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精选16篇)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然而,每个人的读书故事却不尽相同。记得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也使人充实,读书更使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踏上三尺讲台后,书籍成为了我呈献给孩子的一份礼物。晨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吟诗诵词,感受中华民族最经典、最璀璨的文化。一个孩子陶醉在书中摇头晃脑、煞有介事,会引发我们捧腹大笑;阅读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优秀篇章,品味祖国语言灿烂又平实的独特魅力,其间,小女生的鸾歌娇滴、大男孩的洪亮浑厚,会博得我们阵阵掌声;中午,我和孩子们一起侃侃而谈《安徒生童话》《我的童年》:
“老师,你知道的真多!”
“老师,你好厉害!”
那时候,我和孩子们快乐无极限,书为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那时候,我和孩子们水乳交融,书让我们心有灵犀!
也许是流逝的岁月一天天吞噬着我读书的激情,也许是世俗的烦恼一天天埋葬着我读书的渴望,当自己执著追求却苦苦不见优秀的教学成绩时,我开始对书心生怀疑:是书占用了我和孩子们太多的时间,耗尽了我们的精力吗?求功心切的我强迫自己和孩子们远离书籍,踏上“常态”的教学轨道:晨读时,我们反复背诵课本要求背诵的段落、篇章,一遍又一遍,直至一字不差、一人不漏;中午,我和孩子们一起置身于默写改错、改错默写的“苦海”中,字字正确、人人进步方肯罢休……一学期,一学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然而,满心期盼的喜悦终因背负了太多的疲惫与压抑而干涩不已。再看看孩子们,老气横秋的脸上写满了呆滞与麻木、厌倦与乏味,他们的活泼、智慧、灵性、激情此时早已荡然无存。难道这就是我矢志不渝、苦苦追求的结果吗?,无书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黯然失色,就像饥饿的人得不到充饥的美食,那种晕头晕脑寂寞难耐的滋味不堪回首。每次想起那无书可读的煎熬,我越发怀念有书相伴的日子,是那样充实而温馨,那样迷人而绚烂。记忆中有书的日子,心灵的天空永远晴朗亮丽。于是我再次打开尘封已久的书籍,那熟悉的馨香扑面而来。恍惚间,我的世界豁然开朗,鸟语花香,缤纷一片。我万分欣喜地携上一本置于孩子面前:“孩子们,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继续与书相约,与书为伴吧!”渴望的眼睛、热烈的欢呼、灿烂的笑脸,千万言语难以表达心中对书的热爱,孩子们和我依然心有灵犀!
书籍的大门一经打开,我和孩子们便渐行渐远。上课时,我肯定要带上一本至爱的书。一两周一换,当我更新读本的时候,总有学生跟着买跟着换。《安徒生童话》《论语》《朝花夕拾》。而对于《论语》,竟然有几个学生不时地问:“老师,这句是什么意思?我不懂。”问多了,我会简单地解释几句,更多的时候我会笑着说:“老师20多岁读它,也要读几遍才基本弄通的呀。先存放脑海中吧,到了高中--如果你够聪明,也许到初中就读懂啦。”当我把这种神奇的书卷之气和灵秀之韵传递给学生时,这种感染,这种熏陶,也许才是人文教育的最高境界。而对于孩子,我只想静静地让那个最好奇最动心的时刻,如种子深埋在他们心里。当他们在心中“种下美丽的种子”时,那种朦胧的憧憬和喜欢,比起大包大揽的课堂教学,也许更为可贵。
一天,一名女生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您读过《小王子》吗您看,它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她精心选择着她将来的颜色,慢腾腾地装饰着,一片片地搭配着她的花瓣,她不愿像虞美人那样一出世就满脸皱纹。她要让自己带着光艳夺目的丽姿来到这世间。是的,她是非常爱俏的……’”我内心不禁狂喜:孩子们竟然已经知道享受语言了!三年级的孩子竟能挣脱故事情节,品味文字美感,这实在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于是我请求:“再给老师念一遍吧。”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深情念出:“她精心选择着……”我们周围的孩子越聚越多,他们也跟着齐声朗读:“她……是的,她是非常爱俏的……”这样的情境,怎不让人激情荡漾?而那一刻的幸福,一旦品尝,就使我抑制不住地想要永久地复制它、珍藏它。
此后的每一天,我对教学成绩不再恐惧、不再焦虑,因为我和孩子们早已相约书籍,相约永远,自信地走出教材的方寸之地。一本本散发着墨香和心香的书籍,渊深广袤,雄浑朴茂,如精金美玉,如高山大海,是一片沉睡的沃野,我们在那里付出的每一分心血都将会获得回报。
今晚,我坐于灯下,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突然想起朱光潜《谈美》的结尾:“在阿尔卑斯山的人口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的确,一个人只要放慢脚步,用心感受,那么人生美景必将尽收眼底。于是我想:读书是如此,教育亦是如此。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2
记得背书包上学的第一天,当教师的父亲就认认真真地对我说:“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尽管当时不明白这话的内涵,但既是父亲的嘱咐,也就铭记于心。闲暇之时,我打开书本,虽然看不到金灿灿的黄金,但读书的好心情却在字里行间荡漾,如涓涓细流欢快流淌,流过书页,流过脑海……读书的感觉真好。
我对书总有一种不舍情怀,拿到好书总是爱不释手。踏上三尺讲台,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深感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它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责任。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合格的人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些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时代呼唤改革,知识在不断更新,专家呼吁教师要多读书。我真担心一不小心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怎能承担教育的重任?我在网上看到一条这样的“知识折旧率”: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我曾经天真地认为,有一纸文凭,在小学当个“孩子王”,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终身不必为“饭碗”发愁。然而残酷的现实时刻在给我敲警钟:“一劳永逸”已经不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神话了。为此,书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面对新的形势,读书是提升自我最有效的方式。我时刻告诫自己:要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天真活泼且又顽皮任性的学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仅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用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他们,才能“润物细无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不断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让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外云卷云舒。”有一份宁静的心态,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这也是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书中的哲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学会了包容。曾经为学生打架而大声吼叫,为学生考试不及格而烦恼。自从读了教师博览编辑部编的《教师的情感与智慧》、孙繁华的《赏识你的学生》、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面对顽皮淘气犯错误的学生,我不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耐心地教育;对所谓的差生,不再责备他们的缺点,而是赏识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心灵。当学生考试失败的时候,我不再是无端地指责埋怨,而是认真地帮他们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个别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给他们做辅导的时候,我尽量避开其他同学,以免他们的无意围观让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以丰沛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时,才能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读书让我获得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纯洁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我一直坚信“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的古训。从前总是天真地认为:学校管理,只要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一切也就轻而易举、顺理成章。然而,实际工作中却不如愿。反思管理过程,才知道恰恰是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学校的主人。当心中充满困惑的时候,是书拯救了我。《学校管理艺术》告诉我:所谓的管理,就是“管”与“理”。“管”就是利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理”就是对教师进行情感疏导。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不定性要求学校管理规范制度,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原则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在管理工作中,制度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个学校仅仅靠制度来管理是不够的,单纯的制度化容易使管理僵化,影响学校的生气和活力。于是,我改变了工作作风,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辅之情感管理。学校管理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通过情感疏导,让教师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增强教师的职业感、道德感和使命感。通过工作检查,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在给教师安排工作的时候,我会先找教师谈话,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工作困难,使教师们能理解学校的意图,乐意接受工作安排,在愉快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书,让我感受到工作艺术的魅力。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书相伴,有书做我的良师益友,心中总是充满喜悦。我的生活因读书而精彩纷呈,我因有书同行而快乐无比。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3
我虽读了很长时间的书,但我的读书故事并不精彩。
我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上小学的。那时的书不多,加之家在农村,因此,除了语文、数学、自然课本以外,基本无书可读。当时最时髦的就是连环画,谁要是有一本连环画那可是班里最牛的人了。于是同学们都在拉关系,想方设法借到连环画。有时借到的书已经无头无尾了,但我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上中学以后虽有书可读,但由于学业的压力,我始终没有很好地把握读书的时间。
工作后我想可以读书了,可以实现我儿时的夙愿了。但这时的压力又来了。我是一个民办教师,要成为公办教师,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师范学校。于是我拼命地复习,先后读了政治、语文、数学等必考科目。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我考进了师范学校。入学后,我很珍惜机会,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每天我都是早起晚睡。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简单。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1994年我参加了广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的自学考试。在三年的自学时间里,我尝尽了苦头,但也有乐趣:《班主任工作概论》竟然考了99分;《数学》《中国革命史》很多人补考,我所有的科目都一次性通过。从此,我不怕读书,也乐于读书。
在学校里,在赵校长的带领下,我积极参加《语文尝试与语文素质培养》的课题研究,认真阅读教育专家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研究报告集》《小学语文尝试教学设计》《尝试教学法》等书籍,在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能力。我撰写的论文也多次获奖。
其间我也读了一些专业书籍,如《魏书生教育理论》《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处》《班主任工作漫谈》《写给世纪父母》《引领心灵》《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国四大名著等。其中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异乎寻常地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工作者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大家的赞赏。
从魏书生对学生的态度,我知道教师是个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就做不了好教师。学生有时候做错事,教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有时,学生一错再错,教师的脾气也许没有那么好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教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后进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20xx年是“教师阅读年”,我认真地阅读了《柳州教师培训读本》,了解了教育政策,懂得了教育法规和教育理论,认识了师德楷模孟二东、模范教师闭柳蓉,以及执著追求教学、用心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肖学锋等。通过阅读,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是灯,读书照亮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担负着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通过读书不仅能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探寻教育智慧的源头,还能促进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在不知不觉中画出人生的美丽轨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能让我们教师变得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教师更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4
对我而言,读书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而奋进的历程。
还是孩童的时候,我最敬仰的是上自然课的梁老师。只要我们认真听半节新课,便可获得听其讲长篇小说《薛仁贵征东》的奖励。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惊险处的戛然而止,常令我们期盼:“老师,再讲,不过瘾!”正是这种强烈的期待,开启了我觅书博览的激情。
我的阅读故事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能像老师那样读很多很多的书,脑海中装着很多很多的故事,那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小人书成了我阅读的第一类书籍。20世纪80年代是个物质、精神相对匮乏的年代。虽然书的售价只是几分、几角一本,但对于生活水平仍旧不高的百姓人家,书仍属奢侈之物。在书店或书摊前,若你待久了也只看不买,则常会遭遇店家的白眼或驱逐。在这样的情况下,节约父母所给的每一分零用钱,再存上好几个星期,就可租到或买到一本令人兴奋不已的小人书,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便是最大的满足。
上了初中,父母手头宽裕些了,便开始给我订阅《奥秘》此类科普书。这是我的第二类阅读书籍。书中那能感受疼痛的植物群,那会使飞机轮船神秘失踪的百慕大黑三角,那会令人年轻长寿的古埃及金字塔……无不向我展示了一个另类、诡异、生动的自然空间。若我也能去探索一番,那该多好。于是便萌发了要当一名考古学家的念头,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理想。也正因此,当时的历史、地理两门功课我学得特别优秀。现在回想起来,.读书能增智长志是完全正确的。
结束了短暂的童年,我很快步入了中师的殿堂。1990年,我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师范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了寄宿生活,尽管思亲情切,但浓郁书香的校园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如果说,童年时候我是为了羡慕他人才爱看书的话,那么中师期间,除了很少时间是由着喜好在读书之外,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学业任务”而读书。多门必选和选修的交叉大小考让人应接不暇。或许是人缘好的缘故,班里很多同学只要一有学习问题,便习惯性地向我咨询。当时他们感觉我像百宝囊似的,有求必应。为了服务他人,也为了让自己尽早把书读透,顺利检测过关,我每天都跟各类书籍打交道,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个胸无不知的好老师。
感谢那些我曾阅读过的书,在那段时间,我真正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知怎么回事,那个时候,大家似乎都特别喜欢看书。从古代的到现代的,又从现代的到当代的,郁达夫、钱钟书、艾青……他们都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1993年夏,我终于踏上了教师工作岗位。本以为自己已经饱读诗书,不曾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这个注重教育实践的教学领地,我猛然间发现以前的阅读面是那么狭窄。因此我在书写教育实践论文之时,经常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我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所幸的是,我遇到了爱读书的导师--赵校长,她时时提醒我,激励我:“不懂,就到有关教育理论的书里去寻找出路。”我买书、借书,开始阅读各类教育期刊和书籍。读专业性书籍不像看小说、散文那样轻松易懂,有些文字需要反复多读才能理解。第一遍囫囵吞枣看个大概,第二遍重点地读,第三遍理解着读。每本书上都留有我圈点的痕迹和评语,就这样不断地积淀着自己的理论知识。书中的好方法我模仿着去做,不断积累点滴的感悟和经验。从书本到实践,从实践回到书本,不断地往返重复。渐渐地,我开始能够联系自己的实践,尝试笔耕了。我欣喜,自己已经融入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读书理念中。
如今,读书对我而言,已不再是负担,它完全是出自心灵的寄托和享乐。我喜欢读书,那是因为我觉得读书能放飞心灵,能拓宽视野,能感悟人生,更能让我的生命产生质的变化。我要读各种各类的书,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优秀的人才。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5
自小学开始我就喜欢读书,可那时候只能读一些“小人书”而已。放学之余,烧火做饭时,晚上睡觉前,我经常手拿一本“小人书”看得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能拥有几本“小人书”在今天不足一提,但在当时却是令人羡慕之极。虽然“小人书”不能给我许多知识,但它却似宝贵的精神食粮,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教我辨别真善美,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
上中学时,学校有了图书室,每周对学生开放两次,还允许借书回家阅读。因此,我就有机会能读到许多书。每到图书室开放日,我绝不会错过机会,都要到图书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者把书借回家。借到书我会迫不及待地看起来,一页一页地看下去,一看就入迷,常常忘记吃饭与睡觉。读书让我知道了世界上稀奇古怪的事,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读书使我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优秀例文在班里范读,当时的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从此更喜欢阅读了。
考上师范学校以后,学校阅览室里的诸多藏书让我感觉以前读的书太少。由于书太多,但看书的时间太少,所以晚上我常常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这期间,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开始看一些名著。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还有比彻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同时还读了鲁迅的杂文,老舍、朱自清、冰心、三毛、席慕容等著名作家的散文。虽然有的书只是囫囵吞枣地看完,甚至不太理解故事的含义以及作家要表达的感情,但还是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书让我愉快而充实地度过了三年学校生活,也是我阅读收获最大的三年。
毕业后,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开始变得忙碌起来。但不管有多忙,我仍抽出时间来看书,如时常陪伴我的杂志《读者》《演讲与口才》都给了我很大帮助。《演讲与口才》教会我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什么样的谈话方式才受学生欢迎,怎样提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演讲与口才》让我获得了知识与技巧,更让我在教学上充满了自信。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技在不断进步,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意识到读书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于是,工作之余,我不断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我的教学理论知识日渐丰富,教学水平大有提高。工作20xx年来,我依靠自己积累的理论知识努力工作,还发表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分别获得国家级论文一等奖(一篇)、二等奖(四篇)、三等奖(一篇);省级一等奖.(一篇)、市级一等奖(一篇)等。成功让我明白,是读书让我进步,读书使我得到提高,读书催我不断奋进。《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参考》《龙城教育》等书是跟随我多年的老朋友,从它们身上,我不断汲取丰富的养分,学到了许多东西,使我逐渐成长为业务比较过硬的教师。xx市教育局把20xx年定为“教师阅读年”,我为这一做法叫好。我认为这是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具体实践的体现,是顺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有许多领域是教师没有接触过的,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课堂内外,学生随性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把我们难住,有的问题甚至是当前的热点和焦点。教师如果要适应这一时代特点,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把读书学习作为习惯,成为风气。也许有的教师会说,我们平时的工作已经够繁忙的了,哪还有时间读书?让我们看看朱永新教授是怎么说的:“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可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拒绝读书。其实,只要我们忙里偷闲静下心来读书,多多少少总会有收获。
结合“教师阅读年”,我认真读了《xx培训读本》,从中加深了对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感到教师责任之重大。我也深深地被“师德楷模”中的同行所感动。从他们身上,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灵魂工程师”的内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多读文学作品,读一些当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当然,阅读还应该与时俱进,去阅读学生喜欢的作品,去思考学生所想。这样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才能使学生喜欢你,从而喜欢听你上的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提高了我的业务工作能力,让我有了自尊、自信和自豪,让我不断地成长和提高。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知识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挑战,也要学会挑战自我,以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因此,我还要有计划地去读更多更好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美好享受。教育前辈苏霍姆林斯基已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作了证明: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的地位。
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喜欢阅读,共同成长吧!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6
学校让我在班主任会议谈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方面的一些做法。
以下是接受任务后的一次师生谈话:
我问了孩子们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你们爱读书跟我有什么关系吗?”话音刚落,孩子们笑声四起。笑够之后,小手陆续举起。
一个孩子说:“有!您经常给我们讲故事,一年级时讲的《三只小猪》,我还记得,呼噜噜、噜噜呼……”说着她还撅嘴学小猪样,天真依然。讲故事真有魅力,事过六年了,孩子还记忆犹新。
一个孩子说:“老师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出其不意地发奖品。”孩子们都知道那些小奖品是老师对他们读书、思考的肯定与赞赏。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中一个男孩的表现。因为交流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发言的孩子就需要用一张小纸片写下自己想要成为书中的哪个人物及原由。他这么写:“我最想成为的人物是我自己。因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阅读,让孩子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而教师的肯定与赏识,推波助澜地促进了孩子们的阅读、思考与心智的成长。
一个孩子说:“新书排行榜上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对,阅读的魅力可以吸引每一个孩子。
有孩子说:“老师经常给我们借书,经常借我们的书看,经常跟我们聊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也有孩子说:“你用书作为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孩子们的话让我记起自己偶尔做过的、半为有心栽花、半乃无心插柳的事。我平日所为,只想创设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现自己读书的所思、所获,给予孩子们的阅读以充分的肯定与赏识,令他们乐于啃书。
还有个孩子说:“老师的魅力,?刷--刷--刷!”边说边五指一张一合,作出光芒四射的样子,全班大笑。
我笑得很坦然:“嗯,老师的魅力,来自阅读!咱们的魅力,同样可以来自阅读,刷--刷--刷!”孩子们会心地笑了。
期待着,阅读能让孩子们成为自己,一如他们所说:“我最想成为的人物是我自己。因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更相信,这些爱读书的孩子,会将阅读传递下去。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7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原厅长余益中亲自为《一路同行》写序,肯定了柳北区教育局在“名师”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建议各地都来借鉴学习。他高度概括总结了《一路同行》这本书的内容和价值:“是一项来自基础教育前线的关于‘名师’培养的科研成果,是一份尝试采用新的培训理念、培训思路、培训方法全面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实验报告,是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在专家引领、同行交流中进步的成长案例,更是从城区教育管理和高校师资培训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对区域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一次深入思考与探索”。另外,他还高度概括赞美这种培训模式“以理论提升和能力发展并重,以导师点拨和学员实践并重,以校本历练和异地交流并重,在培训过程中,既注重科学性、发展性,又注重综合性、辐射性的‘名师’培训思路,在我区乃至全国还不多见”。这是对柳北区“名师工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确实,柳北区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使之具备“名师”素质与特质的工作方面,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成功之路。作为柳北区中小学教师中的普通一员,我怀着敬佩之情,利用寒暑假从头至尾通读了这本书。读后感慨很多,难以言表。
在柳北区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中精选出120名各学科段的骨干教师,作为“名师工程”学员培训的人选。可以说,这120名骨干教师是我们柳北区教育战线的佼佼者。他们是柳北区教师的杰出代表、新生力量和精英。他们有幸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学习培训,是由他们自身突出的教学成绩管理成效和教育教学基本功决定的。这种机会来之不易,决定了这次学习历练的要求严格,档次高深,不是普通教师所能胜任的。参加培训学习不是离职专门研修,他们还担任一线教学任务。参加培训的人员中有的是班主任,有的是教研主任、年级组长、学校领导,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再抽挤时间完成高难度的理论通识培训、科研课题探究、课堂实践求证,进而上升到理论总结提高的层次。他们所经历的学习培训过程是一个艰苦探索、有目标有要求、有成效的“吹尽黄沙始得金”的奋斗历程。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困惑,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刻苦求索,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顿悟和收获。他们始终不渝,不懈进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最终取回“真经”,成为柳北区教育教学战线的生力军,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改意识的勇于探索创新的柳北区“名师”,成为众人瞩目学习效仿的标兵,成为我们柳北区教师队伍的骄傲。
他们学习成长成功的经历,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一定要有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心态,有高度负责的工作责任感,有大胆实践科学求实的创新精神,有不怕困难勇敢进取的胆识,有虚心学习互相帮助的团队协作气度。
他们在这本书中的经验总结感悟体会,用课改的理念去指导,有个人的独特感受和鲜活的课例实践作基础,不是表面亮丽空洞无实的肥皂泡。他们也有共同的感受、切身的体会。那就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要有理论支撑,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去指导鲜活生动的课堂实践,最后从自身的成功实践中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学生拥戴,家长放心,同事钦佩,社会敬重”的优秀教师。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书,凝结着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生的道路上,有书香做伴,生活会多一份乐趣,情感会多一份高尚,成长会多一份睿智。”一位法国作家也曾经说过:“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我个人认为,书是一个充满激情而富有理智的朋友,它能使我喜怒哀乐。因此,我特别喜欢读书,一天不读书就觉得非常空虚。读书使我的品位变得高雅,性情变得温和,心胸变得宽广;读书使我更加自信,更加快乐。
读书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我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系统的协调统一。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识,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好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读、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读、重复教的效果有着天渊之别。
读书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与内省,既不惮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又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借助书这一工具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人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读书让我深刻地体会了教育的民主,明白了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的心理也就会获得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会乐意与之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他,向他诉说烦恼,向他倾诉困难,这不能不说是教师所获得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发挥这样的民主,同时也获得了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都会非常激动,总会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的一种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总之,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成长,读书让我聪明。我会继续让浓浓的书香伴随着我,伴我走好人生的道路。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说到读书,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读书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就拿西汉时的匡衡来说吧,他出生穷苦人家,他却“凿壁借光”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
孩子们,现在家家户户有了明晃晃的电灯,不用“凿壁借光”,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提出六点关于读书的建议:
1、选择好书。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看的“好书”,我们开始可以从短小的儿歌、彩绘本故事、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短小有趣的带拼音的书籍读起,慢慢地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少儿版的名著或一些知名少儿作家(如狐狸姐姐、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等)的书籍,这些书非常有趣 ,它们一定能将你带你在书海中快乐遨游,当然,选择的范围也要广一点,故事类、科学类、艺术类等等。一些如《阿衰》《豌豆》这类的纯漫画书我们要少看。
2、持之以恒。不管老师布置没布置关于“读”的作业,自己在每天都要抽空读书,如早上、下午上课前,每天做完作业后等课余时间读一会儿, 这样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读一本又一本的书,积少成多。
3、“不动笔墨不读书”。碰到自己喜欢的好几好句,咱们把它勾画下来,有能力的中高年级孩子们,还可以把它摘录下来,甚至可以尝试写读后感等等。
4、强化记忆。孩子们,你们现在的记性特好,科学家称你们现在正处在“黄金记忆”时期,你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经常读读背背,把一些精彩的词句、片段背一背,等到用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了,这样你也会是一位小诗人、小作家。
5、问中读,读中问。带着问题读,读出你的答案;当我们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要学会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主动请教家长、老师、同学等。
6、反复读。遇到你喜欢的好书,咱们反复读,读了一遍,过段时间又拿出来读,这样反反复复地读,相信你的收获一定非常大。
以上六点建议,跟大家共勉。
孩子们,你们是“诗韵校园,风雅城北”的小主人,希望你们的精彩人生就从“一周一诗”的诵读、“课前三分钟”的诵读、每天的自由阅读开始,让读书真正成为我们的习惯。
谢谢!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0
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粮食还常年歉收,父亲和母亲一道辛苦养活了六个子女,这在缺田少地的山沟里是十分不容易的事。他们都是明白事理的庄稼人,因为他们深知没文化的苦衷。爷爷常告诫我,壮年时,他在给大队挑粪时忒用力,但工分却让那些认几个字的人占去了,吃了哑巴苦。因此他们下定决心把我们送进学堂,用精神食粮来补充歉收的粮食。
说到我的读书经历,还是挺幸运的。首先要从我的名字说起。记得我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我的几个哥哥都要去乡里的中心小学上课,父母要为农事奔波,我只好自己拿着几块钱到村小报名。由于家人从未给我起过学名,我也不知道学名是仆么东西,因此当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想都不想就把我的小名报上去,弄得办公室里的教师一阵哄笑。还好,在场的容叔叔根据我家的族谱辈分给我起了个一直用到现在的名字。这虽然已是1981年9月发生的旧事,但它一直激励我去找寻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
在村小读完一个学期以后,由于生源不足学校停办了,我们只好到离村子大约有三公里远的乡中心小学去读书。由于当时家里没有手表,加上我学习比较积极,有好几次在半夜里鸡都还没叫就出去叫伙伴们起床上学,弄得整个村里“鸡犬不宁”。为此我只好在人们的一声声“神经病”和“假积极”等冷嘲热讽声中回家继续躺着。
父母恨不得把前辈中无一人识字的纪录由我们来打破,我们兄妹儿个也深深领会他们的意思,因此读书都自觉卖劲。我上初中时一学期学费才十几元,但由于大哥还在读中专,三哥和小妹也都在念书,所以每到开学时父母都要为我们的学费忙得团团转。为了照顾大哥去外县学习,我们兄妹几人的学费往往要缓交。记得1988年1月临开学时,我们几兄妹的学费还没有着落。看着父母愁眉苦脸的样子,我们都着急了,族人也在为我们想办法。眼看离大哥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父母终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把我们家唯一的一头壮公牛卖掉。这头牛在当时可是我们家劳动的重要依靠啊!卖掉它,就像割掉父母身上的一块肉,以致后来父母常常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自那以后的几年间,他们只有去跟村人借牛来耕种,有时还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万一碰上那些爱说风凉话的有钱人家说三道四,父母除了碰壁的尴尬外,还会带着满腔的委屈回家唉声叹气。不过,在那个最痛苦的年代里,父母的做法还是贏得村里大多数人的理解,因此他们都乐意把耕牛借给父母使用,有时好心人还会来帮我们家做工,不为别的,只是同情我们一家人。正因为这样,我们一直到现在都很感激他们,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记得在最难熬的高中生活阶段,有时我就随便在街头小摊上吃一点,饱一餐饿一餐,渴了饿了就喝自来水,夜深人静时才像猫一样悄悄溜回宿舍做一天里最轻松的事--打鼾。第二天天还没亮,又跑到教室与烛光做伴。我的生命食粮匮乏,但精神食粮还是充裕的。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虽没能考上当时流行的中师或中专学校,但是上了高中。后来保送进师专后,我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所获得的精神食粮也越来越丰富。工作后,我更不忘读书,不论是单位的、同事的、自己的,还是网络上的,都有属于我的精神食粮,我渴望拥有它们。
书里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它们能满足我求知的欲望。知识是学不完的,知识能时时刻刻给予我欢乐,使我更加充实。它们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我还会继续找寻我的精神食粮,直至生命终止。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1
关于开卷有益的故事,如“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不胜枚举,尽人皆知。而“教师应该多阅读”的必然与必须,却因为工作的繁复、多媒体时代信息来源的多样化等诸多原因而少为人知。即便如此,关于读书,我仍想透过二三件小事道出我的感受。
1难眠,那夜。
一次,在为一节研讨课忙碌时,我的思维渐人瓶颈。于是,求助于书。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磨炼语文教学细节”的观点触动了我。文中案例明晰生动,一下子让人茅塞顿开。阅后,我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接着,我查看了王老师相关的教学视频,理论和实践相连,受益匪浅。其中的一个片段让人难忘.在《一夜的工作》一课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周总理住的那个陈设简朴的住所时,恰当地补充了一些历史知识,古今对比,体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更增添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仔细想想,这一课我也前后上过几次,与王老师的这节课相比,发现学生情感体验更多的是来自教师情感渲染。透过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教师个人知识积淀的深厚。_按照自己从点到面的阅读习惯,接下来在查阅的资料中,我进一步对王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份培训问卷中,王老师就“请列出您的语文教学观中最基本的三点”一题回答“为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而教;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语文是功利的,那是学生的立身公器;语文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语文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在事先无告知的情况下完成的。谈及成长,王老师说自己博览群书。曾自诩不迷信名师的我,赞叹于这些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深邃思想,感叹于成就名师成长的书籍的魅力!阅读的兴奋难以平复,那夜,难眠……
2."难忘,“书伴"。
生日,爱人送我一套期盼已久的《蔡志忠漫画经典全集》。想起当年父亲买了其中的《庄子》《聊斋志异》《唐诗》《史记》给我,虽然里面的内容有些不太懂,但人物形象个个可爱诙谐,别具特色,足以吸引我每天翻看好几次,甚至动笔画一画,直至床头贴满那些造型怪异的“蓄发古人”。当了老师后,我把自己最心爱的小人书拿给学生看,包括这几本可爱的小册子。谁知,学生不珍惜,一年下来,丢了不少。心痛之余,一直想再买。可那时,这套全32本的书由三联出版社陆续出齐后,不知什么原因就不再版了,我只好把遗憾留在心里。这次,爱人还是从网上买来了二手的。回家翻看,好几本署了名,但不是同一个人,甚至还有图书馆的。无一例外的是,除了书旧一些之外,都保存完好。好长一段时间,自己都沉浸在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中。翻看这些漫画,种种曾经遭遇的情绪和经历慢慢涌上心头,思绪奇妙地游走在回忆中。在《宋词》里,我看到几乎每一页都用铅笔作了批注,密密麻麻。也许由于铅笔书写和年岁已久的缘故,初看不清,仔细辨认,才知是心情日记。顿时,一种偷窥的兴奋和愧疚袭来。但更多的感觉是奇妙,想象着若干年前一个寂寥的午后,静静的台灯下一颗思念的心并不寂寞,年少稚嫩的情感留驻在这长长短短的字里行间。时间变换,空间流转,似未完待续的小说,这两个真实的主人公不知道在哪里,故事是不是完满结局。读着那些细密小字,那个未曾谋面的书伴就这样陪伴着我重回年少时光。想起在师范读书时,也曾经借过一本这样的书,有个幽默有趣的家伙在书的首页用铅笔歪歪写下:“自修后吃夜宵时,看第一页”。生怕别人不知,还以油渍为证。当时,我讪笑着把这本写满调侃句子的书给同学看,宽敞的宿舍里笑声不停。其实,那是一本很严肃的专业书籍,借书卡上当时只有我和他的名字。
因读书串接起的种种情感多么美妙。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不会一开始就以“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这样的故事启发他读书的益处,我会把读书中这点点滴滴、真实有趣的体验和他分享,让他从书中寻找良师益友,寻找生活的乐趣!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2
学生时代,我对童话故事和言情小说特别感兴趣。1989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工作后,我把读书的重点转向了文学以及教育教学类。阅读杂文是为了消磨时间和磨炼文字功底,提高表达能力。但是我知道,小学数学教师读此类书籍也只是业余爱好而已,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饱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
爸爸在世时一直告诫我们几兄妹:“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他的这句话无意中成就了我的教书生涯。我总想“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所以只要是专业书,都细细拜读,参透其中的奥秘。
对教师而言,不管有多么好的教学设计,不管有多么高水平的教坛名师,你都不可能真正模仿它,因为那不是你内在的东西。教学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如也,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非常喜欢苏霍姆林斯基谈及教师读书时的一段话:“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在学生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这种“我要读书”之境界正是我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的。
记得这样一个比喻:“教师的知识就像一棵树,专业知识是树干--最细实,树根就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只有树根扎得深,树冠才能枝繁叶茂。”所以,至今我仍执著地默默地努力让自己的根扎得更深、更稳。
由始至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我的必修课。通过《素质教育全书》《德育原理》《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专业书籍,我可以毫无顾忌地与名家对话,与大师交流。这让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我的教学中得以荡涤,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以萌生。近年来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曾多次参加全国科研课题《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研究》、xx市柳北区科研课题《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联网、教学与研究并举;多篇教学论文、教育案例分别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奖励。
书籍是成功的阶梯,书籍是精美的食粮。闲暇时读书,能为你增一点文苑漫步的情趣;忧郁时读书,能为你添一份从容恬淡的心绪;困惑时读书,能为你寻一个柳暗花明的惊喜。朋友,多读书吧,你一定会收获多多。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3
阅读,是我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使我增添知识,也丰富了我的情感。
我已年过半百,尚记得幼年时候的事。因为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更看不到家里有一本书。到了开始读书的年龄,认识了几个字,就经常跑对门的表哥家。表哥家有几套古典名著连环图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没一个人说话,静静地边看着动人的画面,边默读下边的文字。这就是我童年阅读的开始。
到了小学高年级,听好朋友讲起了书本上的故事,是关于抗日英雄“史更新、丁尚武”的故事。他讲得津津乐道、眉飞色舞,我更是听得十分着迷。在我的恳求下,好朋友终于将《烈火金刚》这部小说借给我读。这是我阅读的第一部大书。读完了一遍,还不想还书。因那时在家里,还没有收音机听,更不用说看电视了。后来我把那本厚书又读了一遍。在那个年代,能读到一本书真不容易。接下来,初中毕业我就“上山下乡”,几年以后抽调进城工作。这时阅读的机会多了,学校有阅览室,自己办有学校的借书证,还办有xx市图书馆的借书证。这阶段的业余爱好还是看书的多,而我读得最多的是历史书籍。
转眼间,几十年时间过去了,我过的是平常生活,做的是平凡工作,但读书还是继续,不过阅读的方法丰富了,比如有时在网上阅读。而阅读的书籍种类却简单了,文学类的书很少看,平时看电视多是看新闻、体育频道和历史连续剧;阅读多是业务上的理论书籍,虽说上了些年纪,老眼昏花,但感到业务方面的学习是不能少的。
上了年纪,脾气倒也倔了起来,有时看书也爱挑毛病。读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就时常说别人哪些语句说得不好,哪些词语用得不当。一次和一位做生意的老同学会面,他说起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来头头是道。细想起来,普通人不能说要把握政策,但理解政策是重要的,慢慢地我也就感觉到,像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政治、法治的事是完全值得关心的,要不然怎能把工作做到又好又快怎么能跟上时代步伐?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再阅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我就不感到枯燥乏味了。
每年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书籍”征订工作一来,我倔脾气又上来了:是摊派吗?虽说订阅自由,不订行吗?像目前学生的分数还是那么重要,那类“新课程”的理论书籍又有多大实效?近期订了一本《新课程教学设计--音乐》,倒想看看它新在哪里。翻开书本目录细细一看,觉得很有新意,挺吸引人的。看第一章“音乐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落实”,第二章“音乐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变”,第三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体现”,接下来讲到“综合化与生活化”“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最后再谈到教学评价。仅从书的目录程序、步骤,我就感到了它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于是打算写几篇“读后感”,就慢慢地品读起来。文中从“案例”到“分析”,从“设计”到“再设计”,坚持教学实践进行论述,有说服力,有引导力,才感到这正是专家的魅力所在。由此感到:在工作中有了困惑,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创新实践,是多么重要。阅读会提高能力,会加深认识,会助你成功。
20xx年是xx市“教师阅读年”,《xx培训读本》又摆在面前,这下可得好好领教教育专家的风采了。《xx培训读本》篇幅不多,不足200页,但它收集了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等多种内容,内容丰富、题材独特。该书前三章收集了教育政策、法规、理论等,虽说都有专册专著,但这里都能重点解读、细致评述,对提高教师的理解能力可以说有独到之处。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章“教学实践”和第五章“师德楷模”的内容。平日里,都感觉英雄、模范远在天边、高不可攀,而这里的每一个教学经典、每一位楷模,多是身边之人、眼前之事,于是又引起我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思考--工作做好了,为什么?工作做不好,又为什么?看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帮助我提高认识。最后我要说一句话:读书学习,伴我终身。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我读书,我快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光悄悄,转眼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我们走进了硕果累累,美轮美奂的金秋。在秋天来临之季,金风赶来了。它带着丰收的喜悦,带着神奇的色彩,带着清爽的空气,拿着一支大画笔,把树叶..田野、果园染上了金黄色。一切都变得金灿灿的,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但,在这美丽和谐的景色中你读书了吗?
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必须按时补充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人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也需要时时处处为精神补充各种“营养”。“精神营养”来自哪儿?如何补充“精神营养”?其实,“精神营养”来源于浩如烟海的书世界,吸取“精神营养”的管道就是孜孜不倦地阅读。
我国自古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感人故事。这些读书故事表现了古人对读书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向往。我国著名文学大师鲁迅、郭沫若、茅盾和老舍先生,以及刚去世不久的巴金爷爷,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能达到如此境界,与他们在学生时代大量阅读各种文学名著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读书、求知的黄金阶段。大家知道应该选择哪些书来读,利用哪种方式读书最科学吗?首先,要精读课堂上的书,尤其是语文课本,仔细品味文章中的妙词佳句,认真揣摩文章蕴含的道理,感悟文章表达的感情。其次,要泛读课外书。从文学类到科技类,从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从汉语文章到英语文章„„只要有书的地方,就要有你们的身影。
英国文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同学们,你们制定好自己的读书计划了吗?今天,你读书了吗?
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在哪里?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双手里。你一松手,它就从指间溜走了。
因此,读书需要只争朝夕。一早到校,可以读书;午间休息,可以读书;睡觉之前,可以读书。
只争朝夕,就是在你茫然的时候,可以选择读书;只争朝夕,就是在你沮丧的时候,可以选择读书;只争朝夕,就是在你懒散的时候,可以选择读书;只争朝夕,在你还拥有梦想的时候,赶紧读书„„
选择读书,就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
选择读书,就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
同学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拿起书,让读书成为我们良好的习惯。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三班的叶富强,我今天倡议的主题是“沐浴书香,润泽人生”
当五月的阳光变得温文尔雅的时候,当缤纷的花朵尽情绽放的时候,当枝头的鸟儿欢快歌唱的时候,我校的首届读书节开幕了。这是我们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
从古至今,中外的多少名人志士,无不热爱阅读。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从小就爱读书,万年的时候,他得到一本好书——<<易经>>,他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过好几次。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因家境贫寒,十岁便辍学,他一边当学徒,一边自学,为了尽可能把时间用在读书上,他放弃了一切可以休息的时间,广泛的阅读使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读书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也使我们离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近。 然而读书的意义并非只有这些,打开一本好书,就如同饮一杯清茶,苦尽甘来;细细品味文字,就如同点一盏明灯,照亮前行之路。欣赏朱自清的笔下的<<春>>,感受春天的味道,欣赏毕淑敏笔下的<<提醒幸福>>,贴近幸福的感觉。
是啊,读书,其实也是在读人生。读<<居里夫人>>,我们读出她的坚强,她用生命的代价获取科学上的新发现,把丧夫之痛化为工作动力。品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使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变得有意义;读张海迪的<<绝顶>>,我们读出她即使一百次地跌倒,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顽强。
书,是每个人的精神粮食,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中国上下五千年,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善于思考的国度。进入了新世纪,信息在不断更新,我们有太多需要追赶的东西,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练就更多的本领,读书学习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学们,也许你们会抱怨学习任务的繁重,没有时间没有精力阅读更多的书籍。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只要热爱读书,重视读书,处理好读书与学习的关系,无论是你的学习生活还是课外生活,都会显得格外精彩。同学们,人生因读书而美丽,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为此,我们想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1崇尚读书,热爱读书,学有余力之时,请拿出一本好书,在读书中品味人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品读经典,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经典文化中汲取精华,从圣贤哲理中感悟真理。阅读经典,震颤生命的琴弦,丰满人生的羽翼。
3博览群书。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博闻强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认清真理,以扎实的知识储备驾驭人生。
4读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只有将读书,做人,做事统一起来,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知行统一。
5终身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读出人生的充实与美丽。
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让我们庄严思考,可以让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勇于创新。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装点前中,用我们对读书的渴求装扮前中,让读书成为前中每一个同学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处处飘逸书香。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书海中扬帆,成长吧!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16
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它能帮助我们洞悉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应缺少的事情。通过阅读《xx培训读本》,我深深感到: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捷径。
大文学家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意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面临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读书学习。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只有读书才能积淀教师的文化和精神底蕴。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少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也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教师呢?每天都忙碌于上课、备课,有多少时间能静下心来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只有在写论文、写教案时,才想起上网或找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这种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教师要上好课离不开书,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但究竟怎样读书才能引领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呢?
首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等。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地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书,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广大教师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其次,多读一些真正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书籍。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需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如各种教案、教参类的书应该看,但不能形成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的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图方便,照抄、照搬,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书,则能使教师受益终身。
最后,读书要读深、读透、读懂。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道出了读书的真谙。此外,读书还要讲究方法,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读书亦然。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渔”比“鱼”更重要。一个教师能不能与时俱进,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关键看教师学习能力的大小,能否通过读书积累教学的智慧。
读书改变人生--我们要读书!读书启迪智慧--我们要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多读书!让我们沐浴着“教师阅读年”的春风,在书籍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国旗下讲话范文】三
读完《xx培训读本》最后两章《教学实践》和《师德楷模》,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个慈爱谦和、智慧乐观、热情奉献的高大的师长形象。特别是孟二冬教授和xx高中特级教师肖学锋,他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执著追求,真正做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出了表率。从他们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坚守者与传播者,是学生的道德模范。
教育是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开创国家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文明的传播者。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国家、民族对人才的期盼,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无不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上。可以说,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挑着千户万家的幸福与前途。在文化、思想、价值观多元化,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增加的当今世界,怎样培养合格的人才,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做个好老师,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在此我想结合阅读《xx培训读本》谈一谈树立师德风范的意义和途径。
1.育人德为先,师者须德高。
古人向来把“德”放在首位,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人对教育的诠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一一长善而救其失也。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要求弟子先做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到“行有余力”才“以学文”,始终把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所谓培养人才,首要任务就是把孩子塑造成社会合格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其才干。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高智能的“机器人”。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是有才无德的学生,那只能赔害社会,更谈不上对社会进步做贡献。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树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德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如此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岂能轻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部分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造成了人格和师德的缺失,出现了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贪图享乐、消极功利等不良作风,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提倡“身教重于言教”非常必要。
2.身教胜言传,熏陶以养正。
古人主张“童蒙以养正”。儿童刚步入学校时,他的知识、智力需要教师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和个性都还没有形成,需要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要把学生造就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必须以自身崇高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去影响、教育学生。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记得有一次,和我同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的几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突然兴奋地高喊:X老师,X老师。原来他们的老师正骑着电动车紧紧跟随着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一路走走停停,电动车一路随行,几个小学生兴奋地喊了一路。他们的老师也不断挥手,热烈地应和着,学生爱老师之情溢满整车厢,全车的人都用敬慕的目光注视着师生们。过了两三个站,遇上红灯,公共汽车停了下来,孩子们兴奋地对稍后面的老师欢呼。没想到这位老师跟上来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闯红灯过了马路。孩子们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其中一个叹息道:“没想到X老师也会闯红灯!”后来虽然公共汽车追上了这位老师,但孩子们已没有了刚才的热情,不再叫唤,而是安静地坐着。可见,教师没有了“身正”,即便“学高”也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只有教师本身有着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人格素养,才能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在思想教育中,诲语谆谆,不如身教切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肯定了身教胜言传。学生所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他的品德修养、道德风范、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孟二冬教授和肖学锋等优秀教师,不抱怨环境,不为任何俗务所干扰,执著追求,潜心教学,追求境界和事业,他们的行为深深震撼了学生、震撼了所有的人,这就是无言的身教。身教如春风驱寒送暖,如春雨润物催芽,无声而草木萌发,无言而学生景仰。
做教师就意味着付出与牺牲,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也在其中得以体现与延伸。既然选择了三尺讲台,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像孟二冬教授和所有敬职的教师一样保持一份平和与执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高尚的精神追求,追求一种平凡、宁静、充实、高雅的生活。亲爱的教师们,让我们共同“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推荐阅读:
2023读书活动国旗下讲话.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