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3个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3个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以下是精选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1:

  一个值得思考的成功教育案例

  呵护童心、好奇心、善心使孩子大器成才

  (从杰出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教育思想实践中汲取文明)

  000在中国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老师20xx年10月9日著文感叹:我是一名教书20多年的小学教师,也是一名正上高三的孩子父亲。我发现中国出了马宇歌这样的女孩子,这样的男孩子多少年来怎么一个也没见有?什么原因呢?能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像马宇歌那样,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以其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善良的心理为依托,尽量使大家都得到全面发展呢?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个家长和老师应该首先拷问一下自己:咱们到底是怎么影响和教育自己孩子或学生的?

  ....讨论素质教育思想范畴的家庭教育,不由得使人想起了中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好一个“轻拢慢捻抹复挑”!琵琶、古筝精湛的弹奏技艺,与教育艺术达到的境界何其相似!拢、捻、抹、挑,不过是几种指法而已,关键在“轻”,在“慢”,在“复”。我们从北京的清华著名学子马宇歌身上,可见她的父亲马弘毅先生的教育艺术,更甚于“弹琵琶”的精湛艺术,他大器育人已臻化境。此话并不虚言。

  一、 神话般的马宇歌

  马弘毅先生的女儿马宇歌,5岁应邀在北京电视台开始播映个人绘画;6岁发表文字作品于报刊;8岁以综合评比成绩第一,入选CCTV “大风车”栏目首批考试录取的30人小记者团,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首席小记者;10岁利用每一个长假独闯天下,并给高校师生演讲;她只身登上过青藏高原、南海军舰……两只风行天下的小脚丫,至13岁时已经踏遍了中国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共31个,至200多市、县、乡、村,总行程30多万公里,同时读完了600多种中英文各类课外字书,结识社会各界朋友1万多名;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20xx年寒假步入欧洲进行学访。她的事迹还被选入了现行我国中小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等各地多种教科书;20xx年6月,通过参加中国全国统一高考,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成为该校建筑学院、该校法学院的一名攻读文、理科双学士学位的20xx级本科生,兼马拉松运动健将、清华电视台女主持、记者及该台学生负责人。在互联网上,输入天下唯一可见的“马宇歌”这个非常的名字,你会惊奇地看到海内外无数人在关注和讨论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及其揭示的教育真谛。

  马宇歌在少年壮志闯天下的长期过程中,并非没有遇到过艰难险阻。但是她说:“人只有经历的事情越多,遇到的风险越多,才会更安全。因为,只有经过社会锤炼以后,一个人独立处理险情、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提高。”

  听马宇歌的真实故事,如听神话。这种神话,并不复杂,是由最普通的东西构筑的。这种最普通的基础材料,就是你我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好奇心”、“善心”和“童心”。这“三心”,原本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可随着岁月流逝,还有多少人把它们视之为宝呢?根据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的介绍,我们可以窥见宇歌按照人生的美好天性,健康成长的一些轨迹:

  二、在好奇中发展

  宇歌与任何一个普通的聪明孩子一样,幼年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刚出生几天,小宇歌便被爸爸抱到云南省玉溪市公公家大门外的松林草地上,她独自躺着,仰望蓝天飞过的一片片白云,兴奋地挥拳蹬腿与天呼应。小宇歌刚会下地跑时,曾蹲在潮湿的地上,两眼低头瞪直了盯着快跑的一只蜈蚣,在当时围了一圈众人的注视下,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把那条小虫子捏起来竟放到了自己嘴里。宇歌爸爸敏锐地感到“孩子能够对陌生的东西这么好奇,并勇于接触,那绝对是好事儿。”

  宇歌的大多兴趣爱好,不少都是三、四岁时得到开发的。除了在托儿所、幼儿园学习外,她爸爸还经常有意带她到北京市西城区住家附近的福绥境少年之家、丰盛少年之家或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等处去玩儿。她看到什么,喜欢什么,就由她去参加什么。顺应她的成长需要,开启她的潜在智能,保护她的求知欲望。回家后,她爸爸更喜欢和小宇歌一起做游戏,同时应她要求,不仅给他讲故事,还认真教她画、教她做……带她去串门,等等。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爸爸和宇歌一起路过当时住家附近二环路内的北京青年宫剧场。那里正在举行北京市西城区企业工委系统“红五月”歌咏比赛。没经任何人的安排,小宇歌在爸爸的鼓励下,居然大大方方地从后排大门外,向内走到最前面,边招手、边上到舞台中央,向中场间歇喝水聊天坐着的无数观众,主动表演了节目,赢得大家十分惊喜,雷鸣般的掌声。

  宇歌爸爸说:“其实,我们本应着意培养孩子合法合理、敢想敢干的类似品格。跳出那些莫名其妙的条条框框,才能让人性中最美好的个性童真得到充分伸展和张扬,以此孩子才能对什么都更好奇,勇于探索、勇于追求。”

  三、怀着童心长大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宇歌直到上初中二年级时,还认为圣诞老人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从宇歌懂事开始,每年圣诞节,她的父母都会准备一份礼物给她,基本上是一本书、一些好吃的和一个益智玩具或重要文化用品。但是,这个送礼物的人,必定是“圣诞老人”。她的父母把礼物,偷偷藏在院子或屋门口,然后诱使小宇歌自己去找。每一次,看着宇歌找到礼物的那份惊喜,她的父母都很激动。这个纯洁天真的孩子,到了学校里还会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知道吗?我今年又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了!”同学们大多会取笑她。但宇歌却一本正经,认真地说:“圣诞老人不会偏心眼儿的,他也会送礼物给你,不信你再回家好好找找!”

  有一次宇歌捅了漏子,闯了祸,恰逢圣诞节又快到了。宇歌忧心圣诞老人不会再送礼品给她了。爸爸安慰她:“圣诞老人不仅喜欢乖孩子,也喜欢淘气的孩子;不仅喜欢好孩子,也喜欢‘坏'孩子……”12月25日,宇歌又盼来了圣诞老人留在她家门外的雪中礼物。这孩子拿到礼物的那一霎,喜乐!鼓掌!欢跳!当夜,她背着全家人,关上自己的房门,在台灯下撅着小嘴儿,伏案持笔良久,给她认为一直心里装着每一位孩子的圣诞老人,工工整整写了一封信,叠了又叠,偷偷放到了小宇歌在家门外边找到圣诞礼物的那个角落。她爸爸偷偷拿走这封信,拆开一看,自己泪如泉涌:这孩子,她对圣诞老人的感情竟是那么真挚!

  宇歌爸爸告诉我们:“其实,童心也是许多人都想留住的最美东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经受的越多、对我们社会了解得越多,人们本性中那些美好的坦然流露,似乎越来越少了。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留住‘童心'呢?要寻找一切契机,创造条件鼓励孩子童心永驻!”

  四、用善心来浇灌

  小宇歌胸前从小到大一直轮换着,别了两枚徽章,上面一个刻着“博爱”,一个刻着“天下为公”。这是爸爸马弘毅先生在孩子出生前一年,就为孩子准备好的出生礼物──── 也是送给自己下一代的终生礼物。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完作业,小宇歌父女俩穿好御寒的长袖衣服,顶着满天星斗,像往常一样到外面散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北京人民医院门口,小宇歌很想去里面看看。于是,马弘毅先生就领着她来到了一楼灯火通明,空气十分畅通的急诊部。在一间救治危重病人的门口,小宇歌久久地望着里面发生的一切无意离开。她揪心地、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去世了。小宇歌十分难过,当时像老奶奶的亲人一样,两眼浸出了泪花。她忘情地跟着那群悲泣的亡者家属,亲眼目睹他们推车把浑身蒙上白布单的老奶奶,一直送到拐了好几道弯的太平间内,直至放进冰柜。爸爸马弘毅先生则有意让自己的孩子,怀着发自内心深处感同身受的悲怜,和现场的那位难者,乃至那位难者的一家亲人,命运休戚与共,起落沉浮,身临其境地早早地见证了一个挽留不住的宝贵生命,刚才存在,转眼即逝的全过程。

  在回家的路上,父女沉默良久,俩人手拉着手只管行进。各自仍然沉浸在刚才遇到的他人不幸与巨大悲痛之中。想着想着,小宇歌憋不住了,突然抬头向马弘毅先生一连串地追问了起来:“爸爸,人为什么会死呀……爸爸,人怎么才能不死呢?”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从1994年的11月份,刚刚开始向全国首播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一天一集。宇歌和爸爸妈妈集集不落,全家晚饭后准时收看。于是马弘毅先生引导着自己的女儿,先从该剧中的诸葛亮现实到底有没有死讨论起,最终使小宇歌这路上明白了一条可能会影响她一辈子的重要人生道理:一个人做的事情只要是更多人感念和欢迎的,大家就会永远地记住他,并且会把他以各种形式“复活”起来。“小孩子只要从现在起能够一生不断地做好事,做有益意的事情,也会像诸葛亮长期活在人们心里一样,得到‘永生’!” 宇歌从此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这些话。

  在小宇歌10岁的时候,她爸爸继续带她走进了没有多少人会带自己小孩去的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即北京处在天坛南门外不远、护城河南岸,当时唯一的一家极其简陋不堪的临终关怀医院,亲密地接触了那些被送到这里来即将辞世的老人们。出乎意料的是,小宇歌对这个群体没有任何疏离感。她竟十分投入地扒上去,抱着每一个人的头,长时间地亲吻那些将即辞世、不能吃饭、不能说话躺着的一个个老奶奶;将自己多日来在家精心叠好的五颜六色纸鹤,一捧一捧放到每位病人床头;一口一口喂她们用小宇歌自己挣的稿费买来的桔子、广柑;把小宇歌随身带的众多彩色气球,拿出来吹得满屋漫天飞舞。

  小宇歌很懂事,也很知道感恩。这些年来,只要是全国各地哪儿有什么森林火灾、蝗灾、泥石流、旱涝灾害……她总会用自己的稿费,献上微薄之力。并主动去看望那些失学的同龄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等,竭尽所能主动地帮助他们。马弘毅先生说:“孩子,只有从小充满良知和爱心,信念坚定不移,长大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永远不失尊严、不会被屈服。”

  五、用脚步去丈量

  小宇歌在爸爸妈妈的赞同支持下,第一次独自远游是在刚进入10岁的1997年7月18日,乘的是北京K65次,终点到南京的火车,整个行程都在夜间。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宇歌,那次出了家门连续走了28天,历经祖国南方苏皖两省、辗转4400多公里。小宇歌由此探索大千世界的心扉,一下子被彻底打开了!后来还在10岁那年,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到上初二时的大致发展规划,共五项,其中之一是在这期间把祖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要、有代表性的一些地方,都能自己独立地走上一遍,实现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的自定目标。

  后来,她到了不少地方,其中有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等等,也有较贫困的地区,如青海的湟中县、湖北大别山上的罗田县……更有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还有的是从了解地形地貌角度考虑出发,由她独自去的,像东北的小兴安岭、东海上的舟山群岛。海南岛、西藏……那全是她一个人去的。小到边陲村落,上入蓝天,下潜海底,包括各少数民族地区、陆军、海军、边防军、坦克部队等等,整个社会景象与自然山川,让她都独自亲身经历过来了。

  六、选择教育时机

  马弘毅先生强调:“三、四岁对儿童来说,是其人生重要的‘第一期'阶段,昭示着人生‘启步'由此开始。这时的孩子,求知欲望爆炸性逐渐极度扩张,渴望了解一切,什么都想着手亲自尝试一下。然而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特别聪明的孩子早在这个阶段,就被一些家长的无知或误导给彻底压抑了! ”

  小宇歌全家很喜欢一块儿聊天儿。爸爸尤其爱和孩子在两种情况下好好交流,一是父女两人没事躺在床上的时候;一是领着她夜深人静上街散步的时候。小宇歌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经验是,谈话特别是谈问题,最好捡最好的时候谈。而这两个时候谈,效果比什么时候都好。

  马弘毅先生说:“现在的教育存在一个明显缺陷:电门的插头和插座只有一 一对应,才能起作用;如果插头两个眼,插座缺一眼,肯定没用。我们不应控制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只让孩子了解正面的东西,阻止他(她)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与复杂的社会情况。一般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重性,闻香切忌忘了臭、见善无需忽略恶,讲生、谈幸福追求,更不能够有意徊避老和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尽量得到完整的认识并善加引导。这样反而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没有害处。否则,再好的教育初衷,也难达到预期结果。因为你的‘插头'其实是两个眼的,孩子或学生只知其一的结果,等于被你把他的'插座'变成了一个眼,双方不能一 一对应,自然上下发生不了什么有效回应和作用了。”这番话的比喻和他揭示的真理,让人联系实际,发自内心感到十分信服。

  七、尊重·弘扬·借鉴人类文明为的是有利我们自身

  作为老师,我们十分惊奇:马宇歌的父亲到底是一个具有什么背景的人呢,他超前的正确教育思想理念和非凡有效的教育方法从何而来?他居然会借圣诞老人来保持小宇歌的童心,用带领小宇歌去看望素不相识的垂危陌生病人,来从小培育并夯实孩子的善心……以之超级有效地、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的下一代,牢固地树立起了正确而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这种种绝妙的方式方法,与世人的心态与忌讳,是多么地大相径庭,大不相同啊!

  作为老师,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童心、好奇心和善心真是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乃至我们整个学校教育应有的教育灵魂吗?结合这么多年来的深入实践、长期学习、认真反思,我发自内心拿出的最终答案的确是肯定的。毫无疑问,我相信这是正确的!保护童心、发展好奇心、培育善心,说起来多么普通,可对今天的世人来说,又是何等地久违而陌生啊。按照现在一般人的认识理解:童心不是与幼稚、长不大相连吗?好奇心不是与学习态度专一相悖吗?善心不是与好欺、愚蠢同义吗?然而我却坚定地认为,马宇歌自幼有幸从爸爸马弘毅先生那里得到有意保护的小宇歌与生俱来的这“三心”,恰恰是我们当今所有新的、时髦的、“与时俱进”的大多数人,亟需立即洗心革面,务必重新具备的良好生活态度及其起码的做人准则!除此之外,不可能有比这还好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了。

  作为老师,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熟练地似大师操琴弄瑟般“轻笼慢捻抹复挑”的教育艺术,其真其妙,确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极高境界,实在可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他倾吐着“切切如私语”穿透时间隧道、深入天下人心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他弹奏着“嘈嘈如急雨” 响彻寰宇的时代教育乐章,由此把一颗颗照亮人心的“大珠”、“小珠” 撒落到业内外一切有心人的视野和心田之中。感谢马弘毅先生为社会公共文明事业做出的,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可贵贡献!

  作为老师,我们无不翘首企盼,憧憬着所有孩子今后享受的教育,都有希望得到马宇歌赖以健康成长的那种正确呵护和引导。愿大家用童心、好奇心、善心──── 这“三心”去浇灌,滋生,养育出像马宇歌一样正直大器的新人,让他们愈来愈多地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之上!我还衷心地期待着能以“北京马氏‘三心'教育”为引导,让我们的下一代所构筑的崭新社会,和谐进步,未来更加美好可望。(本文作者:中国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冉泊涯先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 “20xx年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研修平台而作。原文载于中国重庆市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20xx年9月第三次印刷的《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第五章第二节之三。该书书号为:ISBN 978-7-5621-3727-6。该书主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李源田先生。该书责任编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雷雪梅女士。要想了解中国著名的杰出教育家马弘毅先生,饱含哲理又充满理想,在各方面如何细致培育女儿的更多精彩事例,和来自教育界对之的有关研究、评论等,请利用电脑去搜一搜“马宇歌”这个网上至今唯一存在的人名,找到它们系统地看一看,收获一定可以感到会是很大的。中国合肥的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徐天坤先生,在《中国出现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很值得关注》一文中说:“马宇歌儿时写的一篇著名日记《我会成为那只海鸥》,可从它里面看见这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人家从小具备的志气与人格究竟什么样。”以下全部截自徐天坤先生的原文,其中包含马宇歌的《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在辽东半岛插向黄海的最南端,我告别了美丽的港口城市大连,只身踏上客轮奔赴山东 · 威海。

  跑到船身后甲板上,侧脸迎着海风,倾听船行时的巨大涛声,只见海面那道被钢铁划出的白色痕迹,跳跃在深蓝海水中,一直延伸到天边。远处风平浪静,没有岛屿。我十分寂寞,渴望某种生命能够到来。哦──── 那是什么?视线尽头出现几个小黑点。越来越清楚──── 那是海鸥!我惊喜极了。

  一只海鸥飞在前边,其它几只尾随其后。抬眼面对它们,不知海鸥正在追赶什么。越来越近,顺着它们飞行的方向望去,那竟是一面旗帜,树立在船顶迎风招展!

  霎时,我真被感动了,被这些如此执着的生命所感动!我目不转睛,挺胸望着它们,把心中的赞歌唱给它们听 ……

  海面出现几座零星小岛,两只海鸥弃队而去,飞向那些看似很美的乐土。也许它们觉得,栖息小岛生存繁衍,比在海天之中奋勇拼搏要舒服。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另有3只不愿如此,仍然在我头顶飞翔。

  突然又有海鸥经不住诱惑,改变航向飞走了。结果还剩两只,一前一后相互激励,奋勇坚持着。不久,其中1只实在没气力了,一下落到海面之上。

  这使我集中注意起最后仅存的那只海鸥。是它,对,是它!它是那只一直领头在前的海鸥。风起天阴,忽然一个浪头打来,海鸥被砸了下去。但它努力快速扇动翅膀,使自己再次向前飞起来。海鸥扇动翅膀的次数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距离越拉越远。终于,它在我的视线中也消失了。

  这时,滴滴雨点落到我头发和身上,滴满我的两颊,好像泪水一样在不停流淌。我依然不愿离开甲板,抓紧船舷,依然注视着海天那道更模糊的界线,期望奇迹到来。

  我失望了。但我身后,那面旗帜依然飘扬!

  我再次远眺。远处又跚跚飞来几只海鸥。哦,我清楚了,在那几只海鸥中,飞在最前面的还是它!原来,暂时消失的它,是去招回它的更多同伴啊。

  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我左右抹去在淌的泪水,朝着它,跳跃起来不停地挥手。它加快速度,冲风破浪,飞到轮船上方。现在,它已经由追随,开始超越船头,为船开路,指引航向。

  从追随一面旗帜,到携同大家同舟共济,一道奔向新的广阔彼岸,这跟我心中一直怀有的某种东西,多么相似!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2:

  河南洛宁县的贾容韬,原是该县服装鞋帽公司的经理,为了把一双儿女培养成才,忍痛关掉生产红火的工厂去陪读,潜心研读了数百本教育专著,终于将一双儿女送上了重大大学,他自己,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教育专家。在贾容韬的帮助下,900多名厌学孩子成为优等生,400多名网瘾少年成功戒掉了网瘾,80多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为使该成功案例能供更多的人参考,故在此将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孩子成绩差得让父亲绝食

  贾容韬有一女儿贾蕾,儿子贾毅,女儿大儿子2岁。为了一双儿女的学习,贾容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一次考试贾蕾只考了70分,为此贾容韬伤心得躺在床上唉声叹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对女儿说:“你差30分才够100分,我至少要绝食三天。”贾毅抱怨父亲“只认分数不认女儿,算什么父亲?跟只认钱不认人没啥区别。” 贾容韬又伤心又委屈,喊道:“我为谁呀?不就是为你们吗?”他跳下床,抄起东西就摔,当然是抓酱油瓶子,拣不值钱的东西撒气。

  女儿成绩不好,儿子也不争气。一是上网玩游戏,二是与同学打架,并且屡教不改,差点被学校开除。

  二、惊回头,养儿不是养猪

  1999年度,贾容韬出差到郑州去看表哥时,发现往日温馨整洁的家,如今冷锅冷灶的,桌上积满了灰尘,墙角挂着蛛网,表哥独自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混浊的泪水无声地从蜡黄的脸上流下来,说:龙龙以前是多好的孩子啊,后来我明明看到他讲究吃穿,不走正道,却因为工作忙没有管他。是我害了他呀,也毁了这个家!原来,表哥的儿子龙龙寄宿在学校,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像脱缰的野马,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来竟染上了毒瘾,导致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四年,表嫂气疯了,脱光衣服在大街上乱跑,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回家后,贾容韬想起表哥的泣血哭号,一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想着如果任由犯有“游戏海洛因”病症的儿子贾毅,如果任由他滑下去,终有一天会变成龙龙那样……想着想着,冷汗顺着他的脊背往下淌。

  三、要教育孩儿,自己需先受教育

  贾容韬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别人,还不如把自己变成教育内行。为此他毅然实施三戒——戒烟、戒酒、戒麻将,又订了几种杂志报纸,买来了一大堆名人传记和教育专著,将全部业余时间用来读书。过去,贾容韬和孩子聊天谈心,总是那句重复了几千遍也不嫌烦的“要努力学习呀”,现在他说提“李政道当年……,林肯小时候……”。

  当贾容韬第一次问儿子心情好不好时,贾毅大吃一惊:最近我没有和别人打架呀,也没有考试呀!他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说:“有啥事?直说吧!” 贾容韬被儿子噎得喘不过气,讪讪地说:“以前我不知道儿子不是猪,不对,我是说养儿子不是养猪,不能喂饱就万事大吉,还要关心儿子的喜怒哀乐。以后我要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贾毅沉默了一会儿,红着眼睛说:“老爸,谢谢你明白儿子不是猪。比起衣食,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盼望遇事可以和老爸商量,烦恼了可以向老爸诉说。” 贾容韬眼眶也湿润了:这么多年来,儿子是第一次和自己掏心掏肺地说话!

  期末考试,贾蕾数学只考了60多分,回到家里,她先让母亲做了几个好菜,然后在饭桌上不停地给父亲夹菜说:“爸,吃得饱饱的,把四天的饭都吃进去。”60多分,按惯例,贾容韬会绝食四天。不料父亲始终微笑着,贾蕾越发脸白,暗想:这是暴风骤雨前的平静!贾容韬没生气,是因为刚读完教育家魏书生的书。魏老师说:考砸了,正是孩子最痛苦、最伤心的时候,做父母的再打骂一顿,再给压力,那不是往孩子伤口撒盐吗?有本事的父母应该帮孩子拿出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没本事的至少要鼓励鼓励孩子。

  贾容韬收起数学试卷,很义气地对女儿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初中时你多辉煌啊,数学还考过满分呢。以你的聪明,只要用心,下次一定能考好。贾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父亲:你不绝食?贾容韬一本正经地说:你考砸了,我为什么要挨饿?贾蕾“哇”地一声哭了:爸爸,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有信心!自信的孩子一定能成功。高考时,贾蕾数学考了138分(满分150分),顺利考上了重大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四、家庭和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在此之前,贾容韬夫妻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俩人还去过民政局闹离婚,只是因为贾容韬的一个离了三次婚的朋友跟他说起离婚后的生活的时候,说是“如狼似虎”——走了一只狼,又来一只虎,一届不如一届,家庭才没有解体。为了给孩子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贾容韬下决心和妻子建立友爱互助的关系。为此,贾容韬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坏脾气,他在床头写了一句话:“愤怒过后是后悔!”每当他要对妻子发火时,就赶紧往屋里跑,对着床头大声吼:“愤怒过后是后悔!”坚持一段时间后,贾容韬的脾气不再暴躁了,心胸也宽广了,而且变得越来越理解妻子,甚至发现她很美丽。

  一天,妻子试穿新买的红色毛衣,在镜子前照来照去。贾容韬看得呆了:妻子身材苗条,在红毛衣的衬托下,脸若桃花,看上去温柔妩媚。他红着脸“吭哧”了半天说:真好看!结婚十几年,妻子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的称赞,笑着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当天晚上,妻子一口气给贾容韬做了四个拿手的好菜。贾容韬吃得很高兴,说:以后天天让太阳从西边出来!自此,夫妻俩又找到了初恋的感觉。也从此,十几年的家庭烽火岁月结束了,一双儿女星期天都愿意回家来,他们一进门就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五、帮助孩子戒网瘾,关掉工厂做陪读

  虽然这时候贾毅与父亲的关系亲如哥们,学习也比以往认真了很多,但网瘾一时还戒不了,后来居然被学校警告。贾容韬为此惊出一身冷汗。他考虑到贾毅住在学校,身边总有网友鼓动他去网吧,而贾毅的自控力又比较差,所以他决定关掉红红火火的工厂,和妻子一块儿去给儿子做陪读。妻子起初有点不情愿,但贾容韬态度坚决:赚钱的机会以后还有,儿子的教育可误不得。当贾毅看着父母背着一大堆行李来陪读时,马上沉下脸来:你们想当看守吗?贾容韬诚恳地说:你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到那时,咱们父子天各一方,今后在一起的日子恐怕少之又少,咱们要珍惜父子情分,多做两年伴,再说了,我也想静下心来读点书。

  贾容韬夫妇在学校旁边租了一处房子,妻子负责伙食,丈夫负责转移儿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为此,贾容韬在家里支起了乒乓球桌,经常和儿子切磋球艺。每天清晨,贾容韬陪儿子去跑步。三个月后,贾毅不但乒乓球艺提高了不少,打球的兴趣越来越浓,而且在学校运动会包揽了长短跑冠军,这给了他极大的自信。也因此,贾毅去网吧的次数渐渐少了。

  一天多次没去网吧的贾毅,在同学的鼓动下,又在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清晨才低着头走进家门。贾容韬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端上热饭热菜,说:贾毅,虽然你又去网吧了,但你的进步是惊人的,进网吧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了,这证明你是有毅力的人,离成功不远了!连网魔这么强大的敌人你都能战胜,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贾毅激动得大喊:老爸万岁!贾容韬热泪盈眶。后来,贾毅不但戒掉了网瘾,同他姐姐贾蕾一样,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3: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某同学今年八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

  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 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推荐阅读:

  人生感悟动漫句子

  职场励志文章:让人看出强势你就输了

  赞美正能量的句子大全

  职场励志短篇文章

  职场励志:工作三四年,如果你也迷茫

  成功创业投资赚钱的十条黄金规律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3个.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