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中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论文范文三篇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它也指达到某事物的最完美状态的概念。它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目标中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党史中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论文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在党史中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论文篇1
摘 要: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图情档三界的共同理想。理论研究上,基于图书、情报、档案的“九同”共性而可行;实践层面,虽经单位合并,部门合并,一门两户、以图替档等多种尝试,终因图情档三者的“个性”而鲜有成功。依据多模型思维理论,要实现图情档一体化,研究者、主导者、实施者须至少同时具备图书、情报、档案三种思维模型。因此,实现图情档一体化应当从建立多重模型思维着手,运用多重模型思维理论指导图情档一体化的开展。
关键词:多模型思维;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
Abstract:Thisarticlediscussestheintegrationoflibrary,intelligenceandarchives.Basedonthetheoryofmulti-modelthinking,itexploresthatresearchers,leaders,andimplementersmusthaveatleastthreethinkingmodelsoflibrary,intelligence,andarchivesatthesametime,andproposestoestablishtheintegrationofmulti-modelthinkingguidancetheintegration.
Keywords:Multi-modelthinking;Archives;Library;Intelligence;Integration
1理想——图情档三界的共同愿景与热情
截至20_年6月8日,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图情档一体化研究论文多达1017篇。平均每年发表约有29篇,最多的20_年发表65篇,高出平均值1倍以上。
1.1图书情报档案为主,其他学科广泛参与。从文献的学科分布看,涉及图书情报档案(801篇)、教育(71篇)、工商管理(43篇)、新闻传播(23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3篇)、法学(9篇)、公共管理(6篇)、计算机(6篇)等至少43个学科。其中图书情报档案以801篇,占全部样本78.76%,成为对这一问题关注度最高的学科。图情档同属信息科学范畴,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下,几乎没有学科可以置身于信息之外。
1.2参与者众,既有学界大咖与新锐,也有一线研究者,多为浅尝者。从文献的作者分布看,涉及作者超过900位,其中发表文献3篇以上的有24人,约占全部作者的4.44%;发表文献120篇,占全部文献的11.80%。这中间既有图情档三界的学术大咖与新锐黄宗忠(8篇)、龚蛟腾(7篇)、柯平(5篇)、黄存勋(4篇)、倪丽娟(3篇)、丁华东(3篇)、周毅(3篇)、陈忠海(3篇)、王新才(3篇)、马仁杰(3篇)等,也有来自图书馆、档案馆的一线的资深研究者季晓林(4篇)、吴雁平(3篇)、罗莹(3篇)、刘路佳(3篇)等。更有700位以上只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这些作者虽然没有对“图情档一体化”进行长期、深入、持久的研究,但至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与初步探究。参与人数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1.3教学等非专业机构的研究热情高于图书、情报、档案等专业机构。从文献的机构分布看,发表文献数量靠前的40个机构发表文献350篇,占全部文献的30.51%。参与研究的机构至少有40个。其中高校37个,占92.50%,发表文献331篇,占94.57%;图书馆2个,占5.00%,发表文献15篇,占4.29%;情报机构1个,占2.50%,发表文献4篇,占1.14%;档案机构0个,占0.00%,发表文献0篇,占0.00%。反映出高校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热衷程度远高于图书、情报、档案机构。
1.4档案学期刊热情最高,图书馆期刊学次之,情报学期刊再次之。从文献的来源看,涉及期刊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档案专业期刊上。以发表文献7篇以上的40种期刊为例,共发表文献568篇,占全部文献的55.85%。其中档案期刊17种,占前40种的42.50%;发表文献305篇,占568篇文献的53.70%。图书馆期刊12种,占前40種的30.00%;发表文献120篇,占568篇文献的21.13%。情报期刊5种,占前40种的12.50%;发表文献61篇,占568篇文献的10.74%。图情档相关期刊3种,占前40种的7.50%;发表文献30篇,占568篇文献的5.28%。图书情报双学科期刊3种,占前40种的7.50%;发表文献52篇,占568篇文献的9.15%。如果将3种图书情报双学科期刊与其发表的52文献数平均分与图书、情报两类期刊,图书馆类就约为14种,占前40种的35.00%;146篇,占568篇文献的25.7%。情报学约为7种,占前40种的17.5%;87篇,占568篇文献的15.32%。
2现实——理论层面基于“九同”的可行性与实践中因“个性”不合的统而不一
2.1理论研究层面基于“九同”的可行性。(1)同源。同源是指“图书、档案、情报同出一源,历史上很难区分开。”[1]王正印在《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初探》中指出:“早在远古时代的档案、图书、情报是很难区分的,三者同出一源、同为一体。”[2](2)同属。同属是指图情档同属信息科学范畴。档案侧重于原始信息,情报侧重于最新的信息,图书既包含原始信息,又有最新和一般知识信息。[3]一些研究者认为,图情档一体化之所以可行,主要原因是共同的技术支撑、趋同的信息综合管理环境、一级学科的培养体系、社会的综合信息需求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初步实践等。[4](3)同质。同质是指图情档具有许多相同的性质,比如:“知识性、服务性[5]”“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6]”。(4)同职。同职是指图情档具有相同的职能。“三者都具有收集、存贮、提供知识信息的职能。”[7](5)同管。同管是指图情档使用相同的管理方式方法。“档案、图书、情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相同的[8]”,“过去都是手工操作,现今大都是自动化管理。”[9](6)同序。同序是指图情档工作遵循基本相同的工作程序。“档案、图书、情报工作都通过对档案、图书、情报实体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提供服务来实现自己的职能。”[10](7)同用。同用是指图情档具有相同的用途。“档案、图书和情报工作均属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的工作[11]”,“档案、图书、情报常常需要同时利用[12]”。(8)同体。同体是指图情档使用相同的载体。人类是“通过一定的记录方式将知识存储在纸张、胶片、磁带等物质载体上,而这些材料也正是档案、图书、情报共用的物质载体。”[13](9)同循环。同循环是指图情档处在从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的同一循环当中。“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的许多事物经历了或正经历着这样一个无限重复的循环:合-分-合,这是许多事物发展的规律。”[14] 2.2实践层面由三方各自具备的“个性”不合导致的“统而不一”。(1)单位合并,利益难平,貌合神离。早期的图情档一体化,“主要以机构的合并为主”[15],有图书馆与情报所二合一,也有情报所、图书馆、出版社三合一,还有图书馆、档案馆与情报所三合一。“这种实体整合模式,因为涉及的部门和地区较多,各种利益难以平衡[16]”最终以“统而不一”收场。(2)部门合并,运行照旧,有名无实。企业及高校的图情档一体化实践,主要以单位内设机构合并为主。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只是将原来的图书馆、情报研究所、档案馆三个二级机构合为一个,业务运行照旧。(3)一门两户,业务分立,各行其是。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一门两户”,即一块牌子两种业务,对外称档案馆或图书馆,在档案馆内设有图书资料部或文献部,在图书馆内设档案部。比如:“美国的大学不一定都设有专门的档案馆,大多数大学的档案部门附设在图书馆内。”[17]这种模式在国内也有存在。国内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在众多综合档案馆内都设有图书资料室,对外是一家,进了门各自按各自的路数行事。(4)以图替档,统一著录,去异求同。近些年,美国档案专业受到图书馆著录和编目方法的影响,尤其是US-MARC—AMC(美国机读目录—档案和手稿馆藏)格式表现的图书著录方法已能完全适合于档案全宗的简单著录,并适合于用于广泛利用目的的著录的收集、整理、贮存、检索和传递。[18]这种模式实质上是用图书馆“原数据”替代档案“原数据”,或者叫做“去档案化”。
3思维——牢记本性,保持“个性”,建立多重模型思维意识与能力
3.1图情档一体化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共性”的发挥,还在于“个性”的保持。档案记事、图书传事、情报探事[19],是图书、档案、情报彼此区别、相互独立的特性。这些特性为满足人们记事、传事、探事之需而生,促使图情档三者由“合”而“分”。这些“个性”是难以调和的,专业分工很明显[20]。显然,只满足了图书的“传事”之需,并没有满足档案的“记事”之需,情报的“探事”之需。这样的“一体化”自然难以成功。
3.2多重模型思维是实现图情档一体化的意识基础与能力保障。从多模型思维看,研究者、主导者、实施者、参与者需要同时具备图书、情报、档案三种思维模型。怎样建立多重思维模型呢:一种是“局部一体,教学先行,以学促用”的模式,从专业课起就让学生理解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不同,建立起初步的图情档三重思维模型。另一种,“一网多源,分类整合,重在传播”的模式,也具有多重思维模型的特点。这种模式是借助网络技术对资源端进行整合,在一个平台分类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張学辉,裴友泉.私家图书档案馆的新概念——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再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_(09):28-31.
[2]王正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初探[J].陕西档案,1998(03):20-22.
[3][5][6]孙伟江,付杰.档案、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_(04):14.
[4][11][14]胡丽坤,朱锰钢.近十年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_(06):6-9.
[8][12][13]梁宏,阚谧丁.档案图书情报应该搞一体化管理[J].兰台世界,1998(10):25.
[9][10]季晓林.图书馆办馆新模式: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天津泰达图书馆办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_(05):18-19.
[15][16]徐亚男.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理念与实践[J].兰台世界,20_(14):86-87.
[17][18]李群,刘维荣.信息社会潮流中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美国[J].档案与建设,20_(06):24-25.
[19]吴雁平.论档案、文件、图书、情报的共性与区别[J].中国档案研究,20_(01):12-29.
[20]丁华东.中外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档案与建设,1998(05):16-18.
在党史中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论文篇2
摘要:理想教育是培养理想人的前提,而理想人又是造就理想国的根本。本文从理想国、理想人、理想教育三个方面浅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析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分析迈向理想国的路径,望终有一天国、人、教育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理想国理想人理想教育
何为理想国?何为理想人?何为理想教育?这样的问题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答案不尽一致。然而,值得肯定的是,理想教育是培养理想人的前提,而理想人又是造就理想国的根本。
一、理想国、理想人及理想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理想国、理想人、理想教育至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但提到理想国就会想到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在书中,可以看到柏拉图自始至终对教育寄予厚望,把教育作为实现和维持理想国的重要工具。那么,理想国与理想人、理想教育三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就理想国而言,古书中有曰“大道”、“大同”。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战国时期人们眼中的理想国度。那么,何为理想人呢?“理想人是动态生成的相对意义上的“完人”,是身体、心理素质得到极大提高的人,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多方面发展的人。理想人的终极形态是全面发展的人。[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理想人是超越了社会局限的人,是人发展的最高境界;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理想人又体现教育的价值诉求和本质。发展的过程就是从“实是”人到“应是”人的过程,从“实然”人到“应然”人的过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理想的承载主体,又是教育超越的具体对象。如果没有“实是”人的存在,没有“应是”人、“应然”人的引领,就不会有教育发展的美好图景,教育也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因此,培養理想人是理想教育的目标,而理想人的又是建立理想国的根本,没有理想人,就不能轻易地建成理想国。理想国、理想人、理想教育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
1.社会需要是理想教育的前提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因此,教育要切合社会的需要,也只有教育切合社会的需要,才能扩大教育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抽象空洞,这样的教育内容只会使学生厌倦学习,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传输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切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忽视学生的自身发展,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在社会中长远发展下去。
2.教育目标是理想教育的明灯
教育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目标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目标是教育的灵魂。现代社会充斥着丰富多元的文化,我们既要学会包容与学习,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不能迷失自我,失去方向。为此,我们教育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并且在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树立不同的分目标。目标的确立过程则需要结合个体需要、社会需要,要综合考虑才有利于理想教育的实现。
3.机会均等是理想教育的保障
要实现理想的教育,就必须努力达到教育的机会均等。当下,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机会出现很大的反差,我国仍有很多渴望求学的贫困孩子缺乏教育机会,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成为了达成理想教育的短板。为此,笔者认为,国家应当重视农村偏远山区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应当加强对缺乏教育地区的教育投入。要实现理想教育,就必须要坚持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并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落实好对贫穷山区的教育扶持行动。
4.个体发展是理想教育的归宿
传播知识给学生固然是一件正确的事,然而,在传送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却时常以灌输式的方式,忽视了个体自由发展,禁锢了年轻人的思维。这样的方式对孩子们身心健康及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应当培养孩子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教育上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出驮着书本的蠢才。正如法国蒙田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一书中所言:“我们的思想徒劳无益地听凭别人的想法摆布,受他们奴役和束缚。我们脖子上被套了绳索,也就步履沉重,失去了活力和自由。”[2]要想改变现状,在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教授的方式和方法,切莫一味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育价值并不大。教育要坚持个体自由发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教育事业带来创新与活力,注入新鲜的动力,同时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
5.三位一体是理想教育的模式
一提到教育,大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学校”二字,教育的成败不知何时悄然声息的与学校教育对等挂钩。首先,我们应当对教育的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何为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而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活动,凡是他人和自我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因此,教育应当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构成的。换而言之,理想教育的构建也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所形成和影响的。为此,我们应重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所带来的影响。
结语
建立理想国、培养理想人、创办理想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这个过程是及其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坚持下去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实现,在这个过程还需要我们更多学者及爱好教育事业、热爱国家事业的人去探索与发现,从基本的教育入手,铺好建立理想国的坚实的基石,相信未来某一天会建立出现实中的理想国!
参考文献
[1]王安全.教育的理想是将现实人发展成理想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_.(2)
[2]蒙田著,潘丽珍等译.蒙田随笔全集[M].译林出版社,1996:174-177
作者简介
王稀婧(1994—),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党史中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论文篇3
【摘要】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构筑理想课堂”,指的是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比较遥远,所以一直以来,构筑文言理想课堂,是新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理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校于20_年引进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式”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在构筑文言理想课堂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不断改进,力求让文言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和“品读课文,质疑赏析”。前一环节重在激趣与竞争,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词汇,了解古代语言现象,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后一环节则重在整合与延展,像教学现代文一样,引导学生感悟欣赏,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从而教会学生如何感悟欣赏文言文,进而理解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
两环节部分教学过程实录如下:
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师:刚才我们已经进行了朗读训练,同学们读准了字音,明确了停顿,从刚才大家朗读的情况来看,同学们的语感把握得还比较好,课下再多多练习。现在我们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读通原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师友合作,浏览课文,对照课文注释,试译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讨论交流,还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如果你认为哪个字词需要强调或归纳,也请提出来,同学们一起明确。(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
师:请同学们质疑或强调字词积累。
生1:“一百许里”中“许”,表示大约或零头的意思,以前也学过,“潭中鱼可百许头”。
生2:“猛浪若奔”中“奔”是“奔马”的意思,《三峡》中学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3:“互相轩邈”中的“轩邈”我看了下面的注释还是不懂。
……
师:好,下面我们请一组师友来说说文章的主要意思。(学友翻译,师傅纠错。)
师:现在同学们师友之间进行一场角逐,看看谁能最先背会这篇文章!
过程分析:
这一环节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训练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的能力。教师要经常性的引导,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把积累当作一种自觉。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告诉他们应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等。
体现理念:
(1)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任务交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2)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信,提高学习能力。(3)基础务求夯实,要求学生积累一个字,就把学过的这个字全部列举出来,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归纳出这个字词的所有意义和用法,便于触类旁通。(4)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既提高了背诵速度,又加强了师友间的合作意识。
二、品读课文,质疑赏析
师:本文以写景为主,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句话?以此揣摩作者表达的情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生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最关键。
师:为什么?
生1:这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下面写景就是围绕“奇山”和“异水”来写的。
生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最关键。
师:为什么?
生2:这句从侧面写出景美,是对景美的概括赞扬。
生3:我也认为这句最关键,因为这句话传达出作者的内心追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对官场的厌恶。
师:大家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生纷纷举手示意。
师:大家既然这么看,那老师也这么认为。这句话既是对景物的高度赞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体现,那就是热爱自然,厌弃尘俗。当然,这句话从景物描写中来,我们还把它放到景物描写中去。到底什么样的景物能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下面请一同欣赏本文写景方法。
生4:总分结构……
生5:写“异水”,突出其“清”和“急”的特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对比和比喻修辞。突出水流速度快。
师:联想一下,还有哪些句子和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6:《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生7: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8:在写“清”这一特点时,作者运用的写法不一样。“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
过程分析: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采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精读品味,抓住关键词句领悟主旨,探究写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气氛活跃。
理念渗透:
(1)三维目标密切结合,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形成知识与能力的整合,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环节师友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深入了,对作者写作目的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整合与提高。(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渗透。这一过程是群体探究的过程,在自主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共同探究疑难问题。(3)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渗透,有效延展。探究本文写景方法时,老师有意引导学生对比我们自己的文章单一乏味的特点,学生从分析写法上得到的启发与延展,一定会在以后写作中加以借鉴,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
三、总结
教师风格的形成在于找准适合学生的方法,坚守自己的理念。在反复验证一种方法之于一类文章时,如果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能获得情感的愉悦,那么,教师就应该把这种方法固化为自己的一种教学模式,坚守住自己的理念,并把它阐述出来,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思想和理念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_.
[2]赵珽希.基于“言文并重”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_.
推荐阅读:
在党史中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论文范文三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