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国内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即:它放大了娱乐新闻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制造出着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导着消费的、享乐的生活潮流。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社会新闻的低俗化、
娱乐新闻的明星化、体育新闻的情色化;而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隐藏其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却是我最终追寻的目标。下面将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及受众层面来具体分析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突现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便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首先,经济压力促使传媒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我国媒体的市场化进程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而推进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分批对传媒断乳,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新体制,传媒在各种成本上涨、财政补贴骤减的情况下被真正推向了市场,广告收入成为传媒的主要经济收入。这一时期,媒体规模急剧扩大,媒体竞争激烈,从1996年以来,除个别晚报外,各种媒介都有广告吃不饱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诱人的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媒介在内容上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倾向就不可避免出现,媒介商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传播者对获利性比对文化质量更加重视。大众传媒要赢利,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融资。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媒体,它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同样执行着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和通用法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哪些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着力经营哪些商品(新闻)。新闻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具有商品性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大众传媒究竟以什么样的新闻吸引大数的受众,让产品易于销售从而提升广告经营呢?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假设受众的智能有限,喜欢娱乐,而对深入探讨任何课题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新闻传播者较有把握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法宝就是:传播智力要求低但娱乐性强的新闻。于是,新闻界就产生了自己的格雷沙姆法则,即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变种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出现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
其次,娱乐经济的影响,也使新闻滑向娱乐化方向。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能逐渐享受到生产劳动与娱乐休闲的双重待遇。尤其是今天,娱乐的高速发展,更使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相应地提供娱乐功能或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娱乐经济。(沃尔夫语)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踏进娱乐经济时代的门槛了。正如管理顾问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活在娱乐事业中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尤其以传媒为核心的文化娱乐产业,更成为21世纪令人眩目的暴利产业,受此影响,新闻出现娱乐化潮流的现象,亦是意料之中的。
从受众层面上来看: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经济富足的现代社会,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心理上,人们追求一种工作之余的全身心的放松,青睐拳头+枕头+噱头式的程序化文本克隆出的精神鸦片;在行为上,表现出常人怎么享乐,我就怎么享乐;常人怎样判断,我就怎样判断的倾向。具有娱乐化色彩的新闻,由于它的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之后,从众心理将导致更
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去大众媒介中寻找类似的新闻阅听,从而促进新闻娱乐化的盛行。CBS的王牌主持丹拉瑟提出的著名的后院篱笆原则 (back-fence principle),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按照拉瑟的解释,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讨论的新闻。例如20世纪 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受众有接受娱乐化新闻的深层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受众对娱乐化新闻的接受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娱乐化新闻成为一种时尚之后,它的泛滥就是一种宿命。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娱乐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产品类别,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同时因为它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而且对社会融洽有利。
首先,可以消解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缓解民众过高的政治热情。
改革的道路是在摸索中进行的,秩序与游戏规则当然并不可能全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走下去的。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会有诸多的抱怨。这种抱怨如果没有倾泄的地方,积累多了,就会发酵,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大众传媒过去是政府与民众间联系的桥梁,今天依然是。只不过以前仅仅强调媒介的宣传指导功能,今天则允许其功能延伸,沟通、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得以启动。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娱乐功能的启动对处于改革中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相当大的社会心理解压阀作用。有人曾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语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初,知识分子普遍有失落感,生活找不到目标,颓废心态流行,游戏人生遂成为当时的流行语。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进入紧缩和重建经济秩序阶段。经济发展趋缓和经济秩序趋严两面夹击,人们对未来的高收入预期和潜在的暴富心理受挫。物价过高、腐败、失业等原先被经济虚高掩盖着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心理由90年代初的宽松状态转而吃紧。随着改革中种种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贫富差别、消费品质量和社会风气等在90年代持续成为公众满意度最低的几个方面。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饭碗骂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此时,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的报纸等大众媒介,一方面加大报道的信息量,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起到一定的解惑作用,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对整个社会心理的疏导、放松作用,从而为人们解气。于是,琐碎的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都成为报纸报道的重点。虽说有读者不满报纸上只拍苍蝇,不打老虎或只打死老虎的批评报道,对新闻日渐娱乐消遣的倾向,也颇有微词,但这些报道都发泄与放松了当下人们的牢骚与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社会心理积蓄的应力,缓解了社会矛盾。大众媒介的这种释放与缓解作用,对于政府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改革进入纵深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
新闻的这种娱乐化现象也引起了美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忧愤,《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凯恩指出:那些过于注重娱乐性的新闻几乎注定会导致歪曲事实和产生误导。那些冒充新闻的娱乐产品更为阴毒,因为它们玷污了真正的新闻。]
又例如20世纪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 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对 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内,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必然包括以下两个要素: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者,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群体或组织;而受传者,是指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在现实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就是社会中的大众传媒组织,而受传者则为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络的网民都在受众的范畴内。至于受众观,如果以媒体为基准,就是大众传播组织对受众的社会属性以及受众与传媒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认识。观念影响行动,毫无疑问,传媒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在有意无意之间必然会影响传媒的传播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媒体的传播活动也必然会反映其受众观。因此,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就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从传媒的活动及其特征中洞察其秉承的受众观。在我国现今的传媒活动中,新闻传播活动是大众传媒从事地一项主要活动,而我认为新闻娱乐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源于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它一定与当今传媒的受众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是以这一现象和趋势作为切入点,努力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我国媒体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并试图对走新闻娱乐化道路的媒体的受众观作一点价值上的判断。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都市类报纸是新闻娱乐化趋势的代表,在其新闻报道内容中占压倒多数的为软新闻。而且,都市报在新闻娱乐化上的表现方式也是全面而深入的;从内容分析看,其硬新闻报道表现方式实际上也采用了软化处理。一些传统大报虽然也借鉴都市报的经验,出现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但其表现手法并不如都市报彻底,其硬新闻报道不太进行软化处理,依旧保持客观叙述的表达方式。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首先,从新闻信息的受用对象上看。不断消除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受众接触传媒的根本动机。但是受众的需求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从社会群体构成特点来看,受众由于政治背景、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文化水平、个性心理、地域特点的不同,会产生着特定的、满足其自身的需要,不同的受众对不同的新闻信息存在着相异的兴趣。同时,由于有着共同的社会需要,受众的心理需要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即受众超越了人的阶层、群体、职业、学历等社会属性的兴趣。也就是说,受众最广泛的普遍兴趣是非社会属性的兴趣,如好奇心理、求异心理、求快心理等,而说到底无非就是与快感、性爱、冲突、猎奇等有关的本能兴趣。清水几太郎认为,这样的兴趣就是人的原始兴趣。在新闻娱乐化中,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新闻的表现上,都渐渐走向了满足人们原始兴趣的道路。性感、美女、虐待、富婆、失身、调情、畸形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上,一些媒体关注的多数都是这些有着强烈本能冲击力的新闻,这种趋势在网站上的社会新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_年春天,中国成功发射无人宇宙飞船,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一家北京当地有影响的报纸将其放到内页,而将一个名叫哈里贝瑞获得奥斯卡奖的娱乐消息放到头条,个中原因也一定包括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自然对电影明星也很关注,而宇宙飞船升天并不是很多人都感兴趣,有关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不是很多人都很了解。其他方面的新闻有时也常常如此,20_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晕倒,国内许多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不少的报道,《扬子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都对此大加报道,事后几张布什跌到脸部受伤的图片也登载了出来。受众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觉得好玩同时还满足了其泄愤的情绪,中国的受众有谁不愿意看这位堂堂的超级大国的总统的倒霉相哪?
采用这种方式选择和加工的新闻信息,如果没有生理障碍和特殊的毅力,一般的受众是难以抗拒其强烈的故事性和冲击力,其注意力一定会被吸引,而媒体的这种作法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不管是现实的受众,还是潜在的受众,无论是稳定的受众,还是非稳定的受众。质言之,新闻娱乐化所追求的受传者是尽可能广泛的最大化的受众。
其次,从新闻信息对受众的功能上看。新闻信息对于受众有着多种功能,我认为从大体上分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决策依据的动能??受众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以获得多种信息,并运用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作出判断,然后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出反映。反映的作出,就是决策,即受众为了达到最佳目标而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可见,在受众的各个方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获得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是受众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客观世界的变动和社会的变革在不断加剧,人际信息交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众获得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媒的提供。新闻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也不例外。第二种功能消遣娱乐功能??即人们通过信息的获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身心。人们为了暂时躲避工作、学习的繁忙与紧张所造成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力,往往需要消遣娱乐。尤其在我国现今经济转轨历史转型的时期,人们都要经过一次肉体到灵魂的洗礼,处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大众往往赶到抑郁、失落、空虚,娱乐性的信息(自然包含娱乐性的新闻)对于受众来说更是必需的。
三、研究方法
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传播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严谨,研究结构更为客观准确。在论文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通过对新闻娱乐现象的这些统计量的解释形成评价结论。
定性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研究对象现状,深入了解内部运作的过程和行为。本论文中将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有关调查对象各种特性的文字资料,经过分析后对调查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
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相结合
在论文中,将有对选择一些个案的描述性研究,并且对这些描述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使人们更深一步对财经日报发展现状有所认识和了解,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寻找影响其发展的症结,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一预测。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通过对各类媒介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推荐阅读:
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开题报告.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