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精选9篇)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1

  一、对轮岗范围、期限、形式的看法及其影响交流轮岗工作的主要因素

  对校长和教师实行交流制度轮岗制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老师,让学校感受不同的校长,能更好的发现、总结和形成更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办学理念,甚至教育思想;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造就和产生更多的名师名校,进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但在具体实施中,必须科学把握交流轮岗的范围、期限和形式:

  (1)并非人人必须交流轮岗 。优秀的教师团队,优良的办学传统,独特的办学风格,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磨合和不断的积淀、总结、创新才能形成。因此,交流轮岗只能是部分的合理流动。

  (2)应防农村“只出不进”。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条件待遇保障措施,解决下不来、上不去、流不动的矛盾,解决流动教师生活实际困难,确保阳光,操作人性化流动。要防止偏远学校教师流得出、流不进,学校成为空壳子。

  (3)校长的任期要科学适宜。学校教育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一个校长、一所学校,从有针对性的设计、提出办学理念,到建设与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班子、实施理念及至验证理念,需要很长的时间。校长任期过短,办学理念难成熟,学校教育就得不到很好的延续,就会影响未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因此,有能力的校长应适度延长。

  可以这样说,对校长和教师实行交流轮岗制度,大多数人是支持的,但是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心。我们人为,影响交流轮岗顺利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会不会因此增加开支,从而造成教师生活不便,甚至影响家庭稳定;二是机遇不公平、没有归属感、流动变相成为领导对下属的打击报复。

  二、如何在教育改革中保护和激发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育质量,实现有质量、有水平的教育均衡

  1.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保护积极性

  (1)满足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住房和其他社会福利的落实,建立健全医疗、退休保险等保障体系;

  (2)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不断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用人所长,委以“重”任。

  2.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积极性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要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3)要关心教师,自觉为教师服务;确保工作的公平性。

  3.为教职工树立恰当的目标,在工作中激发积极性

  (1)目标要正确、合理、恰当,确保能产生较大的期望值。

  (2)组织目标、个人目标要协调一致,设法增大目标效价。

  (3)要考虑教职工个人目标的差异性。

  4.及时补充足够数量的年轻教师,确保整个队伍充满活力

  由于多年未补充新分配师范生,现阶段各地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全校191名在职教职工,平均年龄44.8岁,整个队伍缺少活力。

  (2)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严重缺员,其中音乐缺4人(现有的6人中,3人为临时聘请教师),体育缺5人(现有7人),美术缺6人(现均为兼职),信息技术缺2人(现有2人,其中1人为临时聘请教师)。

  (3)性别结构严重不合理。现阶段,全校女性教师比率达89.8%。

  (4)急需补充安排校医。学校原仅有校医1人,20xx年5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现已正式退休。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2

  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更好更公平教育的强烈呼声和要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立足中国国情探寻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新思路

  我国已全面完成“普九”,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目标任务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近年来,国家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了一系列大事实事好事。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让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已经惠及3000多万名学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周转房建设、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这些政策举措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为什么有的地方治理择校乱收费、推行就近入学,阻力那么大?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差距大。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均衡配置师资,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诸多利益,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形成社会稳定压力。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新思路。

  一是要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是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

  衔接,探索流动层次、流动范围、流动类型和流动方式的多元互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等硬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标本兼治推进均衡发展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三是要制度创新,项目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逐一破除阻碍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全新的校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寻求校长教师流动的源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的红利。针对困难地区、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示范项目,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领和带动这些地区和学校(国外称为“教育优先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可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思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力求科学合理,既达到交流轮岗的目的,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二、全面总结提炼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好经验好做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先期探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根据统计,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改革试点。上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大连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晋中市、陕西省宝鸡市、浙江省嘉善县等,从省、市、县各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8月,浙江省出台专门政策文件,提出20xx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7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实行定期流动。辽宁等15个省份实行了定期流动制度。对于校长流动,一般要求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两届后必须流动。对于教师交流,一般要求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或9年就需要轮岗到其他学校。二是普遍开展支教。各省基本都建立了支教制度。如河北省规定,城市市区每年应安排5%左右的教师下乡支教;对到该省6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按照年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教教师生活和交通补助。三是组织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制定专门办法,鼓励和引导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教育联盟。北京市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联盟,联盟内部实现人员流动,使更多薄弱学校受惠。五是探索走教制度。一些地方打破教师的学校限制,一名教师同时承担几所学校(转载于在点 网: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总结)的教学任务。如湖南省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六是开展送教下乡。一些省市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培训教师或讲授公开课。如安徽省建立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定期送教下乡。七是优质资源辐射。北京市、上海市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导师团、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辐射。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受到了欢迎。

  三、牢牢抓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关键环节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有益经验和积极进展,但从全国面上看,工作推进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面不够广、交流的力度不够大、激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个别地区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为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并广泛征求了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国家将从5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努力修建一条推进校长教师流动的“生态路”。

  一是加大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力度。明确加快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着重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施“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计划”,定期选聘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长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任教3年。依托“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支持交流特聘岗名师名校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本土化培养,形成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自身造血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地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从调动校长教师内在积极性出发,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让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总结地方成功经验,突破校长教师交流的人事制度障碍,大力推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的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一项关系义务教育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性强,备受社会关注。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在平稳顺利推进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各学校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把校长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透,把工作思路和措施想明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相关实施办法,

  构建起实施校长教师交流的有力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物质保障体系。

  要注重规划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校长教师交流的中长期规划,统筹各类学校和校长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以及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制定分年度的具体交流计划,覆盖到需要交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的交流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去任职,加快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注重政策宣传。深入宣传解读交流政策,把重大意义讲清楚,把改革方向讲清楚,把相关要求讲清楚,把鼓励政策讲清楚。答疑释惑,切实增进广大校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交流制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和宣传交流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用先进的典型推动交流工作。多给校长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尽量使交流轮岗安排得更合理些、更合情些,使他们内心真正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

  要注重工作督导。不断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级分解工作责任、领导责任。要将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并作为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重要指标。对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推进不力、范围不广、成效不大的,不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认定申请。

  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反对“四风”,解决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是关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把广大群众关心和呼吁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这件事情做好,让每个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3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按照区教体局工作部署,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教师交流工作放置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严格遵循上级的指示,坚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沟通,及时指导,无限关爱”的原则搞好教师交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成立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要搞好教师交流工作,领导是关键。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对教师交流工作的领导放在首位来抓。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崔彩霞、副校长徐雪征、刘春丽、业务主任吴鹏飞等组成的支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驻马店市第二十八小学教师交流工作计划》,保证了支教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好领导班子教师交流工作议事会,做到胸有全局,把握方向。自从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以来,我校就把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办公会议议事日程中去;坚持每周行政例会都要讨论教师交流工作的有关问题,针对教师交流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做出对策,并及时通知到在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使他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支教工作状态,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

  二、派最好的老师、带去最先进的理念

  为了提高城乡交流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在学期之初就到对口单位——关王庙熊楼学校了解情况,需要哪些科目的老师,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为了把能力最强的青年教师派到熊楼小学,我们以宣传学习为突破口,努力抓好教师交流的宣传学习工作。先后召开了教师交流工作动员大会,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评选评优、评选晋级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绩效考核,这项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下乡交流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定期召开交流教师思想座谈会、业务学习会,进一步提高交流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对交流工作积极性高,信心强,工作干劲大。我们要求支教教师除带去我校的工作作风,还必须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这一切工作的驱使下,我校青年教师王丹露踊跃报名参加下乡交流,在王丹露教师的带动下,结对学校——熊楼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唤发出了新的活力。

  三、坚持明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严谨的教师交流力度。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支持农村教育,是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从内心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思想上就把教师交流工作提到了政治高度上来认识,在教师交流工作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我校教

  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推进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切实开展好城乡交流工作,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协调、快速跨越发展。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就抓住了搞好教师交流工作的先机。

  四、确立清晰、科学、严密的工作思路,确保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教师交流工作本身有着特殊性、复杂性,其主要表现在交流教师远离原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是交流教师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到偏远的农村任教,在生活上有很大的不适应性,但是支教教师年轻有为,上进心强。我们综合这些特殊情况,本着务实、创新发展的原则,确立了“指导、沟通、关爱、支持”八字方针,对支教教师的工作进行管理。这八字方针看似简单,但内容博大精深,做起来环环相扣。对教师交流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五、存在问题

  由于我校今年刚刚启用,教师也比较紧缺,下乡交流教师的离开,无疑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始终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开创我校美好的明天。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4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践。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20xx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校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应该说,这是继硬件均衡、招生均衡(“均衡生”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调研,科学决策;积极实施,稳步推进;趋利避害,务求实效”,把好事办好。下面我就如何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思想发动,舆论前行

  这样说,好像空了一点,但确是必

  须的。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这项工作有序推进,一些地方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所

  以,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比如,组织校长、教师深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内心产生触动,等等,从而提高认识,增强思想上的自觉。

  好学校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学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他们都是放弃城市生活、毕生献身平民教育事业的典范;近学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帮弱扶困”。不要画地为牢,“独善其身”,要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充分调研,科学决策

  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影响面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校长可能要花大量时间来决定谁交流,且容易因为教师的不理解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教师会想方设法寻求权力支持和保护,希望能够去一个好点的学校;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一些教师抵触情绪严重,到了新学校后消极怠工。还有,校长交流轮岗的服务期怎么定?定3年一定会出现一个“短期效应”的问题;交流轮岗期间,人事关系是不是随迁?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不被“雪藏”?等等。

  因此,要开展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专题调研,哪怕这个过程长一点,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广泛、深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交流轮岗工作的原则、对象、范围、形式、程序、考核评估等,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个制度的有利因素,将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并最终形成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以及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先行先试,逐步推开

  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一定年限的校长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这是原则要求,我们要遵照执行。

  但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建议分步走,第一步,安排需要晋级晋职的校长教师先行交流,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任何改革都不能以“政治运动”的形式进行,那样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校长们很可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培养上,因为他们会觉得,既然都要轮换,我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培养教师?

  在程序上,谁先交流,看在现学校连续任职时间,谁连续任职在岗时间长谁先交流。而且,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真正选拔一些有高尚师德、有精湛业务能力、有示范力的校长教师,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管理,如果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仅仅是派入学校多了一个人手,这个作用是很有限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理解为将“富余人员”下派。有调查表明,一些优质学校的校长没有将真正的骨干教师交流出去,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挑大梁”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留下,而将教学水平一般或者富余的学科教师交流出去。如果只是针对“富余人员”,被交流者灰溜溜的,带着负面情绪下去;接受的学校也“心知肚明”来的是什么人,也未必会把交流来的老师当回事。

  四、创新形式,形成长效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一般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之间进行。我们建议,在操作上,要创新形式,形成长效的“结对帮扶”机制。比如,通过学区化管理改革、建立校际联盟,形成学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双向交流关系。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有条件的话,可以“一长执两校”---“一个校长(书记),两套班子,整体设计,组团发展”,便于统筹教育资源,协调各种教育因素。

  五、创新机制,县管校用

  目前的“校管校用”制度易导致各校画地为牢。“流水不腐”,动起来,更精彩。可以先行先试,开展“县管校用”管理制度的改革试点,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六、有效激励,强化保障

  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要切实解决好他们在交流轮岗期间的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薪酬待遇、评优评先、子女入学等方面对他们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效果。对在校长、教师交流方面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学校,建立财政补助制度,安排财政专项,对派出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对交流轮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一句话,不要让好人吃亏。

  七、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建议省教育厅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市、县(区)教育局业绩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县(市、区)评估等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管理学里面有一个很朴素的原理,“你想要什么,就检查什么”,不检查就等于没布置。尤其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对“一把手”的考核范围,虽然不能什么都来个“一票否决”制,

  但应该在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占有合适的权重比例。俗话说,“老大难”,其实很多时候,“老大”一抓就不难了。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5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内容,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20_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校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应该说,这是继硬件均衡、招生均衡(“均衡生”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调研,科学决策;积极实施,稳步推进;趋利避害,务求实效”,把好事办好。下面我就如何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思想发动,舆论前行

  这样说,好像空了一点,但确是必

  须的。“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这项工作有序推进,一些地方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所

  以,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比如,组织校长、教师深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内心产生触动,等等,从而提高认识,增强思想上的自觉。

  好学校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学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他们都是放弃城市生活、毕生献身平民教育事业的典范;近学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帮弱扶困”。不要画地为牢,“独善其身”,要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充分调研,科学决策

  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影响面很大,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校长可能要花大量时间来决定谁交流,且容易因为教师的不理解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教师会想方设法寻求权力支持和保护,希望能够去一个好点的学校;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过客,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一些教师抵触情绪严重,到了新学校后消极怠工。还有,校长交流轮岗的服务期怎么定?定3年一定会出现一个“短期效应”的问题;交流轮岗期间,人事关系是不是随迁?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名优校长和骨干教师不被“雪藏”?等等。

  因此,要开展对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专题调研,哪怕这个过程长一点,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广泛、深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交流轮岗工作的原则、对象、范围、形式、程序、考核评估等,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个制度的有利因素,将不利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并最终形成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以及交流轮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先行先试,逐步推开

  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一定年限的校长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这是原则要求,我们要遵照执行。

  但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建议分步走,第一步,安排需要晋级晋职的校长教师先行交流,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任何改革都不能以“_运动”的形式进行,那样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校长们很可能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培养上,因为他们会觉得,既然都要轮换,我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培养教师?

  在程序上,谁先交流,看在现学校连续任职时间,谁连续任职在岗时间长谁先交流。而且,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真正选拔一些有高尚师德、有精湛业务能力、有示范力的校长教师,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管理,如果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仅仅是派入学校多了一个人手,这个作用是很有限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理解为将“富余人员”下派。有调查表明,一些优质学校的校长没有将真正的骨干教师交流出去,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挑大梁”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留下,而将教学水平一般或者富余的学科教师交流出去。如果只是针对“富余人员”,被交流者灰溜溜的,带着负面情绪下去;接受的学校也“心知肚明”来的是什么人,也未必会把交流来的老师当回事。

  四、创新形式,形成长效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一般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之间进行。我们建议,在操作上,要创新形式,形成长效的“结对帮扶”机制。比如,通过学区化管理改革、建立校际联盟,形成学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双向交流关系。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有条件的话,可以“一长执两校”---“一个校长(书记),两套班子,整体设计,组团发展”,便于统筹教育资源,协调各种教育因素。

  五、创新机制,县管校用

  目前的“校管校用”制度易导致各校画地为牢。“流水不腐”,动起来,更精彩。可以先行先试,开展“县管校用”管理制度的改革试点,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六、有效激励,强化保障

  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要切实解决好他们在交流轮岗期间的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薪酬待遇、评优评先、子女入学等方面对他们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真正发挥作用,达到效果。对在校长、教师交流方面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学校,建立财政补助制度,安排财政专项,对派出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对交流轮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一句话,不要让好人吃亏。

  七、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建议省教育厅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市、县(区)教育局业绩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县(市、区)评估等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管理学里面有一个很朴素的原理,“你想要什么,就检查什么”,不检查就等于没布置。尤其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对“一把手”的考核范围,虽然不能什么都来个“一票否决”制,

  但应该在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占有合适的权重比例。俗话说,“老大难”,其实很多时候,“老大”一抓就不难了。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更好更公平教育的强烈呼声和要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立足中国国情探寻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新思路

  我国已全面完成“普九”,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目标任务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近年来,国家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了一系列大事实事好事。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让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已经惠及3000多万名学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周转房建设、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这些政策举措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为什么有的地方治理择校乱收费、推行就近入学,阻力那么大?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差距大。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均衡配置师资,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诸多利益,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形成社会稳定压力。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新思路。

  一是要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是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

  衔接,探索流动层次、流动范围、流动类型和流动方式的多元互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等硬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标本兼治推进均衡发展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三是要制度创新,项目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逐一破除阻碍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全新的校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寻求校长教师流动的源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的红利。针对困难地区、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示范项目,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领和带动这些地区和学校(国外称为“教育优先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可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思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力求科学合理,既达到交流轮岗的目的,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二、全面总结提炼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好经验好做法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先期探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根据统计,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改革试点。上海市、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大连市、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晋中市、陕西省宝鸡市、浙江省嘉善县等,从省、市、县各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8月,浙江省出台专门政策文件,提出20_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7个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实行定期流动。辽宁等15个省份实行了定期流动制度。对于校长流动,一般要求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两届后必须流动。对于教师交流,一般要求在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或9年就需要轮岗到其他学校。二是普遍开展支教。各省基本都建立了支教制度。如河北省规定,城市市区每年应安排5%左右的教师下乡支教;对到该省6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教,按照年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教教师生活和交通补助。三是组织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制定专门办法,鼓励和引导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教育联盟。北京市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联盟,联盟内部实现人员流动,使更多薄弱学校受惠。五是探索走教制度。一些地方打破教师的学校限制,一名教师同时承担几所学校(转载于在点 网: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总结)的教学任务。如湖南省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的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六是开展送教下乡。一些省市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培训教师或讲授公开课。如安徽省建立城镇骨干教师讲师团,定期送教下乡。七是优质资源辐射。北京市、上海市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导师团、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辐射。这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受到了欢迎。

  三、牢牢抓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关键环节

  各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虽然取得了有益经验和积极进展,但从全国面上看,工作推进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面不够广、交流的力度不够大、激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个别地区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为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并广泛征求了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国家将从5个方面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努力修建一条推进校长教师流动的“生态路”。

  一是加大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力度。明确加快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着重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施“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计划”,定期选聘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校长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任教3年。依托“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支持交流特聘岗名师名校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本土化培养,形成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自身造血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地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从调动校长教师内在积极性出发,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让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总结地方成功经验,突破校长教师交流的人事制度障碍,大力推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的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一项关系义务教育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改革涉及面广,利益相关性强,备受社会关注。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组织领导,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在平稳顺利推进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各学校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把校长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透,把工作思路和措施想明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相关实施办法,

  构建起实施校长教师交流的有力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物质保障体系。

  要注重规划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校长教师交流的中长期规划,统筹各类学校和校长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以及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制定分年度的具体交流计划,覆盖到需要交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的交流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去任职,加快优化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注重政策宣传。深入宣传解读交流政策,把重大意义讲清楚,把改革方向讲清楚,把相关要求讲清楚,把鼓励政策讲清楚。答疑释惑,切实增进广大校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交流制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和宣传交流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用先进的典型推动交流工作。多给校长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尽量使交流轮岗安排得更合理些、更合情些,使他们内心真正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

  要注重工作督导。不断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级分解工作责任、领导责任。要将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并作为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重要指标。对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推进不力、范围不广、成效不大的,不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认定申请。

  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反对“四风”,解决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是关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把广大群众关心和呼吁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这件事情做好,让每个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7

  随着教学工作的结束,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总结阶段。在本学期的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本着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从课堂教学入手,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及中心小学的有关规定,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此次帮扶活动的重点,为年青教师、骨干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切实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能力。现我将本学期的教师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促进帮扶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采取“辅导教师上示范课—被帮扶教师上公开课—帮扶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的双向互动的方法,促进结对帮扶教师之间的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同时学校,积极为结对帮扶教师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学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将结对帮扶教师送上个人发展的快车道。学校通过开展教学教研讨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校本发展培训等策略,,加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真正使骨干教师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过程管理

  1、抓好计划制定

  我们召开了教师结对帮扶专题会议,把县教育局及中心学校结对帮扶的工作的培养设想与内容传达给了每一位教师。各位帮扶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个人长期发展规划、学期的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将教师的发展规划收录存档,并根据教师发展规划对各教师进行监督、帮扶,帮助帮扶教师快速成长。

  2、抓好中期督查

  根据学校的计划安排,教师在制定好个人的成长计划后,即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要留下体现自己工作的过程性材料。学校将在学期中对每位教师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抓好教学反思的撰写

  学校督促教师写好每周反思,教学反思,写好教学随笔,并积极督促各教师做好学期末教学反思论文的撰写。切实让帮扶共组,有实效出成果。要求各教师自己做好教学反思,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实现提高,在反思中实现成长,让帮扶活动真正结出硕果。

  三、抓好信息化教学的运用

  我校充分借助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让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真正显示效果。学校要求各帮扶教师必须节节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电脑应用能力,让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简单的课件制做并能独立制作课件。我校还将教师的课件运用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促进各教师积极探索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四、 成绩和不足

  经过此次帮扶工作,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使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帮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1) 教师不同科导致帮扶工作存在困难,大大降低了帮扶工作的成效。

  (2) 帮扶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有了一定起色,但整体质量不高。

  (3) 由于不同科,在无形中增加了帮扶教师的负担。到后期,教师工作出现松懈。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8

  本学年我承担帮扶朱燕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人指导结对帮扶对象朱燕老师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使其投入到课改的实验热潮中。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这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挑战自我,勇挑重担,承担各级对外公开课;并通过电话、信息传送给她,让她早做好调课准备,前往学习。展示了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她受益匪浅。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面对面交流,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其次,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从事的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我们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将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将通过重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发展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9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上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使青年教师不仅能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使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一、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1、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形成校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特色。

  2、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讲座、交流谈心等形式,解决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打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实行措施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每个月互相听一节:课前,做好精心的安排和认真的备;在听课的过程中,适时点评,将课堂的亮点及时记录下来,并作认真好听课记录;课后,进行评课反思,并将优秀的方法运用于课堂。

  2、从课堂教学入手,帮助新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再向课堂外下功夫,帮助新教师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

  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针对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针对新教师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论指导,使新教师教学水平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对老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番整理,另一方面也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作用和效果是明显的,但如果长期只是校内的帮扶,则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味道,不利于新老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老教师建议学校支持新老教师参加一些校级性的培训活动、学术活动,听一些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开阔眼界,取经传经,使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整体的较大的提高。

  说实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工作和自身的不断学习,新教师也逐渐成熟起来。已经初步掌握了备课上课的技巧,逐步从门外汉转变理手行家;老教师也会注入鲜活的血液,感受先进思想带来的冲击。

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师年底工作总结

  个人装修施工合同

  餐饮加盟合同

  2023房地产销售实习报告

  大学生学习心得总结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范本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