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通用18篇)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校本课程就是在我校课题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收获。而学习指导课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记硬背、靠灌输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2

  一、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二、三至五年级学生听课、学习。

  三、专任教师分章节备课,上课。

  四、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温棚实地学习。

  谭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 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

  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4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 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5

  一、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二、三至五年级学生听课、学习。

  三、专任教师分章节备课,上课。

  四、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温棚实地学习。

  谭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6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之于教学实践。我校校本课程活动也积极投入课改,并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科室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二、确立目标、制订计划。

  1、确立目标

  本学期我校校本课程将被分为选修校本课程、必修校本课程两类。必修校本课程直接反映我校课改效果和办学特色,每班每周将开设两节校本课程,课程列入课表;选修校本课程共开设6个小组,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各活动班组都要结合课改要求,及所带班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大视野,动手动脑,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兴趣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制定计划

  各辅导老师要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组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制订计划前要反思上学期活动课存在问题,考虑好改进方法,再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成果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写清质量目标、效能目标,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

  活动内容与方式这块要围绕目标,写清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进程,通过什么方式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来达成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特长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服务。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组织竞赛、汇报演出、作品展览、档案袋展示等,各辅导老师可结合组特点在制订计划时指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计划与奋斗目标。活动计划制订好后上交教科室审核、修订后,作为教师校本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全心服务、打造品牌。

  要围绕学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确立服务观念,以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待工作,以爱心、真心、诚心面对学生。

  1、辅导老师要提前5分钟到岗,预先准备好活动器材、工具等,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建立点名制度,每次都要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缺席的学生要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协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学生活动期间辅导老师须自始自终担任组织指导工作,活动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工作的事。

  3、要确保每次活动课的质量。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上课,同时要发挥创造性,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吸引学生,留得住学生。要能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形成的兴趣和热情扩展延伸到课外、家庭,使校本课程更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班组学生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小组,辅导老师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不得随便动用室内物品,一经损坏、遗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辅导老师责任。活动结束,要做好室内卫生打扫,门窗关锁工作。

  2、分层管理,提高质量。由校长、教科室人员组成管理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教科室审核各活动班组计划及班组学生名单,然后由教科室对照计划及小组名单监督检查,记录情况。管理人员还要以参与者、研讨者身份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和活动组老师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好部分班组老师的课,做到对组内每位老师平时的活动质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五、多元评价、严格考核。

  1、校本活动课的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重视结果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上。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过程与成果呈现两方面。过程评价将从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常规管理、课堂质量几方面入手;成果显现通过现场展示、实际操作、竞赛评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应资料、档案袋检查、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学习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在两周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各小组人员,第二周正常开展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层教师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4、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说明:专职老师所辅导内容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成果显现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所以除学校安排这些训练时间外,自己还需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特长、技能形成。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硬笔书法 经典诵读(普通话)

  2、选修课程 舞蹈 软笔书法 绘画 篮球 科技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四:应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231字)

  1、体现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

  2、校本课程开展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3、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校本课程的开展服从学校整体工作的原则。

  5、不挤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每班每周只安排一节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的有关措施: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生相应的学习内容:

  1、低年级的学习以《三字经》内容的背诵为主,不要求学生深刻理解。

  2、中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以外,还要求学生对有关的内容进行理解。并能大致说出中国历史的大致过程。此外,对《弟子规》的学习进行理解和背诵。

  3、高年级学生除中年级基础以外,要求对《论语》的有关精选内容进行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精华。

  (二)、实施细则:

  1、一定要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各班要有严格的监督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要求内容。

  2、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教学,其工作量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对于教学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好备课和计划。在学期结束时学校将对此项内容进行相应的检查。

  3、各中队的建设要有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相应记录(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记录),体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制定相关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式。

  5、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教导处的规定为准。

  (三)、主要要求:

  1、老师对于校本课程首先自己要理解,学校在一定时间里将对其中的内容设立对教师的掌握程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其检查方式包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卷面检查方式。

  2、对班级校本课程的要求:

  (1)要有具体的计划和准备,结合自身学习和学生学习书写计划。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的进程安排计划。计划要有可操作性。

  (2)检查学生的校本课程是否真正开展。主要检查校本课程的备课和抽查。

  (3)是否有相应的教学实间安排。根据教导处的安排,切实进行。学校以抽查教学实间的保证为依据。

  (4)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学习内容是否到位,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否有相应的记录反应。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有关的记录。低年级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5)各班对校本课程的教育要设立专门的记录,在教室布置中添加校本课程的记录或成果展示。

  3、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要求:

  学校校本课程组在每年的4月和11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检查(包括对学生的抽查)。

  (1)低年级以学生对《三字经》的背诵为主,由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内容进行监督与记录为主,记录要真实。

  (2)中年级和高年级以书面测试和学生的知识竞赛为主,其考查内容

  A中年级以《三字经》的理解,《弟子规》的理解与记忆。

  B高年级除此以外,还包括《论语》有关精选的理解。《朱子家训》等有关名句的记忆。

  附:第一学年主要安排

  1、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布置,让教室和校园洋溢着传统文化气息。

  2、校本课程的刊出以及课程时间及教学指导老师的安排。

  3、教师学习汇总(心得体会的交流)。

  4、校本课程公开课与明星教师评选。(20xx年上半年)

  5、校本课程大家谈。(家长开放日与相关活动相结合)

  6、一学年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

  一、 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 “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 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 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 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 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 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 课程名称 涉及年级 课时 开发时间 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三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乐 四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饰 五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筑 六年级 16/学期 20xx、11 必修

  七、 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 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

  成员:、。

  ㈡ 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 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 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 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 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精选范文网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8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2、 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根据以下几方面来确立学校本课程。

  ①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

  ③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

  3、具体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有具体的教学计划,计划应详细列述学生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教改措施、成果展现方式。附有教学配当,配当中应列出每周的具体学习内容,教师参照教学配当进行授课,教导处根据教学配当内容予以不定期检测。

  (2)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主提高,采用适合学会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参与热情科学合理应用激励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3)任课教师应注意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注重授后反思,及时调整和弥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任课教师注意选取恰当合理的展示和呈现方式,期末以成果回报的方式进行验收评定,成绩纳入教师终结性评价体系。

  4、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第三节课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积累的各种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学期分别评出优、良等级。

  2、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活动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分别是优、良、合格。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0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习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习需要的适应性。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习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平);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小伙伴互动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政府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

  初二暑假学习计划表格范文

  营销计划范文

  全国质量月活动总结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团市委2023年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