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

  摘要: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两句,“受、授”二字之别,既准确体现教师进行“传道解惑”教书育人、文化思想教育深层次抽象性的一面,又准确表达了其对“彼童子之师”只教书不育人或重教书轻育人行为的排斥与不满。

   关键词:教书育人

   《师说》为韩愈散文名篇,文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经典名句,其中“受”字课本解释为:“受”,同授。(苏教版20_年6月第6版);“受”,通“授”授。其简单说法,让人颇不理解。既然受,同授,为何不直接写为授?“受”是个象形字。林义光《文源》云:“受,相授受形,授受二字,古皆作受。但韩愈却在《师说》中区别“受”“授”二字,后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写为“授”?作为文学大家,其遣词造句一定务求准确,这样说来“受”“授”二字之别,是有其深意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回到文章《师说》及相关作者、背景中去。

   韩愈,祖籍昌黎,因为昌黎汉家有名,所以后人也称他“韩昌黎”。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勤奋好学,自学成才。25岁时,他是一个成功的学生。29岁后,他被任命为国家自建酒祭和民政部部长助理。在他的一生中,他的整个中年生活都是失败的。在文学史上,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浮华艳丽文风的余绪,追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形式之美,忽视思想内容的骈体文流行,文章多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束缚了人的思想。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文章重在传播思想,言之有物。他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之类的的口号。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许多人都跟着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风,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古文运动”。当时,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唐代以来,魏晋门阀系统仍沿用至今。所有贵族的儿子都进了洪文殿、崇文殿和国子学。他们有一个官员做他们的研究。韩愈《世说》的社会背景也可以从刘世元《大伟世道论》的一段话中看出。柳宗元说:“从魏晋之下,百姓受益不了师长。在这个时代,我根本不认识老师。我常嘲笑他,以为他是个疯子。世界水果组怪物聚咒,指眼牵引,但以言语递增。它是越来越疯狂的名字。在长安,熟了才能做菜。韩愈抗颜为师,以“传道受业解惑”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师说》是韩愈众多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就本文题目而言,“说”是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的议论性的文体。“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针对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攀的礼物。他用它来攻击当前的形势,宣讲教师的原则。故文章首先积极概述教师的作用:传道、接受、解惑。因此,教师通过教书和接受勤奋来解决疑问。句中的“道”包含了儒家的“仁”、“义”等具体内容,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行业”是以下“六大艺术经典”;“困惑”是上述“道”与“业”的难题。还包括学生的人生困惑。

   其中,“传道”韩愈把它放在教师职责的第一位,并在后文再次指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突出“道”的重要性,讲授儒家之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三观,优品质,成其人,然后才是成其才。“受业”,放在第二位,此处的“业”即下文的“六艺经传”,又不同于彼童子之师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

   在韩愈看来,“彼童子之师”从教育意义上讲不能称之为“师”,他们授给学生小的知识“书”与“句读”,而大的方面“道”与“惑”却丢了,对这种单纯的教书行为,韩愈予以排除,“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将其与自己心目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区别,并将此意体现在文字上。“师者”,用“受”字;受,相付也。(东汉·许慎《说文》)此字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此字側重“传递”,多抽象意义。“彼童子之师”,改用“授”字对其定位。授,予也。予者,推予也。象相予之形。从手受。手付之,令其受也。故从手受。(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可见此字侧重点在于“用手交予”,多形象意义。

   由此看见,韩愈,《师说》文中“授、受”二字之别,可谓字字用心,强调教师要注重“传道”“解惑”,与今天我们的素质教育殊途同归。

   今天,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重任,切勿重教书,轻育人,落得成“彼童子之师”,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己任,深思“传道解惑”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教书是为育人服务,肩负起育人之使命。

【篇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

  摘要: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德师风,职业道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必须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可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以往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可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应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提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仅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进取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供给物质基础。例如,学校能够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提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当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贴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本事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终,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我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步骤。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涉及到全国教师素质的关键方面,仅有提升到制度层应对其进行改革和强化,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设实施的有效性。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经过教师之间的投票评价评选最团结友爱、师德高尚的教师,将全校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根据学校规模都有固定的投票人数,如学校能够设定4个优秀名额,4个不合格名额,其余都为良好或者合格名额,其余人数规模的学校以此类推,从而在教师队伍当中构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师德师风评价氛围。其次,还能够在学生之中对教师的上课风格和品德品行进行调查、抽查,及时了解在学生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我,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相互渗透结合。再次,学校还能够动员级部主任、思想政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中层领导构成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最终,学校还应当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箱以及开设举报电话,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甚至是路人,将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举报上来,为教师投票

  供给依据,并将属实信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能够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经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经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到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构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期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此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我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我,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仅有牢记自我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仅有饱含教学活力、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本事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忙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篇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

  摘要:从教以来,反复琢磨的,唯有“教书”二字。关于教师职业意义的累积体悟,源于入职之初遇到的人和事。遇到的人,可概括为“严”,严格、严谨、严肃;遇到的事,可概括为“松”,不是松散,是宽松、自由。三十五年的从教生涯,以不会教书始到不会教书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愿不是简单的重复。

   关键词:教书;从教生涯;回眸

   从教三十五年,一开始不会教书,后来自以为会教书了,到如今,我又深感不会教书了。

   我可能连教书匠都够不上。尽管“匠”字往往带有点贬义。比如,评价一个人的书画,说有“匠气”,则意味着这个人的书画水平一般,不能自成一家;称一个教师为教书匠,也是如此。如果说这与我们的文化中不太瞧得起工匠有关,好像也不尽然―我们的词典中还有匠心独运、别具匠心之类的词。现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已经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了。若以“工匠精神”的俗祭春饬浚我的确连教书匠都够不上!虽然,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书匠。

   我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就没有属于我的这派那派,更谈不上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从教以来,我反复琢磨的,唯有“教书”二字。

   一、关于教师职业意义的累积体悟,源于入职之初遇到的人和事

   1981年,经历了屡败屡战之后,我终于考入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南京师范大学)。

   读师范,倒不是因为我当时就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那时我还不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范对我的吸引力―不仅免费,而且还发伙食费。何况我在中学阶段,连英语的皮毛都没学到,这就意味着我少了一门课的成绩,清华、北大是绝不敢想的,所以,师范成了我的第一志愿。教师这个职业,我虽谈不上热爱,但也不嫌弃,因为我的中学老师们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入学后,学校对新生有三天的“专业思想巩固教育”。如果说后来我还算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不是学校“专业思想巩固教育”有成效,而是受工作后遇到的人和事的影响,在工作中慢慢发现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以,始终记住一点:影响的作用大于说教,说教有时适得其反。

   1985年,我被分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那时没有给新教师配师父一说,无论是教学还是当班主任,主要靠自己看、问,向工作中遇到的人、碰到的事学。

   先说刚入职时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人。

   第一位是年级组长夏雁平老师。她50多岁,教语文,能叫出全年级近300名学生的姓名。我后来了解到,这不是因为记忆力好,而是用心。有件小事我印象特别深:校运动会结束后,各班学生打扫座位,最后检查,连一个小纸片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第二位是谢长铣老师,是教初二时和我搭档的数学老师,也有50多岁。那时上课还用小黑板,一次看到他在小黑板上画图,画好后,退远了看看再走近了看看。这个镜头一直留在我的脑中。当时对此颇有点不以为然:示意图,能示意则可,何必如此?

   第三位是和我搭档的英语老师―吴威。我们在办公室闲聊,她坐那里或改作业或备课,很少插话。我从未见过她对学生疾言厉色,但班上再不用功的学生也不敢不完成英语作业。一次看到她在走廊上和学生谈话,那孩子是我班上最调皮的,但在吴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丰子恺先生在《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说李先生是“温而厉”,这三字用来评价吴老师完全适用。多年之后,这个班的同学聚会,都会谈起吴老师,言语之间充满感激,以至于让我这个班主任羡慕又忌妒,当然,没有恨。

   这三位老师的特点,均可用一个字概括―严,严格、严谨、严肃。

   再说碰到的事。

   现在想当教师,要经过笔试、面试,还要说课或模拟课堂。我们那时不搞这一套。上第一节课前,不知是教研组的意思,还是学校的统一要求,希望我试讲一下。从说话的语气看,不像是硬性要求,我就不客气地拒绝了,理由是:没有学生怎么试讲?这事放到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学校从不检查作业批改情况,组里对作文批改曾提倡:粗批略改,重在评讲。还做过分项批改的尝试,就是把一篇作文分为语言、结构、立意三项,分别为30分、30分、40分,然后再辅以简短的评语。这样减轻了负担,效果并不差。学校也从不查教案。不检查,并不意味着可以马虎。每学期结束,我都会把一学期的教案整理一下,有的甚至重抄一遍,然后装订。不检查教案,但经常有人到教室听课,从教研组长到校长,都听过我的课。他们有时课前几分钟和我打个招呼进教室,有时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后面坐着一个或几个认识或不认识的听课老师。也没规定新教师每学期要听多少节课。第一次教研活动的时候,组长只是建议新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不用事先打招呼,现在就算给老教师们统一打过招呼了。然后,我有空就去听课,不过招呼还是打的,这是礼貌。现在听到领导说推门听课,总觉得这极不信任教师,不尊重学生,不敬畏课堂。对这类事,教师要像周亚夫学习,维护课堂这块教育圣地的尊严。那时也没有继续教育这一说,但学校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年轻教师开讲座,听不听自便,并不强求,也有不年轻的教师去听。开讲座的也未必都是老教师,比如教语文的王栋生老师和教数学的陶维林老师,他们进入附中还不足4年,年龄不到40岁,但他们的讲座都让我有所获益。开讲座的都是本校教师,没有外请专家,当然那时专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开讲座的教师都是义务劳动。

   这些事,概括为一个字―松。松,不是松散,是宽松、自由。

   二、回到“不会教书”的原点,但愿不是简单重复

   (一)刚工作的前几年,真不会教书

   不会教书的主要表现,首先是对文本的解读不够自信。每次拿到教材,我就利用假期,把能查到的有关课文的解读标在课本的目录上,以便备课时查阅。那时没有网络,我手头能查的主要有《唐诗鉴赏词典》阅读和欣赏》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语文学习》,还有各种不同的文本解读或鉴赏文集和各种古诗文的选注。当然,教参是必读的。至今记得教《驿路梨花》时,教参说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我对此颇为怀疑:若以作者的所见所闻论,其实是顺序。但教学时,仍依教参,因为要考试。这种心态,现在恐怕也较为普遍。

【篇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个性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构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礼貌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的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必须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但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但是,一句话,不仅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能够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就应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透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用心建立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理解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主角而学生扮演受教育主角,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十分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

  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十分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理解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

  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理解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之后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

  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务必‘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务必向受教育者推荐: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超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透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潜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能够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忙后进生进行用心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忙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用心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能够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构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构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构成有必须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资料、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构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礼貌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

【篇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

  摘要:“五育”以德为首,“德”是人在社会立足之本,而师德则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学生。教师的道德教育表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应该以优良的道德品质去熏陶、影响学生。

  关键词:教师;道德;热爱;尊重;育人

  一、思想崇高,乐于奉献

  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有人说,教师起得比鸡还早,比蚂蚁还忙,干的活比骡子还累,睡得比狗还晚。这说明他们的一生注定平凡,生活注定清贫,却承载着中华民族之希望,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少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职业自豪感,有两袖清风、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各种不良信息与不良思想时刻在侵害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加倍呵护、细心帮教、耐心引导、精心培育。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育人为宗旨,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行动带动感染学生。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要有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点明了教师的职责与作用。“授业”是指把教师多年积累的学科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生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不仅要循循善诱,还要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传道”是指教人做人的道理,即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引导者,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即师爱,热爱学生就要多方面地去关心他们,不仅仅从学习上,还要从思想上、生活上的各个方面关心学生,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教育成功的动力与源泉。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心生埋怨,因他们的成绩退步而急躁,因他们违反校规校纪而失态,因工作量太多压力太大感到很累、很烦,但强烈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娇惯,而是严格要求。既要表扬激励他们,又要防微杜渐,防止他们因点滴的成绩而骄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以德为高,身正为范。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是以辛勤的汗水来塑造学生灵魂的职业,我们应把这一神圣的职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教师教育学生是通过国家所选定的教材,在教师的挖掘整理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爱学乐学。教师个人的文化素质的差异、敬业精神的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因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尤其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有时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们观察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老师的处事原则,甚至分析教师的心理特征,然后一味地去模仿去学习。因此人们都说高中教师是启蒙老师,可见其育人作用非同一般。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教师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确立好自己的处事原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着眼于职业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未来社会的进步。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处处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他们。做于生之前,言于生之后,既要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又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更有自己的尊严。作为老师更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给学生尊严,是否珍视学生的存在,是否平等对待学生。如果一个人缺乏尊严地生活,必然导致兴趣与信心的失落,进取心的衰退,学习成绩的下降,生命自然会失去光彩。因此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让爱在学生的心中闪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即使在校外的道德表现同样起到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以身作则,成为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四、为人师表,仪容端庄

  为人师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仪表仪容上。教师仪表,是指教师的穿着打扮、举止风范和外部行为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仪表具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自身形象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它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情操的教育与培养,也有利于配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穿着方面,身材较矮的教师,选择衣着应简洁明快,利于把身体反衬得高一些。颈部细长的教师,应选择着高领、筒领的上衣或小衫,利于增强颈部的粗壮感。体胖的教师,应选择着深色衣服,以便给人以紧束感;体瘦的教师,应选择暖色亮色的衣服,增强厚实感。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想前卫,衣服的选择应活泼明快,与新潮的款式适当地靠近。这就是学生喜欢穿着新潮服饰、谈吐幽默的青年教师的原因,他们的穿着更受学生的欢迎。年龄大的教师德高望重,沉稳通达,应选择严肃端庄、稳重大方,色泽款式又比较清新的衣服,既显得充满成熟的魅力,又显得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篇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

  【内容摘要】在中学教学中“用心教书,用爱育人”极为重要,需要多措并举:关爱学生,真诚相待;赏识学生,不吝鼓励;事无巨细,有理有据;锐意进取,治学与科研并进。

   【关键词】真诚相待 治学 赏识学生 鼓励

   如果学生是花,我希望自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如果学生是树,我希望自己是阳光,伴随着孩子们健康的成长。从事着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我感到骄傲,也感到幸运和感恩。很庆幸自己从事教育,回首自己从教的10年时光,有苦,有泪,但相比苦与累,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我有幸参与很多生命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由青涩不成熟慢慢沉淀,深深体会到“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重要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下如何更好地践行。

   一、关爱学生,真诚相待

   无论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还是从事英语教学期间,我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困生,更是我关注的重点。20_届学生小宋,是个智力、自理能力都有问题的学生,学习吃力,而且嘴巴特别不干净。初二刚接手这个学生时,对他做了全面了解:初一年级时常会尿裤子;经常与其他学生发生肢体冲突(主要是因为他的嘴巴不干净);家长不配合学校、班级工作等等。我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对这个孩子另眼相待,而是一视同仁,甚至格外用心,每天放学前都会单独关注他是否拿好书包,他自己控制不住骂人时,我会耐心教导,孩子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上学,开开心心的回家。开学不到一个月,接到家长电话,都是感谢。孩子妈妈告诉我说,是我每天给孩子的微笑,让孩子喜欢上学,喜欢这个班级。在后期的家校工作中,家长也是非常积极,非常配合。20_届学生小怡,孩子在班级活动中非常活跃,但是学习上比较懒惰,成绩始终提高不上去;跟高年级男生牵扯不清。通过一系列的明察暗访,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基本上是放养型的,给孩子的关爱都是“钱”。第一学期的家长会只有她的家长没有来,会后我主动打电话联系家长,几经周折,家长终于同意跟我见面聊聊。聊过之后,家长对学校,班级的活动基本上不排斥啦,孩子也有改变,断绝了跟高年级男生的牵扯。孩子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感谢老师,让孩子有了学习目标,更有了人生的目标,他们做父母的要检讨。每每听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内心是百感交集的,除了欣慰,更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二、赏识学生,不吝鼓励

   教师节的时候,看到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老师,您可能不知道,那天您夸我的那句话,对我有多重要”看到之后,我非常有感触!作为班主任,我认为除了严格管理班级外,更多的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由于这些年都是教的基礎年级,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对于基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由于学生小,思想不成熟,自制力差,但是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潜力也非常大,作为基础年级的班主任,我一直坚持着不放弃每个孩子,课后的谈心是家常便饭,希望能通过哪次谈话契机,可以触动孩子的心弦,让他自己有目标,有方向。今年中考成绩出来那几天,收到14级一位学生家长的短信,内容是这样写的:“老师,给您报喜啦,孩子考上威海二中啦!真心感谢您!我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问孩子,到目前为止,对教过你的老师哪位老师印象最深,孩子回答是初二班主任老师,我问为什么呀?孩子回答,老师让我增长了自信心,让我从六年级想放弃,变成了我努力可能考上二中,老师对我们每个孩子都不放弃,找我谈过好多次,让我对自己有信心,下定决心去努力争取!非常感谢您老师!孩子在您的鼓励下,真得考上二中了,这是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收到这样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不吝啬鼓励的话语,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不抛弃。

   三、事无巨细,有理有据

   班主任工作是个细致活,由不得一丝的马虎。20_级的小崔同学,更是让我牢记这一点。我接手教小崔是在20_年,是我到新学校第一年当班主任,虽然之前也有班主任工作经历,但是仍然属于新手班主任。也许是因为我的刚柔并用的方式,学生不抵触,小崔同学升入到初二以后,变化非常大,跟老师们相处的非常和谐。但是谁也没想到,他后期会给我出那么大一个难题——偷班级同学的东西。由最初的饭卡,文具,到新校服。对于新校服的丢失,查找过程,那其中的繁琐对于我一个新手班主任来说,已经是焦头烂额,没想到,在查证到他身上时,他一反常态,直接反咬到我的身上,我订校服了,钱就是交给你了,凭什么不给我新校服。一时的委屈,心酸,愤怒,百感交集。我还真是被学生反将了一局!愣了片刻,我打电话请了家长,然后当着家长的面,将校服的收费名单及尺码名单,拿了出来,凡是订校服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签字。没有他的!家长通过这件事情也非常自责和生气,跟我道歉,尽管经历这件事情,我仍然坚信孩子是可以改变的,相信他会有长大懂事的一天,所有的处理过程,都刻意保护孩子的名誉。但事后反过来想,如果不是因为我工作做的细致,每次收费都留着单据和学生的签字证明,这件事情,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那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对于小崔来说,他是否会就此一发不可收拾,真是不敢想象!

   四、锐意进取,治学与科研并进

   课堂永远是老师的主阵地,在做好班级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在经区教育为我们创造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在“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理论指导下,努力研读课标,分析教材,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例如,在打磨Doyoulikebananas这一课例时,我通过分析课标和教材,确立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重难点,制定评价方式,设计出教学活动,通过第一次上课检测,发现在名词的单复数的使用上,学生还是存在很大问题,个别单词的发音有困难,课堂的导入不够清楚,动词三单难点突破不明显,教师的指令不清等问题,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备课组集体研讨,重新调整教学活动,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出更多的预设,同时结合课本单元主题图,直接导入词汇,由图片的多少来强化名词的单复数的使用。调整后的课堂教学进行的比较顺畅,但最后的知识运用环节时间总是很紧张,学生的表现也达不到预设效果,也就是难点仍没有突破。然后在组内老师们的无私协助下,我们重新分析教材,研究课标,参考教参,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设定评价方式,难点突破设计不同方案,一一假设,推翻再假设,理顺教学环节。研讨之后,我们发现,每个教学环节,过于碎片化,不够系统,大家又集思广益,采用任务型教学,设定一个大的教学任务,将整个教学活动串联起来,由动词的第一人称,到第二人称,再到第三人称的使用上,层层深入,层层递进,台阶小而密,难点最终突破,经过课堂实践效果提高的很明显。再如,在打磨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这一课例时,课本教材中只是介绍了沙拉的制作材料和数量,但是没有涉及到制作过程,但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定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制作香蕉奶昔,水果沙拉,罗宋汤。所以在第一次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在描述制作环节进行的非常不顺畅。上完课之后,我又进一步反思课堂,问题出在了那里?从目标,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反思我的课堂,我的目标和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没有达到一致,教学中没有进行水果沙拉的制作,直接去检测,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台阶太陡!找到问题之后,我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添加水果沙拉制作视频,评价环节再让学生描述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效果非常好。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打磨,我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团队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我多次参加了校级公开课,区级公开课,由我开发的优课先后获得区级一等奖,市级优课,省级优课;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先后获得区级优质课评一等奖,市级优质课二等奖等成绩。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仍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在参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温懿.用心教书,用爱育人[J].昭通学院学报,20_(S2):150-151.

   [2]冯作勇.用情教书,用心育人[J].考试周刊,20_(03):168.

推荐阅读:

  关于形势政策香港问题论文【三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12篇】

  世界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7篇

  怎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论文17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18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5篇】

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关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论文【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