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通用7篇)
&ldquo碧水和青山是金山和银山&rdquo**两座山&rdquo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
【篇1】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一、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基本发展形态,通过开发绿色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同以往的黑色发展方式不同,其重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绿色发展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生态化经营理念,它要求企业经营者应具有把企业建成生态企业的意识和谋略。它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按照少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集约化方式生产,实现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绿色发展实质是引导企业进行生态化转型,它是以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灵魂,运用绿色技术多层次地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创立无污染、着重于避免废物的生产系统,建立物质多层次利用的生态体系,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到产品的整个加工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等都将本着保护环境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由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绿色发展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赢的目标的根本手段。绿色发展是节约资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绿色发展生产的基本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注重从源头上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以及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从而减少了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的产生。
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取得,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发展低碳绿色产业,着重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走向低碳、环保和健康,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目标。
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_年8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使绿色经济成为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发展理念。胡锦涛在20_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和20_年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企业绿色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企业对生态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绿色发展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对自身的生态化建设认识不足,仍然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仍旧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盲目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轻视甚至于无视生态环境效益。有的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对企业自身造成的环境问题往往视而不见。
2.国家对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发展要求实施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会产生一部分环境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致使绿色产品往往较其他同类产品价格偏高,因此绿色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然而,我国绿色发展缺乏政策支撑,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绿色生产的积极性。我国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绿色发展,生产绿色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这些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政府给予的相关补贴不足,没有对绿色产品进行足够的价格补贴;第二,我国对促进企业绿色生产的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国家对企业的绿色生产行为的税收补贴程度不够,没有对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支持。由此可见,我国需要加强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
3.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相对滞后
法律保障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起草时间较晚,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譬如,针对部分具体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对由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民事纠纷等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制定的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绿色消费法、绿色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还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使得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违法者难以实施有效地惩罚,致使法律起不到真正威慑作用。
4.许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首先,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创新能力有限,生态工艺应用较少,技术选择环境较差,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低技术能力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其次,虽然绿色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但它在我国并没有成熟,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很多难题还尚待解决和攻关,尚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效能。在目前,一些工艺还基本是个理念,未在各个产业的技术和设计上落实,技术和工艺上的瓶颈不突破,导致了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影响和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的进程,严重阻碍了绿色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能够有效支撑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设备效果差、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等。
另外,由于绿色产品要求的绿色技术水平高、资金投入大、市场获利不稳定,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开发力度有限,致使企业在平衡利润的前提下,对绿色技术的创新动力不足。
三、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绿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要把传统企业改造成绿色企业,绿色发展,首先必须提高企业的生态意识。所以,加强社会舆论对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显得十分必要。增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强化新闻媒体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曝光,这样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绿色企业的认知度,普及绿色发展相关知识及其对公众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益处,让大众了解绿色发展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提高公众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网络、报刊等媒体对绿色发展的先进单位应进行适当的宣传和表彰,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予批评,这样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又能引导大众崇尚绿色消费,鼓励企业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2.促进企业观念的生态化转向
企业观念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生态化是绿色发展的精神动力,制定长远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目标,塑造企业生态文化以及学习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观念的生态化转向。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对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企业领导人应当破除传统的所谓注重效益就要损害企业自身利益的错误观念,建立起生态生产力优先的价值原则,因为生态优先并不等同于不发展,而是要彻底地改变“三高一低”的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企业应当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生产成本中去,制定有效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目标,大力推动企业生态化改造,把传统企业改造成绿色企业。
其次,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教育,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地按照环保标准进行工作,并能对消费者进行绿色知识的宣传和绿色消费的引导。同时要制订企业道德规范,并以条文的形式约束全体职工的行为,激励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3.加大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对绿色发展中的关键设备与技术引进的投资、不断完善税收政策、拓宽绿色发展融资渠道等措施在经济上给予企业大力支持。
第一,加大对绿色发展的财政投入。我国绿色发展尚不成熟,一些企业仍旧维持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对于那些向新型生态化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变的企业来说,大量的清洁生产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引进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资金需求巨大,迫使多数企业无法负担,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有力的财政扶持,鼓励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把传统企业改造成绿色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投资,形成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推进绿色发展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对绿色发展进行必要的物价补贴。政府应对绿色产品在售价上进行差额补贴,并规定其销售价格接近于同类可替代产品的市场价格;政府应对企业陈旧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补贴。落后的生产设备是不足以满足环保要求的,政府可以通过价格优惠等财政补贴措施,鼓励企业更换生产设备。
第三,完善税收政策。政府应对企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含铅汽油、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征收环境污染税;通过调查与信息采集、定时明查暗访等措施,评估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对减排效果明显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奖励政策,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更新设备,加快传统企业的生态化建设。税收已经日益成为国家促进绿色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激励性税收优惠政策能增强绿色发展的主动性,这种激励性税收优惠尤其适合鼓励绿色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性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绿色发展。
第四,完善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制度。目前我国的排污收费标准很低,有的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由于收费低,大大削弱了对企业的制约作用。应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将费改为税,使那些污染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厂家无利可图。
第五,强化绿色消费政策。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完善我国的绿色消费政策。首先要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耗材多、对环境污染大的产品对其征收重税,通过增加生产者的成本,提高市场价格,对消费者产生影响,迫使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其次,建立的绿色标识制度。对于从原材料的采掘到废物的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均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产品给予明确境标志,表明该产品是绿色产品。人们通过醒目的标志制度,认清究竟哪类产品属于环保产品,哪类产品属于非环保产品。同时,由权威部门发布印证,可以加大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还可以加大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完善推进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生态化建设是极为被动的,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因此,推进绿色发展法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完善绿色发展的相关立法
我国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已相对成熟,但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缺少相关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处罚,使得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所以要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不断完善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首先,环保部门应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之于企业层面的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已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大对不合规范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清洁生产促进法》,可以适当增加强制性规定,比如第20条“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可修改为在技术许可范围内应当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5]。还要对一些过时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正,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全面或部分的修改,使得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时效性。
第二,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督
加强对企业的生产活动的环境执法监督审查力度,是维持我国绿色发展秩序进行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有关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强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施停业整顿,停止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并让其限期整改,并不定期地对这些企业进行二次抽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绿色发展的认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严厉打击严重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对于违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同时,还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完善监督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政府需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应当完善现行法律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公开听证、群众举报等制度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制度。要通过对于公众的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多方调动公众进行直接的、面向基层的监督,从而形成绿色发展有效的监督机制。
5.强化绿色发展管理
所谓绿色发展管理就是将生态学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把企业视为生命的有机体,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看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完善绿色发展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甚至能够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通过及时的与先进的国际管理方式进行对接,不断的完善企业形象,对企业自身形成一种严格的约束力。
完善的企业管理对于绿色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建立健全生态化的管理经济责任奖励机制。创立生态化奖励基金,根据完成既定的生态化目标情况作为企业评选先进单位的评判标准之一。
第二,完善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将绿色发展生产责任与企业经营生产责任相统一,以相同的标准来对待,将责任落到实处。
第三,建立绿色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为了做好生态化建设,必须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生态化企业人才培养机制。从企业内部在生态化的管理上讲,没有专业的绿色发展管理人才,就不能很好地可持续地发展企业的生态化,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能够使企业在生态化改造及生产活动中保持高效稳定地进行,同时专业人才规范化的管理与操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建立绿色发展人才培养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第四,实行绿色发展管理团队制。绿色发展管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管理团队,团队管理者应当具备较高的管理权限,并通晓各部门的生产运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态管理机制,将职责细化到每一位管理团队成员身上,这样做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从而确保绿色发展管理的稳步进行。
第五,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管理机制。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不断地推进企业自身的生态化管理机制建设,与时俱进,把生态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包括全方位的生态化管理机制和生态化的监督机制等。
6.大力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大力加强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推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广项目,对于成熟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通过组织、引导和扶持等手段鼓励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要求从企业生产方式出发,充分开发利用绿色技术,建造绿色企业,发展绿色生产。
传统企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安装废气物净化装置,采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分离,即一部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生产,另一部分生产过程对废物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会使污染控制进入困境。绿色技术创新在原则理念上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业技术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随之导致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在生产实践中则是从产品的材料设计、开发工艺及管理销售各个过程中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贯彻绿色发展的宗旨。企业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推进绿色发展需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预防污染的工艺技术等绿色技术支持,这些绿色技术是构筑绿色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绿色发展的技术依托。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生产中表现为生产工艺的绿色化。生产工艺的绿色化也就是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中,在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在生产工艺上有所转变,着力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和资源转化技术。
(1)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进绿色发展。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少的进行环境污染物排放,即污染控制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生产过程的尾部进行净化处理,而是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包括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和生产产品的清洁两个方面。通过清洁生产技术进行无废或少废生产,使生产过程和产品消费过程变为无污染或少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和制作产品的绿色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既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无污染或少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又要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实现产品的绿色化。
(2)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开发资源化技术,推进绿色发展。资源化技术就是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在我国,许多资源除主要有用组份外,大多含有共伴生有用组份,有的共伴生有用组份的价值甚至比主要有用组份还要大。传统技术下共伴生有用组份大多没有加以利用,和废料一起排放到环境中,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采用资源化技术对其提炼利用,综合利用其多种有用组份,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使资源获得绝大部分有用组分的回收和利用,使原材料中各组分都能得到最大应用或得到无损害生态环境的处理。
【篇2】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记录了他20_年8月穿越柴达木盆地的生态考察之旅。整部作品以纪实笔触为主,但也偶尔夹杂小说笔法,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抒情,都生动明晰、简洁洗练,尤其能够把对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等地科普性的介绍融入文學性的铺展中,既给人带来知识的充实,也给人带来审美的怡悦。该作品生态视角的自觉性和意味深长的生态忧思尤其值得关注,其描绘自然之美的生动笔触和对自然生命的主体性呈现也令人印象深刻。至于刘先平对自然生命伦理选择的凝思和对生态道德的资源追问,也值得我们牢牢记取。因此,该作无疑有助于现代人生态道德的觉醒和建立,是一块弥足珍贵的生态文明的指路石。
[关键词]刘先平;《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生态道德;生态批评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版图中,刘先平是一个气势恢宏、气象万千、意蕴深厚的存在。他从1970年代中期就开始参加野生动物考察,1980年代曾经相继推出《云海探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四部长篇动物探险小说,融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青少年的喜爱。1990年代以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例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怒江大峡谷、横断山脉、西沙群岛等,创作了如《从天鹅故乡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美丽的西沙群岛》等作品。此外,他也常常以重点的物种为考察对象,漫游华夏大地,创作了如《红树林飞韵》《黑叶猴王国探险记》《寻找大树杜鹃王》《追梦珊瑚》等作品。刘先平的大自然探险系列作品选材重大,艺术成就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曾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_年他的小说《孤独麋鹿王》还荣获由接力出版社和俄罗斯莫斯科州立综合图书馆共同组织承办的“比安基国际文学奖”。
刘先平能够终生坚持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以诗意的笔触描摹大自然,书写人与自然的故事,的确令人敬佩。他对自己的生态文学创作也有明确的使命意识,曾屡次在出版的书籍扉页上郑重写道:“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这个面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充分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因为只有生态道德才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我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呼唤生态道德,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刘先平任重道远的创作使命,也是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使命。这样的使命意识令人崇敬。本文拟评析刘先平的纪实文学作品《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关注其意味深长的生态忧思,赏析其描绘自然之美的生动笔触,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生命伦理选择的凝思,这都将有助于现代人生态道德的觉醒和建立。
一、生态视角的自觉性和生态忧思
20_年8月,刘先平和刘君早在向导的陪同下进入青海湟水谷地,再到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雅丹地貌,最后到达茫崖花土沟油田进行野外生态考察,考察经历最后形成《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一书。全书共43节,近20万字。该书以考察时间为序,行程安排大致如下:西宁——湟水谷地的柳湾,考察柳湾文化一青海湖,考察鸟岛,守望普氏原羚——从天峻县到德令哈,可鲁克湖考察,托素湖考察黑颈鹤——从德令哈到格尔木,取道青藏铁路线,途经小柴旦盐湖、大柴旦温泉、硼矿、五彩戈壁、察尔汗盐湖——抵达格尔木,观赏市郊胡杨、红柳,发现麝——穿越昆仑山,考察纳赤台“昆仑神泉”,玉珠峰,地裂,过昆仑山口,抵达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考察藏羚羊——返回格尔木,取道大柴旦、察尔汗盐湖,考察雅丹地貌群、花土沟油田区、茫崖、泥塑艺术长廊、尕斯库勒草原,追寻白唇鹿,考察油沙山。整部作品以纪实笔触为主,但也偶尔夹杂小说笔法,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抒情,都生动明晰、简洁洗练,尤其是能够把对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等地的科普性介绍融入于文学性的铺展中,既给人带来知识的充实,也带来审美的怡悦。
该书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其鲜明自觉的生态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生态忧思。刘先平穿越柴达木盆地,不像那些年轻的旅行者一样,被消费主义文化浸润过深,转而到青藏高原去寻找刺激体验:也不像那些白领中产阶级,看惯了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想到青藏高原去换种体验,感受高原的雄奇壮丽。他是带着明确的生态情怀,穿越柴达木盆地,走进帕米尔高原的。他渴望了解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的生态状况,渴望体验高原的壮美,渴望寻觅各种野生生命的生态踪迹,并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呈现给国人,告诉我们高原需要仰望,高原生态需要呵护。
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处处呈现,中国的生态退化更是触处皆是,刘先平在几十年的自然考察中对此洞若观火。因此,他在穿越柴达木盆地时更偏重于关注受到破坏的高原生态,表现出沉重的生态忧思。例如《惊世彩陶》一节中,他考察青海湟水谷地的村寨柳湾,了解到柳湾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曾盛行彩陶,出现过极高的文明,但是后来柳湾人突然消失了,柳湾文明就像玛雅文明一样消失了。后来考古学家发现该地曾出现过洪水、地震,正是这场地震、洪水掩埋了柳湾的文明。他因此发问:“洪水、地震是天灾,但天灾常常是由人祸引起的,如那样发达的彩陶文化、青铜文化,当然要砍伐森林,开荒种地。对自然无情地攫取,招致大自然的惩罚,至今不都还在警示着我们吗?”这就是刘先平的生态忧思!也许别人都只为柳湾文明的辉煌喝彩,他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若是处理不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有的辉煌文明终究是水月镜花,不堪一击。柳湾文明如此,远古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和热带丛林中的玛雅文明不都是如此吗?因为肆意破坏了大自然,一切文明成果最终丧失立身之基而付之东流。这就是生态道德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
青藏高原的生态状况也不容乐观。随着近几十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地区各种矿藏相继被开发,藏羚羊、麝、普氏原羚等高原动物相继惨遭杀戮,面临生存危机。在《红牌警示》一节中,刘先平从在青海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小任那里得知青海湖面临的生态困境。青海湖的鸟岛周围建了栅栏,但是狗却从底部掏洞,钻进去残害雏鸟。青海湖水位下降,过度放牧加速了沙化。为了谋利,人们还在草场上开荒种地,而且在很多流入青海湖的河流上游都建起了水库,层层截水往往导致鳇鱼无法溯水去产卵,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守望普氏原羚》一节中,刘先平在青海湖边寻访普氏原羚,从小任那里了解到:“说到普氏原羚,数量已不多了,现存只有三四百只,可怕的是这仅有的三四百只,又被分割在几块岛状地区。近几年,牧民们又在牧场圈起围栏,隔绝了普氏原羚的生殖流,还常有被铁丝网挂住死亡的!其实,在甘肃和新疆,也有普氏原羚,但已多年没有见到相关的报道。人和野生动物原本就是朋友,都生活在大自然中。人类是靠野生生物世界的精华而成长、发展的,只是人类无情的残杀,才导致了目前的状态。”而在《奇特路标》一节中,向导大杨向作者讲述了格尔木的麝:“30多年前,格尔木的香獐多,那时的麝香放在大街上摆摊卖。后来,麝香少了,价值逐渐高到与黄金同价,大批的人拥向林子,枪打、下套,真是无所不用,斩尽杀绝。任何一种动物也经不住这样的摧残!这不,你现在要想看到它,都要经过千难万险……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又专门去偷猎藏羚羊了!”至于藏羚羊,就更惨了。在《守望美丽少女》一节,刘先平早就从动物学家刘五林那里得知,藏羚羊一度被偷猎者猎杀到濒危。面对这些高原野生动物的厄运,刘先平虽扼腕叹息却无力阻止,只能悄悄地寻访尚存的普氏原羚、麝、藏羚羊,用文字描绘它们的生命之美,激发人们的呵护之心。 正是因为了解到这些高原野生动物的厄运,刘先平才会对那些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做志愿者的人们心存敬意。例如在《生态道德的实践》一节,刘先平对那位利用两周年假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做志愿者的广东女白领就颇为赏识,甚至由此想到人和自然血脉接通的问题:
原来的城市生活,割断了人和自然的天然的联系。到达了可可西里,与大自然的相处。又接通了她和大自然的血脉相连。这无论是对她的人生,还是对社会都具有特别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过去所忽略的生态道德启蒙和培养。现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有数百处,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总有数千处。在一定的意义上,保护区是我们所剩不多的最美好的家园。其实建立保护区,本身就包含了人类的忏悔。如果我们能将志愿参加保护区的巡护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加以提倡、推广。那么保护区就成了生态道德的学校、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利用自然保护区吸引志愿者、把自然保护区变成生态道德的学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又富有创意的大胆设想啊!
刘先平对那些善待野生动物、为野生动物考虑的行为尤其感兴趣。例如《生态道德的课堂》一节中,经过楚玛尔河大桥后,他看到藏羚羊能够找到青藏铁路建設者留下的动物迁徙通道而安全通过铁路,就非常高兴,在心里默默感谢铁路建设者的生态关怀;在救护中心看到被救助的藏羚羊,他更是莫名兴奋。但对于柴达木盆地周围的矿藏开发,刘先平也表达了他的生态忧思。他在《跟踪白唇鹿》中写道:“一路走来,石油开发带来的财富令我满心喜悦,可是野生动物生存的状态又令我担忧。是的,人类占据了野生动物的家园,使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现实的矛盾时时拷问着我的心灵。尕斯库勒草原是它们的避难所,或是仅存的最后的家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两难困境暂时还是难以超越,对其反思也体现出刘先平的生态自觉性。
在《沙漠情人》一节中,刘先平还专门叙述了向导大杨讲述的格尔木旁边的生态退化故事:
这里原来是一片茂密的胡杨林,有几条小河在林子里曲曲折折。我在当知青时,队伍开到这里垦荒,砍树、挖根。树好砍,树桩难挖,长得深。那时野物也多,黄羊、獐子、鹿多得往我们住的地窝子钻。一到晚上,四处是用胡杨烧起的篝火,篝火上飘着野物的肉香。开出的地还未种上庄稼,狂风已将黄沙碎石卷来。我今天来看了也大吃一惊,才几年没来,已是满目疮痍,变得连我也认不出了。风沙太可怕了。现在才明白,当年的愚蠢。竟遭到自然这样可怕的惩罚!这里恐怕再也难以恢复当年的景象了……
这个生态故事无疑具有相当浓厚的历史典型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完全不把自然规律、生态规律放在眼里,结果造成华夏大地处处出现可怕的生态灾难。无独有偶,刘先平在此讲述的生态退化故事在其他作家那里也曾被提及。例如杨志军的中篇小说《环湖崩溃》曾讲述主人公年轻时为响应当时国家屯垦戍边、增加粮食的号召,跟随父亲领导的垦荒队在青海湖边大肆垦荒,结果大块草原被毁,导致生态退化,终遭藏族牧人的驱逐。老鬼的长篇纪实小说《血色黄昏》也叙述了一批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插队的知青和复员军人不顾生态规律,到草原上大肆开垦,结果导致草原沙化严重,最终那些严重浪费人力物力的农垦工程不得不废弃。此外,还有王泽恂的知青纪实小说《逃亡》讲述了当年的兵团知青由于滥砍滥伐、滥打井、滥垦耕地、滥修水库,并且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引发了塔里木河及其两岸原始森林的荒漠化。这些故事都是那个特殊时代留下的惨痛的生态教训,值得后代反复记取。
二、自然之美与自然生命的高贵
刘先平的生态眼光是敏锐的,生态情怀是炽热的,生态忧思是感人的。他走过柴达木盆地,为高原上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态退化忧心如焚,为种种野生动物的危险处境愁思百结,这都体现出他高洁的生态人格底色。当然,除了敏锐的生态眼光和感人的生态忧思之外,《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是对自然之美的精心描绘和对自然生命之高贵的张扬。
如所周知,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远离大自然,居住于城市,对大自然之美日益缺乏感知能力,自然冷漠症弥漫于现代人的心灵天空,像雾霾一样令人窒息。与此相关的是,中国当代作家也日益丧失描绘自然之美的意愿和能力,人事的纠缠和人伦的破碎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少有融入自然的机会,因而也很难以自然之美震撼读者麻木的神经。比较而言,刘先平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是出类拔萃的。从早期的《熊猫传奇》《呦呦鹿鸣》等长篇小说开始,他就专注于对自然之美的描绘。随着他大自然探险足迹的扩大,他对各色自然之美的感受和领悟更为深入,因而在描绘大自然时往往如有神助,令自然之美跃然纸上。
在《走进帕米尔高原—一穿越柴达木盆地》中,刘先平为高原湖泊之美所震撼,曾屡次精心描绘这种美。例如在《蓝色交响曲》一节,他这样描写青海湖:
突然满目青青。顷刻间蓝色溢满天地,寰宇只有色彩涌动——她总是以绝世的容颜矗立在人面前,令人迷乱,屏声息气,这就是青海湖!大自然赋予她惊人的美貌!天也有情,从洞开的云天中将灿烂的阳光投下。我们立在高冈俯瞰,青海湖蓝得如天空、如宝石,蓝得晶莹,蓝得透明,蓝得舒展,蓝得壮阔。我们急切、快速地奔向湖边。青海湖却如少女般羞涩地隐去了蓝色的披纱,只有清亮、明澈。湖底红色的卵石、黄色的砂粒历历可数。几条鳇鱼轻盈地游来,鳍在摇曳,嘴在翕动。泼刺一声,一只鱼鸥挺着长喙,闪电般地追来,鳇鱼惊炸四散。晚了,鱼鸥的长喙已钳住了猎物,蹿出水面,扬扬得意地拍着翅。这样的精彩,只有在青海湖才能看到。美是有距离的。我们又登上湖边的台地。正是日上中天,又是满湖青色。微风乍起,那蓝、那青、那靛,斑斓起伏,紫气浮荡,粼粼波光如音符跳动,天籁之声骤起。蓝色交响曲波澜壮阔,在天宇回荡。她用色彩的变幻,鸣奏出惊世骇俗的最为神圣的乐章!
作者先是远景鸟瞰青海湖,展示其碧蓝的绝色;再以近景细察,展示其鸢飞鱼跃的勃勃生机;复以远景统观,以音乐为喻,展示其超凡脱俗之美。流贯字里行间的是作者被自然之美震撼的狂喜和极乐之情。能够写出如此自然之美的心灵,无疑是高洁的,令人尊敬的。 与青海湖震撼心魂的壮美不同,德令哈的可鲁克湖在刘先平的笔下更显出秀美的容颜。在《鸊虒鸟的绝技》一节中,刘先平这样描绘可鲁克湖:“草原的深处,渐显一条绿带,银光闪亮,那应是可鲁克湖了。绿带是挺立的芦苇,它足有几十千米长,如—条翡翠项链,圈起一泓蓝色的水晶。这种蓝没有青海湖那般醇厚,但蓝得轻盈而透明……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都是那样蓝,蓝得晶莹,蓝得纯净;分不清是云在天上飘,还是静静地躺在水中。你也猜不透雪山是矗立的还是倒立的,更不明白自己是站在湖边,还是已融入湖中……”能够把高原湖泊描绘得如此具有诗意,想必刘先平的内心也早已被这湖泊之水荡涤得纯净透明。
至于察尔汗盐湖的奇诡之美,在刘先平笔下更是令人赞不绝口。《发现藏宝》一节中,刘先平这样描绘察尔汗盐湖:“再向前,满目的盐花惊得我屏声息气,那一粒粒结晶体,如柱,如珠,如茸,实在找不到更险当的词。真正的美,是无法说出的,只能借用珊瑚、珍珠、钟乳石描绘,只靠心灵去体会。盐花一会儿塑出楼台亭阁,一会儿塑成金枝玉叶,一会儿又塑成珍禽异兽,一会儿又塑成宝塔;那层层叠叠,那镂空穿凿,那错综复杂,是任何人间工匠都难达到的境界。大自然将盐的结晶幻化得如此气象万千!”在大自然的神奇面前,人真的只能甘拜下风,只能谨言慎行,而不要像公牛闖进瓷器店一样,把大自然之美损毁了。
刘先平还在《守望美丽少女》一节描绘格拉丹东冰川的壮丽:“格拉丹东高高矗立。一轮红日从巍峨的雪山升起,霞霓变幻成满天的红云,金红、水红、胭脂红、大红、绛红……红的光影外,更是一个色彩无比丰富的世界。浩荡的姜根迪如冰川,也是彩色的,如红霞般闪耀;冰川上林立突兀的冰塔,色彩迷离,不可名状,连对色彩最为敏感、分得最细的刺绣大师也会望其兴叹……”这就是自然之大美!面对这种大美,自然冷漠症将不药而癔,都市人的心灵将再次鼓荡起直面人生的猎猎雄风。
相对而言,在《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中,刘先平对藏羚羊、麝、白唇鹿、鸊虒鸟、黑颈鹤等高原野生动物之美,不像对高原湖泊、冰川之美那样精雕细琢,多采用简笔勾勒,重在传神。但是他曾在作品中反复写到,野生动物的美只有在野外才能看到。例如《窥视生育大迁徙的神秘》一节就有这样一段话描写藏羚羊:“动物的美在哪里?在野性的爆发,这是生命力最强烈、最活跃、最精彩的展示。只有在山野,才能看到活蹦乱跳的野生动物,才能欣赏到它们生命的壮美,才能看到它们的野性与自然是那样的和谐。这是野外考察的魅力!”正是为了欣赏到野生动物的这种野性之美、原始之美,刘先平才抛弃都市生活的安适,忍受着野外考察的种种不利,深入荒野,深入自然。
除了对自然之美的精心描绘之外,刘先平还在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高原上自然生命的高贵和尊严。例如《沙漠情人》一节写到格尔木郊外的胡杨、红柳。在如此残酷的高原环境中,它们依然顽强生存,尤其是胡杨:“多在十多米高。树身粗壮,树冠不大,叶呈灰绿。黄褐色的皮起鳞,遒劲敦厚,透出的沧桑、顽倔的气势有一股震撼力!看其胸径多在八九十厘米,甚至有一米多。其岁应是数百年,是饱经世故的长者。有两棵胡杨已经伏地,但仍如虬龙般游动,稀疏的枝叶依然一片绿意。生存的艰难,总是造就坚强的生命。”人类中心主义向来只承认人的主体性和内在价值,只注重大自然的工具价值,因此很容易形成价值盲点,对自然生命的主体性和内在价值视而不见。但是在刘先平看来,所有自然生命无疑都是具有主体性和内在价值的,像胡杨、红柳这样高贵华美的生命,若仅仅把它们看作木材的提供者,那是对它们的绝大亵渎。
在刘先平笔下,高原的野生动物更具有难能可贵的生命魅力,值得敬仰。例如在《麝怀绝技》一节中,他好不容易看到格尔木附近的麝:“眼睛渐渐适应,我甚至看到了它露出的向后弯曲的獠牙,漆黑明亮、充满警惕的眼睛,高耸的肥硕的臀部。是只雄麝。麝的四个亚种中,马麝体形最大。在逆光中,它的每根毫毛都熠熠发光。是的,它如一尊沐浴着夕阳的金色的精灵,大自然的骄子!它抚慰了我的心灵,在遭到浩劫之后,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它使它的种族依然占据着大漠,是火炬,是种子!”在猎人的眼中,麝只是麝香的提供者,只是金钱的换算器;但是在刘先平的眼中,这只格尔木麝是大自然的精灵,是生命的火种。这就是刘先平的生态眼光,正是有了这样的眼光,他才能够发现野生动物的高贵和尊严。
在《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整部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动物故事无疑是《麝啸》中那只被猎人追赶得无处可逃时自毁香囊、跳崖自尽的雄麝:
雄麝深情地瞥了一眼雌麝,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转过身子,向着高天,骤然昂首长啸,尖厉、高亢,震荡山谷,在大漠中回荡……它提起后蹄,用蹄尖闪电般地轮番在肚子上掏挖。天哪。那正是香囊的部位!鲜红的血花在阳光下飞溅,红得耀眼的血肉掉了下来。它没有痛苦地尖叫,只是无比愤怒、疯狂地用蹄子践踏、碾搓掉下的香囊、血肉,又回头狠狠地剜了我一眼。那眼神怒火熊熊,充满仇恨,无比犀利,直戳我的心窝。还未等我回过神来,它已向前纵身一跳,在天空中留下一抹激愤的弧线……英雄毁香投崖了!
面对这样的自然生命,所有人类中心主义式的骄傲和盲视都显得毫无意义。雄麝敢于毁香投崖、殊死抗争,这是自然生命的高贵和尊严,它远远超越了绝大部分人的行为举止,达到了令人仰视的崇高境界。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向导大杨。他当时是猎人,目睹这一幕之后彻底告别了猎人行列,加入动物保护者行列。这种猎人幡然悔悟的故事,在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中也屡次出现。例如,叶广芩短篇小说《猴子村长》中的猎人侯自成,在受到母猴崇高母爱的感化后不再捕猎:杨利民的话剧《大湿地》中的老耿,在看到大雁的惊世爱情后毅然抛下猎枪;蒙古族作家满都麦短篇小说《四耳狼与猎人》中的猎人歪手巴拉丹,在感受到四耳狼对他的深情厚意后幡然醒悟不再狩猎,等等。猎人直接与野生动物打交道,若机缘巧合,他们往往能够直接见识到野生动物的特异行为,由此洞察它们的心灵世界,进而摆脱偏见,发现它们生命的高贵和尊严,并唤醒心中的生态良知,洗心革面、放下猎枪,转而去守护野生动物。真正麻烦的也许倒是处于商品链终端的那些城市消费者,他们和自然生命相隔天渊,只是在餐桌上、药店里、市场上和野生动物相遇,往往很难见识野生动物的生命气韵,因此他们的生态良知往往更难被唤醒。 三、自然生命的伦理选择与生态道德的资源追问
人总是倾向于以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大自然,于是就有了那些扭曲畸形的盆景、被裁剪得呆头呆脑的园林树木、鳍翅婆娑的金鱼、步履笨拙的叭儿狗等等。殊不知大自然创造万物,一个最大的原则就是让其自由生长,保存天性。人若要欣赏自然之美,就应该超越狭隘的人类审美标准,转而接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和万千气象。审美应该如此,对大自然的伦理判断也应该如此,不能用狭隘的人之伦理标准来判断自然生命,而应该充分地肯定大自然的伦理选择。这应该是生态道德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整部作品中,如果说最震撼人心的动物故事是《麝啸》中雄麝毁香投崖的决绝之举,那么最令人五味杂陈、最促人反思的则是《大漠寻鹤》中黑颈鹤对于小鹤骨肉相残却无动于衷的表现。在德令哈托素湖,作者看到一对黑颈鹤父母带着两只小鹤自由游弋,当水獭或麝鼠要抓小鹤时,黑颈鹤父母及时赶走了掠食者,保护了小鹤。但是随后,一只身体强健的小鹤当着父母的面啄死了同胞小鹤,黑颈鹤父母居然一点都不干涉,随后就把获胜的小鹤带走,连那只死去小鹤的尸体都没有回头去看一眼。刘君早看到这个场景后极为愤慨:“黑颈鹤是同胞相残,当爹当娘的居然眼睁睁地看着子女们相互残杀!”但是刘先平对此却别有理解。有着广博动物学知识的刘先平知道,在人类世界中发生此等事情,那就是人性灭绝的显证,但燕子、大熊猫、猴子等动物的杀婴行为都有自己的理由,远非人类所能理解。因此,他说:“大自然有大自然的‘人格’,有自己的法规,所有的生物都有着自己的道德标准。正是在这种悲壮而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焕发出了生命的灿烂,生命的壮美!但大自然的道德标准、法则千奇百怪,是我们视角中的盲区,或者说是我们的立足点在误区中,因而视角、思维方式等等只不过是‘人’的,而不是动物的,更不是大自然!但是它又映照着同属于动物的人类。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神秘,正是这种神秘诱惑了科学家们投身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最少已有两位动物行为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能够意识到人的视角盲区,肯定大自然选择的伦理正当性,这就是真正的生态道德。
刘先平还写道:“两年后的9月中旬,我在若尔盖、红原的高原沼泽草地,最少观察到了黑颈鹤的三个家庭。全都是三口之家——对父母带着一个孩子。惊奇之余是沉思:难道这种高贵美丽的鸟,同胞相残是保护种群的法则?抑或是对高原苦寒生存环境的选择?或是苦寒高原的环境对它们的选择?冥冥之中,大自然竟以这样的方式,来提示它的玄机?”廷大自然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促进自然生命的发展,对于人而言,重要的是不急于给大自然下属于人的伦理判词,而是谦逊地、虚怀若谷地接受大自然的启示。
其实,大自然只有在审美上或在伦理上超越了狭隘的人类视野时,对人类的审美判断、伦理判断提出挑战时,其对于人类而言的重要意义才更能得到凸显。无独有偶,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在短篇小说《苍鹰》中也写到自然生命的选择超出人类理解范围之外的奇特之事。在沙漠里,母鹰在风暴到来之前把自身的血肉献给了三只雏鹰,“够日子的雏鹰必须吃掉母鹰的血肉才能飞上天,才能具备闪电般俯冲、进击、扶摇万里的本事!而母鹰在通过这种献身,通过这种肉体转换,才能永远留在它酷爱的高空,这是一种伟大的牺牲”,在伊琳看来,母鹰的这种行为太过惨烈。她一度还想阻止,但是老郑头却告诉她,这就是自然法则,残酷而又伟大,人类不能根据自己的伦理判断去违背它,否则只会添乱。老郑头就是像刘先平一样深谙自然法则、尊重自然和具有成熟的生态道德的人。
还值得关注的是,刘先平总是尽可能地寻找生态道德的精神资源。例如在《大漠寻鹤》一节中,刘先平就写到蒙古族人的生态道德。在托素湖边,蒙古族牧人巴图告诉刘先平:很久以前,黑颈鹤曾飞来托素湖边生儿育女,它们还会从雪山衔来一块宝石放在巢里,这块宝石还具有一种神奇的接骨功效。要是有人跌折了腿,用这块宝石摩擦伤腿,骨头就重新接上,因此牧民称之为接骨石。但是有个贪心的人得知接骨石的作用后,就每年都在黑颈鹤孵蛋时毁坏窝巢,抢去接骨石,最终黑颈鹤只好迁移到其他地方了。这个神奇的故事无疑告诉我们,蒙古族人对那些贪心的人是没有好感的,他们更亲近黑颈鹤。巴图还说,五岁时跟他爷爷去放羊,看到黑颈鹤的窝就想去掏蛋,爷爷阻止了他,并狠狠教育他说,蒙古人从来不打大雁,不打天鹅,不打仙鹤。这就是蒙古族人的生态道德。游牧民族普遍具有较高的生态道德,他们尊重自然万物、尊重天地,懂得节制欲望,懂得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因此郭雪波、满都麦、鲍尔吉·原野等蒙古族作家都倾向于从蒙古族文化中去寻找生态道德的资源,乌热尔图、迟子建等作家喜欢从鄂温克族文化去寻找生态道德的精神资源,阿来、古岳、次仁罗布等作家喜欢从藏族文化中寻找生态道德的精神资源,等等。
除了关注蒙古族民间的生态道德之外,刘先平也很关注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昆仑山是华夏神话的发源地,它在神话传说中曾是绿意盎然、动物成群的生态胜地,其中透显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在《昆仑,创世传说的根基》一节中刘先平就说:“无论是后羿还是大禹,都是为了生态的平衡,人和自然的和谐。人类原本属于自然,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舞台,为一切生命的故乡。这种朴素的生态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浪漫的关于人和自然的篇章,在世界文明史中犹如璀璨的明星。”的确,在华夏神话传说中就蕴藏着朴素的生态观,值得现代人重新发掘、镀亮。针对盘古的传说,刘先平还说:“这个美丽的故事,将人与自然、天地万物统统融于盘古一身;或者说,人与自然、天地万物都来源于盘古一身,宣示着人与自然原本是血肉相连的整体,所有的生命也都来源于一个整体。人也只不过是这个神圣整体中飞出的‘小虫’,没有任何理由妄自尊大,随心所欲。换一种说法,如果人缺少了四肢或是一根发丝,那就伤残了盘古的整体!”盘古传说和当代生态理论的生态整体观不约而同,堪称神奇。二者告诉我们,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人也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找到归宿。
因此,刘先平对前现代的朴素生态观寄予厚望:“古人的宇宙观,天、地、人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和谐,动态的生态平衡,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人类发展的指路明灯。这在后工业化所引发的环境危机的世界,更有其重大的意义。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学者,希冀从其中找到拯救环境危机四伏的当今世界的济世良方。我坚定地认为:只有建立生态道德,人们有了生态道德的修养,以其自律,才有可能达到生态文明。”也许有人会对前现代的生態观嗤之以鼻,认为它们太过低级、粗陋,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核心观念的确具有超越时间、超越文明模式的永恒而普遍的意义。对于中国人而言,从传统生态智慧中开出新的生态文明之道,是值得考虑的根本之事,由此也可见出刘先平的高瞻远瞩。
四、结语
整体看来,刘先平的《走进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是一部立意高远、兴寄遥深的纪实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先平是带着自觉的生态眼光漫游柴达木盆地,克服种种艰险寻访昆仑山的。他传达给读者的生态忧思令人感动,他描绘的高原的自然之美和自然生命的高贵与尊严令人深受震撼,他对自然生命的伦理选择的独特呈现和思考促使我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他对生态道德的资源追问也激发起我们同样的探索热情。在消费主义文化甚嚣尘上、现代人和大自然的距离日益遥远的时代,刘先平以他充沛的激情再次呼唤所有人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号召所有人尽快确立生态道德,为生态文明的转型做好准备。因此,刘先平的每一部书都是一块引向生态文明的指路石,其意义会越来越鲜明,如宁馨儿之胎动,如东方之朝霞,如最先浮出地平线之船桅。
【篇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生态建筑是一种将建筑艺术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的产物,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建筑施工和使用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结合生态建筑的特点,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生态建筑;特点;设计原则;完善对策
前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也在不断增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建筑得以涌现,因此,做好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概念,简单来讲,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的规划中引入生态环保理念,通过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各类绿色生态材料的应用,实现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运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层次的改造,在保持建筑原本功能的同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1]。
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建筑具有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二是注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设计方法,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三是通过排放物无害化处理,避免排放物对于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危害;四是将建筑艺术与生态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建筑本身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完善。
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考虑到生态建筑自身的特点,在充分了解生态建筑内涵及需求的前提下,应严格依照相应的原则进行设计。
2.1节能原则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遵循节能的原则,对于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讲,设计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运用环保建材,同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在避免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另外,还可以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进行合理利用[2]。
2.2环保原则
环保性能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应该坚持环保原则,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建筑施工和使用对于环境的破坏,营造良好的室内室外环境,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原则实际上不仅体现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同样非常明显。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更多,如对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合理运用,能够降低建筑在采光和通风方面的能耗,而在绿化建设中应用乡土物种,不仅能够提升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和成活率,还可以避免可能带来的物种入侵问题。
2.4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生态建筑区别于一般建筑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业主需求,在确保生态建筑基本功能的同时,为使用者创造出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3]。
3生态建筑设计完善对策
3.1正确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建筑虽然与传统建筑在设计理念、应用技术、思考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归根到底仍然属于建筑的范畴,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占据一定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设计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在保证建筑基本功能、满足业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运用可以循环利用的再生能源以及建筑材料进行建筑的架设,针对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做好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尽最大努力,减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实现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3.2合理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是实现生态建筑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必须得到建筑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发挥创新精神,对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对其经验进行借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对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进行完善,使得生态建筑的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生态、环保、节能的理念。例如,积极采用太阳能技术,为建筑提供相应的热能和电能,减少其常规电能的使用;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如热反射玻璃等,使得生态建筑能够达到设计采光和保温要求[4]。
3.3注重建筑自身的节能环保性能
生态建筑本身的节能环保性能同样非常重要,也是当前技术比较成熟的领域。对于建筑的使用而言,需要消耗能源的部分包括了通风、降温、取暖以及采光等,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例如,对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位置等进行合理设置,为建筑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积极应用一些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如节能门窗、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等,减少其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依赖性。
3.4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将智能化设计引入到生态建筑设计中,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能够对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同时体现其在设计层面的人性化特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思想。例如,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一些光电材料,确保建筑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光照的强弱,自动对阳光的摄入量进行调节,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环保节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5]。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理念,同时也是建筑行业跟随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通过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合理应用,以及对建筑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充分发挥生态建筑的功能和优势,推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伟.浅析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J].四川水泥,20_,(7):219.
[2]黃虹.浅析生态建筑设计存在问题及探讨对策[J].城市建筑,20_,(20):53.
[3]郭大坤.浅析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_,(26):284.
[4]张强.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J].现代营销,20_,(1):185-186.
[5]李敏.浅析生态建筑设计[J].商品与质量,20_,(S7):258.
【篇4】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国土资源利用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还存在很多的冲突或者矛盾,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政府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_16109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当前政府积极推进和研究的重点,只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加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一致的逻辑性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在生态文明顶层体制设计方面还是理念实施等层面,都强调和谐发展。国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6大理念和8个体系制度,强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注重发展和保护之间的有机协调,要求要从宏观角度和综合发展的视角来设计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强化资源总量管理,积极探索节约有效利用机制,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都要注重强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市场约束和治理的灵活性,严格执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全面融入到国土资源管理全过程中。
2加强国土资源有效科学管理,是生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体现和保证
按照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好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空间规划方面主要涉及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以及县级单元内部综合规划方面,通过开展空间规划,以期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科学化配置管理水平。在用途管制功能设计方面,主要是为了落实红线、加强改造质量、对配置秩序进行理顺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红线交叉以及红线褪色两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红线全要素管理,针对红外线工程需要对类型、区域具体数量以及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加强对林地、更低、草地以及建设用地等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从统一设计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加强过程监管,设置更多的约束条件和监督规则,从而确保红线用地管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在离任审计以及差异考核等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技术探索和规范化管理来确保资源环境等科学管理。在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面,需要加强综合全面考核指标设计,既要注重发展速度方面的考核,又要注重质量、民生改善和生态可持续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手段方面,需要构建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识别、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简便、可操作性强、可视化的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分析工作,加强对重点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强化对领导行为的监督考核,加强责任追求落实,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切实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等方面要建立领导干部终身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3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数据管理,切实提高双协同发展水平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也引入了一些发展理念,但是想要将理念、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且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加强数据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建设质量。可以看到国土资源部分别在20_年和20_年分别向社会公布了全國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这些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通过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两次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评价,对全国耕地质量情况进行测评,对两轮次的等别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家耕地质量等别基线向右方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国家整体耕地质量有所下降,同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的耕地产能利用系数,通过对不同地区平均耕地产能利用系数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与平均基线进行对比,从而掌握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找出哪些地区在产能利用方面存在不足或者过量等问题。通过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国家可以对相关的土地利用开发情况进行综合研究,进而为制定下一阶段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此外在国家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其他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参考,这些土地调查成果可以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应用,这也是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指导。各省份、地区对土地调查成果等方面的数据也非常重视,根据调查情况,在市级、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进行动态调整,可以重新确定基本农田平均等别和农田比率,这也是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有效落地的关联举措。除了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面可以借助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成果来进行政策调整,相关的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占补平衡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参考,从而为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科学化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耕地整体开发和管理质量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行动纲领。
此外,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应当把握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国家土地资源从整体上可以分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两大框架,在具体实施层面需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对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具体的职责、义务等,还要加强信息技术探索,构建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基础库,结合调查统计结果,适度调整相应的补偿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综合的自然资源管理调度体系。要建立完善的覆盖全国的土地调查监督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连续监测、周期性监测和随机监测,对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管用分开”的原则,坚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体系,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的经验,加快开展土地整治、通过定位定量监测分析,将农田科学管理理念落到细处、实处。积极借助数字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在耕地等级变化数据采集和共享等方面进行同步化管理,形成完善的动态评级机制,将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理念等落实到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杨雪彩.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生态文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_(4).
[2]安翠娟,侯华丽,周璞,等.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生态经济,20_(11).
[3]郧文聚.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漫谈[J].中国土地,20_(2).
[4]姚震,周鑫.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_(2).
【篇5】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继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之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全中国老百姓谋生活幸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仅要有平实的物质生活,也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人民谋生活幸福。
关键词:生态 建设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_)09-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比之前富裕了很多,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绚丽多彩,人们同时也渴望拥有过去曾经享有的蓝天白云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继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之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人类社会文明终将进入到生态文明的高级形态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关系也很落后,对应产生的是落后的原始文明。在原始社会,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存环境极差,只能靠采摘树上的野果和打猎维持生存,人们一起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常常饱一顿饥一顿,也很少有剩余食物,人类与大自然相处基本是处在被动状态,对大自然没有什么破坏。
工业文明是从发明了机器开始的,随着电的发明,机器的威力更加强大,越来越多的机器被发明,生产效率也日益提高,但对自然界的破坏也逐渐加深,有的破坏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可以修复,但有的却会长久伴随人类生活。
当人们看到工业文明给自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时,我们开始反思该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利用自然,如何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从而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一味向自然索取,只顾满足自己,更不能为了生存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期,环境保护已经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三十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国土面积虽然很大,看似自然资源总量很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许多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由于我国资源少,产出率低,利用率也低,因此经济高速增长使得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消耗大幅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镇化的推进,资源需求量还将持续增加,造成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们希望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各行各业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恶化。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比较严重,有些企业偷偷排放工业废水废气;老旧居民区下水道建造不合理,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生活中使用一些含氮磷洗涤剂,导致水体氮磷超标污染。其次大气污染严重,以前北方城市灰霾天气较多,现在许多南方城市也加入了雾霾的行列,大量汽车尾气排放,迅速发展的众多企业释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含硫物燃烧后的废气,加剧了酸雨的发生,破坏了土壤原有的酸碱平衡,大气温度升高使海平面上升,许多动物濒临灭绝。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保护大自然,顺应大自然的自我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用平衡和谐的中华文化思想来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永续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单纯做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坚持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恢复自然为主的方针,要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率,降低生产用能耗和物耗,把资源节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在环境保护中,始终以预防为主,把源头治理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建设生态文明要真抓实干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全中国老百姓谋生活幸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更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人民谋生活幸福,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加强源头管理,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既提升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坚决不能为了我们这一代人而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我們要为实现中华民族永远持续发展而建设美丽中国,为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要牢固树立并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我们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我们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到资源节约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节约用水的好风尚,做到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逐渐细化,尽可能减少生活垃圾。
要珍惜每一寸土地,科学布局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这三类空间。尽可能多留出良田,少占用土地,避免大广场建设,树立伦理设计的理念,少建别墅。适度流转农村土地,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和入股。民以食为天,吃饭始终是个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色警戒线,大力提倡植树绿化,保住水土,保护好山林,守住绿水青山。
让我们既拥有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又拥抱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邓楠.从挑战中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J].求是,20_(03):4-7.
[2]王玉庆.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之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47(01):58-59.
[3]刘卫星.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解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6):27-32.
【篇6】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谋划: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一环。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社会和环境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一直以来,沈阳深入贯彻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强化污染治理,坚决打赢大气治理、水治理、土壤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共生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扎实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各项生态环保任务。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自然生态的安全边界。百里水系,千顷绿地,绿水青山既是惠民利民的宝贵资源,也是得来不易的环保治理成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城市的重要性,一刻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统筹推进,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制度法规。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补短板、强监管,切实巩固好治理成果,坚决防止出现反弹。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应当以环保工作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全面降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保护绿水蓝天,打造宜居环境,促进生态惠民见成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向绿色发展要效益。
绿色是和谐自然的宜居环境,绿色是节约环保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沈阳持续改善的自然环境既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也是城市品质提升文明进步的鲜明标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沈阳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即将开启,“天蓝水清生态绿”也必将成为未来画卷的主色调。坚持绿色环保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永不停歇。
【篇7】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20_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_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进一步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无数实例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探索形成了很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无数实例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完全符合恩格斯所揭示的自然界良性循环运行规律,告诫人类要妥善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刻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建设美丽中国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全国各地无数实例有力地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山西省右玉县是一个典型的风口沙漠县,从建国初期开始,历任县委书记克服重重困难,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治理风沙,创造了绿色奇迹,造福了右玉人民。
类似的例子在全国还有很多。塞罕坝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在沙漠上植树造林,将其变为美丽的绿洲。随着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植被恢复,不仅对降低京津地区风沙灾害产生积极影响,还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甘肃省嘉裕关市用10年时间,把戈壁滩治理成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花流域,从前人均8亩田(陡坡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亩产粮食80-100斤,人均产粮约600斤,吃不饱,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后来,大力进行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优化了生态环境,建设人均两亩高产稳产田(水平梯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实现亩产粮食600-800斤,人均产粮1360斤。现在,粮食吃不了,其余6亩田退耕还林还草,人均纯收入1450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徽最大的优势之一。长期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
1989年3月,安徽省委在石台县召开山区会议提出“五八绿化规划”(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池州地区抓住这一机遇,以占全省2.5%的人口,提前一年消灭占全省16%的宜林荒山任务,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28.7%提高到1997年的54.4%。当时,安徽财力薄弱,全省用于“五八绿化规划”的省财政补助资金每年只有2000万元,在省委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圆满完成了任务。1996年12月,原国家环保局批准池州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20_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建立林长制,全省确定在皖北平原沿淮江淮分水岭沿江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六大片区,设立旌德县等30个不同类型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立了省市县乡(镇)村完备的“林长制”组织体系。这些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试点工作。可以说,“林长制”的实施,为实现“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创造了安徽模式,提供了安徽经验。
探索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此,我们应学深悟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将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用好了,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笔者认为,不仅可以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做资本进行运营,还要学会经营生态环境,在治理改造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利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比如,安徽淮北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修复治理。塌陷浅的地方填土造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修路,建房;塌陷深的地方形成湖塘水面,四周种植杨树柳树,水中养鱼,发展生态旅游等。
再比如,阜南县蒙洼洪洼是淮河流域重要的行蓄洪区,有14个乡镇35.5万人,大水来时一片汪洋,大水退后满目荒凉。以前,只看到这里作为行蓄洪区的劣势,忽略了洪水过后,这里还有肥沃的土壤。因为洪水不能种粮食,但可以改种不怕水淹的杨树。从20_年开始,两洼人民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大力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在60多万亩荒坡地低洼地大量种植杨树和杞柳,发展杨树板材加工柳编加工等产业。在林下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在草地上放牛放羊,在低洼水面养鹅养鸭养鱼养珍珠。多措并举,全县累计解决26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现在两洼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互生共存,亩均收入1500元以上。这是一个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经营生态环境的成功范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支持农民在沙漠边缘种植红柳,在红柳根部接种大芸(肉苁蓉),既防沙治沙,又保护和发展了名贵中药材大芸,每亩价值3000元-5000元,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中生长了大量沙柳,通过用沙柳造高档包装纸,替代同类进口产品取得成功。同时,沙柳的嫩枝丫还可做成牛羊饲料,调动了农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既防沙治沙,又发展了产业,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下大力气保护好绿水青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绿水青山,抓住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健康的土壤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是全人类永恒的需求。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路径,可以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旅游产业。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笔者建议,在建设这些大项目的同时,要选择一批投入较低性价比高的“强安全不污染保生态多就业能赚钱高品质利健康惠民生”的“短平快好省优”技术和项目。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一个地方种树种草,首先要弄清这个地方的生态原貌,根据原来植物生长的特点规律来选择树种草种,科学合理地种树种草,通过退耕退牧来还林还草还水,最根本的是还生态。植树造林过程中,林种树种的选择要做到五性:生态性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观赏性。
其中,生态性是指要做到针阔叶混交,乔灌草花藤科学搭配,否则单一树种容易发生病虫害;不同树种对雨水的吸纳量和土壤中水分的涵养量差距很大;选择对有益气体释放量大对有害气体吸收量多的树种;根据适地性经济性需求性发展经果林。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制度体制创新,解决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各管各的相互分隔的难题。同时,还应统一思想,整合力量,采取扎实举措,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通用7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