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探讨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和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这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对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最初,环境问题被认为是一国国内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国内问题转变为全球问题。热带雨林的减少、臭氧层的消耗越来越引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造成环境退化的原因有许多。从社会层面看,人口的快速增长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从经济层面看,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不能正确地为环境资产定价,进而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造成环境恶化,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环境资源具有很强的非独占性,如空气、水、公海的鱼类等,无人需要为其承担资源枯竭所造成的损失。所以在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贸易和环境会发生相互影响。

(一)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通常人们习惯于把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产生于贸易活动所导致的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即开展贸易活动之后,原来自给自足的国家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进口产品。专业化分工和生产提高了生产活动的效率和规模,提高了各国的消费水平。对于一国的环境而言,如果扩大的出口部门的生产活动的平均污染程度低于规模缩小的进口竞争部门,则该国的结构效应就是正的,反之则是负的。

2.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主要反映经济活动的规模变化,通常被认为具有加剧环境恶化的作用。在生产活动污染系数一定和产业结构布局一定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活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贸易的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规模效应是负的,即对环境是有害的。

3.技术效应。

技术效应体现了产业生产技术的改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政府会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与法规,以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

(二)环境对贸易的影响。

首先,各国制定的环境法规和国际环境公约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带来影响,如产品的环境技术标准对产品的生产、工艺、材料、品质和成分的含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客观上起到了限制贸易的作用。但同时,严格的环境措施也可能给贸易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出口企业在达到较高的环境标准后,由于领先于其它的竞争者,则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如近年来欧盟实施的环保标签的认证,使很多得到认证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拿到了进入欧盟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其次,各国政府实施的绿色补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成员方允许政府对环境保护提供绿色补贴或环境支持。但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资金匮乏,在利用此规定对生产者提供补贴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由于各国环境标准不一致,标准较高的发达国家利用对外投资的机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更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由于外来投资而加剧恶化。

当然,贸易和环境之所以发生冲突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政府没有充分重视环境问题的结果,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国际合作才能解决的环境问题更是如此。

二、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出口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5779亿美元,不仅出口数量大,而且增速惊人,这种高速增长拉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我国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出口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现行的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给我国的环境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的比重,2009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94.7%,初级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是5.25%,尽管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但它也意味着更多的环境成本留在了我国。本文所说的环境成本是指生产和制造工业产品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些都成为出口这类产品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负担。工业制成品出口相对于初级产品的出口,环境成本更高,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同时,在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中,具有优势的多是那些污染密集型行业,而那些对环境污染较小,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则较低。目前,我国出口比重最大的五个工业部门是纺织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交通运输与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而这五个工业部门正是污染密集型行业。这就意味着相关的几个行业产品出口量越大,对我国环境的危害越大。

其次,从出口企业结构来看,200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18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额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55.9%,外资企业对中国外贸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必须承认,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环境标准不一致,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发达国家污染企业新厂址的所在地。据统计,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将25%的资金投向了污染型产业,如近来社会反响极大的大连PX项目的投资。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外商还将本国淘汰的、污染环境严重、禁止使用的产品、技术和设备以投资的名义转移到我国,给我国环境造成了更坏的影响,给人民的生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二)出口贸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方式在所有贸易方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由于在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加工成最终产品然后再出口,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同时一些洋垃圾也打着中间产品的旗号进入到我国,这些都加剧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尤其是对危险废弃物的堆放、拆解、处置等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质、大气、耕地,并危及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三、对策建议。

中国出口贸易要实现良性发展,确保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就必须走出口贸易增长与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加强环保的国际合作,提升整体环保水平。

从全球来看,发展国际贸易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各国的环境贸易措施不断升级,由此引起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日益增多。所以,要了解和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分歧,就必须加强与联合国环境署及其他国际环境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种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一方面,国家要积极参与环保的国际科技合作,鼓励本国环境专家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探索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适用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升本国环保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应充分利用国际上保护发展中国家免受发达国家歧视和限制的保护条款,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彼此借鉴,共同提升环保水平,联合起来同发达国家谈判,共同为取得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条款而努力。政府要努力促进国家间生态标志和其他环境标准的互认,协助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

(二)加强保护国内环境,鼓励发展环保产品。

在积极遵守国际上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及人民、动植物的安全与健康,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为此,需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贸易措施体系,合理规划我国的环境发展。要关注其他国家在我国以投资的方式转移的污染企业、废物作为资源进口等问题,同时要提高我国进口产品的检测标准,认真对我国的贸易政策进行环境评估,进一步完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处理好保护环境和促进贸易发展的关系。

同时要对相关的出口企业,施行环境准入制度,通过设立较高环境和资源耗用标准及进一步扩大出口征税范围等措施,减少新增产能,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应予以关闭。同时也可将污染企业的信息公诸于众,通过公布环保黑名单等形式,使国外进口商获知污染企业的不良行为,停止进口其产品。这样的措施不仅有利于国内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树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良好的环境形象,减轻国际舆论的压力。

(三)实现出口产品环境成本内部化。

造成环境退化的原因之一是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不能正确地给环境资产定价,进而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造成环境恶化。中国出口商品的低价格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但完全是以牺牲我国环境为代价的,因为其中并未包括环境成本。也就是说,我国环境的恶化没有通过转移环境成本给国外消费者而获得补偿。国外消费者免费享受了我国的水、空气和生态环境,而我国人民却不得不承受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从长远看,产品成本中考虑环境成本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国家应采取措施尽快实现出口产品环境成本内部化。运用排污收费、环境税收、排污许可证交易、押金、环境损害责任保险等经济调节手段,促使企业改变其污染环境的行为,降低成本,提高环境竞争力,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

为了提高公众对各种消费品和其生产设施的环保性能的认识,帮助消费者了解消费品生产商在改善其产品和生产设施的环保性能方面所做的工作,政府应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对环保有益的消费品,针对像个人护理产品、家居清洁剂、汽车修理用化学品、非农业用杀虫剂、非工业用胶黏剂和密封剂、气雾型喷漆、建筑用涂层等不利于环保的商品消费进行指导,减少对这类产品的消费,促使企业放弃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达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目的。

(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长期粗放式、数量扩张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在外贸总量增长的同时,并未获得很大的贸易利益,相反却付出了资源流失与环境恶化的巨大代价。因此,要缓解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冲突,首先必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出口商品结构,而技术进步是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根本途径。国家可利用当前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的机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运用财政手段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式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降低出口产品的能源与原材料消耗。

因此,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推荐阅读:

  浅谈我国贸易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论文

  空调行业急待升级

  浅谈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浅析从经济主体关系角度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

  论开发性金融在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弱势领域中的作用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探讨.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