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类型划分的研究

会员上传 分享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加入收藏 点赞

阿特维尔在其著作《60 年代后的激进政治经济学: 一个知识社会学视角》中研究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类型和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即比例失调论、消费不足论、资本有机构成论、工资提高论、国家财政危机理论。这五种类型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分散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危机理论进行总结和重新定义得出的。阿特维尔在对危机进行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和分析了这五种不同类型的危机理论,对系统地把握、认识、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危机的定义

阿特维尔在开篇就认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他认为经济危机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而反复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终结,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到来,但总是事与愿违。资本主义这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每次都能从危机中顽强地恢复过来,重新焕发出活力,这让众多马克思主义者感到困惑,对资本主义强大的恢复能力感到诧异。因此阿特维尔认为有必要重新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的危机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他认为,生产的循环过程,即出售商品、通过获得的利润购买新的机器和大量的劳动力实现商品的再生产,这种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生产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过程。投资的过程不仅仅是雇佣和购买更多的机器设备,更是社会关系的再扩张和社会角色的再分配。因此,生产不断循环也是社会化的循环,即工人反复地进出工厂,进行日常的娱乐活动形式以及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正常运作的意识。这样,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程就完全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旦资本积累发生阻碍,社会化的再生产就会发生障碍,其结果就是失业率大大提高,工人的自我意识不再产生于与资本打交道的场所中。这时候的经济危机就不再是衰退或经济大萧条那么简单,而是一种社会再生产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停滞的时候。阿特维尔认为,理论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从经济危机转向政治革命的过程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希望看到的结果,但目前这只能存在于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著作中。

这些作者都相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种必然和长期的特征,但是一旦涉及资本主义的机制问题,即在把经济衰退和政治制度变迁联系起来的基础上,他们曾经的共识就消失殆尽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简单地认为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只是加剧了阶级之间的分化,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充足的阶级动力。保罗斯维奇说: 在危机理论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崩溃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衰退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直到资本主义自身陷入全面的瘫痪当中,这种整体性的瘫痪或许至少使得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可能。

通过对经济危机的重新阐释,阿特维尔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并不存在所谓官方的经济危机理论,只有所谓的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理论。对于这种现象,阿特维尔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对危机造成的现象进行详尽描述,而是要确定什么是引起危机的原因,什么原因促进了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经济矛盾的出现。阿特维尔通过总结这些学者的观点,概括和区分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危机理论,即消费不足论、比例失调论、有机构成提高论、工资上升论和国家财政危机理论。在这五种类型中,阿特维尔进一步指出,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会被划分到现实的危机当中。在这种视角下,利润一直被隐藏在商品当中,只有当商品被出售之后利润才能实现出来。如果资本无法把商品中的利润实现出来,那么就会出现商品供大于求的经济危机情况。有机构成提高论和工资提高论往往被划分到利润率下降危机当中。

二、消费不足论

阿特维尔首先将研究视角集中在现实的危机中第一个方面,即消费不足论。他认为这种理论阐释的是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中供给与需求之间长期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现象。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并不是由单个企业、单个商品、单个资本家所造成的,而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总供给始终大于总需求的结果。美国学者米歇尔贝里内在他的著作《消费不足论: 一种历史和批判的分析》中认为消费不足论不仅仅是马克思提出的危机理论,还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之前的两位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路径。一条路径是西蒙第和洛贝尔图斯的理论,这种消费不足论的理论逻辑认为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商品生产和再生产创造出大量的贫困无产阶级和少数富裕的资本家,在这种差距下,无产阶级的购买能力始终落后于商品的供应能力,因此就会产生生产过剩的趋势,从而导致现实的经济危机问题和生产的停滞状态。而另一条路径的理论代表人物是马尔萨斯,他的理论逻辑认为资本家是持有货币的群体,由于资本家不愿意将持有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消费,因此资本家往往处于一种过度储蓄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最终会导致消费不足现象和现实危机。

这时资本家不愿意将手中的货币投资到生产当中来摆脱危机,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只是简单的扩大工业的生产能力,并且会带来供给与有效需求差距进一步加深的副作用。最后贝里内认为马克思的消费不足理论是一种新视角,他认为马克思假定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的需求上长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

阿特维尔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爆发得如此快速,主要是因为单个资本家经常把利润重新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从而进一步增加生产能力。然而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资本家往往会采用保持或降低工人工资的方式。其他资本家也纷纷效仿这种行为,因此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会逐渐地下降,从而产生一种生产超过需求的长期趋势,往往表现为这样的形势:一方面是资本家将生产一直持续下去,导致大量的商品过剩和现实的经济危机; 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早就预料到商品的生产过剩,并且消减现有的生产能力,导致长期的经济发展停滞,工厂只能实现一部分的潜在生产能力。通过上述分析,阿特维尔总结道,这才是消费不足论的核心部分。对于消费不足论,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往往认为商品的不充足或者受到限制才是造成消费不足论的主要原因。

这意味着资本家为了暂时解决生产过剩或者消费不足的危机,必须找到新的商品市场。而马尔萨斯的消费不足理论也可以被视作一种市场问题。上文已经提到,为了解决手中过度储蓄的货币,资本家必须仔细思考和研究如何去投资手中的货币,现有的商品市场已经被视为过度生产的场所,资本家不会再投资此类市场从而加剧这样的情况。如果资本家能够寻找到新的投资市场,那么生产过剩或者消费不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比例失调论

结束对消费不足论的研究后,阿特维尔开始研究现实危机中的另一个因素比例失调论。从表面上看,它虽然与消费不足论的理论逻辑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从更深层次看,两者的理论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环境下,资本经济是一种非计划性的经济,企业家自己根据市场产品获利的情况决定生产多少商品。但由于资本家组成了购买和销售链上的每一个部分,因此一个企业的错误决定不单单影响自身生产,而是会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在这里阿特维尔举了个例子,假设企业A 销售商品,从企业B 购买再生产的原材料,之后企业B 为了生产供应企业A 的原材料,从企业C 购买再生产的原材料,以此类推下去企业D,企业E 等。如果一切顺利,那么整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一旦企业A 发现自身生产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在市场上转化为利润,那么企业A 将会消减未来的产品生产量,与此同时也会消减从企业B 的原材料的购买量,减少企业B 从企业C的原材料购买量,以此类推。如果某个领域的产量减少,那么这个领域的企业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进行生产,因此工人失业率会大大地提高,工人对商品的购买欲望就会逐渐地降低,造成其他领域的产品无法销售进一步导致所属领域的工人失业。

一旦这些消减发生在主要的经济部门或者消减的严重程度够高的话,那么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就会发生。阿特维尔认为所谓的无政府性的生产是不了解经济系统总体性要求的一种盲目性的生产行为,这样引发的经济危机往往归根于不同领域的生产部门之间生产的无比例性。

通过这个简单的举例,阿特维尔认为一个系统性的比例失调理论应该更加关注经济部门中两个特定的部类: 包含生产商和生产资本产品的第一部类,一般称之为机械和中间产品; 生产最终用于消费的产品的第二部类,一般是指用工资购买的产品。如果想避免比例失调这种经济危机情况出现,必须保持第一部类的需求和第二部类之间的供给之间的比例协调,反之亦然。但是这种平衡的比例关系是十分脆弱的,由于两个部类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而不得不同时增长,如何在同时增长的情况下协调好两个不同部类的动态平衡是十分艰难的。阿特维尔认为,在比例失调论的理论中,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经济危机,第一部类中的投资率与第二部类中的投资率保持平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部类的投入与产出才能保持一致,但阿特维尔也提出了疑问,这种平衡的问题在于不仅要在当下保持还要保持未来的平衡。最后,阿特维尔总结道,比例失调论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保持两个部类之间平衡的。但是并不主张企业和工业部门之间长期的生产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大大小小的不同企业组成的,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每个企业的市场决策是不同的,因此,会经常发生随机性的不平衡。尽管这些失衡在整个经济运行中显得微不足道,但会引发其他领域中企业的生产减少,从而在整个相互关联的经济整体中造成螺旋式的经济衰退现象。比例失调论的支持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就像纸牌屋一样,一击就碎。无政府状态下的生产和投资会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制度产生强大冲击,并且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整个结构会崩溃瓦解。

四、资本有机构成论

结束了对现实危机中两个危机理论的阐述后,阿特维尔将研究视角转向马克思主义者关注最多、也是争议最多的领域利润率下降,并用较长篇幅对其中的两个危机理论进行了剖析和研究。他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本的有机构成这类术语类似于经济生产中的资本密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类似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型转变。这种解释是十分简单的,他认为这种解释不取决于生产机器的大小和数量,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资本量的使用,特别是资本在固定资本( 机器、原材料等) 和可变资本( 工资) 上的大量投入,在这两种情况下,资本是价值构成的主要方面,而不是价格构成的主要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商业利润率的大幅度下降,从而引发经济的全面萎缩。

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时间推移,系统性的动力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第二阶段,这种提高最终导致利润率的下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阿特维尔摒弃了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用逻辑的语言分别阐述了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为什么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他认为,单个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引进新的机器和技术。通过机械化的生产,单个资本家可以比其他使用低效率、低产能技术的资本家更快地生产产品。由于市场的定价是由所有生产产品的资本家所决定的,因此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的资本家可以赚取更多的额外利润从而打败其他竞争者。之后更多的资本家为了争夺超额利润引进新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产生出更多的资本密集,而劳动密集随之减少,但是商品的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生产能力,使之前使用新技术的资本家再次回到竞争的起点。这样又回到之前的起点: 单个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得额外的利润而引进新的机器,反反复复,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就会逐渐地提高。其次,阿特维尔认为,第一个问题已经为第二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机制。由于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不单单发生在单个企业的身上,而是会发生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内,因此有机构成较高的企业往往会被其他有机构成比例较低的企业所抵消。

除此之外,降低其他的成产成本( 原材料和机械) 也有助于保持企业的利润率。但是拥护有机构成论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这些反向的趋势只能暂时维护资本的发展,并不能成为长久的解决方案。最后,阿特维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有机构成提高( 马克思称之为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与经济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分歧,并且演化出两个不同的危机版本: 周期性的危机理论和长期性的危机理论。首先,那些拥护周期性的危机理论学者认为,利润率的下降直接导致企业的大面积破产,其他企业不愿意再对其进行投资,因此对资本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大量的工人失业下岗,现实危机的问题就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到衰退阶段。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这种理论的内在逻辑认为通过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工人工资、经济衰退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来换取利润率的重新增长,让经济的发展一直在再繁荣和再衰退的周期中摆动。其次,在长期性危机理论学者的视野中,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利润率降低严重程度增加。商业周期的不断循环,资本的有机构成也随之逐渐地提高,因此利润率也会稳步的下降,其结果就是经济的大衰退、有效投资的不足、持续性的生产过剩。两种危机理论的版本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是把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经济危机联系起来。虽然上述论述看起来与消费不足理论有一些类似之处,例如大量的工人失业,产品的大量积压,但是阿特维尔认为消费不足论被视为由于利润率下降而导致资本家减产的结果,而不是引起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论述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论之后,阿特维尔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论是最受到学者们的追捧,但同时也是被批判最多的理论。持有批判态度的学者认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并不是必然性的提高,其内容并不存在完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从经验上看,这种上升并不是那么明显,即使有机构成确实上升了,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也不一定是其逻辑的必然结果。一些学者通过统计数据表明,利润率并没有按照理论预想的那样持续下降。除此之外,前面提到的反作用的趋势并不是暂时性的作用,而是长久地存在于经济发展当中。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从传统的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对外扩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服务型和官僚型部门的发展、垄断资本的增长和国家干预等,这些变化都对传统的危机理论提出了新挑战。

五、工资上升论

阿特维尔对利润率下降趋势中另一条路径工资提高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工资上升论( 也被称为新李嘉图理论和利润挤压论) 如同资本有机构成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利润率下降趋势,即工资的上升是利润挤压的关键,借此来阐述经济危机产生的机制。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类似,工资上升论也分为周期性危机理论和长期性危机理论两种版本。首先,周期性危机理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数量的逐渐增加,更多工人被雇佣到工厂工作,当这种趋势达到某一个顶点的时候,这种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就会带来劳动力的短缺,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工种的稀缺,使得工人们在经济繁荣期结束、经济衰退开始之前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而工资的提高对于资本家来说,无疑降低了自身的利润,并且增加了资本扩张的成本。当利润开始下降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投资的减少、生产扩张的停止等一系列危机现象的产生,促成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其次,长期性的危机理论则把视野转向了英国,以英国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该理论认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如今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者,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来弥补由于工资提升导致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受到国内工会的强大压力,工会通过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工人工资逐渐上升,直至其增长率超过了生产的增长率。这样的利润缺失使得新投资逐渐减少,经济最终处于长期的停滞与危机中。由于其内在逻辑比较简单,因此对于马克思是否接受这类以工资为基础的利润挤压论一直受到争议。一方面,支持者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指出马克思曾经接受这种说法来支持这种理论的合法地位; 另一方面,其反对者引用美国著名马克思经济学家霍华德希尔曼认为的那样,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往往伴随着剩余价值上升的趋势,即剥削率,虽然有可能有例外的情况,但没有什么比这个还要荒谬的了,由于这个原因来解释由于工资率的上升而导致利润率的下降。

六、国家财政危机理论

之前四种危机理论的讨论范畴一直停留在经济领域,并没有延伸到其他领域。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垄断资本的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部门逐渐成为研究者思考经济危机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财政危机理论也应运而生。这种危机理论继承了消费不足论中的一些因素,沿袭了消费不足论的逻辑。同时国家财政危机理论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把马克思曾经忽视的国家这一上层建筑的概念引入到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当中。美国马克思经济学家奥康纳在其著作《国家的财政危机》中尝试用政府部门的职责来解决经济危机。在该理论中,政府通过扮演一系列的角色,例如支持失业和退休工人、购买和减少税收来补贴企业、在经济萧条时期采取凯恩斯主义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但必须有人为此付出高额的支出,企业拥有足够的政治能力去降低他们的政治负担。这样的结果使得政府处于服务需求增长与稳定的税收基础的矛盾中。因此,政府部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窘境: 为了维持这类服务的供给,这些部门面临着大规模破产和向外借款的状态。这些部门为了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危机风险。尽管这些部门解决了由于垄断资本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只是把眼前的经济危机转化成政治危机。奥康纳指出,政府应该负担起由垄断部门造成问题的责任,但是政府提供的支出服务并不是为垄断部门服务的。垄断部门可以轻易地通过价格手段转移税收成本,从而导致了财政危机。之后为了减少某种服务或者增加哪些税而引起利益集团的斗争,经济领域的财政危机就会逐渐变为政府内部的政治危机,而这种政治危机,也使得国家的合法性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阿特维尔最后指出: 这种危机理论的逻辑使得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远离了单纯的经济危机理论,开始将国家和政治组织等纳入到积累和危机的领域中加以研究和考察。

七、对阿特维尔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类型划分研究的评介

以上五种经济危机理论类型是阿特维尔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的,就像他说的那样,这些理论是一些理想型的危机理论,不同的危机理论研究者在细节上会有所不同。一些研究者往往会把不同类型中的因素掺杂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危机理论,一些研究者在某个时期会坚持某一种危机理论,之后可能会改变立场转而支持另一种危机理论。这些理论并不是由马克思亲自总结出来的,而是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马克思著作中有关经济危机理论的只言片语,并且结合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总结、提炼出来的种种新理论的阐述。这也往往导致不同的危机理论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往往在某个时期,一种危机理论占据主流,然而过一段时间,逐渐被另一种危机理论所取代。就像20 世纪40 年代一直到70 年代,北美大陆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一直由消费不足论占据主流,但是在70 年代后,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情况的再次出现,消费不足论就逐渐失去了生存土壤,利润率下降的危机理论逐渐占据上风,并一度引领整个20 世纪后半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方向。再后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单一的经济危机理论逐渐被学者们所抛弃,多因素综合的危机理论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例如美国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学派、法国的资本主义调节理论学派。这些新型的危机理论往往不是由单一的危机理论逻辑所支撑,而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新型理论分析框架,借此来解释当今更为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因此,阿特维尔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类型的划分不仅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划分,同时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回归马克思本人的经济危机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推荐阅读:

  浅谈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于如何更好实现“以人为本”的启示程

  浅析生态建设与烟台蓝色经济发展

  浅析2015年理论经济学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观点和争鸣

  浅谈经济法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探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转型理论述评

浅析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类型划分的研究.docx

将本信息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221381
浅析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类型划分的研究