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通用4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篇1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战争形态一体化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从力量要素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4、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篇2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一、信息化战争主要特征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组织合力。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建成全军性综合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后,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系统产生有机的协同性,战斗力从机械化战争的加法式叠加,转变为各要素乘法式的相互作用,这一转变产生了质的飞跃。

  3、未来信息作战以控制信息力和结构力为中心,即控制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信息力与结构力既是战斗力发挥的源头,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致命弱点。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的巨大作用。信息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战场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使战场透明度不断提高,整体协同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也将日益增加对电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协同性的依赖。依赖程度越高,潜在的危害就越大。

  4、谋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队的组织体制改革,以求实现作战力量功能上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首先是军政军民一体化,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其次是主要作战力量一体化,军兵种界限被逐步打破,将根据需要重组作战力量,合理编成联合部队,构建深度联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结构体系;再次是各种作战行动的一体化,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行动,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行动融为一体。同时,将“硬杀伤”与“软杀伤”相结合,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全纵深立体作战与精确打击相结合,构成多元一体的作战行动体系结构。

  (三)“有形”空间延伸至“无形”空间

  1、信息化战场空间全维嬗变。信息化作战的战场空间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在机械化依赖的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网络、意识等无形空间。战场空间由传统定义的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延伸,进而拓展到电磁、网络、意识等非传统定义的空间领域。“无形”空间的战略思想在对抗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2、信息化战场空间有机性增强。信息化作战各维度战场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原本分散孤立的战场被有机统一的战场所取代。一是有形物理空间尺度相对缩小,战场态势变化加快。在信息化作战中,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能以数倍声速打击万里之遥的目标,军队能在数十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二是战场空间封闭性变小,作战范围增大。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范围都有其“硬界限”,而电磁、意识领域等虚拟空间则表现出其“软界限”的特征。作战行动既要在物理战场展开,又要在虚拟战场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四)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术行动、战役指挥、战略决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征。对战争目的进行有效限制,并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政治目的许可的范围内,是局部战争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控制的有限性。

  二、信息化战争给军队管理带来的挑战

  当今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其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与样式,它给军队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总的来说,信息化战争使军队管理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战争形态转变迫使军队管理思维模式改变。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化战争是以“分解还原原理”为指导的机械思维模式,把战争看作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可以通过分解还原的思维方式,把战争细分成若干个阶段步骤,若干个细小区域,通过子系统完成任务的叠加,还原战争任务的结果。然而系统的功能是整体的属性,不是部分的属性,也不是要素的属性。系统的功能由整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与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工业时代的“分解还原”思维模式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信息化战争的指导,当然也更不能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模式指导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管理。由于战争形态的转变,迫使军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由“分解还原”的机械思维模式,向“有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模式转变,以适应新型的信息化战争需要。

  第二,战争空间维度的拓展促进军队管理维度延伸。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受“分解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军队管理从有形的视角出发,把管理系统机械的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把人物质化,管理者以组织绝对的权威性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同时,把战争从时间、空间、任务等方面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定的兵力,主要以追求数量、规模优势,着眼于通过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赢得战争胜利。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多维战场空间。随着战场空间的嬗变,决定信息化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由机械化作战依赖机动力与火力转变为信息化作战依靠信息力与结构力。信息化战争的取胜方式也转变为主要追求质量、效能优势,着眼于瘫痪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摧毁对方战争意志赢得胜利。信息化战争促使战场空间的嬗变,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维度必须拓展与延伸。

  第三,作战要素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有机化。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模式下,军队管理注重有形实体管理,把管理对象分解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形式,把管理要素分解为孤立静止的机械部分,管理的实质目的是通过把这些机械的部分从无序状态规范调节成有序状态的,以便于管理主体的指挥控制。信息时代,在信息力的作用下,各作战单元被链接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信息战争带来的空间拓展,有形的管理对象其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管理跨度成倍增加。因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单元的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对象需要有机化,从管理孤立静止的实体向管理动态的有机联系转变,从管理单一个体的能量资源向管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延伸。

  三、信息化战争对军队管理理论创新的需求

  第一,军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的需求。工业时代军队管理一直沿用“分解还原”思维模式,它属于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不够用,它迫切要求军队管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从线性抽象思维向非线性系统思维转变。无论是具体管理者,还是作为整体的军队管理体系,都不应该把思维停留在线性思维的阶段。线性思维在实际认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军队的管理需要在认识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用动态有机系统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特征与军队管理的联系,运用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来指导管理活动实践,构建一个与信息时代同步的有机管理体系。

  第二,军队管理维度延伸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概念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依据有关的理论原则、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工业时代的军队管理是平面的二维管理模式,即管理主体(人或组织)与管理客体(对象)。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从“三维”到“多维”。各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增强了军队整体系统的结构力,使一名普通的战士可以和最高指挥员相互联系。因此,军队高度的组织性和信息时代的有机系统化,迫使我们用动态系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军队管理系统的结构,从促进事物动态变化的角度思考军队管理的维度划分。

  第三,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的需求。强制性是军队管理的必要特点之一,但也正由于这种强制性使传统军队管理趋向命令式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目标、轻管理全程。科学发展观要求军队管理在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和初始的管理;要求军队的管理不能再是过去那种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盲目行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和打击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毁灭性打击转变为系统性的瘫痪式损伤,由消灭实体到摧毁联系。由于作战样式与打击目标的变化,促使与之相应的战斗力转变,由火力与机动力向火力、机动力、信息力和结构力形成的合力转变。这种变化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使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以管理促进组织系统的战斗合力提升。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篇3

  《论技术自主创新及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对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内涵分析,阐述了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关键词:军事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战争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这些高新科技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获得自身的优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以及安全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1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思想,这是对自主创新在国家战略和发展道路层面的释义。此外,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其指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方式,一般来说,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原始创新,也就是从基础的原理、理论出发,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新的科学发现以及发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创新,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成果;三是吸收创新,也就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新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原始创新是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大多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均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整合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将新老技术、国内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一些有着较强的技术关联性的重大产品或者项目为实施对象,实现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或者技术的变革。最后,吸收创新则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军事技术的概念涵盖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装备,以及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科技竞争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的安危。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向世界范围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军事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吸收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进而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军事技术创新要求在独立掌控创新目标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相关军事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军事技术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形成先进、尖端的军事技术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军事技术装备体系,进而提高军事技术装备对军队的保障能力,最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并且形成军事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2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良好体现。马克思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被应用于军事目的,那么这些技术将会不受指挥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技术决定战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也提出要围绕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的现代化为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促成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转型并解决军队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面临着较大的限制和困难,工业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投入经费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并且探索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互动,掌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

  3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3.1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增强科技竞争实力

  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展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推进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对军事技术相关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为军事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现阶段,经过我国军事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对军事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2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

  在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科技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研制出代表先进科技的武器装备,形成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融合,将国防科研与社会科技、资本相结合,实现军事技术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军队科技体制,以便军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事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阵.现代军事技术异化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6).

  [2]王璐,曾华锋.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的军事技术[J].湖南社会科学,20_,(06).

  [3]曾华锋,姚弘芹.军事技术转型特点[J].国防科技,20_,(04).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篇4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新闻舆论战具有激起我方将士的爱国热情,摧毁敌人斗志,左右战局发展等重要作用,文章对信息化条件下新闻舆论战进行认真研究,明确了新闻舆论战的具体任务,并根据信息化战争具有“突如其来”、“瞬间万变”、“立体多维化”性质,以及信息化战争传媒的“平战两用”特点,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能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战争;新闻;舆论战;信息化

  在立体化信息化时代,新闻舆论战,就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通过现代大众传媒,有计划地向受众传递经过选择的信息和材料,阻断、瓦解和反击敌方的宣传攻势,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改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我们的作战对手早已把心理战、舆论战写入了作战纲要。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对强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高度重视新闻舆论战的研究和应用。

  一、新闻舆论战的作用

  受信息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传统战争的界限已被打破,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从战争的后台走向了前台,从战争的侧应者成为左右战局、主宰胜负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的着眼点既注重武力征服,更重视精神征服。而新闻媒体作为传播政治主张、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巩固战争成果、实现精神征服的有效途径。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争取国际、国内舆论的支持,激起我方将士的爱国热情。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交战双方总是首先通过新闻媒体,有计划、有步骤地策划新闻,引导舆论,揭露或驳斥对方丑恶嘴脸,宣传我方正义主张,以争取国际舆论同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便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帮助,为最终通过战争手段实现国家利益奠定广泛的舆论基础。显然,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十分关键,孙子对其解释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就是指战争是否受人民的拥护。新闻媒介的任务就是制造出战争正义性的氛围,激发出国际国内民众相同的心理,这样,政府的政策在推行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

  二是最大限度地瓦解敌方国民意志,摧毁敌人斗志。新闻舆论之所以是进行精神征服的有效手段,首先在于,新闻舆论可以通过渲染夸大敌国内部的民族、宗教及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制造社会动乱,使国家分崩离析,民众离心离德。其次通过对敌对国政权核心人物的丑化宣传、在舆论上支持不同政见者、渲染政权内部矛盾等多种方式,破坏对领导层的信任,动摇民众对政权的支持,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第三,新闻舆论可以通过渲染夸大敌对国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及心理上的“弱点”,掠其心志,动摇敌方的士气和民众心理,摧毁其思想价值观念,使其产生民族自卑感,丧失凝聚力。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第一时间把“指哪打哪”轰炸现场呈现在伊军民面前,对敌投放大批量的“舆论炸弹”,显现敌军的弱小,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三是扰乱敌方作战决心,左右战局发展。随着间谍卫星、地面传感器等先进的侦察、监控设备的广泛使用,新闻媒体对战场信息全方位、大批量同步传播,使得战局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引起参战军队、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从而做出各种有利或不利于战局发展的决策和判断,新闻舆论战因此具有了左右战局发展的重要地位。适当地利用新闻媒介的公开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张扬造假,可以使敌方陷入真假难辨、决心难定的困境。在战略层面上,通过新闻舆论对己方虚虚实实的战争决心、战略意图、作战样式等大力宣传,进行有效的战争威慑,可以使敌对国在战与不战、何时应战、出兵何地等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上难定决心,从而贻误战机。在战役战术层面上,通过新闻舆论散布假情报、假新闻,隐真示假,混淆视听,进行新闻欺诈,心理蒙蔽,干扰敌方决策者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可以达到将其引向情报误区。

  二、新闻舆论战的任务

  在信息化战争中,运用传统方式和高科技手段夺取制新闻舆论传播权是十分重要的。战时新闻舆论战的任务,在不同的作战阶段,面对不同的作战形势,根据作战双方在各种战役战斗中的不同状态反映等等,有不同的侧重点。就我军而言,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是紧贴战争需要,鼓舞我军斗志。通过新闻宣传使官兵迅速准确地领会上级作战意图,绝对服从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战时新闻舆论的对内宣传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使官兵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的无比英明和中央军委指挥的无比正确这一主题上。开战前,千方百计地从国际法律、法规和惯例中寻找依据,以相应的国际法律条款和国际惯例来证明自己的“正义性”,并从民族利益角度入手,维护祖国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来激励官兵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不惜一切代价的雄心壮志。开战后,深入到最激烈的战役战斗中去,广泛捕捉新闻素材,准确运用新闻由头,用活生生的事实,最直接的视线、最靠前的镜头、最生动的角度、最真切的感情,记录振奋人心的作战实况,极大地鼓舞我军官兵的斗志,强化官兵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和对军委指挥的信任。

  二是广泛获取敌方宣传信息,系统研究。在未来反分裂、反侵略战争中,如伊拉克和利比亚战争一样,敌对势力定将竭尽所能地向我开展军事欺诈和谣言攻势,向我发动新闻宣传进攻,或混淆视听,或掩盖图谋,或无中生有恶语中伤,或炒作新闻诱人上当。而且,随着高技术的拓展,敌对势力发动新闻舆论战的战术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搜寻敌方新闻宣传信息时,一定要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不能仅从一则敌情中去分析,而是要对敌方大量的舆论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不仅要注意获取其主流新闻媒体的信息,而且要十分警惕敌对势力利用一些似乎“不介入战争”、“不关心战事”的行业性或团体性信息媒体玩弄舆论战阴谋,警惕敌对势力搭乘中立国家和集团的新闻媒体向我发动新闻宣传进攻。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尤其要十分警惕敌对势力运用国际互联网通信卫星、网络、电视向我发动舆论战进攻,一旦发现其宣传阴谋的蛛丝马迹,立即将其完全曝光。

  三是跟踪敌人的宣传阴谋,深刻分析。只有对于来自敌方(甚至是中立国家和集团)的舆论战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才能迅速准确地识破敌人的宣传阴谋。这就必须在分析研究敌人的宣传阴谋时,就发现的问题,跟踪研究,穷追不舍,直到使敌人的舆论战阴谋暴露无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深刻分析,既要准确分析敌方新闻宣传信息的真实性,从微观上对其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准确考证,判断其是否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又要从宏观上对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思考,判断其是否用局部的事例误导人们管中窥豹。同时要系统分析敌方舆论战信息的欺诈性,将不同的新闻信息划归为不同的类别,对每一个类别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背景相似、来源相近的信息,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发现敌人在这些信息中所包藏的图谋。

  四是发现敌人的宣传阴谋,择机有力揭露。当我们准确地发现了敌人的舆论战阴谋后,就要组织有力的新闻舆论战反攻。在反攻中,要依据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策略和我军作战的实际需要,充分讲究时机的适当性和战术的灵活性。有时,需要迅速、准确、单刀直入地把敌人的阴谋揭露出来,给敌人的新闻舆论欺诈行为以当头一棒,使人们看清敌人的“鬼把戏”而破产,使其无计可施;有时,则需要故意让敌人的“雕虫小技”继续表演一番,等到火候适宜再将其拉到台前示众;有时,虽然已经识破了敌人新闻宣传的阴谋,但不仅故意不予曝光和反击,而且还要故意装出“我已经上当受骗”的假象,让敌人自以为是地继续表演下去,使敌人的阴谋完全被我们的对策所控制,最终使敌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三、提高新闻舆论战能力的途径

  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的组织实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信息化战争越来越呈现出公开性和透明性。经济全球化,传播国际化,使得任何一场战争都日趋国际化,各国的媒体对战争一方做出正义或非正义的不同判断,使战场舆论出现莫衷一是、错综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军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局面给新闻舆论战组织实施带来难度,炼就特殊的新闻舆论战本领,最大限度地利用舆论为战争服务。

  (一)面对信息化战争“突如其来”的特点,我军必须着眼斗争准备,做好新闻舆论战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现代高新技术在军事传播领域的日益发展和普及,未来战争在不可预知的时间“突如其来”,使舆论战成为“整体战”、快捷“思想反应战”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军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随时做好斗争准备,艰苦地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上的准备。一是要强化新闻舆论战意识,做好全面的思想储备。按照“兵贵神速”的要求,“以博为主,以专为辅,突出急用,突出共性。”的原则,重视各方面素材的搜集,建立自己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为高速“新闻快反”能力打好基础。针对信息化战争传播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能上天观察,可下海采访”;“站起来能拍,坐下来会写”。不仅善于运用声音输入、手写输入和键盘输入等多种文本输入方式,把新闻信息以最快速度传送到媒体,而且善于现场录音、录像,通过电脑网络及时传送,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实时的新闻采访,还可通过网络进行可视化的“面对面”采访。所以说,着眼战时立足平时,多方准备,扩大“知识内存”成为必不可少。

  (二)面对信息化战争“瞬间万变”的特点,我军必须深刻洞察,全面提高新闻舆论战创新能力。未来战争具有突发性、剧烈性与针对性的特点。瞬间万变的战争特点,决定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在“冲锋陷阵”中,确立创新理念,在谋新求变,洞察秋毫,辨明利弊上有所作为。首先思想观念上,要突出“思想重围”,忍痛割弃陈旧观念,在如何“借势借力,征服人心”上多方思量,不仅善于运用我方媒体力量,也充分借助友方、中间新闻媒体的力量,更可借敌方媒体“借力打力”、“为我所用”。在内容形式上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式样传播给受众,尝试网络媒体的传播样式,杜绝那种八股式的军事报道。在传播内容上要隐真示假,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传播方式上要善于借鉴,更要善于超越自我。可以借助“第四媒体”网络载体远程访问、第五媒体手机“短信”,甚至借助广告文宣等,避其短而用所长。在装备保障上可设置采编一体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文字传送、电视编辑、网络传输等集于一体,还可设置新闻110热线,信息留言录音,在战场上进行快速行动,以利“冲锋陷阵”与“抢滩登陆”,保证军事信息传播“传得快、传得远、听得清”。

  (三)面对信息化战争“立体多维化”特点,我军要打破新闻舆论战的单兵作战模式,发挥集团化作战优势,构建战时新闻网络。信息化战争空间大纵深,作战领域趋向多维化,新闻舆论战既要建立敢打敢拼队伍,不惧艰险,不畏牺牲,快速、高效地捕捉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以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又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单枪匹马”的报道形式,发挥新闻舆论战人员“集团化作战”的整体优势,借用政工网络载体,构建战时新闻传播网络体系。可借助政工信息网络这一平台,利用新闻网页实施新闻宣传,进行舆论战案例教学,以及新闻线索的传递;战时可开展舆论战的宣传动员,打开应急反应机制,进行快反预案预演。启动纵向到连、横向到具体业务部门的新闻网络,使快反预案放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操练起来,以健全完备的战时新闻传播网络体系,达到“以我为主,先声夺人”,先机制敌的目的。

  (四)面对信息化战争传媒“平战两用”特点,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应注意沟通地方新闻媒体,谋划平战转换机制。沟通地方媒体,谋划转换机制,有利于信息传递,也有利于战时国防动员,更有利于“先制反制”。这就需要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熟悉驻地媒体编辑流程,为实施积极的舆论威慑战略打好基础。在妥善处理好舆论斗争与隐蔽斗争的关系的情况下,使地方传媒发挥舆论传导的最大空间,满足受众对军事领域的关注,以实现预先制定的舆论威慑的战略目的。同时要建立战时宣传平台,实施新闻管制,通过精密的专家论证,划清军事机密与新闻传播领域难以界定的内容,以实现新闻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为重要的是要构建平战转换机制,实现平战结合、平战转换,是保证未来台海作战传媒管控,又及时畅通发布重要信息的前提和条件。我军通过沟通驻地媒体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战时传媒管理监督和运行机制,来提供大量的信息,激发人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打击敌人的锐气,真正实现“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新闻舆论战目标。

推荐阅读:

  党的建设为主题的论文3000【11篇】

  从百年党史谈青年贡献论文1200【三篇】

  如何弘扬建党精神论文范文(通用19篇)

  农村论文范文(精选3篇)

  关于谈文化自信论文【三篇】

  毕业论文指导记录【7篇】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通用4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论文(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