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FDI技术转移的消化吸收机制研究(1)论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FDI技术转移消化吸收的现状,在对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内涵理解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的建立,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技术转移 消化吸收 机制 长期以来,技术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依靠跨国公司的外部技术资源来实现技术进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能合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适宜的技术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满足跨国公司利益追求的基础上,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技术利益,这是双赢的结果。

一、我国对FDI技术转移消化吸收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情况是“重引进,轻吸收”,对技术引进的费用落实的很好,但对消化吸收的费用投入明显不足,甚至根本没有投入,导致严重的消化吸收不良。1.近年来虽然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有所增加,但与技术引进费用相比仍嫌不足;2.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很低;3.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成交金额与全国研发经费之比,虽然保持下降趋势,但一直都是两倍以上。

此外,引导政策的不完善、市场机制和企业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研究与开发机制、“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技术轻组织技术”的陈旧观念等都导致了消化吸收能力的不足。

二、消化吸收能力的内涵 对于消化吸收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诠释其内涵。 1.基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

即FDI与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结合起来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此外,只有当东道国人力资本存量足够丰裕时,东道国经济才能吸收FDI的技术外溢。

因此,为了提高本国的吸收能力,应该多鼓励研发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2.基于金融市场的吸收能力。

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是影响其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因为当地企业的技术模仿、创新过程需要资金支持,同时金融部门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等渠道可以影响国内企业的技术模仿效应。 3.扩展的吸收能力研究。

扩大到东道国市场体制,只有在完善的东道国市场体制下,外商企业才能通过竞争效应迫使东道国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东道国当地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的产业关联效应同样是构成吸收能力的重要因素,产业聚集效应中产生的规模经济、技术互补性无疑都是对吸收能力的强化;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看,东道国对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措施,将是外国投资企业趋向于高技术投资、进行研发活动的动力。

三、我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的建立 基于以上这些对吸收能力内涵的理解,我们很容易得出今后我国建立对FDI技术转移消化吸收机制的思路就是要加强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要建立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流程的再造(见图)。

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扩散这一过程,完成技术与市场联动,也就是一方面以出让市场为代价,进行技术引进,换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改进、创新,再去开创国内的乃至国际市场的全过程。 整个机制的建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技术引进,开拓国内市场阶段。

通过引进具有发展前景与实用价值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从而掌握所引进技术的方法与原理,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销售,开拓国内市场。 2.R&D、改进、创新,占领国内市场阶段。

这一阶段是技术与市场联动过程的关键。 3.走向国际市场阶段。

企业通过技术引进、研究与开发以及技术改进与创新这一系列过程,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逐步开拓与占领国内市场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已经树立的企业形象和建立的企业文化,使自己的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

从政府层面看,首先要承认FDI对华技术转移过程中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了解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律,明晰自身在获取技术转移中的战略定位。用好市场这个筹码。

利用FDI不想失去中国市场这个短板,在形成技术转移竞争氛围上多下功夫,构建一种竞争的态势,形成跨国公司只有转移最先进的技术才能获得投资收益的局面。要全方位的提升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的优势不该只是劳动力便宜的成本优势,更应该表现为一种与成本优势相配套的系统性优势: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和研发能力等。

最后,通过制订各项规范和政策,加强对国际技术转移特别是技术引进的事前引导和事后管理。 从企业层面看,1.本土企业可以参与到全球生产中模块化生产的部分中去,在部分技术环节上做专做精,以外观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核心技术的路径,实现由多个非自主创新到单个自主创新的整合。

2.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掌握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并加到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中去。3.通过树立品牌、占领市场来增强与跨国公司就技术转移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

虽然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但我国企业相对外资更熟悉国内消费者,更了解中国市场的竞争特征,在营销方面较跨国公司更具优势,更容易在市场和品牌方面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王雪峰徐勇: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科技与管理,2002年;第1期;25~29 熊小奇: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外资,2002年;第9期;22~2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浅议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管理体系

  论节能住宅推广的市场化运作

  中蒙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1)论文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生产成本、劳动力转移与农产品进口(1)论文

  对房地产策划工作的思考

对我国FDI技术转移的消化吸收机制研究(1)论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对我国FDI技术转移的消化吸收机制研究(1)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