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利益的现状分析及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
若按照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利益协调的科学,那么可以说传统经济学几乎是在无空间领域里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几乎完全忽视了对区域利益的研究,而即使是在区域经济学学科内部,长期以来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轻区域经济协调研究,区域利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区域利益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区域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矛盾与冲突加剧等问题的突出又使区域利益的研究成为一种现实要求。
一、重视区域利益研究的意义
1.理论上,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完善需要对区域利益进行深入的研究
1956年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的出版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应运而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区域经济学的诞生需要一系列的理论准备,其中必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明确研究对象。但是自区域经济学诞生之日起,围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争论就一直不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各执一说。丁文锋、张仁慧将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学术观点分为四类,分别为地域组织规律说、区域布局说、区域经济双重说、宏观决策说。地域组织规律说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国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区域布局说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来组织系统内各地域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使之形成一个既能顺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集聚与分散相结合,以多层次城市为结点,由运输网、信息网、服务点分布网等网络系统将全区域连成一气的经济有机体的科学区域经济双重说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从区域经济双重观点研究资源缺乏流动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区域科学或经济科学,它包括区域组织、区域增长、区域结构和区域政策四个相关联的内容宏观决策说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20世纪80年代初,区域经济学在中国开始兴起。近些年来,区域经济领域的学术交流逐渐频繁,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点不断增多,呈现一片学科繁荣景象。同时,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整合的进程也在加快,一种观点正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即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科学。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成为区域经济学的两大主题。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区域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空间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开发等内容,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包括区域贸易、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区域分工、区域差异、区域经济传播等内容。就事物间的发展比较看,非均衡更是一种常态,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区域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本身同样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区域经济研究长期以来重区域经济发展而轻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即使涉及区域经济关系,学者们也往往是将其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来分析,从未有人试图建立一个系统的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对区际关系系统的理论解释的缺乏,客观上制约着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现有的解释区际关系的理论基本上是从国际经济学中移植而来的,而造成这种格局的最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因素区域利益迄今未能进行深人的分析。
2.现实中,根源于利益之争的区域冲突愈演愈烈,对此问题的合理解释和解决客观上需要对区域利益给予一个科学的界定
源于利益之争的区域冲突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难以治理的疑难杂症,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注定了区域经济利益矛盾的必然性和永续性,而区域经济利益矛盾的解决方式决定了区际经济关系格局演变的基本轨迹,当区域经济利益矛盾的解决采用了较为激烈的区间对抗方式时,区域经济冲突就在所难免。区域差异的扩大,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等,不仅是区域冲突的表现,也是区域冲突的结果。区域冲突给各国的经济、社会关系造成了多方面的破坏,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过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更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一国内部区域间的过多内耗造成肥水外流,国家整体利益受损,如何通过区域合作来缓和冲突,增进各方利益,借助新一轮的区域整合提高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寻求治理区域冲突的良方妙药已经不是一代人的梦想所在了,西方国家在市场化过程中较早地遇到了区域冲突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没有能够对治理区域经济冲突形成成熟的体系,但在实践中还是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有责任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少驾驭与治理区域经济冲突的药方,许多政府官员为探索适宜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道路倾注了大量心血。实践道路上的磕磕碰碰,障碍重重使我们有必要去思考一些更具根本性的东西,区域经济冲突的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利益矛盾,过去对区域利益研究的缺乏是造成实践工作进展不快的重要原因,新时期推进处理区际关系实际工作的步伐需要对区域利益给予一个科学的界定。
二、区域利益研究的现状分析
1.西方
西方空间经济学者(包括经济地理学者、区位经济学者与区域经济学者)几乎从未专门研究过区域利益这一概念,在理论构建与实际问题研究过程中将区域利益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窄,无论是在微观方面研究企业的区域活动、区际贸易与要素流动还是在宏观方面研究政府调控均存在这方面的缺陷。
(1)区位理论学派将区域利益等同于企业成本或利润。在研究企业的区域活动,即企业的原料地和生产地位置与市场区边界时,区位理论学者秉承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区域利益或明或暗地与区域内企业成本或利润等同起来。即使是区域科学的创始人艾萨德在构建区域科学的理论框架时,仍然未能对区域利益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因而在区际关系理论方面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2)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学派将区域利益等同于区际贸易利益。在研究区际贸易与要素流动时,区际分工与贸易学派仍然以古典与新古典的假设为基本信条,将区域利益理解为抽象的区域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与区域自平衡(即要素报酬均等化)。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中,所强调的区域利益实质就是区域贸易利益,即使到现在还有人根据外部性,用贸易中的对外溢出和接受外溢的差额来界定区域利益,这不能不说是对区域利益的狭义化理解,区域利益不仅包括现实的物质利益,还包括预期利益。此外,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学派在界定区域利益的时候,并没有能够明确区域利益的主体归属性,区域利益主体是一个体系,在一个区域中,存在政府、集团、企业、个人等不同的区域利益的主体,不同的区域利益主体的行为并不一致,有时候甚至是大相径庭,未能明确不同的区域利益的主体,将区域抽象为一个整体,使得该学派在解释区域主体行为和区际关系时面临困境。至于美国区域科学协会派所主张的要素流动所导致的区域自平衡,既未明确获利主体,又不能说明区域在这种过程中是受损还是受益。
(3)区域政策学派将区域利益等同于行政区利益。在研究政府调控时,区域政策学派往往是将区域利益视为行政区利益,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一般以行政区为基本依据,至于这种利益在行政区内是流向地方政府,还是流向某一或者某些企业,或者流向社会某一阶层,未做深人研究。此外,以行政区作为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经济决策信息的收集和披露,有利于政策的实施,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边界往往并不一致,以行政区代替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可能打破了地区间内在的经济联系,阻断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共同的经济利益这一区划的重要标准并没有能够引起区域政策学派的高度重视。
2.国内
(1)可喜之处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家对区域利益问题的切身感受深,敏感程度强,某种程度上更具有对区域利益问题进行深人研究的先决条件。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收人分配领域开始的,利益流向民间,让民众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得到实惠,以争取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是中国地经济改革能够有条不紊、不断深人的重要保障。总结2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总体趋势是中央向地方和企业的分权让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和企业更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计划的执行者,权力和利益高度集中中央,地方和企业无独立利益可言,改革以来,地方和企业的独立利益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人说,中国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根本之处不在于要素的大规模投入而是得益于制度变迁,是有一定有道理的。利益驱动下的个性的释放,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许多人见证了这一过程,真切的感受了这一过程,可以说是区域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了学者们对区域利益问题的理论思考,中国区域经济学者对区域利益问题的敏感程度要强于西方学者,而且有些学者的探讨具有为西方学者所不及的独到之处。中国的社会现实给中国区域经济学者从事区域利益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背景,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望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2)可憾之处国内学者长期以来对区域利益问题的研究仍然停留于对经典作家与
政治领袖论述的解释上,未能对相关概念与原则进行规范的科学阐述。
新中国的两代领导人都曾先后对区域利益关系的相关内容作过经典论述,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关系,他指出可以和应当统一的,必须统一,不可以和不应当统一的,不能强求统一。正当的独立性,正当的权利,省、市、县、区、乡都应当有,都应当争。这种从全国整体利益出发的争权,不是从本位利益出发的争权,不能叫做地方主义,不能叫做闹独立性,省市和省市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地方与地方的关系,也要处理得好。我们历来得原则,即使提倡顾全大局,互助互让。邓小平在1962年强调地方利益的作用时也指出:在统一的计划内,要给下面留有这样的可能,就是使下面能够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去安排,特别是在因地制宜方面,在发挥地方积极性方面,都要做得更好。本来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人也重视区域利益问题的研究,刚好作为推动学术界研究该领域的动力,但遗憾的是,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学者对区域利益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始终未能摆脱一种八股式的寞臼,即停留于对经典作家们与政治领袖们的论述的解释上,并未对这些概念与原则进行规范的科学阐述,并具体化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区域研究为了获取资料与信息的便利常以行政区为框架,区域利益自然便是地方利益,而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并非同一概念,以行政区为分析框架的区域利益研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区域利益的内在矛盾有一定意义,但不具有普遍意义。现有的区域经济学著作中,鲜有定义区域经济利益者,程必定曾对区域利益给过一个简单的定义,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未能科学地揭示区域利益的决定因素,认为区域利益是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由自己的贡献所确定的经济利益,将区域利益与区域的自身贡献大小画等号,不能合理解释寻租行为,对区域利益的理解过于狭隘;第二,未能建立区域利益的体系框架,从而只能将区域抽象为一个整体,但事实上区域内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任何一个主体都不能完全代表区域利益,所以在谈区域利益的时候必须明确主体归属性。
三、结论
(1)区域利益研究的重要性判断。区域利益问题的深人研究是完善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理论体系的需要,是指导处理实际工作中区际关系问题的需要,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主体从事区域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和目的,不完整准确地把握区域利益这一概念就很难认清区际关系的本质与揭示错综复杂的区域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
(2)区域利益研究的基本态势判断。当前区域利益研究在区域经济研究中还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对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中外对区域利益研究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区域利益的概念尚不明确,要么是虽有提及,但一笔带过,未能对其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要么是将其狭隘化理解,将其与区域贸易利益或者地方利益简单地画等号,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求,区域利益研究有待完善。
(3)进一步深人研究区域利益的总体思路。①转换新视角,摆脱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关于利益的相关论述的束缚,打破过去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利益分析框架,建立以科学合理的经济区划为基础的分析平台,引入行为科学、博弈论等新的理论,对区域利益进行相关分析。②区域利益研究的目标在于对区域利益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深人分析区域利益的体系框架。③加深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研究,如中央政府是否是区域利益的主体等。
推荐阅读:
区域利益的现状分析及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