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农信社)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后提出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回答了怎么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作,既要在宏观上加以整体把握,又要在微观上付诸实施。这就需要农信社干部职工认真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针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障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形成能指导农信社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措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防控风险,努力实现资产业务风险最低与效益最大化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信社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即在遵循银行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基本条件下,才能实现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防控风险的方式很多,从业务经营的角度说,在防控风险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贷款增量的总量安排上要思考信贷风险的防范。在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当中,部分县级农信社不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不考虑当地的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不考虑自身资金筹措能力,片面追求盈利和员工的绩效,随意地扩大贷款的规模,形成只讲员工的眼前个人利益,不考虑农信社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的情势,导致贷款不讲条件、不计风险的十分可怕的结果。坚持贷款增量总量的风险控制,首先要遵循农信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总量安排上,坚持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不允许超比例运用拆借资金发放贷款;在结构上,处理好资产负债的各种比例关系,注意资产重组期限对称,防止超比例发放贷款,通过资产和负债方面的综合调整与控制,以谋求资产负债最佳组合,实现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其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信贷的有效需求把握好贷款投放总量。农信社是“社区银行”,有特定的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在贷款的投放上,应根据摸清总量、确定对象的思路,匡算出区域内有效的信贷需求,通过对总量需求的把握,严控贷款出现跨区域、垒大户等道德风险问题。第三,贷款投放总量应充分考虑农信社的管理水平。可运用信贷管理差别化的办法,对管理水平高、风险控制好的农信社,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可以发放贷款;对管理水平低、信贷风险问题比较多的农信社,要控制贷款的发放。通过差别化管理来控制信贷资金风险。
二是在业务发展中不断调优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结构是农信社防控风险的重要任务。优化新增信贷资金配置。通过信贷投向由一般产业向优先发展产业转移,从风险集聚行业向多元化行业分布转移,从限制型、淘汰型企业向扶持型、成长型企业转移,由低需求的传统种植、养殖业向高效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需求转移。对贷款行业间分布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控,严格控制压缩需求饱和行业和高污染、高能耗等限制行业的信贷投入,通过利率等杠杆加快风险集中、占比偏高行业贷款的逐步压缩,不断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结构。控制好存量结构。按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认真界定存量信贷资金的质态,可将贷款区分为正常、控制和退出三类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对正常类的贷款,按信贷管理要求进行全面维护;对控制类贷款,可运用信贷管理手段促使贷款人尽快归还贷款;对退出类的贷款,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收回贷款。提高低风险信贷资产的比重。在新增贷款上严格进行控制,主要是压缩信用贷款规模,增加抵押贷款和其他低风险资产。
三是通过合理整合资产总量把风险控制到最低。资产总量结构的合理整合,是按照资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者之间的协调要求,谋求资产的最佳组合,以达到资产风险最低、效益最大目的,也就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目前农信社资产组合的情况看,也还存在低风险资产占比低、业务品种不多、从事专业操作的人员少等问题。下一步应按风险最低、效益最大化原则,合理、有效整合好资产总量结构,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优化资产质量,防控资金风险。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和约束并举的经营与考核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农信社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本贯穿到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通过建立和健全经营考核机制,把员工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从业行为的规范化作为农信社以人为本的重点,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农信社发展事业上建功立业。
一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营机制。做到干部的能上能下。对县级联社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农信社主任提拔任用,业绩考核要作为重要标准。各级农信社要加大对管理范围内干部的考核力度,优先提拔使用业绩优异的干部。同时强力推进末位淘汰。充分运用末位淘汰机制,全力推进农信社用人制度改革。对年度综合考评末位的县级农信社领导班子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末位的县级农信社领导班子引咎辞职;对市、县两级农信社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在年度考核处于末位的,免去行政职务。通过末位淘汰,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农信社员工积极向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做到员工的能进能出。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员工,依据合同规定的条款进行处理。实行竞争上岗。在定编、定员、定岗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营造上岗首先爱岗、爱岗才能在岗、在岗要凭业绩的进取氛围。加强人才引进。有计划地引进招录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资源性人才,充实农信社队伍,改善员工结构。做到工资能高能低。坚持工资分配与效益,案防和资产质量挂钩,充分体现“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计酬,依员工业绩计酬,合理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彻底打破“铁饭碗”、“大锅饭”。二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绩效分配机制。完善业务指标万元含量计酬办法。根据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和难易程度合理确定各项目含量标准;对基础性管理工作、中心工作等,进行货币化计酬,促进基础管理和中心工作平稳推进。加强绩效分配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优化。县级农信社可根据实际按月考核,重点考核清收盘活、收息和到期贷款回收率等指标,内、外勤同工同酬。加强绩效考核的监督。基层农信社应及时将员工薪酬兑现情况进行公示,加强彼此监督,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县级农信社应按月直接将员工薪酬考核兑付到员工,同时将兑付情况上报市级农信社人事教育科;市级农信社职能科室按包片蹲点的要求,加强对县级农信社绩效分配的管理,切实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机
制。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知识竞争经济,这种经济特征对现代企业职工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要想立足并谋求发展,必须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全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强网络、客户经理人才培养。要做到职工教育制度化。将职工教育纳入领导责任目标,作为政绩进行考核。落实领导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不同层次的人才向高级努力,引导更多的人学有所成。要做到职工教育全方位进行、超前进行。从农信社的长远目标出发,做到提前规划,提前培养,促使职工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农信社氛围,改变目前员工技能单一、复合型员工缺乏的状况,促进农信社经营机制转变、业务发展。四是建立与客户良好互动机制。客户是上帝。离开了客户,农信社将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生存。因此,要搞好金融服务。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居民,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努力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信贷资金周转、存款资金划拔、代理收付、代发工资等金融服务;对不同对象要实行差异化服务。要培养黄金客户。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客户,在客户周转资金暂时出现困难时,要积极支持;在国家经济金融及产业政策指导下,引导客户做大做强,成为农信社可以依赖的黄金客户。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对现有客户按存、贷、中间业务分类,在此基础上实行个性、人性化服务,定期维护,增强忠诚度,同时,吸引、发展、拓展新的好客户。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考核,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在培养黄金客户上,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如有发生,严惩不贷。
三、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农信社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农信社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工作方法,在把握好总体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好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形成工作平稳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是要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应立足县域、面向“三农”,努力实现城乡市场发展的一体化。城区社要立足社区,根据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特点,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各级都能发放贷款的优势,利用金融新产品,开展“一站式”服务,不断拓展城区市场,积极为城市居民,为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社重点在农村,在集镇居民,要结合政府产业政策调整重点,结合地方特色,抓好金融服务,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总之,要结合各自特点,积极开展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发展中间业务等工作,扬长避短,加快业务发展。
二是统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信社的性质、服务宗旨、金融地位、作用和支农成绩,力求家喻户晓,提高信合公信度。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积极与地方政府配合,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建设,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打击各类逃废农信社债务的行为,营造讲诚信的氛围。要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积极与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联系,建立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维护和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实行联合制裁,为农信社发展打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法律支撑体系。
三是统筹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从企业精神、企业信条、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出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要突出培养企业精神重点。通过企业精神培养,增强企业凝聚力、感召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积极努力工作。要统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做农信人、立
农信志、谋农信事、创农信业”贯穿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防范道德风险、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我是信合人,我为农信社添光彩”征文评选、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鼓舞士气,形成合力,促进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推荐阅读:信用社(农信社)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