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 中欧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通过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相关数据,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欧盟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现状和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 【论文关键词】 欧盟 农产品贸易 比较优势
一、引言 农产品贸易对各国农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的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相关问题也成为了各国贸易谈判的焦点。作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值得我们的密切关注。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实际上是资源禀赋,技术工艺,地理位置,贸易和产业政策,规模经济和历史影响等各个因素合力的结果。本文将对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进行分析,比较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并做出把中欧进出口需要相结合的分类分析,试图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现象做出更为详细的解释,揭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特点,以期有助于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二、中欧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1.农产品进出口总体情况分析 2006年,世界农产品贸易额达到了7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占世界商品贸易的9.2%。其中,欧盟内部农产品出口贸易2507.6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3%,对外出口农产品783.8亿美元,占10.9%,仅次于美国的862.4亿美元;而我国对外出口农产品321.6亿美元,占3.3%,居世界第五位。
欧盟内部农产品进口贸易同样为2607.6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9.2%,对外进口农产品981.1亿美元,占13.6%,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国农产品进口354.8亿美元,占4.2%,居于第四位。2006年欧盟农产品进出口额增长分别为18%和15%,与世界总体增幅相当;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增长分别为40%和18%,进口增幅在世界农产品主要进口国中居第一位。
尽管欧盟对外进口农产品仍然有较大的数额,但2006年进口来源国中的前四位均来自美洲地区,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而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十国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居于欧盟农产品进口来源国的前40位,供应欧盟农产品79.37亿美元,占欧盟对外农产品进口总额的7.58%;除此之外,其他前四十位的进口来源国所占份额从2.7%到0.5%不等,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而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为亚洲地区,1995年~2005年对亚洲各国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68.5%以上,2006年为72.96%;其次是欧洲市场,占15%~20%左右,为15.21%;再次是北美地区,为7.01%;对非洲、南美洲、澳洲的出口较少,为5.82%。
2.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为了准确地分析我国和欧盟的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本文选取了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标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下先对其做简要介绍: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在经典的贸易理论中,为了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通常使用由Balassa提出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并利用该指数来分析出口结构的变化。
按照Balassa原有的定义,下式给出了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方法: 式中,是第i个国家的第j种出口商品,RCA表示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当RCA>1时,就称该国的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计算得到2006年世界农产品出口前十五强国家和地区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如下:新西兰(6.773619),阿根廷(5.625823),巴西(3.632831),智利(3.238636),澳大利亚(2.906671),印尼(1.944235),泰国(1.898217),加拿大(1.439753),印度(1.346801),马来西亚(1.179482),美国(1.104305),中国(1.0323
5
7),俄罗斯(0.8570
7
2),欧盟(0.7401
7
5),墨西哥(0.682659)。 从农产品总体的比较优势指数可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和阿根廷,智利和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他们均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出口能力,而加拿大,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等北美洲和亚洲国家的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处于中等水平,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除此之外的是欧盟、中国、墨西哥和俄罗斯等国,农产品比较优势较为薄弱。
因为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不能分离出资源禀赋和贸易政策等各方面的作用,所以该指数所反映的优势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中的多个优势合力的结果。比如在欧盟,美国与中国指数比较中,就包括了贸易和产业政策的比较,农业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产业。
“多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本国的农业生产倾注了大量的补贴,形成了农产品的规模效应,在世界贸易市场上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以1997年为例,美国对全年的农业综合支持近102亿美元,超过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欧盟15国对其农产品实行共同的支持。他们对成员国的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建立粮食的价格支持体系;对进出口实行高度保护,设置贸易壁垒。
而且,他们的农产品税负都几近于零且农产品生产流通及进出口环节税负较轻”。当他们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与我国竞争时,就拥有了额外的贸易和产业政策优势。
而且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欧美等国家对农产品进口标准的制定越来越严格,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农产品进口。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农产品的许多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处于了被动性的贸易政策劣势。
3.欧盟的需求与中国的比较优势 欧盟的农产品进口需求主要有六类,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1)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2006年欧盟对外进口额为126.90亿欧元;进口国主要有挪威(14.6%),冰岛(7.0%)和摩洛哥(5.2%)等,中国居于第六位,占3.6%;处于前十位的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份额比较平均,在14.6%到2.6%之间,总份额为51.3%。水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发挥我国普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出口位居世界首位,占总出口量的11.77%。
但我国水产品结构、品质、加工及设备方面,仍然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存在品种结构多样化不够、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产品深加工不够,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贮存技术落后等问题。与欧盟贸易,挪威,冰岛和摩纳哥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和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再加上适用的技术工艺和与欧洲国家悠远的贸易联系,成为了欧盟水产品主要进口国。
(2)蔬菜和水果 2006年欧盟对外进口额为160.08亿欧元,进口国主要是欧洲和美洲国家,有土耳其(9.0%),美国(8.1%),巴西(6.9%),南非(6.5%)和波兰(5.1%)等国,中国居于第七位,占4.5%。蔬菜和水果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
但在技术工艺上,它们与水产品存在同样的问题。而土耳其凭借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技术工艺优势,以及良好的资源禀赋,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美国和巴西拥有美洲丰富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工艺,加上贸易和产业政策的优势,克服了地理位置劣势,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南非和波兰两国市场份额从1990年起就稳步上升,逐渐挤占了其他国家份额,他们的地理优势更为优越,而且波兰加入欧盟后将获得突出的欧盟贸易政策支持优势,发展将更为有利。
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国水果蔬菜产品的比较优势,有一定的难度,更为可行的是采取措施稳定现有的市场份额。
(3)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 2006年欧盟对外进口额为70.61亿欧元;进口国主要有科特迪瓦(22.5%),巴西(12..0%)和加纳(6.3%)等非洲和美洲国家,亚洲国家占有10%份额,中国份额不足1%。进口额的分布有一定的集中程度,前十位进口国总份额为69.6%。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欧盟的技术性壁垒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茶叶的出口。欧盟禁止在茶叶中使用的农药的新标准的达到了62种之多,标准的提高幅度甚至达100倍以上。
我们应改变茶叶出口目的地过分集中于发达国家的现状,不断开拓新市场,争取茶叶出口在世界市场的平衡发展。
(4)动物饲料 2006年欧盟对外进口额为62.98亿欧元,进口国主要是美洲国家:阿根廷(34.2%),巴西(30.9%)和美国(11.7%),中国份额不足1%。美洲国家处于垄断地位,前十位进口国总份额达到90.0%。
我国饲料产品基本上处于比较劣势,因为我国饲料生产已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生产转变,致使我国在劳动力资源上的相对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饲料产品国际贸易中地理位置不起主要作用,加之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工艺优势的美洲国家垄断了欧盟饲料进口市场;而且饲料产品生产的规模效应较为明显,有可能产生规模经济前提下的优势锁定效应。
中国饲料产品出口的发展,需要技术研究的投入,鼓励先进技术的应用,促使饲料部门在品质上的不断提升,争取通过技术的发展更好的与我国的比较优势潜力相结合。
(5)含油子仁及果实 2006年欧盟对外进口额为57.60亿欧元,进口国主要是巴西(40.4%)和美国(29.2%)等美洲国家。中国占3.6%,位于第六位。
匈牙利占3.1%的份额,在加入欧盟后将进一步扩大份额,影响中国此类商品的出口;前十位进口国总份额为93.0%。我国在该产品出口方面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上,但是它们的生产除了需要劳动力投入外,还需要土地的密集型投入,巴西和美国等美洲国家是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而我国是人均土地稀缺的国家,以家庭人工耕作为主,尽管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种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为了更大的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形成生产的规模经济,满足大量资源投入的需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比较优势。
(6)软木及木制品 2006年欧盟对外进口额为79.56亿欧元;进口国主要是美国和东欧国家:俄罗斯(15.8%),拉脱维亚(9.5%),美国(8.6%),捷克(4.8%)和爱沙尼亚(4.7%),中国出口额很小;前十位进口国总份额为64.3%。从2000开始,东欧国家的市场份额均呈现出上升态势,在东欧十国加入欧盟之后,由于贸易转移效应,他们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而美国和加拿大等传统出口国市场份额已经逐渐降低。我国作为森林资源不足的国家,对此类处于比较劣势且发展潜力较小的产品,需要避免出口产量的扩大,以利于其他优势产品的资源投入需要。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有了详细的了解。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主要来自丰富的普通劳动力资源,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一定优势。
为了中欧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结合欧盟进口需要和自身特点,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争取在水产品,蔬菜和水果,咖啡、茶、马黛茶及调味香料和含油子仁及果实产品贸易方面的适当发展,通过更为平衡的进出口贸易,获得更平等的经贸关系。具体策略如下: 1.借鉴国外经验,利用WTO“绿箱”规则鼓励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补贴,稳定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培训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争取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减少地理位置的劣势,从多方面促进我国农业在产业政策,技术工艺和规模经济等方面比较优势的提高。
2.充分运用WTO的有关规定和协议,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技术性壁垒和遏制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猛烈势头,提高我国农产品技术工艺和贸易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 在WTO的农业谈判中,积极建立能够约束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规则和机制,以期形成公平竞争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
运用透明度原则,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运用“例外条款”,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机制,保证农产品整体质量;积极关注欧盟的规则调整,更好的使用普惠制,《反倾销守则》和WTO争端解决机制;参与WTO法律体系的完善与执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反倾销法规和反倾销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各商会、企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以期减少欧盟保护性贸易政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3.积极建立中欧对话机制,提高我国农产品在贸易政策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和欧盟已经建立起一些有助于解决纷争的对话机制,包括关税合作协议,贸易政策对话机制,纺织品高层对话机制,知识产权对话机制,工业政策对话机制等。
这一系列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只有充分地发挥自己经济的比较优势才有实现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比较优势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贸易,发掘潜力并扬长避短,才能够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达到理想目的。
参考文献: 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 C2003002,2003 陈仲常余翔: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0期 乔占平郑淑臻:中国与美国、欧盟农产品税制比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4期 程国强:难有突破的补贴议题——中国农业面对的国际农业补贴环境分析.国际贸易,2005年第11期 陶晶波:欧盟对华反倾销透析及应对策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9期
推荐阅读:
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分析(1)论文.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