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励志故事
青春的励志故事
关于青春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呢?青春是火,燃烧我们年轻的光华,青春是灯,照亮我们美丽的豆蔻年华,青春是路,指引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下面是精选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青春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青春的励志故事篇一:剩者为王
她和我同村,是儿时的玩伴。我们一起上学,巧得很,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又被分在同一个班里,做了20xx年同学。
她的成绩一直不太好,我记得很清楚,小学阶段她的成绩中游偏下,从未被选出参加过各类“竞赛”;中学阶段她还是那样默默无闻,尽管挺刻苦,成绩却毫不出色。
到县一中读书时,我们村当年成群结队的身影仅剩了我们四个,只她一个女孩子。高中三年是最艰苦的阶段,后来,她把每月一次的探家假也省了,每次都让我给她捎点饭费回来。尽管如此,直到最后模拟考试,她的成绩才从下游勉强挪到了中游。
凭她的成绩考本科不可能,只能考虑本市的高专。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骑”在了本科线上,被外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学院录取了。尽管她成了班里高考的“黑马”,但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的前途和专业。
那年我们四个人,一个落榜后外出打工,一个考了专科,我在本省读书,她去了西安。
一晃大学毕业了,我的专业热门很快找到了工作,她找了几个月工作也没有合适的,整天和父亲去大棚浇菜。一次回家,我在街上遇到她,她觉得很不好意思,说工作不好找,打算考研,可没把握。我知道她的英语四级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考研对她来说的确有难度,但我还是敷衍说不如试试,不行也就死心了。
第二年春天,她居然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很是让我吃了一惊。研究生应该压力比较小了,别人打工、谈恋爱,她却抱着书本啃,很多次在网上聊天时她都说“学习很吃力,争取按时毕业”。我想,凭她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要想顺利毕业肯定要下番功夫才行。
大概是别人的倦怠成就了她,毕业时她因为成绩优秀,又被保送博士连读。这次她真的退却了,用她的话说“太难,越读越害怕”。她的父亲非常生气,以断绝关系相要挟,“多光宗耀祖的事儿啊,一定要去读”。就这样,她被迫回到学校。为了早日毕业,她心无旁骛,丝毫不敢放松。
那年春节,我们在老家凑一起打扑克,她如释重负地说“本师太再有半年就度出苦海了”,我们大笑。中午吃饭时她的手机响了,是导师打来的,让她立刻返回学校,有件很重要的事……
原来她被学校推荐公费赴美留学!名额定下了。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被震动了。她说申报的人很多,比自己优秀、成绩好的人也很多,为何导师最后力荐自己呢?她自己也倍感意外。
我特地在网上查过,她将留学的那个大学高分子材料学世界排名第一。
三年间,她很本分地做学生,勤恳地做试验,毕业时已经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过几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成了业内年轻的专家。
去年,她刚回国,就被一家德国公司以年薪12万美元聘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特地翻出那些以前的毕业照,小学毕业照上有她,初中毕业照上有她,高中毕业照上还有她,她似乎喜欢站在最边上。我想在她的影集中肯定还有大学毕业照、硕士毕业照、博士毕业照、留学时代毕业照,在那么多熙来攘往的同学中,最后只有她始终站在那里微笑着!
她的故事让我感慨,尽管你不是最优秀的,但只要你能始终如一地向着目标前进,在激烈的竞争中没被淘汰出局,度过寒冬,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胜利者。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不也是这样吗?
青春的励志故事篇二:数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
埃尔米特从小就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找老师辩论,他尤其痛恨数学考试。埃尔米特花许多时间去看牛顿、高斯等数学大师的原著,他认为在那里才能找到“数学的美”。
埃尔米特的表现让父母忧心,为了让他把书念好,父亲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学。因为拥有超人的数学天分,他无法把自己塞入数学教育的牢笼,但是为了顺从父母的意愿,他又必须每天面对那些细微繁琐的计算,以致痛苦不堪。数学是他一生的至爱,但是数学考试是他一生的噩梦。这位孝顺的天才,似乎注定终生都要自我折磨。巴黎综合工科技术学院入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他从18岁开始参加,考到第五次才得以勉强通过。其间,在几乎要放弃时,他遇到一位名叫李察的数学老师。李察对埃尔米特说:“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日以来的第二位数学天才。”(拉格朗日被称为数学界的“贝多芬”,他所做的求根近似解被誉为“数学之诗”。)但是埃尔米特光有天分不够,李察老师说:“你需要坚持完成学业,才不会被你认为垃圾的传统教育牺牲掉。”因此,他一次又一次落榜,却坚持继续应试。
埃尔米特进入技术学院读了一年以后,法国教育当局忽然下一道命令:肢障者不得进入工科学系。由于埃尔米特出生后右脚就残障,需拄拐杖行走,他只好转到文学系。文学系里的数学已经容易很多了,结果他的数学还是不及格。有趣的是,与此同时,他在法国的数学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引起了数学界的震惊。
在人类历史上,第三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就发现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众多一流数学家埋首苦思四次方程以上到n次方的解法,始终不得其解。没想到320xx年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一个数学常考不及格的学生,竟然提出正确的解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数学天才,直到24岁时,才以及格边缘的成绩从大学毕业。由于不会应付考试,埃尔米特无法继续升学,他只好找一所学校做个批改学生作业的助教。这份助教工作,他做了将近20xx年,就在这20xx年中,他发表了关于“代数连分数理论”、“函数论”、“方程论”等方面的论文,名满天下,数学程度远远超过当时所有大学的教授。
埃尔米特不愤世嫉俗并能坦然前行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妻子的了解与同心。埃尔米特的妻子是他大学好友勃特伦的妹妹,她无怨无悔地跟随这个不会考试的天才丈夫,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二是有人真正地欣赏他,不因他外表的残疾与没有耀人的学位而轻视他。欣赏他的人后来也都在数学界享有盛名。而来自真正行家的惺惺相惜,比考试得高分的一点儿虚伪荣耀,更能支持一个“失败者”一路走下去。埃尔米特在49岁时,巴黎大学才请他去担任教授。此后的20xx年,几乎整个法国的大数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我们无从得知他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没有考试。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的教授贝尔在对历史上的数学伟人进行回顾时,这样描述他:“在历史上的数学家愈是天才,愈是好讥诮,讲话愈多嘲讽。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埃尔米特,他拥有真正完美的人格。”
青春的励志故事篇三: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20xx年8月9日,陈燮霞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决赛首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女子举重在时隔4年之后收复在雅典奥运会惟一的失地的诺言。她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磨炼,但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她终于走到了今天。
1992年,在番禺榄核村读小学三年级的陈燮霞被番禺业余体校的黎教练选中,进了体校训练。那时,体校每年的学费是230元,伙食费100元,另外还要给零花钱,陈父的家庭负担很沉重。当时陈家主要有十几亩地用来种甘蔗和水稻,再种些瓜菜到市场去卖,每年剩余下来的收入大约5000元至6000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陈父觉得既然女儿被教练选中,就应该学下去,再苦也要坚持。
番禺体校在市桥英东体育馆旁边,开始时父亲骑单车送她去训练,到周六又去接回来,来回也有几十里路。燮霞很懂事,一个月后就可以自己搭公共汽车再转摩托车回家了。妈妈担心女儿的身体,很舍不得送她去训练,经常一个人偷偷哭。在体校训练多年,父亲也不允许母亲去看,怕她看到女儿辛苦心软受不了。
陈父除了经济上很支持燮霞,精神上也给她很大鼓励。燮霞刚开始练时浑身都痛,但不敢告诉父亲,回家只是抱着奶奶哭。为了鼓励她,陈父带她到商场给她买了一套128元的运动服。春节时,燮霞穿着体校发的平底鞋回来,希望爸爸给她买一双运动鞋,爸爸也觉得女儿穿平底鞋很难看,但家里经济实在紧张,就没答应。第二天送她到了车站了,想想还是狠心给女儿买吧!就带她到商场挑,她一选就选好了,对爸爸说:这双是阿迪达斯啊!爸爸一看价钱200多元,兜里只有400元钱,但最后,还是咬咬牙给她买下来了。
1994年,陈燮霞被钟成灿教练选中,正式成为广州伟伦体校举重队队员。燮霞在伟伦体校训练期间,陈父就要借钱供她训练了,前后共借了上万元。1998年,“八一”举重队的教练高凯文到伟伦体校物色人才,钟成灿就向他推荐了并不起眼的陈燮霞,后经省体育局同意,燮霞就正式成为“八一”举重队的队员,并与广东省体育局协议“双计分”(陈燮霞参加比赛获得的金牌,原输送单位广东省体育局亦可计算同样金牌成绩)。1999年7月1日,燮霞终于在“八一”队正式转正了,每月有175元补贴,不用家里寄钱了。
燮霞很少跟父母提及训练的情况,但父亲却很清楚她训练最艰苦,一年的运动量几乎等于5年的量,而且知道她还常常为了减体重饿肚子、长跑甚至剪头发。她就这样十多年间都默默无闻地练着,直到这两年才终于崭露头角。
到了“八一”队以后,钟教练也经常与她通电话,关心她的训练情况,而每逢佳节燮霞都会给钟教练寄上贺卡。即使是成为世界冠军,每次见到钟教练都像回到体校那样,挽着钟教练的胳膊去逛街,亲密到连父亲都会吃醋!每次比完赛,师徒俩都会吃个饭聊聊天。钟教练前年曾对她说:“你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举重运动员很难长期维持训练的高峰,而你不同,你才刚刚冒尖,伤病较少,只要你在她们面前练出与她们相近的水平,就能对她们造成心理威胁,扰乱她们的心态,然后你再稳步提高就可以了。你的心理一定要过关,就像一个人以前只在小河里面游过泳,一到了大海开始会有点乱,但放开了就会越游越好。你一定要争取进入国家队,只有进入国家队,你看到她们的训练水平,你心里就清晰了,你就会很有信心发现原来自己与她们的水平相差并不大,我也可以超越世界冠军!”
而燮霞真的做到了!
推荐阅读:
青春的励志故事.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