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

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 【论文关键词】 贸易关系与结构 产业内贸易 垂直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

2011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 根据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

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

一、中日韩三国之间主要贸易商品结构 笔者对2011年中日韩双边贸易产品分析发现,双边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按《协调制度》即HS编码两位数的十类商品上。 中日双边贸易量前十类产品中有四类是雷同的。

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和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还有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另外六类不雷同的商品中,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95章(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94章(家具寝具灯具等)、64章(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则是72章(钢铁)、29章(有机化学品)、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73章(钢铁制品)和74章(铜及其制品)。

中韩双边贸易量前十位商品中有六类雷同,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29章(有机化学品)、72章(钢铁)。另外四类不同,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76章(铝及其制品)、10章(谷物)、73章(钢铁制品);而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74章(铜及其制品)、54章(化学纤维长丝)。

日韩双边贸易量前十章商品中有7章雷同,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72章(钢铁)、29章(有机化学品)、39章(塑料及其制品)、99章。另外三章不同,日本出口到韩国的商品为38章(杂项化学物品)、87章(车辆及附件)、70章。

而韩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为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3章(鱼和贝类)和73章(钢铁制品)。 从以上分析中可得到以下结论:在中日韩双边贸易中,84章和85章所占比重都在前两位。

这主要是由该产业的产业特征与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的相关性决定的,即消费需求弹性大和技术密集度高的部门比需求弹性小和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更容易发生产业内分工与贸易。 中国向韩日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以及初级产品,如中国向日本出口的第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中国向韩国出口的第10章(谷类)。

而日韩向中国出口的为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日韩向中国出口的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39章(塑料及其制品)。由此可见,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劣势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这符合我国要素禀赋的特点,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和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较优势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

韩日两国在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上非常相似,两国之间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以上只是从总体上对中日韩三国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如果要对三国之间的贸易结构特点深入分析,还要借助于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中日韩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 1.测度方法 对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存在很多不同的度量方法,其中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指数(Grubel-Lloyd)(1975)应用比较广泛。该指数衡量某一产业或商品组合出口的绝对量在多大程度上被同类产品的进口所抵消,它把产业内贸易作为在该商品贸易总量的比重来计算:

(1) 其中以i代表2位数水平上的产业大类(HS的章),k表示在i产业大类中4位数水平上的产业,是第k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表示第K产业产品的出口和进口额。 在计算第i 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对子部门K的产业内贸易加权为产业i的产业内贸易系数,即:

(2) 产业内贸易又可细分为水平产业内贸易(HIIT,horizontal IIT)和垂直产业内贸易(VIIT,vertical IIT)。其中水平产业内贸易是指同行业中产品质量虽然一样,但性能设计有所差别的产品,体现了规模经济和产品多样化。

垂直产业内贸易是指产品质量有差异的产品贸易,体现了比较优势、技术差异和资源要素禀赋。Greenaway等人(1994)以产品质量为依据,提出了区分两者的方法,即: 其中,分别表示贸易产品的单位出口价值和单位进口价值。

经验研究中分别用单位出口价格和单位进口价格来代替。为离散因子,本文取来考察。

如果计算

(2)时只计算产业内进出口价格比值在0.75与1.25之间的产品(即),那么公式

(2)就成了i产业大类中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的指数:

(3) 第i产业大类的贸易中垂直性的产业内贸易的份额可以由以下计算得到:只计算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大于1.25或小于0.75的产品(即或).故。 2.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 根据以上对中日韩之间双边贸易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中日韩在一些产业上保持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本文按HS四位数编码利用公式

(1)计算中日韩之间主要贸易产业的IIT指数,再用公式

(2)将四位数产业加权到两位数。结果如表1所示。

将一个产业的IIT指数超过50认定该产业为产业内贸易。由表1可知中日主要贸易产品中,有6类是产业内贸易,另外有两类产品(HS84和HS62)分别为42.43和45.97,接近产业内贸易水平。

表 中日韩主要贸易产品IIT指数(2003年)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Comrade Database)测算而 其中IIT指数最高的是第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高达100,完全是产业内贸易。中韩主要贸易产品中有7类是产业内贸易,其中第61章完全是产业内贸易;而日韩前十位贸易产品中,全部是产业内贸易。

其中有6章的IIT指数超过90。 从表中可见,中日、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明显低于韩日产业内贸易;中日产业内贸易水平略低于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

同时在这十类产品中VIIT指数都普遍大于HIIT指数。在中日双边贸易主要产品中,除第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和第72章(钢铁)外,其他8章都是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在中韩贸易中除72章(钢铁)外其余9章都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

韩日双边贸易中,虽然产业内贸易比重比较大,前十位贸易产品的平均IIT指数高达87.35,不过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高达68.92。可见虽然产业内贸易是中日韩的主要贸易形式,但是与质量和价格没什么差别,而与设计和款式有区别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相比,在同行业质量上有差距的产品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与发达国家日本相比在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中国与韩国在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世界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格局上,与各国的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即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中间和外围的地位。

于是使得新兴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产业内贸易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即发达国家内部产业内贸易水平要高于新兴工业化化国家,后者又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之间的贸易关系与结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中日韩之间存在大量的出口雷同的产品,但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劣势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资源集型产品上,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和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较优势表现在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二是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成阶梯状分布,日韩之间产业内贸易高达87.35,中韩产业内贸易次之,达到66.23,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小,只有61.66。三是在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当中,并不是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而是价格和质量有区别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主要作用。

中国与韩日之间的大部分贸易还是基于双边之间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不是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导致的产业内贸易。 参考文献: 强永昌: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李准哗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C].中国工业经济,2002,

(2) 王国安范昌子:中欧贸易互补性分析—基于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理论[C].国际贸易问题,2006

(3) 徐永辉:中韩制造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对中国制造业贸易平衡影响分析[C].世界经济研究,2005,

(12) 王云飞: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世界经济研究[C],2005,

(1) 佟家栋刘钧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C].国际贸易问题,2006,

(1)

推荐阅读:

  浅析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联盟战略

  基于自组织数据挖掘的住宅空置影响因素分析

  论商务英语的语用等效翻译(1)论文

  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初探

  浅析医院全成本核算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分析(1)论文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