中医药学,最高的水平当然是在中国,论接轨,当然是外国向中国接轨。但是,中医和西医没有必要去比较谁比谁强,因为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可能包治百病,都有着各自的不足和缺陷,但中医和西医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人的健康,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和人的疾病,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维护人类的健康,是中医和西医共同的任务,二者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可以互相借鉴,二者应该是相互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伙伴关系。在临床实践中,二者都应该抱着务实的态度、合作的精神,求大同存小异,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己任,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

  中医、西医,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文化范畴,各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理论体系不同,哲学基础不同,医学模式不同。

推荐阅读:

  主题教育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4篇

  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总结

  [中班音乐课教案虫儿飞]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小鸟和大象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绘画_幼儿园中班美术课教案:用多种颜色画雨

  对照党章准则条例自我剖析三篇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总结】庆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