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论文【6篇】
纸是一个中文单词,拼音是Lù西北和埃库特n、 “论文”一词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意思是对话修辞或思想交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扶贫攻坚论文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扶贫攻坚论文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详细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系列重要讲话、报告、论述内容,为全体共产党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伟大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政治监督的专责机关和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应当提高站位,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以实际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站位再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中,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把总书记有关扶贫论述作为方法论,作为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的工具书,精心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每一章每一节。对标对表总书记讲话精神,找准职责定位,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做到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使群众充分享受到全面从治党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确保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监督再精准。《党章》对纪委的职责作了准确的定位,监督是指“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总书记说到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那么,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也要精准。县纪检系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从《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找答案、找方法,以党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和“六大纪律”为尺子,围绕着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标,按照自治区纪委“六个聚焦、六大行动”和市纪委“五紧盯行动”开展靶向精准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扶贫资金的精准使用和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等重要领域、环节,主动扛起责任,监督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不滥用权力,不违纪违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一些重要岗位党员干部、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及民生资金使用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该约谈的约谈,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
问责再从严。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精准有效发力,坚决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硬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定为“硬仗”的精神内涵,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专”上做文章,“治”上下功夫,发挥好问责“撒手锏”作用,在全县“抓系统,系统抓”系统整治,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严肃查处主体责任缺失、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力、纪检监察系统监督责任缺位等问题;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等动扶贫资金“奶酪”等问题;严肃查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用严明的纪律、严肃地问责,激发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督促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效完成。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起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的效果,持续释放严厉惩治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不手软、不停歇的强烈信号,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_年以来,县共查处了153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效应、纪法效应、社会效应,充分证明了哪里有严实作风,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践。
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越重、工作难度越大,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更严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在推动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的职责定位,把专项纪律检查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聚焦纪律作风,强化执纪监督,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第2篇: 扶贫攻坚论文
全面脱贫攻坚是20_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3篇: 扶贫攻坚论文
[提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旅游扶贫成为实现脱贫减贫的重要渠道。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富川瑶族自治县依附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获得阶段性进展。但受旅游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效率不高,交通基础设施未完善,农户参与旅游发展程度较低,帮扶宣传引导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该县域旅游扶贫无法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为此,富川县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扶贫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扶贫宣传,通过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县域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扶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_年2月11日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攻下精准脱贫决胜战。作为一种有效的路径,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富川瑶族自治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为背景,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福利国际慢城、朝东镇福溪村、岔山村等地旅游扶贫现状的实地调研及分析,探讨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扶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更高效地实现该地振兴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扶贫及其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初次提出。20_年1月,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乡村振兴战略被强调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指出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总要求,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同年2月,《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颁布,指出要坚持以精准脱贫为主要任务,加快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脱贫的成效。《20_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強调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加强旅游扶贫规划,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制定鼓励人才政策,创设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和帮扶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央的系列文件指示中,除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深入解读,进行总体布局和阶段设计外,还着重指出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前提,而乡村旅游则是乡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一)旅游扶贫的含义。旅游扶贫一词,最早在1999年由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英文名词为PropoorTourism,即把消除贫困与发展旅游联系起来。我国学术界基于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的概念(PPT)以及对国内旅游扶贫的认识,将旅游扶贫的含义定为,利用贫困地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创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从而实现贫困人口和地方财政共同脱贫致富。
(二)旅游扶贫的意义。乡村旅游不仅是攻下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使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互联结,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的结构,将农产品进阶为旅游商品,将乡村打造为旅游景区,向贫困地区的人口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而且旅游扶贫相较于对口扶贫等形式改变了贫困户固有的陈旧思想,更具有明确目标,脱贫成效好,走一条“造血”的扶贫之路。
二、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现状分析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境内,在“十三五”时期,共有57个贫困村16,223户贫困户69,236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4.76%,是国家着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之一。
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贺州市进行“五个一批”旅游脱贫项目开展以来,富川大力投入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建设,缔造了秀水村、福溪村等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推出了全国第四个、广西第一个国际慢城的富川福利国际慢城景区,景区内的茅草屋休闲度假农庄更是被评为五星级农家乐。岔山村、虎头村因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也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富川县不仅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一系列特色农业与种养业,如脐橙、烤烟、蔬菜、中药材、养殖等发展,还发展了乡村旅游服务业务,增加了旅游点乡村民宿、休闲农家乐的建设,周边城市及邻省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相关数据统计,20_年富川全县的客流量为508.61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7.4%;旅游总消费则达到了55.92亿元,同比增长了64%。20_年,富川共计30个贫困村4,185户18,013名贫困人口脱贫,该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43%。20_年4月15日,富川县符合贫困县脱贫标准,拟摘帽退出。
尽管富川县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未脱贫人口仍有一部分存在。目前,富川县全县原有58个贫困村中实际尚未脱贫的贫困村还有28个,全县还有5,675户22,487名贫困人口。另外,尽管从数据上看,20_年底富川县已符合脱贫摘帽标准,但也仅稍高于达标标准,脱贫成果尚不巩固,脱贫攻坚以及防止返贫压力依然较大。并且一些已经脱贫的低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也大多处于在5,000~10,000元区间,收入来源极不稳定,若家中发生变故,极易再次返贫。由此可见,富川县的脱贫工作已进入重要的攻坚阶段,成果巩固离不开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的后续发展。
三、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攻坚面临的问题
经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下湾村、虎头村、岔山村、福溪村、福利镇茅草屋等多地考察研究发现,虽然富川瑶族自治县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可观的进步,但要借助乡村旅游发展达到精准脱贫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旅游扶贫整合机制还未形成,协作性不强。旅游扶贫开发不仅需要整合各单位部门项目资金,还需要加强各村的协同合作。但因富川仍处于旅游业发展的起步期,缺少有效的统筹建设战略规划,导致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整合难度大、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旅游点各自发展和交通资源无法衔接的问题,从而阻碍了旅游扶贫的开发。
1、旅游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实际投入的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与现实所需仍有巨大缺口,政府部门的帮扶资金不足,而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贫困村也无法吸引一定规模的社会资本进入,从而造成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成本较高,乡村旅游产业投资风险也将会增加,因而乡村旅游容易进入融资困难的瓶颈。 除了投资不足问题,扶贫资金投入效率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规模化的发展。而导致资金投入效率不高的因素有:一是资金整合难度大。由于政府各个部门的项目扶贫资金根据各自业务侧重点不同而投入,加上部门数量众多,缺乏整体地、系统地规划,因此无法进行统一整合。二是精准识别不到位。部分贫困户中出现不少其登记信息与户籍信息以及项目申报中存在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现象,识别要求落实得不够准确。三是资金项目监管不到位。在扶贫资金的管理方面不够合理规范,随意性大,因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道路交通网络与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富川县现阶段主要以潇贺古道这一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线,辐射周边的岔山村、福溪村等古村落,促进了各村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共享,并吸引了较多游客。但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尤其是村落与主要景点之间的交通都还没有完全连接。公共娱乐设施、便民设施较少,基础设施老旧,如位于潇贺古道上的福溪村排水系统尚需完善,恶劣天气时除了道路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且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游客的兴致。这也是地方政府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普遍遇到的困难之一。
(二)乡村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较弱,市场把握不准确。通过售卖农副产品获得一定的收入,是现在众多乡村推出观光型旅游的目的。但现阶段不少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深度较低,局限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售卖的一些农副产品以及纪念商品大众化,不敢进行创新。如绝大部分的村子都推出瑶族油茶文化作为自己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没有凸显当地少数民族更多其他风俗文化和具有古镇古村落特色的产品,因此较难引起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情怀,购买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导致贫困的农户收入无法得到改善。且在目标市场定位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旅游市场研究,只考虑和满足于当前,不顾长远发展。一些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在经营前并不清楚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因此存在市场把握不准确的现象,从而导致开发的旅游项目与消费者的需求不匹配。如,富川县福利镇的茅草屋度假农庄,虽然经营状况良好,获得了五星级农家乐的评价,但是目前其主要面向的受众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客户,暂时没有扩大受众面的考量,面向的目标群体较为狭窄。市场把握不准确,忽视部分市场需求无形中会损失掉部分甚至更多潜在客源。
(三)帮扶引导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1、推介力度不够,互联网宣传渠道较少。目前,富川县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工作推介力度不够,旅游扶贫政策普及水平不高。在多地问卷调查中,普遍的问题在于,多数农户对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对县里出台的《精准脱贫旅游产业帮扶实施方案》扶贫政策了解不够透彻,甚至并不知晓。由此可见,政府部门扶持政策普及程度不够、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度不高等问题显现,使得扶贫资源配置不合理,扶贫效果欠佳。
另外,除朝东镇岔山村以“互联网+古村旅游”的方式建立旅游网站,向全国各地介绍岔山的人文风光、特色小吃之外,其余村落的特色民宿、特色产品等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多元化的网络宣传,导致知名度不够。对于有意向前往观光旅游的游客们难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有用的旅游攻略,无法对行程做出提前预估,因而宣传不足也间接导致了对客流量的吸引力不强。
2、缺少专业人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程度较低。乡村需要脱贫致富,除了天时地利,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人(劳动力)。富川县针对空心村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大幅度地提高了闲置土地利用率,但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村子里的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都前往广东省等地打工,每家每户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及年幼的孩子。老年人以及小孩并不擅长互联网交流,不懂得如何进行旅游产品宣传。而留守村子的年轻人,由于其自身专业知识、创业资金、营业经验等方面的限制,虽进行旧屋改造、开办农家乐,但经营规模始终较小,且民宿管理也不尽规范。另外,地方政府大多采用吸引外资的方式发展旅游业。主要利润由企业和政府分享,而当地农民大多以劳动者身份参与,因此获得的利益有限。因此,现阶段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程度相对较低。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旅游扶贫攻坚的进程,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消极影响。
四、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攻坚对策建议
为促进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有效结合与长远发展,根据上述问题的分析,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巩固扶贫基础,加强资金整合与基础设施建设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据有关研究测算,富川若想稳固现有脱贫成果及加大扶贫力度,后期还需资金投入15.1多亿元。因此,地方政府对扶贫资金的投入也应逐年稳步增加。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扶贫资金与其他众多部门,如财政部、扶贫办等有紧密關联,使得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容易产生冲突、资金浪费等现象。而在有限的投入资金下,有效地改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问题,才能将扶贫资金落到实处。为此,政府一方面需整合扶贫资金,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扶贫项目申报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另一方面政府需对项目申报流程进行全面科学化监管。要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就要从精准识别及精准选择环节开始,保证选择的项目能真正使扶贫对象有所获益。因此,首先,在申报立项阶段需要就其申报书等立项材料进行谨慎审核,保证其真实性;其次,也可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此旅游扶贫项目所在乡村的贫困发生率、生态资源、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从而评估其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最后,通过以上方法进行筛选后,再择优培养能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扶贫项目,并保持全面科学化的监管,以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2、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有关研究测算中,富川县后续扶贫投入需超过15.1亿元,则需投资超过5.58亿元在基础设施。且共有1,434个基础设施项目还需进一步精确实施,这些项目包括村庄道路建设、改造农村危房等。因为交通便利程度及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条件和游客满意度。若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攻坚,改善乡村旅游基础条件如交通、水电、网络等是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完善村落与周边旅游点和主要公路相互连接,推进潇贺古道恢复工程,提升目的地的可达性,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设立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加快危房改造的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条件和游客的满意度。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旅游扶贫工作进程
1、延伸旅游扶贫产业链,开发旅游扶贫新模式。把握富川县乡村旅游产业与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把农业项目建设与旅游扶贫工作充分结合。大力延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产业链,拓展其多种功能,并通过开发果蔬采摘、种植培育技术示范等旅游观光方式,增加产业附加值。另外,政府在原有的主题旅游路线带动周边村落的扶贫模式基础上,还需积极推动其他新型旅游扶贫模式。如引进“合作社+农户”模式,设立乡村旅游帮扶合作社,政府组织和引导农民,达成统一领导,发挥集聚效应,使规模较小的休闲民宿、农家乐等组团加入市场竞争,抢占更多市场,实现可观的规模收益;对于岔山村脱贫攻坚成果可观的现状,更应在原有的“岔山模式”下不断改进,科学化调整发展规划,以“企业+农户”方式,以王牌企业为引领,发挥带动效应,把广大市场与个体农户连接起来,开创发展新思路。
2、推出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虽然富川因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导致对乡村旅游投入不大,再加上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缺少足够的竞争力,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富川乡村旅游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不管是政府、村两委等职能干部还是扶贫对象村民,都需要深度挖掘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IP,准确定位自己的乡村特色,增加游客体验型的项目,让乡村旅游更多元化发展。比如福溪村除了开发拥有雕梁画栋的“十三门楼”、“风雨桥”、“生根石”等历史遗存观光路线,同时也应大力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如推出“火把节体验一日游”,通过特色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观光,切身体验当地村民的民族传统特色风俗。神仙湖生态休闲园可以根据培植的果蔬特色,推出“园区开放日”,开发果蔬采摘活动与培养技术讲解,这样既可以使游客得到体验,从而达到宣传效果、吸引客流量、提高产品购买量,又可以通过采摘活动获得一定收益。虎头村则可利用七彩壁画,推出“寻宝跑图活动”,通过比赛让游客用心寻找不曾发现的美,也可线上征集“最美虎头村摄影作品”,吸引更多摄影和旅游博主的到访,间接通过他们把村子秀美风光展示给广大网友。打造丰富精品质旅游,依托乡村旅游深度的开发,增加地方特色和乡村吸引力,由此可获得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三)加强当地“造血”能力,提升扶贫成效
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开展技能培训。扶贫工作的侧重点应在于扶智,政府一方面应加大相关领导、帮扶干部、贫困村干部等扶贫组织人员对旅游扶贫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进行明确学习,并健全财政金融支持、脱贫奖励等帮扶政策落实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和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向乡村旅游企业、个体经营户和村干部深度宣传《富川瑶族自治县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富川瑶族自治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从而提升旅游扶贫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学会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方式宣传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营销的策略。因此,可以请专业人才进行知识授课,深化全民宣传乡村旅游,多渠道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形成强大的宣传推广。
2、激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发挥“新乡贤”带头作用。年轻劳动力以及优秀旅游专业人才中的极大部分不愿意返乡投入到农村旅游扶贫开发中去,除非拥有一个激励机制来降低乡村旅游的投资风险。因而,在此前提下,政府除了不断组织对乡村旅游参与者的培训,提升其服務水准和素养,还应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返乡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拥有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回乡,将现代先进的思潮和现代人的新兴旅游理念推广进贫困地区。尤其应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乡贤”,让其以出身于农村、对农村了如指掌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和创新创业经验,把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不高的村民带动起来,转变固有思想,共同脱贫致富。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县域乡村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富川县要实现乡村振兴和20_年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当前乡村旅游扶贫中面临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帮扶引导宣传力度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我们只有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立足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分析,从加强各乡村旅游点的协作性,强化扶贫资金资源的整合,不断探究旅游扶贫新模式,延伸旅游扶贫产业链,鼓励人才返乡创业,带动贫困居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等方面入手,富川县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20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铁.基于Pro-PoorTourism(PPT)的小尺度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_.
[2]黄露.政策性金融支持旅游扶贫的路径研究——以凤凰县为例[EB/OL].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_.
[3]孙卉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_(14).
[4]王洋,张超.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困境及路径[J].农业经济,20_(7).
[5]唐靖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_(2).58.
[6]潘青.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旅游扶贫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_(10).
[7]何忠毅,黄剑平.富川:“六个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EB/OL].http://fpb.gxzf.gov.cn,20_.6.6.
[8]周军利.部分扶贫资金使用绩效不高原因与绩效提升[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32(2).
[9]满孝平,常红旭.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_(21).
[10]朱晓洁,杨主泉.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振兴研究——以富川县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_(12).
[11]俞连波,王连会.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_(2).
第4篇: 扶贫攻坚论文
摘要:扶贫攻坚是我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尽最大可能地缩小日益凸显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贫富差距,尽最大可能化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社会矛盾与纠纷,进而促进小康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稳定、美丽的方向发展。一直以来,道路交通建设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道路交通在扶贫攻坚中的经济作用、社会作用和环境作用,并基于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三大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出了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建设发展的新目标,希望能对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扶贫攻坚;道路交通;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87.3文献标识码: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而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发挥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道路交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载体,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道路交通在扶贫攻坚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因此,厘清道路交通建设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关系至关重要,也是首先要明确的扶贫攻坚的方向。在扶贫攻坚中要不断强化道路交通建设意识,发挥道路交通的经济作用、社会作用和环境作用。扶贫攻坚工作要表里兼治,不能收一时之功,观一时之效,不可急功近利,理应更注重扶贫攻坚的长效发展机制。同时,道路交通的发展也应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发展步调一致,注重长期规划的稳定可持续,及时调整完善并设定更高的标准[1]。
1道路交通建设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关系
1.1扶贫攻坚工作注重道路交通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与乡村二元发展不均衡,沿海与内陆发展不协调,东部与西部发展不一致,南部与北部发展不和谐等现象不断加剧,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与纠纷也日益凸显,必须在扶贫攻坚中得到有效的化解。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城市规划产生的直辖市、经济特区、特大城市、普通城市间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差异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道路交通建设资源的差异化分配。直辖市配有机场、高铁、动车、大型车站等,小县城甚至没有国道公路。道路交通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便捷的道路交通环境可以带动一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要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就必须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经济的引擎作用[2]。让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机联动,以道路交通为纽带,刺激经济的深层次融合,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
1.2道路交通建设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
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科学的工程,涉及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的途径与措施也是多元的,而道路交通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与扶贫攻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经济作用与社会作用,也发挥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治理作用。总体来说,道路交通建设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1.3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不论是扶贫攻坚工作注重道路交通建设,还是道路交通建設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两者在不同时期始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要求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补齐小康社会的短板。扶贫攻坚工作注重道路交通建设,刺激道路交通经济发展,拉动道路交通沿线的经济增长。道路交通本身的建设发展,也会反馈作用到扶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提高扶贫攻坚工作的标准。
2道路交通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性
2.1重要的经济作用
道路交通,可以最大可能打通欠发达、不发达偏远地区与外界的通道,把相对稀缺的资源(学校、医院、水、电等)最大限度地输送到这些地区。此外,也可以把这些地区的农副特产、手工艺品在更短时间内运往更远更大更多的市场,在商品交易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道路交通承载着城镇与乡村间、发达与不发达地区间、沿海与偏远地区间的经济往来,能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比如,针对偏远的山区,在打通道路后,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将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往各地,一些有特色的手工业也可以作为景点纪念品出售。
因此,应加强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建设,使道路交通建设成为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基石。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道路交通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也不例外,需要相关部门(财政、交通、扶贫办等)的联动合作,并积极宣传引导当地居民为道路交通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2.2重要的社会作用
道路交通改变的不仅仅是地区间经济往来的空间快速转换和时间效率提高,更普惠了人们流动出行的方式,提高了流动出行的便捷性。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婚嫁,以往大多限制在户籍所在地区域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交通建设匮乏,出行阻塞,阻碍了人们流动到更远更好更大的地方。现阶段,道路交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行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自行车、大巴车、火车,还可以选择高铁、飞机、私家车。这一重大转变,都要归功于道路交通建设取得的成绩。道路交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着人们陈旧的婚嫁习俗,改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社会作用。
此外,道路交通在扶贫攻坚中的社会作用,也表现在加强与外界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和社会联络上。扶贫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水平等原因的限制,与外界发达地区间的交流极为不便,对市场上的新产品、新事物、新技术的接触使用具有很长的滞后性。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促进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2.3环境治理作用
道路交通有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除此之外,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大多数乡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现象尤其严重,村村通等道路交通建设的大力发展与完善,为处理垃圾、治理污染提供了便利。在几个行政村落间建立生活垃圾中转站,及时将垃圾运送到中转站处理,不再是以前的晴通雨阻,让垃圾得到又好又快的处理。在道路交通建设时,沿线种植绿化景观,改善了环境,也拉动了经济。因此,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方面,道路交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的必然要求。 3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发展的新目标
3.1强化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精准性
在扶贫攻坚中,有很多偏远贫困地区,还没有通上公路,对外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应优先解决这些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问题,着重关注这些地区道路交通建设的实用性。财政上,要大力支持,给予充足的道路交通建设资金。工程上,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有质有量。在全面解决了从无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先完善不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将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最大可能地照顾到更多人民群众的利益。强化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精准性,就是要做到雪中送炭,解困难群众所困,就是要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扶贫地区做实事。
3.2优化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网络性
扶贫攻坚中,要有优化道路交通的网格化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完成工作上,更应该站在大多数困难群众的位置上把工作做好做精做细。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建设,不是修建了多少条路,也不是工程质量建设得多好,而是要综合考虑扶贫地区的交通网络,合理优化扶贫地区的交通网络,既要与外界快速连通,又要保证内部环境便捷出行。充分征集扶贫地区人民群众意见,充分集体讨论论证,保障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建设的全面统筹,打通与外部的连通,打造内部的经济发展、社会交流、环境保护,切切实实做到修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
3.3加強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扶贫攻坚中,道路的里程越修越长,道路的路面越拓越宽,道路通行往来的车辆行人越来越多,但是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加剧。因此,要加强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在县级以上的主干道上,必须设立人行通道,与机动车道用专业栅栏隔离开来。学校、卫生所,以及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合理设置减速带,设立减速行驶交通注意标识。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建设也应加大道路交通相关法律的普法工作,倡导人们爱护公路,增强人们的道路交通法律意识,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道路交通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4坚持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可持续
坚持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农业、经济等方方面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首先,在设计道路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环境,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方便人民群众出行,道路两边可以预留出必要的绿化带走廊,尽量不占用可耕地;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道路的等级,不能千村一路,特殊路段,要加强安全设施,提高工程质量等级;最后,道路的修建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道路经济带来的变化对道路承载的需求,确保道路在修建完成后能适应经济增长后的需求。简言之,就是要用发展的视角在扶贫攻坚中坚持道路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根本上落实好扶贫攻坚工作,让民生道路交通工程造福子孙后代。
综上所述,扶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迫,要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与时俱进的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充分整合道路交通的经济作用,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要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的社会作用,改善贫困地区的流动出行,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要充分挖掘道路交通的环境作用,加强贫困地区的环境治理,还人们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但现实中的扶贫攻坚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切实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施政,因时而变,不断调整和优化扶贫攻坚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震宇,武国亮,王志利,等.带人气、凝财气、聚人心——“四好农村路”发挥交通扶贫先行官作用[J].中国公路,20_(9):23-27.
[2]冯彦乔,侯佳星.四川省四大贫困片区交通运输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_(9):136-137.
[3]王宏刚,李艳春.扶贫攻坚中道路交通的重要性分析[J].居舍,20_(17):179.
第5篇: 扶贫攻坚论文
摘 要:为促进我国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产业扶贫属于长效稳定的脱贫策略,能够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动力,也是现阶段重点开展的扶贫策略。目前,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整体效果有待提高,为此相关地区应当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小额信贷,提高产业扶贫的效果,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认识,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系,实现扶贫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
扶贫小额信贷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政策基础,主要针对人群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体,是我国相关部门实施的精准扶贫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小额信贷打破了抵押的限制,针对存在创业意愿,具备一定技能的贫困人群均可以发放贷款,在利率上也给予贫困人群充分的优惠,最大程度上降低贫困户的还款压力,增强其贷款意愿,为开展深度产业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
一、当前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精准度不足
银行机构发放的小额信贷强调风险的可控,需要保证自身财务体系具备可持续性,为此银行乐于将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给中高端的收入稳定农户,极度贫困的农户往往无法获得这种贷款。部分地区在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过程中设置门槛不合理,需要人员担保或财产抵押等,很多贫困农户不具备担保条件,因此无法获得贷款。另外,受到现金流以及回报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银行会将贷款资金投入到农产品流动以及大规模养殖户中,很多贫困户无法获取贷款,精准扶贫形式化严重[1]。
(二)扶贫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
扶贫小额信贷利率和成本无法相抵,国家对于这类贷款的应用范围和受众群体存在明确的限制,信贷机构进行贷款管理难度比较大。一些地区单纯将贷款发放率作为主要指标,忽视了成本控制等环节,这也影响了扶贫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扶贫政策的推进。
(三)金融服务缺乏创新
现阶段,农村等贫困地区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与国家要求的扶贫攻坚目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各类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产业扶贫的发展需求,贷款调研周期过长,评估难度较大等问题突出,急需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
二、扶贫小额信贷助力产业扶贫的策略
产业扶贫是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有效策略,通过引入相关产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區贫困问题。
(一)建立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金融意识水平
为实现产业扶贫的基本目标,相关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农产品期货市场,银行等机构结合期货市场对价格以及市场供求的预期,最大程度上规避各类信贷风险。大力发展农业衍生品交易市场,组织农业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到具有交易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信贷的证券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信贷金融体系建设水平。同时,大力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在申请贷款期间需要为银行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明确自身的还款能力,按时归还贷款,不断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实现收入增长[2]。
(二)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为实现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各个地区需要大力开展贫困人群的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扶贫小额贷款能够发放到真正有需求的农户手中。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网络化的扶贫平台,构建起脱贫指数系统,通过大数据对贫困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明确贫困人口的具体分布以及脱贫状况。同时,改革担保方式,将房屋、土地经营权纳入担保范围,建立起改革机构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产品的绿色发展。
(三)加强政策扶持
为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相关机构应当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针对地区扶贫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税费减免,大型金融机构贷款发放超过一定比例,政府部门也需要给予奖励政策扶持。建立起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相结合的完善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补偿机制,对于失信个人进行必要的处罚,维护金融机构的基本利益。
三、扶贫小额信贷助力产业扶贫案例
兰考县杜寨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村支书引进哈密瓜种植项目,为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支书和贫困农户带头种植。为降低贫困户的经营风险,向贫困户发放保证资金,免费赠送哈密瓜秧苗,政府部门给予该地区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降低了利率。同时,为形成规模化种植,成立了专门的哈密瓜种植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讲解哈密瓜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平。政府部门积极为农民开发市场,改造种植大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显著增长,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3]。
结束语:
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家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政策,为此相关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引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金融机构也需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通过多种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伟.三河市:周密部署强举措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改革开放丰碑伟业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_:2.
[2]刘建,吴理财.制度逆变、策略性妥协与非均衡治理——基于L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2):127-134+169.
[3]拜茹,尤光付.自主性与行政吸纳合作: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机制分析[J/OL].青海社会科学,20_(01):72-80
第6篇: 扶贫攻坚论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_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2、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_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3、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推荐阅读:
扶贫攻坚论文【6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