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十五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十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在新时期,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探索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引导孩子融入到“互联网+”知识体系中,提升孩子的综合感知能力。基于此,作为学前教育教师要采取实践路径,激活并释放孩子的思维,实现学前教育创新目标。

   关键词:新时期;学前教育;管理;创新

   随着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势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在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和老师固守传统的模式,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孩子的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管理策略,有助于提升孩子综合素养,实现学前教育管理创新目标。

   一、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越发迅捷。孩子因为年龄和心理特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一些信息缺乏筛选和判断的能力。这就会致使孩子对于一些问题存在错误的认知,带来一种自以为是的成熟思想,这在无形中增大了孩子自我行为与常规做法之间的差距,给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倡导孩子个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思想将启迪心灵,促进孩子发展当作教育的根本,也让教育管理步入了各式的改革尝试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偏离了原有的发展方向。孩子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难以认同的观点和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孩子会选择认同自我,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反感情绪,这给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在“新时期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尊重孩子需求,丰富教育手段

   在新时期,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前教育天平上的重要一员。同时,孩子也是独特的个体,在成长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教师要在预期这种可能性的同时,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铺就道路。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在尊重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管理是师生间的沟通,为了强化教师的认识,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手段的应用,将沟通、奖励、合作、实践项目学习的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基于此,在开展学前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需求和意愿,在不违反幼儿园规定的情况下优化管理策略,实现改革创新目标。

   (二)丰富教育内涵,提升管理质量

   学前教育作为孩子个体成长、成才的起点,重在帮助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行。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丰富教育管理的内涵,落实好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学前教育可以分为几个特定的时期,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内化和创造,这一线性发展就是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地试误,这对于学前教育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介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设计丰富的教育过程,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据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更好的梳理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找问题。

   (三)重视教学研究,丰富教育管理内涵

   为了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我们要在意识上提高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其关注的是孩子持续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并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关乎孩子一生的大业,作为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充分的思考。其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落实。教学活动在提高孩子专注力、教育管理效果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不可舍近求远,要充分借助活动的方式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立足需求,提高教育管理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培养孩子的“互联网”智能是语言教学的需要,而培养孩子的素质和人格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其划入与知识教学等同的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皆有举措,才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利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四)丰富模拟教学,优化教育管理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情境。应用情境模拟首先在于教育管理目標的选定,对于孩子来说教育管理的目标既可以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心理健康的培养,还可以是情感的投射与激发,因此,在创设情境之前要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让教学落到某几个关键点上,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工作。在进行情境模拟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们常常提到“三不教”原理,幼儿会的不教,幼儿在现年龄段学不会的不教,幼儿通过自身学习可以获取的知识也不教,这就给我们模拟情境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的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非难以达成的超高标准,那么,在进行教育管理情境模拟时就应该将满足幼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情境模拟法之所以在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中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是因为模拟情景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能够在模拟的时候,将自身带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能够用这样的知识指导未来的生活。在幼儿成长中我们关注能力、智力、心理等不同方面的发展,但其根本落脚点应是人性和品格,这对于孩子来说既是一种成长的需要,更是成为合格社会人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教师,要化压力为动力,根据现代教育发展方向,有效调整教育管理结构,丰富自身教学手段,提升教育的创新性水平,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提升综合教育效果。打造现代专业教师队伍,既需要教师自身的能力,更需要孩子、家长的支持,同时社会也要优化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当前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_,1(01):165-166.

   [2]马红梅.学前教育管理刍议[J].读与写,20_,15(26):27.

   [3]尹慧亚.学前教育专业见习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版),20_(09):57-58.

【篇二】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篇三】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强化教育改革工作,相关的教育改革中,幼师教学能力也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就目前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育情况来看,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对此,需要做好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工作,促进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幼师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师岗位工作需要,很多院校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校内外的实践育人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锻炼场所,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未来岗位胜任能力。一般来说,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幼师的技能训练和展示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注重锻炼幼师真实的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和幼儿的沟通能力等,校内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模拟性,但是不能代表真实的幼教课堂,而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相对来说,校内实践基地更易获取,实践教学更加方便,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积极搭建合作关系,且实践学习往往是由固定时间的,自由度和方便性有一定不足。综合应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于促进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必要性。

  1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中,针对学前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强调,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要求学前教育从最开始的幼儿托管向幼儿启蒙转变,奠定幼儿的后续学习基础。其中,对于幼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可以创新设计幼儿教育环境,规划好幼儿一日活动,进行幼儿管理和抚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强化引导,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这些对于幼师的专业态度、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需要幼师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为指导,基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扎实自身的理论教学知识和基础,在实践中能够把握好幼儿认知规律,在教育环境中充分给予幼儿尊重和爱护,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快乐、安全学习成长,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2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共同为专业学生培养而努力,承担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在目前教育和实践联系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改革也成为必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要求在不断提升。而在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中,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1教学目标不统一

  目前在部门院校的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调研中发现,相关实践教学地区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相对完善,相关实践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可以做到将校内和校外联系起来,将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延伸和强化。但是在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上,校内课堂和校外基地教学的目标缺乏统一性,两者教育的目标存在各自的针对性。在校内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占大部分,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在校外实践基地,直接组织专业学生深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注重学生问题处理和应变能力培养,两者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统一性,内外联系不强,相对孤立,不利于发挥综合育人效果,也不利于在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联合。

  2.2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倾向性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或者是单一的实践教学是很难确保教学成效的,必须要有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只是相应的比重设置不同而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中,理论是主要部分,校外实践基地则强调实践锻炼,校内实践教学非常少,校外实践锻炼中几乎不涉及理论教学。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模式应用,都降低了各自的育人效果,忽视了在学前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重要性。

  2.3教学评价的片面性

  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比较单一,评价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比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岗位要求比较高,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也比较多,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也应该对应多目标评价。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中,没有构建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3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

  3.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教学目标

  新时期,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构建要加快进度,做好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联系工作。在具体的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构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证教学比重设计合理。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组建任务小组,让小组展开比拼,尝试各种问题呈现、构建相应场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等操作,让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完善课程更新工作,及时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科研动态,积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堂中引入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发挥学院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学好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此外,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建立统一的育人目标,双方要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协商、沟通,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确保校内的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衔接和联系起来,共同朝着专业高质量育人目标发展。

  3.2深化内外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基地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积极肯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是推动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人文化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有助于实现高校和幼儿园的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相关院校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要注重从多方面强化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优化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实践导师资格以及教育实习目标、内容、时间与任务安排等事宜提出具体对策。充分调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在与幼儿园联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幼儿园提供科研和师资建设的咨询和服务,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互利共赢。在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融合中,要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园—校合作力度,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实习实训基地将重新审核、调整。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要结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现状,从幼儿教育的意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意义谈起,对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相关部门也要为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改革提供辅助,首先各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办学性质,重视实训学生的实习条件、保险等问题,实习学生不仅能引得进,更要能留得住;其次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要提出书面申请,学院领导、系部领导、专业教师及学生家长将对实习园区进行实地考查,考核合格的单位将与学前教育专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须经院务会审核批准后,派送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加深与实训基地单位的合作,不仅可以请幼儿园教师、园长进来,还可以派送专业教师深入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从优化课程教学合作、学生定期实习等多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新渠道。

  4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必须要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相对接、相融合的对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梅.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_,39(11):75-77.

  [2]王晶,王晓丽,姚晓燕.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以兰州市L高校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_,31(04):135-138.

  [3]王来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以山东潍坊工程学院学前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_(06):76-79.

  [4]李秀敏.扩招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质量保障探讨———以J省X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_,39(12):92-94.

  [5]刘红,殷亚萍,张权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教育见习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以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_,8(05):19-25.

  [6]岳玉阁,陆开悟.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1334模式探究———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02):106-110.

  [7]李重阳,赵艳红.幼儿教师“校—园合作”渗透式培养探析———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_,36(01):108-113.

  [8]叶逢福,赖勇强,吕伟.改革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_,29(11):74-76.

  作者:党晓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篇四】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时光飞逝,匆匆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句号。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在这些日子里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你风趣幽默,充满智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对人生重新有了认识,谢谢你,为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这次论文的写作老师你倾注了无数的关心,帮我渡过了学习的难关,拓展了视野,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你的帮助此次论文才得以顺利进行。在此,我真诚地向老师您说一声:谢谢!真的谢谢你!

  感谢所有在学习上给予我帮助的老师,正是因为你们才让我平淡的学习生活有了别样的色彩,感谢你们,我最可爱的老师们!

【篇五】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职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毕业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各个教育部门也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了培养学生关于职业核心素养及能量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的被重视,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适应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实现成功就业,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能适应岗位变动、应对社会信息变幻与技术迅猛发展的综合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能简单归于是哪一类学科或哪一类专业,它是一种隐性的概念,因此也不能收是一个课程或者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来锻炼形成,加上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有意识的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得以培养形成,通过学生思想的转变、价值观的养成、行为方式的规范、为人处事能力的进步得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常常感到陌生和未知,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其职业核心能力相对薄弱。

  (一)学生本身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认识学前教育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因为当前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家长及幼儿所接触的信息非常广泛,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有更多的期望和需求,希望学前教育机构配备有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有更专业的引导和帮助。但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不熟悉,不觉得职业核心能力会有很大的重要性。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虽然接受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但是学习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还处于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主动学习能力方面欠缺。缺乏主动学习的观念,没有适应以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为主的大学学习模式。第二,当面对职业核心能力中要求掌握的一些问题时,自己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注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轻视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依赖辅导员及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家长的高要求、幼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机构中会出现很多突发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创新能力欠缺。很多毕业生没有优秀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创新思维;另一个原因是学前专业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要给学生渗透创新的观念,高校对学生创新教育也比较欠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创新,其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系统的认识目前,高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并自我学习培养。但是每个教师所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表现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实践中差距也不同,一部分教师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内涵理解上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善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指导观念的改变,表现在教学上的特点就是没有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引导,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也没有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甚至有的学前教育教师还将职业核心能力等同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相关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得力现在高校职业核心能力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渐渐加在了高校教育课程中,多数高校将职业核心能力视为公共基础课程或其他人文相关的课程任务。因课程设置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的会以为这一课程不是自己所负责的范围,有可能是其他学科中的课程任务,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没有意识到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来。老师们每个学期都会被分配有固定的教学课时,大家给每个课时设计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整个学期的内容在学期开始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再另外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会占用教授课程知识的份额,而且教师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与经历中才能得到锻炼从而逐渐积累养成。如果整节课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参与只听教师说教,他们很容易疲惫,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薄弱1.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高校的学前教育师资配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远远不足。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具有学前教育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很多老师都是按照常规教授基本知识,不擅长在课程中加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其次,教师授课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较重,只是单纯的忙于备课完成授课任务,并没有精力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关于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完备的培训,在普通培训中的内容常常是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方面的,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部分很少,不能满足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技能就是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门专门的课程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无关。自己负责的课程中,只讲授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东西,不会另外结合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内容,一部分老师觉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就可以了,职业核心能力是否具备不会影响以后就业。正因为理解上的这些偏差,导致了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

  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一)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方面要多引进具备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到基层幼儿教育机构顶岗学习。在寒暑假时,学校也可派学前专业骨干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及有经验的教师为教师们培训,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校内就能得到提升,教师也可利用校内培训这个平台多交流、多帮助,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2.教师专业授课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内容及要点渗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在具体专业课程学习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可以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得到锻炼,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人际关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时,需要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在接收心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校内、校外实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其真正体会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训前可先作示范,或者给学生观看幼儿园真实的授课视频,让学生清楚真正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具备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通过教师的指引其教学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校内竞赛等活动也都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校外实训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生在观摩教学及幼教机构的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促使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再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学习从而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戚晶.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_(6):84-85.

  [2]岑丹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_.

  [3]罗金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_(14):42-43.

  [4]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_(11):40-41.

  [5]马晓峰.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_(3):13-14.

  [6]秦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途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_(12):126-128.

  [7]陈楚瑞.“3316”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_(6):7.

  作者:汪贞杜威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篇六】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本文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各个方面来谈,呼吁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幼儿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是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它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1.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1.1重知识,轻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快乐发展”,快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然而反观现实,许多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过多地插入本应是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更在内容上求多、求深,而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却不予重视,这就违背、颠倒了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1.2重教学,轻游戏。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游戏看成是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用各种课程填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把幼儿过早地推到了小学学习时期。幼儿的天性天真爱玩使他们并没有形成学习的概念,这时就需要顺应其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相反,一味地以死板的课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必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厌恶幼儿园生活。

  1.3重评价,轻个性发展。幼儿教师习惯在内心建立固定的模式,自觉不自觉地用一把尺子评价儿童的发展,犹如对待产品一样,统一规格、严格剪裁,孩子们在无意中被划分了等级,发展迟缓的孩子在流水线上慢慢滑下,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掉了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甚至教师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那么,身体的约束必然阻碍思维的发展,致使儿童失去创造的热情,甚而泯灭活泼的天性。

  2.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2.1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趴在桌上写字,导致幼儿的脊柱发育变形,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居然出现了大批戴近视眼镜的幼儿;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时间、缺乏机会和同龄幼儿玩耍、沟通,长大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合作共处的能力受影响。

  2.2严重损害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只能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出现强烈的厌学情绪。

  2.3使幼儿们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们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时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

  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其中有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条件不具备、保教人员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的因素,也有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社会评价偏颇等问题。就这些方面我具体浅谈一下幼儿园和家长这两个离幼儿园最近的重要因素:

  3.1幼儿园认识不足及利益驱使。许多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缺少应有的认识,也未能正确对待和领会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导要求,总认为“学得多”便是好。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设置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家长掏钱,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以“大人的意志”全权代选幼儿的发展道路。

  3.2家长思想有偏差。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主要在于家长不成熟的思想。随着人才时代的到来,社会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这就导致许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积累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主要推手其实是家长。

  4.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向上的身心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4.1增强教育监督和培训,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主管幼儿园工作的各地教育部门应强化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各幼儿园的交际教育状况,发现“越级教育”行为的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向认识不足的幼儿园,应及时组织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培训,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修正幼教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实施正确的幼教手段,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4.2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使幼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同时,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也应多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要让家长们认识到,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替代幼儿教育是一种“过犹不及”“拔苗助长”的行为,幼儿教育必须以培养健康的身心为重点。

  4.3端正幼儿园教育方式,完善幼儿教育实际操作。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的指导要求和规定,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身心。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应相互交流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或“闭门造车”。必要时,要请专家到幼儿园现场进行指导和点拨。

  4.4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不揠苗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跑得早≠跑得好。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我们应当从中深刻反思。

  4.5回归幼儿教育本位,自主自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教人士重要的任务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在表现为偏离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此,应当根据国家幼儿教学的要求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于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总之,幼儿教育就应当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

  4.6正确衔接小学教育,恰到好处。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4.7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双向进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幼儿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小学化”,也是幼儿家庭的普遍教育现象。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手段使家长认识到“小学化”教育对儿童弊端。使家长认识到:提前应试教育≠早期智力开发“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希望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责任和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要让家长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教育,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了解幼儿大班并不是小学一年级的延伸,懂得“顺自然,展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道理。从而,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一些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而且会束缚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让幼儿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篇七】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升幼儿自身对知识体系的架构,实现幼儿智力的开发,确保幼儿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自身的大脑活动力度,确保幼儿可以深入的了解事物,确保幼儿具有良好的自制力。通过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但是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开始出现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导致出现了很多相应的问题和危害,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笔者在本文中对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定位不合理

   从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定位情况来看,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合理问题,而且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普遍较差,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带着孩子玩,或者是进行简单的知识学习。再加上很多小学要进行入学前的面试,因此家长和教师更注重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培养。这样便导致一些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我国学前教育情况来看,内容的设置不合理,甚至存在较为普遍的超纲教学情况,导致幼儿所学知识过多,自身压力过大。

   2.不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与艺术启蒙

   随着我国综合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不但要进行知识的教学,更多的还是需要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实现幼儿艺术的启蒙。由于很多幼儿园比较重视幼儿的知识学习,导致出现幼儿智力开发和艺术启蒙被忽视的问题。

   3.幼儿教育的软硬件设施需进一步增强

   对于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教师和教学设备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我认知能力较差,但模仿力较强,因此幼儿教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对幼儿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软硬件设备都存在缺失的问题,很多时候硬件方面的缺失较为严重。一些幼儿园存在严重的设备老化问题,幼儿教育中的软硬件设施不足,导致幼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幼儿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情况来看,导致很多幼儿对学习产生了厌恶,也导致整体的学前教育效果较差。幼儿本身天性是活泼爱玩的,强制进行知识的学习,不但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幼儿产生厌恶情绪,失去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学前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过于疲劳,自身的压力过大,无法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很多幼儿因为学前教育时期过早的学习文化知识,升入小学后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大脑过于疲劳的问题。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对于幼儿的危害较为严重,会导致幼儿因为智力不健全,出现思考能力减弱的问题,无法按照自身的好奇心对事物进行思考和认知,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

   三、解决对策

   1.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和成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心理差异,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正视这样的心理差异,做好对幼儿心理的全面把握。针对幼儿的特殊心理,结合幼儿自身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以往单一性知识的学习方法,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进,给予幼儿正面的问题回答和讲解,将抽象的事物转变成生动活泼的事物。通过对幼儿心理的合理把控,可以实现良好的学前教育,实现对幼儿良好身心和道德的培养。

   2.科学开发幼儿智力

   对于人类来说,自身的智力水平不但有先天因素的控制,更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后天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尽可能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此实现幼儿记忆力的提升,不断鼓励幼儿去思维和创新。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艺术启蒙列入其中,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不断释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接触艺术方面的元素。

   3.家园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每个人来说,幼儿时期都是较为重要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确保自身道德和艺术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的家长,必须要实现与幼儿教师的充分交流,通过家庭的熏陶,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逐渐改善幼儿教育的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进行日常教育的时候,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通过榜样的作用,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逐渐代入其中,培养其自身的良好素质。

   四、结束语

   为了全面实现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内心的把握,实现与家长的积极沟通,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幼儿智力的开发,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实现对幼儿艺术感的培养和启蒙。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确保幼儿全面发展,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最大程度的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综合发展,确保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楠.浅析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_(05).

   [2]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_(06).

   [3]张亚楠.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现象解析[J].现代交际,20_(07).

   [4]孫淑萍.简议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途径[J].学周刊,20_(21).

   [5]李宏慧.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策略[J].学周刊,20_(20).

   [6]王鲁霞.试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_(02).

   [7]安静娜.探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以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_(07).

   [8]钟明雪,常亮.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及改善[J].职业技术,20_(12).

   [9]张雪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_(04).

【篇八】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转眼间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即将划上句号,面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可爱的同学们甚至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大学四年里,有迷惘,有失望,有辛酸,有泪水。但一路走来,我收获的却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感谢我的导师×××老师,是您的鼓励、耐心和悉心指导让我一步步顺利的完成了论文,感谢我的专业老师们,有您们传授的专业知识,为我的论文增色不少。在此,再次向所有帮助和鼓励过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还要感谢陪伴我走过大学四年征程的我的同学们,有了你们,我的大学生才变得如此精彩和有意义。要毕业了,要分别了,我们也都即将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征途,只希望,即将分开的你,我,他(她),不要悲伤,因为,我们始终在一起!

【篇九】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生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在新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职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毕业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各个教育部门也在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多次强调了培养学生关于职业核心素养及能量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的被重视,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适应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实现成功就业,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必须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概念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能适应岗位变动、应对社会信息变幻与技术迅猛发展的综合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不能简单归于是哪一类学科或哪一类专业,它是一种隐性的概念,因此也不能收是一个课程或者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来锻炼形成,加上教师指导学生个体有意识的锻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得以培养形成,通过学生思想的转变、价值观的养成、行为方式的规范、为人处事能力的进步得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生涯常常感到陌生和未知,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核心能力,其职业核心能力相对薄弱。
  (一)学生本身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认识学前教育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更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因为当前信息化时代下的幼儿家长及幼儿所接触的信息非常广泛,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有更多的期望和需求,希望学前教育机构配备有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有更专业的引导和帮助。但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职业核心能力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不熟悉,不觉得职业核心能力会有很大的重要性。有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后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虽然接受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但是学习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还处于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主动学习能力方面欠缺。缺乏主动学习的观念,没有适应以自我学习、主动学习为主的大学学习模式。第二,当面对职业核心能力中要求掌握的一些问题时,自己没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含人际关系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注重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轻视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学校出现问题时依赖辅导员及学校主管部门给予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家长的高要求、幼儿的特殊性,幼儿教育机构中会出现很多突发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创新能力欠缺。很多毕业生没有优秀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没有养成创新思维;另一个原因是学前专业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要给学生渗透创新的观念,高校对学生创新教育也比较欠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创新,其创新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缺乏系统的认识目前,高校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接受,并自我学习培养。但是每个教师所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程度不一样,表现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指导实践中差距也不同,一部分教师在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系统内涵理解上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善的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指导观念的改变,表现在教学上的特点就是没有意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引导,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也没有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甚至有的学前教育教师还将职业核心能力等同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相关的能力。
  三、学前教育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得力现在高校职业核心能力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渐渐加在了高校教育课程中,多数高校将职业核心能力视为公共基础课程或其他人文相关的课程任务。因课程设置的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的会以为这一课程不是自己所负责的范围,有可能是其他学科中的课程任务,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传授,没有意识到要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来。老师们每个学期都会被分配有固定的教学课时,大家给每个课时设计了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整个学期的内容在学期开始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如果再另外加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会占用教授课程知识的份额,而且教师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因为职业核心能力具有综合性、可迁移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与经历中才能得到锻炼从而逐渐积累养成。如果整节课以教师说教为主,学生不参与只听教师说教,他们很容易疲惫,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其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薄弱1.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工作。近几年来,各高校的学前教育师资配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远远不足。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具有学前教育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很多老师都是按照常规教授基本知识,不擅长在课程中加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其次,教师授课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训练。教师承担的课程任务较重,只是单纯的忙于备课完成授课任务,并没有精力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受过关于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完备的培训,在普通培训中的内容常常是关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方面的,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部分很少,不能满足这部分的教学任务和目标。2.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有误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技能就是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门专门的课程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无关。自己负责的课程中,只讲授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东西,不会另外结合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内容,一部分老师觉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就可以了,职业核心能力是否具备不会影响以后就业。正因为理解上的这些偏差,导致了学校和学生自身都不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
  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一)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方面要多引进具备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还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到基层幼儿教育机构顶岗学习。在寒暑假时,学校也可派学前专业骨干教师到专业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及有经验的教师为教师们培训,为教师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校内就能得到提升,教师也可利用校内培训这个平台多交流、多帮助,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2.教师专业授课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内容及要点渗透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在具体专业课程学习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可以在职业核心能力上得到锻炼,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人际关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时,需要同学们自由组合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在接收心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校内、校外实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其真正体会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实训前可先作示范,或者给学生观看幼儿园真实的授课视频,让学生清楚真正的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具备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再通过教师的指引其教学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校内竞赛等活动也都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校外实训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观摩。学生在观摩教学及幼教机构的情况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促使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再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学习从而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戚晶.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_(6):84-85.
  [2]岑丹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_.
  [3]罗金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探微[J].中国农村教育,20_(14):42-43.
  [4]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_(11):40-41.
  [5]马晓峰.生态位视阈下高职院校特色发展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_(3):13-14.
  [6]秦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途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_(12):126-128.
  [7]陈楚瑞.“3316”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_(6):7.
 

【篇十】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并没有已有的办学形式参照,设计研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观念先进模式、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专业建设里第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希望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
  引言
  在20_年6月21日,我国教育部组织举行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关于本科教育的任务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本科教育,若我们的本科教育发展基础不扎实,高等教育就是形同虚设,一定要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一味地寻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的扩张,大力地扩大招生规模,忽略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以及实践教育,导致当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及质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关注的对象。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不管是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改变而来的一种院校类型,在教学模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且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以及注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基础上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代表着院校的等级变低了,只是院校的分类和层次变得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院校分类方面和以往的研究型大学是不一样的,在院校等级上和专科院校也是不一样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且同质化倾向严重
  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针对人才培养上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很多院校通常是更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方面,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培养目标变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流于表面,根本上的性质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取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该培养方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诸多问题,比如培养的人才在应用能力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理论知识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同时还有人指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理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此学术型人才为指导的理念也是会限制着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国家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招生规模,更有甚者在以前没有学前专业的学校也增设了学前专业,导致目前社会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量有所增加,满足了目前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是人才输出的速度过快,容易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比如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注重学生人数,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体系的容纳和教学水平,造成学校的师资短缺,师资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第二是缺乏与时代同步的发展观念模式,学前教育模式仍然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如重视课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教授,但是忽略了教师创新实践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学前教育培养需要更多实践活动来支持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有待改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以及未来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课程设计是经过学校整体设计制定以及安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学课程。所以,课程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一个恰当的课程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更能体现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使人才培养更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更多侧重的是教育学、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传授学习,也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安排,以及后来的学前教育教学实习课程,但是几乎多数的学校并没有突出地方特点、校本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四)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新增了不少学前教育专业,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足,仍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致使幼教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幼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学校即便很注重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校学前教育缺乏活力以及特色。
  三、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目标要与当地发展相结合,且突出专业特色
  设置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提以及必然要求,关系着未来学校发展的长久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地方的发展实际入手,基于地方社会发展与办学特点,根据地方社会发展要求,设置顺应当地情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各学院不仅要沿袭地方高校长久以往积攒下来的丰富办学经历,凸显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设计和内容开发,同时还要根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创新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需求、行业动向的融合,从而定位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在各界的合作中提升学科的竞争力,突出自身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二)学校注重教育水平,创新教学观念
  要创新教学观念,建立实施标准教学、素质课程以及创新教育的新理念,这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坚持贯彻的新理念,也是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一直秉持的教学观念。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教育者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创新教育观念。研究甚至是模拟可能存在的情境,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设置中灵活地处理学前教学中可能会面临的不同问题,使得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新观念所带来的作用。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特色学前专业的建设,逐渐提升任教老师的教学素质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可以迅速实现职业塑造,让学生切实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从整体上分析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三)改进课程设计安排,创新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是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规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要根据《专业标准》,全方位、正确地设计学前教育基础通识课程,同时借助适当、合适的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程等方式,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第二,继续深化创新课程改革,将学前教育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设计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活动以及艺术类教学等,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完善优化,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课程带给他们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改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培养方式
  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老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难以满足社会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创建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理念为宗旨的优秀人才培养规划以及评价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有效地引导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相关的反馈机制,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为评价反馈的主要内容,借助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而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不但完善发展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给很多遇到发展问题的本科院校提供了可参考途径,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了基础。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学前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逐渐革新办学理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革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摒弃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优化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添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实践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东芳.河南省地方应用

推荐阅读:

  毕业论文8000字范文(精选13篇)

  大一思政课论文范文(精选3篇)

  大学生实事求是论文范文(精选3篇)

  全面从严治党论文【20篇】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论文6篇

  党的建设为主题的论文3000字集合6篇

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十五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