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考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实现信息化战略,要重视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不断 发展 。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努力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同时,还要重视技术革命对现行体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力,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的 影响 ,主动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体制创新,为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体制环境。

积极有效地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推进体制创新,构成“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 化”战略的首要条件。

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到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规模的产业,并列居全球第三位。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这些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在低基数上的高速增长,是在低质量、低水平下的数量扩张,“大而不强”是信息产业的现状,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将进一步凸显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不足:在技术研发层,在核心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升级过程中,我们始终处在滞后的位势,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产业“空洞化”的威胁。

在产品制造与 应用 软件的开发层,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控制,缺少对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使得我国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仅处在大件组装的水平上,而应用软件的开发也都是基于跨国公司的系统平台之上的属地性开发,这必然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是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层,国内大型信息化应用的系统集成,其核心设备多为境外跨国公司的产品所垄断,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在信息安全和 经济 安全方面埋下诸多隐忧。

在信息增值服务层,由于长期的政策壁垒,电信增值服务业缺乏充分竞争,其服务质量、价格水平与市场的需求差距甚远。加之大量信息的部门所有制及相互封锁,使得在收集、传输与共享的过程中,信息资源被损耗、被贬值,大规模建设形成的 计算 机和 网络 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信息化尚未真正深入人心。

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的发展,发展既有数量规模,还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控制力,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和完善信息增值服务的质量,构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产业基础。

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培育、扩大和提升应用市场

信息化的本质是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反观前一个时期网络经济的起落,究其根本在于缺乏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育,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

从信息化要履行“带动工业化,推进 现代 化”的长期而艰难的重任看,要十分明确工业化、现代化,乃至信息化的主体是 企业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过程,包括实现管理流程的改造、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实现改造传统产业、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正是有了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才有了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市场条件,才有了从信息技术领域到信息产业界面向市场、确立客户导向的根本转变。这是信息产业从市场出发、从用户出发、从应用出发,转变产业发展主导思想的必然。这标志着,我国的信息产业将从过去以技术和产品为重点的时期,迈入以应用和服务为主导的 时代 。

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最终构成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充分必要条件。

推荐阅读:

  试论有关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浅谈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

  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中国制造”如何“危”中求“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

  浅谈穷国富国的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考.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